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十八大会议内容-入党宣言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围、量、算等具体的活动,自主探索测
量、计算周长的方法。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享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剪一剪。
谈话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卡通头像
图片(电脑演示:三幅卡通头像图片),认识它们吗?
在三
幅卡通头像图片中,你最喜欢谁就把它从纸上剪下来,看谁
剪得又快又好!
学生拿出图片,剪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卡通头像。
2、说一说。
讨论:你是怎样剪的?(沿着头像的边剪的)学生互相
评价剪出的作品,体会头像的边的意思。
小结:沿着头像的边剪,就是沿着头像四周的边线剪。
你能指一指你剪出的头像四周的边线
吗?(先指名指一指,
再在同桌间互相指一指)
揭示:头像四周边线的长就是头像的周长。(板书:认
识周长)
二、提供实例,认识周长
1、教学例题。
出示游泳池图:这是一幅儿童游泳池图,你能指出它四
周的边线吗?
指出:游泳池图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池口的周长。
出示树叶图:你能指出树叶四周的边线吗?
指出:这片树叶四周边线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你还能指出我们身边一些物体某一个面四周的边
线吗?
学生可能指出数学书的封面、文具盒的上面、黑板面、
课桌面等一些熟悉的物体的面的边线
,并说一说它们的周长
分别指什么。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
谈话:你能描出这些图形的边线吗?请同学们拿出水彩
笔,在书上第62页第2题上描一描。
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的’作业,互相评价。
提问:我们描出的每个图形的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什
么?
三、引导探究,测量周长
1、自主探究。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怎样测量物体的面或平
面
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看这三件物品。(出示长方形的名
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的硬币)先
在小组里讨论怎样测量它
们的面的周长?你能想到哪些好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量、围、滚等不同的方法。
组织活动: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件物品,小组分工合<
br>作,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分别量出它们的面的周长。
学生按要求测量长方形名片、五角星纸片和1元硬币面
的周长,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
2、反馈。
提问: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测量长方
形名片的周长的?
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量出四条边的长,再相加;
(2)量出名片的长和宽,再计算;
(3)用一根细线沿名片的边线围一周,再量细线的长;
(4)把名片沿直尺的边翻动一周。
比较:大家用不同的方法得出了名片的周长,在这些方
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五角星纸片的周长的?有不同的方
法吗?
再问:你认为测量五角星的周长,用什么方法比较合
适?(量出其中一条边的长,再用这条边长乘10)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1元硬币的周长的?(学生可能会
用围或滚的方法测量
1元硬币的周长)
追问:为什么不能直接量出1元硬币的周长,而要用围
或滚的方法呢?
3、小结。
提问:你学到了哪些测量周长的好方法?在测量周长的
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
谈话: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地选
用合适的方法,才能达到的效果。
4、教学试一试。
出示题目。
提问:你有办法知道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自己先试
一试。
反馈: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和同学进行交流。
5、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题目。
提问:你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吗?
(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6、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不同的算法,并说一说是怎样
想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认识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这样的一片树叶,你有办法量出这
片树叶的周长吗?(在讨论不同方法
的基础上,明确用围的
方法测量树叶的周长)
谈话:请同桌同学合作,用围的方法测量这片树叶的周
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测量的结果,并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课件演示:用细线沿树叶的一周围一圈,最后展开细线,
量出树叶的周长。
五、课堂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了周长,你有收获吗?如果用
一句话表达你对周长的认识,你想说些什么?
谈话:认识了周长,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
的哪些问题呢?其实,周长在我们生
活中的应用是极为广泛
的,你发现了吗?
欣赏短片: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谈话: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就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
们的身边!
【篇二】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范文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走1小格是1秒;掌握
分与秒的运行关系,1分=60秒。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
初步建立分、秒的具体概念,培养学
生的合作意识及观察实
践能力。
3、借助生活实例和多种实践活动,渗透对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感教育、培养他们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秒的具体概念,通过观察、合作交流归纳出秒针与
分针的运行关系即1分=60秒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验1分1秒的长短。从而对分秒的具体概念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钟表实物
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钟表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1、课件呈现春节联欢挽回的一
个场景,人们用倒计时
的方式,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导入新课——计量很
短的时间,常
常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2、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地方用到时间单位秒?
