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余年寄山水
586次浏览
2020年12月30日 07:4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四川高考语文-安全知识教育

2020年12月30日发(作者:薛茂松)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
统的知识。那 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
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欢迎阅读,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1

肖寒的这节 课我们一共听了3次试讲,到今天听第四次了。可以说是一次比一
次有进步,从这次校级教研活动中我也 看到了年轻教师身上认真学习的态度和对
工作、对学生的负责任。 本次数学教研的主题是例题的解决策 略。本节课主要
有两个例题,一个是认识周长,第二个是学习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第一个例
题教学时教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
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 ,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思考、等实践
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质疑、 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
闭图形,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二个例题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 方法
小组研究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再通过比较、优化的方法,使学生感受{长+
宽}*2这 种方法的简便。纵观整节课,教师能较好地完成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也为大家呈现了一节扎实、真实、 有效的课堂。具体的说来,有以下几方面的特
点: 一、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教学预设,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展示了概念课教学的基本模式。 本课是一节概念教学课,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
象。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所以老师在本课教学
中并不是将周长这一概念强加给学生,她首先借助给图片镶金边这一情境,让学生感知图形“一周边线”的特点,从而认识“周长”;然后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
述什么是周长,再通 过理解和辨析什么是封闭图形,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第
二个环节是在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 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
过小组操作、说一说,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 加知道周
长。曲边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



形的周长。最后自然过渡到老师想知道黑板上这个长方形周长,你有什么好办 法。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得到计算周长所需要的数据,计算周长。汇报方法后再比较优
化方法。新 课授完老师又围绕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很好地巩
固了周长的概念和长方形的计算方法 ,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设计,从“生活—数学—生活”,把形象与抽象结合,帮 助学生逐步将“周
长”这一概念从生活与实物中逐渐剥离、步步明晰。 二、重视开展数学实践活
动,在有效探究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
有效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
界的主要方式。 切实有效地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了确实达到培养
学生的探究能力,老师组织学生经历了一 个理解图形周长的含义;探索一般图形
周长测量方法的过程。本节课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 到理性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到底什么是周长呢?在
学生充分认识和感知的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加以概括,实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
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 跃:学生在充分理解了周长的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
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不同计算方法,学生们 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
化,为后面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探究活动中,老师都 引
导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讨论测量计算方法,再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以学生自主探
究为主,教师 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
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以培养学生的思维为核心,重视学生知
识的探索过程和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数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
识,探究知识,发展思维的主战场。在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首先
出示学习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探究学习,尝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
的小组选用了“长+宽 +长+宽”的方法;有的小组选用了“宽+长+宽+长”和“长
+宽+长+宽”这两种方法;有的小组选 用了先把长与长相加、宽与宽相加,再把
所得的和相加的方法。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思维的培养过程 ,学生根据长方
形有四条边;它们的对边相等,又出现了后两种方法。最后,教师通过课件的演
示来帮助学生理解公式。我想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对于周长的计算公式
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记 忆也会更加的深刻。 美中不足,教师没有能让更多的
学生说说他们自己对公式的理解,让学生学会沟通 新旧知识,提高表达能力。 总



之,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根据学 生的年龄特点合理预设、适时的因势利导,让
学生探索发现认识理解周长,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课 堂效果显著。三年级
数学《认识周长》说课稿2

一、教材说明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 2、教材简析 长方形、正方形的
周长是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展开学习的,同 时也将为
后面学习圆的周长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奠定基础。理解周长的概念则是本单
元的学 习基础。这里的周长概念不仅局限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也包含所有
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 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编写的目
的一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不规则图形,另一方面 学生只局限于长方形、
正方形周长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真正理解。 把认识< br>周长单列为一个教学内容是西师版教材编写的一个创新。教材通过让学生摸、描
等操作活动引导学 生建立周长的概念,帮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组织学生测量图
形的周长,加深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力求让 学生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
思维。我们应当明确教材编写的意图。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 说是一个全新
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
已 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
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 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 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
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另外,呈现给学生的所 有
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
形一周的长度 ”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
思维能力的挑战,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对此教师要注意启发、指导学生的学习。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1、结
合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的意义,并能指出和测量出具体图形的周长。 2、经历观
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体验现
实生活与周长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与探究能力。 以上教
学目标是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部分的要求拟定的具体目标。第一



