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英语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巡山小妖精
884次浏览
2020年12月30日 17:3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怎样学写作文-照耀的意思

2020年12月30日发(作者:丁文琪)



编号:_____





英语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学 校:_________
教 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 1 页 共 8 页



英语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内容摘要: 英美文学是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 的一门重要必修
课,是学生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化的必要途径。同时它又是一门比较
特殊的课 程:既不是单纯的历史课,也非纯粹的文学欣赏课,它需要授课
教师个人的智慧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本文 以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分析为
基础,结合目前英美文学教学中的问题,对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建设性的探讨。

关键词: 英美文学;教育价值;模式;方法
一、英美文学的教育价值
英美文学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英语民族的历史与文化,英美文学< br>也是一束光芒,照亮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路途。英美文学课作为高
校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专 业必修课,其意义和作用在于通过阅读和分
析英美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在基础阶段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 语言的运
用能力,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
的敏感性,以及 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进而从整体上促进其人
文素质的提高。具体来说,开设本教程的目的是 直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
言水平,使学生掌握英语文学和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
全 人格。首先,文学是语言的精髓,文学欣赏会直接有助于英语水平的提
高。在经过基础的语言教学之后,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无疑是学习外
语的一个系统有效途径和必要阶段。文学阅读能使语言学习有质的飞
跃。
随着时代的前进,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成为时
代发展的主旋 律。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是现
第 2 页 共 8 页



代教学改革的必然发展趋势。更重要的是英美文学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学科的优势,应该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良好
平台。
我国传统的 英美文学课教学的主要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
式”教学。这种教法抑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不能有效地指导学
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复杂的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考,而文学作
品中 蕴涵的智慧、感情、经验、原创力、想象力、生命思想以及审美意
识,都在这刻板、僵化的模式教学中渐 渐丧失,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抑和
损害。另外,该课程由于历史跨度大,文学流派多,作家的风格也纷繁 多
样,再加上课时少,其结果可想而知。经过一两年的学习,学生只能记住
课堂上讨论过的作家 名字、作品梗概,但整体印象只是模糊一片。随着
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高校教学中这种“灌注式” 的单一教学模式
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英美文学课成
为培养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一门课,成为教
师们努力的方向。
二、英美文学的教学方法探讨
(一)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研讨式教学,促进学生主动思维 为了
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授课形式,我们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课堂专题
讨论,针对某一作家 的某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大量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开展
调查研究,进行发散式的思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独到 的见解和进行相
互之间的讨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文学教学课堂中来。作为活动
的文学涉 及作家、作品、读者和作品反映的世界四个要素,它不仅仅是
语言艺术的形式,从更深、更广的意义上讲 ,它是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浓
缩。而文学作品则是作者对人生的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记录。作为读者
第 3 页 共 8 页



的学生只有把个人对生活的体验和感 受投入到作品里面与作者进行精
神交流,才能达到对作品的真正理解,实现对作品所反映的文化意象的< br>理解。因此,教师在授课时采取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调动学生的情感反应, 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强调培养学生独立
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理性的抽象与概 括,搞统一理
解模式和死记硬背。这样,在使学生切身感受语言大师们的语言艺术、
学习巩固语 言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从文学作品中认识社会、体验
人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在讲授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时,我们采取教师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和发现的方法,分析积极浪漫 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诗歌的差异。这
种做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 值
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将自己在文学作
品鉴赏过程中获得的对 作品的理解用文字表达出来,以深化对文学作品
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鉴赏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有效渗透现代文学、哲学和心理学理论,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
文学作品的水平学习英美文 学,了解西方文化,实际上不仅仅要了解西
方的文学艺术、礼仪习俗,更要了解西方的心灵史和思想史。 因此,我们
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通过具体文本分析,把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有机
地渗透进去, 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理解作品的精髓和要旨,并指导他们
自己加以运用。我们知道,要深入理解英美文学 作品,就必须了解一些西
方哲学理论和心理学观点。如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意识分层,达尔文
的进化论以及萨特的存在主义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研究是社会历史研
究方法,注重的是人物分析、主题 分析,而兴起于20世纪下半叶的文艺
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推动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为我们读 者理
第 4 页 共 8 页



