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故事简写
短裙英语-幼儿园食品安全知识
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
和鄯善王交朋友。
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
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
域,亲自出城迎
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
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
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
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他甚至派兵监
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
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
”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
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
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
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
执弓
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
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
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2、不可救药:西周王
朝到了后期,奴隶主贵族日益腐朽,不断搜括
钱财,发动战争,压迫百姓和奴隶。周厉王即位后,对百姓
和奴隶的
剥削压迫更重。他贪财好利,独占山林川泽,不许百姓打猎、砍柴、
捕鱼,还派人监视
他们的言行;谁议论他,他就把谁杀死。人民忍无
可忍,到处都有人起来反抗,周王朝的统治越来越不稳
固。
眼看周王朝政权摇摇欲坠,关心国家的大臣都很痛心。忠心耿耿
的老臣凡伯,极
力劝谏周厉王改变暴虐的政治,力修德政,挽救国家。
可是周厉王不听,一些权臣也嘲笑
凡伯,说他昏庸无能,不识时务。
凡伯非常气愤,挥笔写了一首长诗,表达自己焦急的心情。这首诗很<
br>长,其中有一节是这样的:“上天正在逞威肆虐,不要这样盲目快乐。
我这老夫一片诚意,小子们
却是骄傲自得。我进谏的并非老昏之言。
你们反倒拿来取笑戏谑。你们的气焰炽盛如火,真是病重到不能
用药
救活。”
这首诗的内容,是劝说周厉王和那些权臣千万别把忧患当作儿戏,应趁它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尽力防止它。若是忧患越积越多,就像病重
一样无法治愈了。果然不出凡伯
所料,公元前842年发生暴动,平民
和奴隶们拿起武器,冲进王宫,周厉王仓皇逃走。西周从此哀落下
去,
出现了分崩离析的局面。
3、对牛弹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
仪。
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
此美妙的琴声之后往往
如醉如痴。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
草的芳香
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
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
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
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
曲》
。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
本不理会那高雅的
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
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
过了一
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
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
像迷路的小牛犊发出的叫
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
朵
,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
或对外
行人说内行话,白白浪费时间;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简体】公明仪曾经给牛弹奏古
雅的清角调琴曲,可牛却依然像
先前一样埋头吃草。原来,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入它的耳。于是公明仪便用琴模仿蚊虫和小牛犊的叫声。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迈
着小步来回走着。
4、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
之子羽。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
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
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
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
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
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
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
学习后,回
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
不去会见公卿大
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
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
了这件事,感慨他
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
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5、画饼充饥:和另一
句成语“望梅止渴”,不但含义相仿,而且在字
面上也对仗工整。更有一点巧合:“望梅止渴”的故事出
自曹操,“画
饼充饥”这句话却出于曹操的孙子曹睿。曹睿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第二
代君王。他有
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yu)。《后汉书·卢毓传》
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
”,便请卢毓推荐,并
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
饼,
不可啖也!(选拔人才不要单凭他有名声,名声好比画在地上的
饼,没法吃的!)”从曹睿的这句话,后
来就产生了“画饼充饥”这句
成语。“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是虚而无实,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的意思。
6、指鹿为马: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
曰:“
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
或言马以阿顺(阿谀奉承)赵高。或
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
(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后群臣皆畏高。
7、一字千金: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作了一笔中外历史上最大的
投机生意。他不
惜散尽千金,把在赵国做人质的秦国王子异人立为秦
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
封吕不韦为丞相。
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成了进
退百官的
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
也知道他的政治资望太浅,人
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
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
什
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这件事大伤脑筋,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人说:“我们知道
孔子的名声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叫《春
秋》的书,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
《孙子
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
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吕不韦当时
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
书名提作《吕氏
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
出布告:“
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
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无人来自讨没趣。于是
“一字千金”的佳话便留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