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北京版,(5)
朱颜绿发-法制宣传日活动总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北京版,(5)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什么是周长》 学科 数学 学段 中
段 年级
三年级 相关领域 小学数学 教材 书名:《数学》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国际学习科学领域有三
句名言: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做
过的才能会。在
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历、体验活动过程,力求体现让
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在探究中发展的理念。
理论依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具体事物
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创造如观察、操作、探
索、交流、估计、比较、测量等多种数学活动的机会,
引导
学生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在活动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验
学习数学的乐趣。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周
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方法。这些内容的学
校是在认识了三
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
行的,它是进一步学
习平面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教材结合
具体的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
情景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情分析:“周长的认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抽象,这
是由于在实际生活体验中,学生见到、摸到、用到的图形的
形状、大
小比较多,而感受和关注周长的时候比较少。为了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材从学
生熟
悉的生活情景引入,这样的设计很符合学生的接受心理。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和图形,通过观察、操作、
探索、
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
出并能测量物体的面和简单图
形的周长。
2、 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
为直”的思想。
3、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
发展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合作学习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
的周长。
教学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区分“一周”和“周长”的概念。
4.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流程图:
情景引入:
导入语:孩子们,蚂蚁王国正在举办跑步比赛,想请你们当
小评委,你们愿意吗?
以动画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用小
评委的形式提升学生参与的欲望。
探究活动:
活动一:蚂蚁赛跑 1.
明确比赛规则 比赛规则
同时出发,沿着树叶的边线跑一圈,
先到达终点的获胜。
过渡语:要想当好小裁判,我们先要知道比赛的规则。
Ppt出示比赛规则:
1.1读一读比赛规则。 1.2说一说比赛规则中应该注意些什
么?
理清比赛规则,初步感知“边线”和“一周”的含义。
2. 观看比赛
过渡语:清楚了比赛规则,我们一起来看看比
赛的过程。
演示“蚂蚁赛跑”的故事情景,三只不同颜色的小蚂蚁在树叶
跑道上比赛。
在有痕迹的动画中对比感受什么是边线,什么是一周。
3. 小讨论
整问题:关于这场比赛你有什么想说的? 具体
跟进:有人说蓝蚂蚁是冠军,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
蓝蚂蚁不是冠军,他跑得是树叶的里边,没有跑一圈。
蓝蚂蚁跑的不是树叶的边线。
红蚂蚁是冠军吗? 预设:不是,因为红蚂蚁没有跑一圈。
黑蚂蚁跑的是树叶边线的一圈吗?
预设:是
请你用手指跟随黑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走一走。
借助蓝蚂蚁
先到达终点却不是冠军的矛盾冲突,在讨论中
充分感受什么是“边线”。借助红蚂蚁第二个到达也不是冠
军
这个矛盾冲突,理解“一周”的感念。最后随黑蚂蚁一起经历
行走边线一周的过程。
4. 小结提升 现在请你帮蚂蚁们总结一下,下次参加比赛时
需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首先要沿着边线跑。其次要跑一
周。
板书:边线、一周
总结固话“边线”和“一周”的概念。
活动二:描一描 1. 简单封闭图形
下面的图形适合做跑道
吗?如果适合请你描一描他的边线。
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直观感知“一周”的概念。
2. 复杂封闭图形和不封闭图形
下面的图形适合做跑道吗?如果适合请你描一描他的边
线。 描一描
说一说
预设:角不适合做这种比赛的赛道,因为他不能从起点出
发在回到起点。
公共汽车只能描最外边的线,只有最外边的才叫边线。
用角体会周长“封闭”的特点。在复杂图形中学会区分边线和
内部线。
活动三:蚂蚁赛跑
1.看一看、比一比
演示比赛过程:蓝蚂
蚁和黑蚂蚁同时出发,沿着不同树叶边线跑一周后同时到
达。
2.说一说、议一议 讨论1:谁是冠军
预设:由于两片树叶的周长差距不大,所以猜黑蚂蚁、蓝
蚂蚁或平局都有可能。
讨论2:你如何证明
预设:学生的之前的结论大多数来自于猜测或估测。此时引
导学生用数据说话,进而体会数学的严谨美。
谈论3: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准备怎样解决。
预设:学生遇到的困难是没有办法用直的尺子测量弯曲的
树叶边线。
解决方法1:将树叶边线分成一小段一小段的,然后用直尺
逐一测量。
解决方法2:用软尺测量。 解决方法3:用绳子围出树叶
的边线再拿下来作比较。
3、围一围、比一比
请学生代表亲自到前边分别用两根不同颜色的绳子围出两
片树叶的边缘。
(树叶边缘事先贴上双面胶,方便学生操作和观察)
说一说绳子的长度和谁的长度相等。
预设:绳子的长度等于树叶边线的长度。
逐一将绳子从树叶上拿下来。
这个环节很重要,应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感受周长脱离
开型的支撑,变成长度的过程。
比一比谁的长度长,进而确定冠军。
学生
可以动态的观察小蚂蚁们运动的轨迹,在比较的过程
中,有长度的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并从
中初步树
立“周长”的概念。感知周长的特征。
小结周长的特征:
图形周长的三个特征:起点和终点的统一沿边画。长度
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活动四:
测量长方形学具单的周长。
冬天到了,小蚂蚁没有树叶做跑道,如果用学具单当跑道,
你能量一量小蚂蚁需要跑多少厘米吗?
预设:1.量出每一边
的长度,然后顺边加。
2.利用长正方形的特征量出两个边的长度,再逐一相加,或
长和宽的和×2
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什么是周长,掌握测量
的方法,为后续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准备。
活动五:
小小设计师
将一张长方形纸分成两部分,用两部分的边缘
做跑道,要求两条跑道一样长。 预设
:
深入理解周长的感念,体会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小结: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回顾课堂,学会反思。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下面的长方形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哪部分的周长更长?。
二、比一比
甲 甲 甲 甲
乙 乙 乙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学生充分理解周长的含义,在利用各种判断方法的过程中,
培养孩子们认真思考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6.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300-500字)
1、
利用多种活动吸引孩子学习的兴趣,加强孩子们的动
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节课中,教师安排了5个活动。其中两次蚂蚁赛跑以生
动的动画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时
,引发学生思考。描边线
活动和测量等简单活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体会边线、长
度两大特点
。最后的小小设计师作为开放性提升环节,给学
生更大的平台,在深入理解周长概念的同时,发挥学生的
想
象能力。
2、
利用多种常见的学具辅助教学,孩子在动手实践的过
程中轻松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本节课
中用到了直尺、线绳、彩笔、剪刀等常见工具。让
学生在描一描、量一量、比一比和小小设计师的过程中
积累
重叠、化曲为直的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