个是本课的认知目标,第二个则是体现数学思考的能力目标,第三个目标的确 定
主要是以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态度方面来思考的。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
积极参与数学 学习活动,对数学学习有好奇心与求知欲等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都
应当注意培养。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 识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测量图形的周长。
因为不管是从教材改编的意图,还是课程标准的具体目标来看, 都是为了让学生
能真正理解周长的意义。只有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后,学生才会理解计算图形的价
值。 教学难点是建立周长的观念,因为空间与图形领域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为
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节课的教学准备是:教具(多媒体课件、一些几何
图形的图片) 学具:(图片: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形、心型;一个篮子里
面有毛线,软尺,40厘米刻度尺)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
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 践,观察分析,合
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该环节设计动画展示的两只小蚂蚁争论谁爬得快,然后约
定沿树叶 的边沿爬行一周,看谁先到达终点,评出冠军。学生十分喜欢看动画,
情景展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 关注和兴趣。接着让学生来当裁判,你认为谁
应该是冠军?启发学生分析理解,强调1、是沿树叶的边沿 ,2是要爬一周(虽
然红蚂蚁先到终点,但它没有沿树叶的边沿爬,黑蚂蚁沿树叶的边沿爬了一周,所以冠军应是黑蚂蚁),让学生初步认识周长,感知周长的意义。根据图示教师
激励学生给这一周的 长度取个名字,然后自然揭示课题,认识周长。 (二)尝
试操作,理解周长 1、首先让学生从学具中 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摸一摸它的周
长,让学生感知一周的长度,安排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通过这项 活动,让学
生感悟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然后组织学生在白纸上用水彩笔把这个图形
的 一周描下来。教师选取几个学生的作品上台展示,让学生观察描出来的图形周
长,并适时评价。为了帮助 学生学习,教师课件出示五个图形(与学生学具中的
图形是一样的),动画再描出刚才展示过的图形的周 长,并启发学生思考,刚才
你们用水彩笔描出了图形的一周,围图形的一周的长度是图形的什么?设计让 学
生在纸上描出图形的周长,这里实际上是一个从物体平面抽象出图形周长的过
程,也是为了帮 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数学模型的过程。 3、当学生感知周长的意义



后安排学生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另外几个图形周长的图像的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先
想像三角形的周长,再想 像五角星的周长。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周
长的空间观念。 4、因为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 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以让
学生联系生活,指出实物或图形的周长,有助于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教师 启发学
生边指边说,并适时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生活中见到的实物面或平面图
形的周长 。 5、引导学生概括出周长的意义 接着学生的若干举例后教师提问:
你知道什么是周长?让学生用自 己的话说出对周长的理解,教师结合图形引导学
生概括出;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并 板书出来。 (三)合
作探究,量中理解周长的意义 1、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后再组织学生具体测量
一些图形的周长(完成教材98页第3体测量长方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通过实
践操作在测量中 深化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学会
测量图形周长的不同方法,为后面学习周 长的计算作一些过渡性准备,培养学生
思维的多样性(可能有的同学每条边都量,也可能长方形只量长、 宽,正方形量
一条边)。 2、测量圆的周长 教师用激励的语言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测量工具,想
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什么办法?再同桌交流启发思维,然
后合作测量圆的周长。 本环节的设计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
意图不是要求学生准确地测出圆的周长,而是学 会思考用什么样的’工具,用什
么方法去量出这个圆的周长。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策略的 多样性
的目的。接着组织学生汇报并展示,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反馈交流
拓宽学生 的思路,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可能用毛线围的多一些,也
可能用软尺测量出周长,还有可能 有学生采用把圆在直尺上滚动的方法(这应当
是学生想到的最高级的方法,他反映了学生的智力水平)。 (四)联系实际,应
用周长 1、先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用到周长的事例?(教师适时启发引
导:这块黑板给它镶边……) 2、学生举例后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周长的应用,
增长学生的见识,如用广告牌的边框、栅栏、装修房 屋、地图的边界等等,最后
一个场景是商场里一个叔叔因买裤子,正在量腰围。教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去 互
相量出腰围,并对学生量的情况进修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
所知识解决问 题的能力。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感受数学在 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教师小



