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成语故事

别妄想泡我
665次浏览
2020年12月30日 14:4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浪漫樱花郭富城-齐天大圣华晨宇

2020年12月30日发(作者:郭可盈)


课题:成语故事(第1课时)

学校: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8个生字,绿线中的10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一篇成语《自相矛盾 》,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
谈自己的理解。
学习重点:
讲清《自相矛盾》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学习难点:
明白《自相矛盾》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主问题1: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则成语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
主问题2:那个楚国人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并说说你的
理解。
学习准备:
1.认读本课生字词,理解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呈现目标:
1.教师板书:“成语”
同学们,伴随悠扬的古乐,呼 唤我们步入中国文学───成语的殿堂,静静地欣赏,
你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 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
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几个成语故事。板书:10.成语故事,齐读 课题。
2.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学习探究,互助展评
(一)检查自学
1.互助检查
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检查组员字词预习情况。
2.展学评价


1.课件出示:
夸口 围观 张口结舌 自相矛盾
演奏 逃走 南郭先生 滥竽充数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朗读
(二)探究主问题一: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则成语故事了?主要内容是什么?
1.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尝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互学要求:
(1)读不准的字音和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小组3名成员互相分享观点
3.展学要求: (1)能将主要内容概括完整
(2)能自信流畅地表达自己观点
(三)探究主问题二:
那个楚国人怎么夸自己的矛和盾的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句子,并说说你的理解。

1.自学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默读《自相矛盾》,画出那个楚国人怎样夸自己的矛和盾的?
2.互学要求:
交流分享:小组长主持交流,3号先说,2号补充。
达成共识:小组商讨,组长归纳总结组员的答案。
展学准备:小组长根据本组的学习结果合理分工,要求每人都有话可说。
3.展学要求:希望大家自信的展示自己,邀请同学补充或质疑,加油!
a.“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
b.(1)“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2)“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c.画出描写卖矛人的句子,读一读,回答问题。
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出来了。


(1)卖矛人在说这些话时的心理或者心情是什么样的?(洋洋自得)
(2)你们能将它读出来吗?
d.“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读一读,想一想。
(1)围观的人说这句话的语气是什么样的?
(2)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最后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了呢?
(3)“自相矛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小组交流“张口结舌”表现了楚国人当时的处境是怎样的?(窘迫)
指导朗读
e.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在你周围见过有人犯这
样的错误吗?
f.你学到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1.观察字形
“矛”不能漏掉一点,“壁”下半部分为“土”
2.教师范写
3.学生范写
完成习字册
4.反馈评价
三、达标检测,反馈评价
补充习题1、2题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小结:今天我们着重学习了两个寓言小故事中的第一个《自相矛盾》 ,感受到了这
个卖矛盾的楚国人言语前后的不一致,明白了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的道理,下面快快走进今天的作业乐园吧:
1.把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摘抄文中你感兴趣的词语,养成每日一摘抄的好习惯。
附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 自夸—张口结舌


课题:成语故事(第2课时)

学校: 设计: 审核: 执教: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理解《滥竽充数》的内容,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成语的意思。
2、明白寓言故事传达给我们的道理。
学习重点:
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学习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主问题1: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组问题2: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学习准备:
1. 解读故事相关语句,加入自己的理解。
2. 尝试归纳故事中传达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呈现目标:
1.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三个成语故事,那这些生词你能读好吗?
矛盾 楚国 锐利 墙壁 逼 神韵 佩服戳穿 腮帮
僧人 唬人 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想一想:“滥”、“竽”、“充”、“数”分别是什么意思
2.出示本课学习任务
二、学习探究,互助展评
(一)探究主问题一: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1.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边读边画出描写南郭先生吹竽的句子。
2.互学要求:交流分享:小组长主持交流,3号先说,2号补充。
达成共识:小组商讨,组长归纳总结组员的答案。
展学准备:小组长根据本组的学习结果合理分工,要求每人都有话
可说。


3.展学要求: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用“不要……而是……”造句。
(3)能依据对文本的理解读出文本背后的意义
a.出示比较3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小组讨论,说说其不同之处。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子,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竽的样子,居
然得到了和别人 一样的俸禄。”
b.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装模作样)
(二)探究主问题二: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滥竽充数讲了一个什么样的道
理?
1.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确,读连贯。
(2)边读边画出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的原因。思考:滥竽充数讲
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互学要求:交流分享:小组长主持交流,3号先说,2号补充。
达成共识:小组商讨,组长归纳总结组员的答案。
展学准备:小组长根据本组的学习结果合理分工,要求每人都有话
可说。
a.出示句子:“可 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是一个一个地单独吹。”指名用“不
要……而要……”说一句话,看学生是否 对句子意思已理解。
b.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
知道了什么。
4.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文本,抓住重点,深入探究,扣住文章中心)
三、拓展延伸,练习写话
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
①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②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③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通过对成语故事的解读,理解了蕴含在成语故事背后的 深意,知道做
人要言行一致,也要凭借真凭实干 。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作业采蜜园吧:
1、
2、
完成补充习题
课后搜集其他寓言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滥竽充数
齐奏 取得俸禄
独奏 只好逃走

乱世佳人电影-顺藤摸瓜的近义词


深渊巨口出装-开学典礼发言稿


囫囵吞枣-平安夜圣诞节


wps文字处理-慈母情深读后感


浪迪卫浴-初春


学生会简介-读西游记有感400字


求职发展方向怎么写-超越界限的爱


周冰倩今夜无眠-鸡飞狗跳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