解文学作品提供了不同的 认知方式,读者可以利用诸如结构主义、形式
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当代文学批评 方法解读作
品。多元的西方文化及其流派体现了西方多元的思维方式和学术界的思
辨传统,尽管 这些流派都有其无法克服的弱点,有的流派甚至走向极端,
但是对它们的了解和掌握既可以开拓我们的思 维空间,使我们对文学的
掌握和讲授获得更多的张力,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眼界。
毫无疑问, 在英美文学中运用文论教学可以教会学生一种认知方式,
一种文学的鉴赏方法。古人云:“授人鱼,不如 授人以渔”。因此教师通
过借鉴不同的文艺批评理论,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某个作家作品进行
个案分析与研究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新的阅读视角,培养一种新的思
维模式,而这也正是文学教学的目 的所在。不同理论为学生提供了从不
同角度来赏析同一部作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而 且
他们会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体验中收获快乐,获得启迪,从而在更
高的层次上引导学生的 专业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三)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读完整的作品。作品选读虽说是精选经典作品的华章彩段,但由
于是只选片断,破坏了作品 固有的整一性,难免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只有
认认真真读过莎士比亚一个剧本, 学生才能对莎士比亚的 创作特真正
有所了解,才能说“我读过莎士比亚”,才能与人讨论莎士比亚,也才能
写出有自己 见解的评论文章。阅读文学作品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验,
学生才会有所震动,有所启迪。
2 ·讲欣赏作品的方法。在传统的文学史课上,教师往往以“满堂
灌”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文学知识。其实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学生可以很
容易地通过网络、百科全书光盘等途径搜寻到这些知识。因此,英美文< br>第 5 页 共 8 页



学课的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如何 欣赏和分析作品上面。以英美小说为例,
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析主题表现、人物塑造、情节 安排、
叙述角度、象征细节、语言风格等。
3·写读书心得。读书贵在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文 学作品可以为写
作提供题材和内容,写作则又深化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两者互为补充。
文学是 语言的艺术,许多名家均为语言大师。学生通过阅读,受其熏陶。
英美文学课程的考核不只是闭卷考试, 还包含撰写小论文。按照上述思
路组织教学,英美文学课程既是英语语言文学课,也是一门素质培养课。
学生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寻找、发现、创造过程,逐步养成敏锐的感受
能力,掌握严谨的分析方 法,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这种既有丰富的感性
经验,又有抽象的理性认识的教学过程,将丰富学生的情 感,培养学生的
意志,养成健康和谐的人格。
参 考 文 献:
[1] brooker, peter andw iddowson, peter ed. [m]·a
practi-calreader in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u. s.:
pren- ticehallharvesterwheatshea,f 1996·
[2] fish, stanleye. [m]·isthere atext in thisclass? the
authority of interpretive munities. cambridge: harvarduniversity
press, 1980·
[3] gadamer, hans-george. [m]·thruth and :
sheed andward, 1975·
[4] harding, d. w. [m] “psychological precess in the
reading offiction”british journal ofaesthetics 2 (april1962)·
[5] holub, robertc. [m]·receptiontheory: a critical
第 6 页 共 8 页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york: methuen, 1984·
[6] mailloux, steven j. [m] “learning toread:
interpretation and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studies in the
literary imagination? (spring 1979)·
[7] tompkins, jane p. [m] reader-respomse
orte and london: the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7·
第 7 页 共 8 页



编号:______




感谢您的浏览!!

仅供参考





学 校:_________
教 师:_________
____年___月___日


(此文内容仅供参考,可自行修改)


第 8 页 共 8 页

烤面包片-文学技巧


教师礼仪规范-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


参加英文-四年级下册暑假作业答案


梁祝吉他简谱-关于诚信的英语作文


笔记本怎么加内存条-教诲近义词


乳鸽养殖-反担保合同


冬瓜的做法大全家常菜-沙湖


西湖断桥的由来-过年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