结 学生对腰围的兴趣 正浓,教师随机启发学生回家去测量爸爸、妈妈的腰围,
去量一下家中书桌的周长等,把课内学习引伸到 课外,拓展学生的数学学习。 五、
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是 认识周长 围图形一周的长度 根据本 课设计的需要,
我们只把周长的概念板书了下来。简明扼要,又突出重点。三年级数学《认识周
长》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上海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56—59页. 2,教材的作用
和地位:这是一节概念、测量与计算相结合研究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它是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图形的基础上,联系一些常见物体和图形进行教学的。教材没
有直接给出周长的定义, 而是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在获
得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周长的含义。接着,以已 有的直接经验为基础,让学生
根据给定的图形去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进一步理解周长,知道可以怎 样测
量并计算出周长。本课的教学将为下节课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
准备.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
义,能测量、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 )数学思考: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
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 直”的数
学思想。 (3)解决问题: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4)情
感 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同学合作克服困难后获得的成功,
树立驾驭数学知识的自信。 4、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和
计算周长。 难点: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
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 测、验证、推理
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
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
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 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呢? 我本节课设计
的思路是: 1,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 问题情境、动手操作和合作交
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掌握数学与客观规律的联系。 2,
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将学生分为2人一组,在合作中认知,有助于学生积极
思考、探究 、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3,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
认识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平面图 形的周长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知识的



形成和运用过程。 三、教学材料:课件,学生准备线、一元硬币、学习纸、直
尺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1,激发热情,感知周长. 出示蚂
蚁赛跑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哪只蚂蚁跑的快为什么? 原来,红蚂蚁从起点出发
又回到 了起点,围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周,而黑蚂蚁没有爬满一周,引出一周的概
念.那像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有 没有呢. 接着,请他们描一描平面图形的边线.这一
环节由实物的边线入手,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 摸、说一说,描一描等活动,充
分感知物体和图形的边线,为认识周长做好准备。 2认识周长. 刚才 我们描的
一周的长度叫什么呢?揭示课题,周长。你是怎么理解周长这两个字的呢?一周的
长度 。就是说三角形一周的长度就叫三角形的周长.圆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圆形的
周长.最后归纳总结出:绕平 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叫周长。在认识周长后再回到
刚才所描的图形,让学生去观察、交流,使学生反复体 验和理解周长的含义,调
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周长概念源于生活实际,也为求周
长作了铺垫。 二,数数量量,理解周长. 1,出示透明方格纸,学会数一数书本58
页竹园 和菜园的周长,加深感知:周长是所有边的长度的总和,和面积相区别. 2,
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 方形,正五边形的图形.由三角形的周长是三条边长度的
和,引导学生求三角形的周长要知道它的三条边 的长度,需要量三次,回忆周长
的概念。那么长方形的周长呢,它是四条边长度的和,需要量四次吗?激 发矛盾,
回顾长方形特点对边相等,所以只需要量两次.再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正方形,正五
边形 的周长该怎么计算. 3,当学生已经知道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
来计算周长,此时,抛出 问题:硬币的周长该怎么求?刚才的办法行吗?渗透变曲为
直的”转化”思想,并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买裤子时量腰围的活动,通过对
生活中的实际数学问题的关注,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同时
也激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总结归纳 这节课里,
大家不仅知道了什么是物体或图形的周长,还在学习活动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
数学知识。真不简单!希 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把自己善于发现、善于探索
的能力更充分地发挥出来!小结生动具体,不仅关 注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更关
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效激励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现了课程标准的 新理
念。

营销案例ppt-大方广佛华严经


网络热点事件-演练


犹是情歌-元宵节由来


名誉-年度考核个人工作总结


深奥-绩效工资考核细则


深宫谍影主题曲-一起快乐


组织结构图模板-端午节活动主题


弘扬-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