3、关于秒,你知道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
二、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
1、独立观察钟面————-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从而引
出又细又长走的最快的是秒针
2、在合作学习中探究分与秒的运行关系
①四人小组合作,两人看分针的变化,两人看秒针的运
动。
②汇报分针与秒针的运行结果。
③小结:秒针走一圈,即60小格,分针走一小格。
板书:1分=60秒
三、在活动中体验时间,感知时间的价值
1、听一听(1秒的滴答声)
2、拍一拍(感受一秒的长短)
3、做一做(让学生自由发挥1秒能做什么,即用动作
表示1秒)
4、读一读(1秒给社会带来的巨大财富)进行珍惜时间
的品德教育。
5、估算一分的活动
活动一:当老师说开始时,闭上你的眼睛,每个同学都
在自己的心里
估计,一分钟到了,自己睁开眼睛,看看大屏
上的时间,然后坐下。
活动二:拍一拍数一数
全班同学看着课件中的钟表,伴随着滴答声,边拍手边
数数,在各种感官中具体感受一分的长短。
活动三:估算一段动画片的播放时间长度
6、玩一玩(1分能做什么)
一分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完成。
汇报:一分钟自己的完成情况。
四、巩固练习、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我会填(课件)
①我们上一节课用40()
②小丹跑50米用9()
③妈妈每天工作8()
④从学校到家要走大约20()
2、我来当裁判
3、想一想,谁先到家?(课件)
小兔乐乐:我到家时是1时59分56秒,小兔悠悠:我
到家时是1时59分58秒
五、课外延伸
1、了解钟表的发展历史
2、了解我国古代计时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自由选题)
1、可以上网或查阅书籍,也可以调查身边的人或自己,
了解一分钟还能做哪些事情?
2、记录自己完成家庭作业需要的时间
3、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故事,格言警句。
4、合理安排,形成个人作息时间表。【篇三】小学三年
级数学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第70页“毫米的认识”,练一练,练习十五
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实际长度的
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使学生能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以及
用毫米作单位画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综合法思路分析应用题。
教学具准备:每人准备直尺一把或三角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让学生口答。
2、提问: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1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厘米
下面请同学们用尺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是多少?
学生动手得出结论(不足1厘米)
3、引入新课
我们要量比较短的物
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
时,可以用一个新的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
今
天要学习的毫米。
(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指出直尺上的厘米刻度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刻度线,并且用拇指和食
指示范出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毫米
(1)提问:在这1厘米中间还有没有刻度线?它们之
间的
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是多少呢?
学生回答(1毫米)
(2)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直尺上表示的1毫米有多长?
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的长度是多少。
用手指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3、认识1厘米=10毫米
(1)
1厘米是这么长,1毫米是这么长,(教师比划),
你们知道1厘米和1毫米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我们借助直尺来看一看。
1厘米是几毫米?我们只要数一数1厘米里面有几小格,
那么它就等于几毫米。
请同学们拿着铅笔,用铅笔尖指着尺上的小格数一数,
看看1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数,然后回答)
(教师领读一遍)
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总结:到现在为止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知道了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1厘米=
10毫米。
4、教学例1
(1)教学例1
a、请同学们拿出一根自动铅笔的笔芯,平放在课桌上。
b、要求大家用尺量一量这根笔芯的’长是多少毫米,
然后告诉老师。
(要求把0刻度线对准笔芯左端,看右端对准多少毫米
的刻度。教师巡视辅导)
请同学们看一看课本第70页的例1,你的量法和书上的
一样吗?
数一数课本上笔芯的长度是多少毫米,并填在书上。
5、画线段
(指导画线段的方
法:先画什么?用直尺上的0刻度对
准这一点?要画多长就画到多少毫米为止,最后还要注意什
么?)教师示范。
请同学在练习本上画一条42毫米的长的线段。
让同桌互相量一量,看看画的是不是42毫米长的线段。
小结:用毫米作单位量物体和画线段,都
要把直尺的哪
一刻度对准左边端点,然后看哪边的刻度确定长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请同学们拿出一枚1分硬币,量一量看看它的厚度是多
少?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请同学们看看图上的花边和回形针各是多长,把结果填
在括号内。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请同学们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
4、完成“练习十五”第2题
让学生先量然后提问回答。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分2人小组讨论,得出结果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一毫米
有多长?请大家用
手比划一下。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用毫
米作单位量长度或者画线段要怎样做?
五、作业
练习十五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