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木木天赋-易烊千玺离骚
.
认识周长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
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图形的周长”中
“认识周长”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通过操
作、实践,感悟周长的含义,
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他们的周长,能自主探索测量、
计算周长的多种方法。在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充分
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我准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
一、说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该从学生
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
发,给学生呈现“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
br>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尽力
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
型并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认识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
一。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先通过“森林运动会”——小蚂蚁围着树叶作运动,初步感知小蚂蚁的运动路线
就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对
游泳池池口和篮球场周围边线进行观察,明确这条
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这里没有给出周长的定义,
而是通过生活中这两
个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
含义。接着以已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根据给定的图形去量一量、算
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
怎样可以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此外,还要求组
织相应的讨论和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这样
安排,一方面使
学生体会到周长的概念来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为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
计算方法作了准备。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
结合学生年龄和已有知识经验,本课教学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操作、实践
,感悟周长的含义,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
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2、经历观察、
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
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
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问题。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
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快乐,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处
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再加之
本课内容是由面到边线,学习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
以,体会周长的含义,能
正确计算周长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教法设计及学法指导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教法及学法如下:
1、紧密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观
察,操作和测量,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联系一些常见物体
和图形建立周长的概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认识长方形,正
方形
的周长并学会计算。
2、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对知识和方法不是直接地揭示,也不强加
给学
生,而是靠学生在自己感知的基础上探索获得。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培养
学生主动学习和
探索的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主
动的、生动活泼的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也有
利于学生对空间观念的形成。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习题,激发学生
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并有目
的地培养合作学习的
意识。
五、教学准备:
.
一堂课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树叶,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
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2、学
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
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六、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内容。为了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
基于以上想法,教学
过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 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小
动物的年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课件展示小
蚂蚁作运动的场景,并让学生举起手来跟小蚂蚁一起运动,然
后抽象出小蚂蚁的运动路线, 提出问题:
小蚂蚁运动的这条红色路线是树叶
的什么?你知道这条路线在数学上叫什么吗?让小蚂蚁来告诉我们。(
课件:
我爬过的一周是树叶的周长。)
由此激发学生认识周长的欲望。
(二)感知周长,理解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越贴近,学生自
觉接
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又能使学生产生浓
厚的学习兴趣。
所以我在第二环节:“感知周长,理解概念”中,分别设置
了3个活动。
活动一:先是让学生
指一指图上游泳池和篮球场的一周,感知这一周的
长度,就是他们的周长;活动二:然后再找一找、摸一
摸生活中其他物体表
面的周长,如课本封面、课桌面、板凳面、铅笔盒面等等,学生在这些具体
.
的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紧接着,活动三:描一描,
我又请学生从1号信封里拿出画有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来,任意挑选自己喜
欢的形状,描出它们的周长
,通过短短几分钟描的过程, 学生的体会却在不
断的加深,这种在做中感悟,我想是我们老师用再多的
语言都无法替代的。
这样,对 “周长”这一概念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
的操作,引导学生从“实物操作”到“形象感知”,再
从“形象感知”到“抽象概念”,学生把“周长”
这一抽象概念与生活紧密
联系起来,加深了对“周长”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现在你能说说什么是平面
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在操作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发言,描述对周长的认识,然后教师总
结并在黑板上板书:围成平面图
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三)引导探究,计算周长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的
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的过程”,还强调“引导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根据现实
问
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以及利用测量进行数学探究活动。”荷兰
学者弗赖兰塔尔指
出:“学习数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中学”。“纸上得
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动手操作、自主
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
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俗话说:
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力才能得到培养。在本课的第三个教学环节:“引导探究,
计算周长”中,我准备这样设计:
1、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我分别出示一个“△”和“
”,让学生估一估,哪个图形的周长长?
.
学生们各执己见,想法不一,师适时引导:同学们的意见不统一,谁的
答案正确呢?怎么办?
学生马上想到:可以验证一下。
师追问: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
学生回答:量一量。
这时学生探究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2、小组合作测量周长。
(1)明确要求。
①先估一估每个图形的周长,再量一量,填写活动记录表。
②小组分工要明确,合作完成。
(2)测量周长。
同学们从信封中各自挑选出自己需要的测量工具,如细线、直尺,量出
周长。学生可能想到:
①用细线绕图形一周围一圈,然后测量出细线的长度。
②用直尺把每条边的长度测量出来,然后把各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③测出一条长边和一条短边,“长边×2+短边×2”或“(长边+短边)
×2”。
(3)汇报交流。
每组选2名代表汇报,说说填写结果,介绍测量的方法,其他小组可随时补充,并提出不同意见。
(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是教材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探
索的过程中,总结出测量周长的一般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内化:
像“△”和“
”一些直线图形的周长,要先测量出边长,再计算出所有边
.
长的总和,能根
据周长的含义来计算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周长,一些图形还可
以采用“变曲为直”的方法。)
这
样,通过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方式,学生经历由“疑问——讨
论——解释——疑问”在不断地提出
问题,解决问题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
有效的拓展,主动探究的欲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不但能
在操作中
学会合作,而且能在合作中学会操作。
(4)巩固练习。
师:咱们研究了
周长的计算方法,下面的图形,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
它们的周长吗?谁来口答?
7厘米
11厘米
6厘米
9厘米
7厘米 6厘米
9厘米
6厘米
4厘米
4厘米
4厘米
4厘米
4厘米
4厘米
(在这个环节,学生可能结合平面图形的特征,在计算时采用简便算
法,
从而为后续的学习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体现了“人
人学有价值的
数学”这一数学理念。)
(四)拓展延伸,运用周长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应
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
学
模型,并进行解释、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知识去
解决日常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熟悉的现
实生活,所以,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练习:
①农民伯伯要给花圃围上篱笆,这圈篱笆有多长?
.
5米
7
米
篱笆长多少米?
7
米
5米
②妈妈的腰围是70厘米,这条裤子妈妈穿合适吗?
这样设计可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
激发他们学习
数学的兴趣。
(五)总结评价
回顾这节课,评价一下自己: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学习的快乐
吗?你觉
得小组里谁在哪方面比较出色或者你有什么建议想对他说的?
教师总结:今天所学的
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同学们要上
于用你的火眼金睛去发现问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
题,你会获得更多的快乐!
70厘米
.
附: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周长。
(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
思想为指导,学
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学习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
力为重点,设计了以上教学环节。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许多不当之处,
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
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