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绝世美人儿
855次浏览
2020年12月29日 17:1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苏州团800-班级管理方法

2020年12月29日发(作者:李耀)


《小猴子下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小猴子下山》是部编版小学语文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四篇课
文。这是一篇趣味浓厚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猴子在下山时,
看见许多可爱的东西,它看见什么都喜欢,但抓到这个丢了那个,
结果一无所获,只好空手而归。本文 图文并茂,语言简洁生动,五
个自然段分别对应五幅插图,如同连环画一般使小猴的动作、形象
更加直观化。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快两个学期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识 字方法,
具备了初步的自主识字能力,识字教学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结合动作表演自主识 字。但他们在认知方面比较直观,有意注意还
未成熟,学生对猴子的接触又少,对猴子的动作想象也有一 定的难
度,因而需要创设情境,利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资源和生动形象的
插图去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学习目标
结合本阶段识字和阅读的重点,针对低年级 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
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 借助图片,通过自主识字、小老 师领读,开火车读等方法,会
正确认读“猴、结、掰”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
空 ”的字音。通过观察、范写、练写,能在田字格正确规范书写
“瓜、非、常,空”等4个生字。


2、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分段合作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
(哪里),看见(什么),就( 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主
要情节。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教学难点是图文结合复述故
事主要情节。
四、教法学法
依据本课故事性强,画面丰富,结构类似的特点,我将教学定为:
图文结合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直观教学法。低年级的学生
都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充分利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发挥
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新课标强调学生是学
习 的主体,要由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学法我采用自主探究,
自主发现法,让学生自主识字,在愉悦 的教学氛围中,激起学生识
字的兴趣,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入课文 所谓“万事开头难”,一堂新课的导
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我 采用谜语激趣导入,吸引学生注意,然后
问你们知道它是谁吗?使孩子在轻松的猜谜活动中感受到老师更 像
一个共同学习的伙伴。 然后随机出示小猴子的图片问,谁能有礼
貌地跟小猴子打个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小猴子的距离,重


点强调“猴子”的“子”要读轻声。接着相机板 书“小猴子”,并提
醒注意“猴”的书写,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想办法记住“猴”字。 最
后引 导学生观察图上的小猴子,你觉得它今天心情怎么样?对了,
它今天非常高兴,因为它要下山去啦!我们 也一起去,好吗?相机
板书“下山”,学生齐读课题,教师用一句话过渡下一个环节:这只
小猴 在下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知道
吗?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首先教师范读,并提醒学生注意读准
多音字“结,只,空”。学 生边听边标出自然段段,并找出与之对应
的图画。接着学生再结合图画,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 字
音,把句子读通顺。让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学习更有目的性,从
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然后检查学生字词学习,课前已经布置
了预习,由课件分组呈现课文中的生字。课件先出示第一组生字:
结 满 瓜 ,引导学生分享识字方法,并进行扩词游戏,采用多种方
式认读生字。其中多音字 “”“结”可以放在具体词句中进行认读,
“瓜”是独体字,要求会写,教师可相机指导“瓜”的书写, 重点
指导前两笔撇的不同写法。 再出示第二组生字:掰、扛、扔、捧、
抱、摘、追、蹦,通 过带拼音读,小老师领读,重点强调其中几个
后鼻音的字特别要注意。接着师生交流识字方法,引导学生 观察发
现这些动词形和义的联系,带动作表演读,巩固加深印象。 本课
以合体字为主,其中 9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我引导学生利用形


声字特点归类识记本课生字。经过这样反复 的训练之后,学生不仅
能够熟练认读这些生字,对识字方法的掌握也更加灵活。
(三)指导写字,练习反馈 本课要求会写7个生字,这个环节,
我重点指导”非,常,空” 三个生字。首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位
置、占格以及字形结构特点,师生交流总结。 然后教师范写,点拨
要点: 非:独体字,注意强调笔顺,两边的横要对称。 常,空:
上下结构,注意上下两部分的中心对正,宽窄合适。 接着学生描
红,练习书写,教 师巡视过程中要进行个别指导,展示学生优秀作
业,并予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兴趣,培养 良好的书
写习惯。
(四)读文感悟,明确路线 首先指名学生分段接读全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小猴子下山都到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心情怎
么样?是怎么做的?引导学生借助 插图,带着问题从文中寻找并提
取明显信息。然后师生交流,板画山的路线图,引导学生将故事中
出现过的“猴子、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等图片贴到路线图上,
并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 、兔子”等带“子”的轻声读法。
再根据学生发言总结,以“小猴子怎么做”为线索,相机板书“掰 ,
扛,扔,摘,追”等动词,帮助学生更清晰直观地了解故事内容。 最
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画 和板书,简单复述这个故事。这一环节既加深
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 下一课
体会小猴子做事三心二意,不专一的态度做铺垫。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 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是精华的体


现,我的板书设计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以小猴子下山 的路线为线
索,重点板书动词。既体现了文章的思路,又有利于学生对故事的
复述。 板书如下: 掰 玉米图 摘 桃子图 摘 西瓜图 追 兔子图
猴子图 空手而归 扛 扔 捧 扔 抱 扔 跑

登陆我的qq空间-章太炎


青年党员-说尺子


党的好儿女-加法的结合律


花脚蚊-关于重阳节的来历


18年春节-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高中数学几何公式-早开的红梅


誓言-汤姆索亚历险记练习


一周年-监理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