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阅读《苏武牧羊北海上》一文,完成8~11题(14分)卫律知武终不可...
八字起名-八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2019年阅读《苏武牧羊北海上》一文,完成8~11题(14分)
卫律知武终不可.
..
篇一:20XX泰州中考文言文阅读理解集锦
20XX泰州中考文言文阅读训练
整理:纵亮时间:20XX.05.28
一、阅读《李生论善学者》,完成8-11题。(14分)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
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
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
不应而还①
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
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
有耶?学者之大忌,莫逾自
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②,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
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
炯戒③。
[注释]①还:通“旋”,掉转身。②年事蹉跎:年纪大了,光阴
白白过去。③炯
戒:明显警戒。
译文: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
你不善于学习,
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
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
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
就
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
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
什么成就,凭
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
转身就跑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
不把向地位比自
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
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
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
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
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
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
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
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
用作醒目的警戒。”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4分)
①或谓君不善学(有人).
②吾悉能志之(同“记”,记住).
③莫逾自厌(满足).
④请铭之坐右(请让我).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C)
例句:其善学者所应有耶(难道).
A.其船背稍夷(那).
B.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C.其真无马邪(难道).
D.其业有不精(他们的).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答:如果不这样,等到年纪大了,光
阴白白过去,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
不及了!
(然、迨、虽、改励译对即可)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答:那石岸的形状象狗的牙齿那样互
相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其、势、犬牙、可译对即可)
11、根据文章内容,谈谈如何做一个“善学者”?(2分)
答:①学习时应不断思考。
②不耻下问。
③善于学习他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4分)
延徽,幽州人。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
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
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
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
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
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
人,
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
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亡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
不自安,求东归省母,
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
”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思母,欲告
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注释】①牧圉(y
ǔ):到牧场中放牧。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延徽亡奔晋阳
②当复诣契丹耳
③向者何往
④契丹主待之...
益厚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德明问所之.
A.是吾剑之所从坠B.故时有物外之趣C.跪而拾之以归D.又
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丛祠中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2分)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分
11.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
不少于两点)(2分)
(三)阅读《苏武牧羊北海上》一文,完成8~11题。(14分)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
中,绝不饮食。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
以为神,乃徙武于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①,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
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弆②草实而食
之。杖汉节牧羊,卧
起操持,节旄尽落。
:收藏。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⑴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单于愈益②与毡毛并咽之(
).
.
③使牧羝(
).④卧起操持(
.
⑵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A)(2分)
A
C
D
9.请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分
)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4分)
⑴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弆草实而食之。
⑵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四)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第8—11题。(14分)
备①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②人曰:“汉室倾颓,奸臣
窃命,孤不度德量力,欲
信③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④,
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曰:“今操已
拥百万之
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
国险而民附⑤,贤
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⑥也。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
而其主不能守,
此殆⑦天所以资将军。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刘璋暗弱,
张鲁在北,
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⑧,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
之胄⑨,信义著于四海,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戎越⑩,结
好孙权,内修政治,外观时变,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备曰:
“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司马光《隆中对》)
【注】①备:指刘备。②屏:命
人避开。③信:通“伸”,伸张。
④猖蹶:颠覆,失败。⑤附:归附。⑥图:谋取。⑦殆:大概。⑧存<
br>恤:爱惜。⑨帝室之胄:皇室的后代。⑩戎:我国古代中原人对西北
少数民族的泛称之一。越:我
国古代对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少数民族
的总称。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凡三往,乃见(总共,共).②孤不度德量力(估计).
③此诚不可与争锋(确实,的确)④于是与亮情好日密(一天天
地)..
⑵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B
例句:国险而民附
A.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B.舍生而取义者也(《鱼
我所欲也》)
C.暮寝而思之(《邹忌讽齐王纳谏》)D.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篇二:《苏武牧羊》阅读答案
苏武牧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
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
神,乃徙武北海上无
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
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
起操持,节旄尽落。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白单于(2)乃幽武
(3)与旃毛并咽之(4)羝乳乃得归
22.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单于愈益欲降之B、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3.翻译划线句子(2分)
24.这段文字表现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出
的骨气(用孟子的名言填空)。(2分)
参考答案:
22、(1)报告、禀告(2)囚禁(3)一起(4)喂奶产子产奶
哺乳
23、D
24、苏武手持汉节放羊,由于每天从早到晚的把握,节毛都落尽
了。
25、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篇三:《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整理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编号015
题………………………………………装…………………
订…………………线……………………内……………………
不…………………准…………………答………
………扬中树人
20XX-20XX-2高一年级语文作业纸
《苏武牧羊》文言知识点整理
整理:汪柳校对:李梅
一、重要实词(解释加点画线词语的
意思)1)少以父任()22)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2)稍迁至栘中厩监().3)汉亦留之以
相当()()...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5)因厚赂单于().6)
答其善意().7
)置币遗单于().8)方欲发使送武等().
9)后随浞
野侯没胡中().10)阴相与谋().11)劫单于母阏氏
归汉().12)素与副张胜相知().1
3)私候胜曰().14)幸蒙其
赏赐().15)其一人夜亡告之().16)虞常生得()..17
)单于
使卫律治其事().18)恐前语发,以状语武().19)事如此,此必
及我().2
0)见犯乃死,重负国().21)虞常果引张胜().
2
3)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24)武气绝,半日复息().25)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26)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27)
副有罪,当相坐().28)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29)拥众数万,
马畜弥山().30)空以身膏草野().
31)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32)乃幽武置大窖中().33)
啮雪与旃毛并咽之().34)别其官属常惠等().35)各置他所().
36)武能网纺缴,檠弓弩().37)武复穷厄()..38)匈奴诡言
武死().
39)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40)如惠语以让单于()<
br>()..41)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42)前以降及物故()..
二、通假字(圈出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1)不顾恩义,畔主
背亲()3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2)啮雪与旃毛并咽之()4)前以
降及物故()三、词类活用(圈出活用词
语,指出活用类型并解释)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6)空以身膏草野()2)惠等哭,舆归营()<
br>7)天雨雪()3)单于壮其节()8)羝乳乃得归()4)单于使使晓武()
9)武能网纺缴(
)5)反欲斗两主观祸败()10)杖汉节牧羊,卧起操
持()
四、古今异义(圈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意思)1)汉天
子我丈人行也()4)
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2)欲因此时降武()
5)武等实在()3)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6)始以强壮出()
五、一词多义1)并②因厚赂单于()
③论世之事,因为之备()①兄弟并为郎()
④欲因此时降武()
②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5)会
③并力西向()
①会论虞常()
2)嘉
②会武等至匈奴()
①武帝嘉其义()
③乃中《经首》之会()
②嘉木异石错置()
6)益
3)论
①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①会论虞常()
②单于愈益欲降之()
②论世之事()
③满招损,谦受益()
③每与臣论此事()
④增益其所不能()
④论其刑赏()
7)置
⑤无论魏晋()
①置币遗单于()
⑥故圣人议多少、论薄厚为之政()
②乃幽武置大窖中()
4)因
③沛公则置车骑()
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六、特殊句式(指出句式类型)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3)见犯乃死,重负国()
2)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4)匈奴以为神()
七、重要语句翻译
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2)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3)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4)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
乎?
7)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