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朗读-惊弓之鸟课文原文
水月胡静-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惊弓之鸟朗读|惊弓之鸟课文原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空中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
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
箭伤、孤单失群的大雁,一听到弦响
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 惊弓之鸟 这个故事因此而得名,比喻受
过
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
生以读为本,抓住关键词
句,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
分析中受到启发。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养
学生乐
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兴趣和习惯。
学情分析:
1
根据中年级学生学习情况,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注意三维目
标的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文化内涵,重
视学
生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
学生经过两年多的阅读学习训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
阅读能力。
他们对成语故事接触的比较早,也比较感兴趣,读的主动性较强。《惊
弓之鸟》这个
成语故事寓意浅显易懂,在教学中教师主要加强认识因
果关系复句及朗读的训练,从而实现工具性与人文
性统一的教学目
标。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2.学习因果关系句式,会用因果倒装句进行句式转换。
3.学会用找义项的方法理解 能手 及 直往上飞 、 直掉下来
2
两个 直 的意思。
4.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更羸说
的话,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
析中受到启发,从而懂得对事物要仔细观察,并进行分析、推理,做出正确的判断。
5. 通过成语故事,理解 惊弓之鸟
的意思,懂得在日常生活中
遇事要冷静、从容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更羸的话,知道他为什么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
下来。
2.会用因果关系的句式理解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及判断的正
确,掌握本文寓意。
3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引入新知
(重点关注:分别从字音、朗读及简单问题来看孩子是否认真
独立完成预习作业)
T:今天李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进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惊弓之
鸟》,
齐读课题2遍。
1.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T:昨天李老师布置了预习作业。不知道孩子是否认真完成了预
4
习,现在李老师要检查检查。
出示黑板上的习题,抽生上台做。
T:讲解疑惑就是怀疑,不相信的意思。
T:看来孩子们在识字方面已经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真了不起。
现在
,请孩子们翻书,60页。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呢?
2.检查朗读的预习情况
T:现在李老师想检查下孩子们回家读书的情况。有信心吗?
T:全班齐读课文,主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
3.检查孩子对课文整体感知的情况
T:看来孩子
们昨天的预习完成的真不错,值得表扬。李老师要
问问题了。《惊弓之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的故事啊
?
S:更羸 (师板书)
二、整体入手,学习新知
1.勾画出更羸是什么样的人的相关语句。
(重点关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及准确勾画的能力。)
T:更羸是个什么样的一个人呢?请孩子们快速在文中找到相关
的句子,用直线勾出来。
6
抽生读,CAI出示。
T:找得非常准确。全班齐读。
2.学习用找义项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T:李老师有疑问了?什么叫能手呢?我们先来看看 能 的意
思。CAI出示,在能手这个词语当中,
能 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选择。
T:非常准确。 能手 的 能 就是有才干的意思。
那能手就是有才干的(人)。
7
文中写更羸是(射箭)能手,就是指在射箭方面有才干的人。
那我们通常把画画画得很棒的人叫(画画能手),很会下棋的人
叫(下棋能手)。
T:懂得学以致用,真了不起。我们从射箭能手这个词知道了更
羸在射箭方面非常厉害,在这
个句子中,还有哪个词语让你知道更羸
了不起呢?
S:有名
T: 有名 的近义词?抽生快速回答:有名 著名、出名
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回答中找到答案,并快速在书上做上笔
记。
8
师小结:原来在这么短小的一句话中有这么多信息,带上对词
语的理解,齐读这句。
3.整体入手,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T:既然我们已经知
道了课文讲的是更羸的故事,那课文到底讲
的是更羸的一个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默读课文。
T:同意吗?看来大家很会读书。课文开头介绍了更羸是有名的
射箭能手,接着通
过写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掉下来的故事证明了
他确实是有名的射箭能手。(让孩子整体了解课文结构
,为写作奠定
基础)
那么大家从哪儿知道更羸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掉下来了呢?
S:4自然段
9
T:CAI出示。全班齐读。
4.通过看义项的方法理解 直
T:李老师觉得你读直往上飞的时候读得特别号好,老师采访下
你,你为什么这样读呢?
T:字典上对这个 直 有这几种解释,你们觉得这个 直 是什么
意思呢?
T:还有一个直,又是什么意思呢?
T:孩子们真会理解。带着理解,我们齐读第四自然段。
10
5.通过引读,引出思考
T:引读 啊
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男生读)
更羸笑笑说: (女生读)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 (全班齐读)
T:是啊,我们
都想知道,那就听听更羸怎么说的吧!默读第8
自然段。用波浪线勾出更羸是从大雁哪些表现知道大雁受
了箭伤。
6.重点分析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
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11
更羸看到 大雁飞得慢
更羸听到 大雁叫的很悲惨
用眼睛看,耳朵听,这就是观察。(板书 仔细观察)
更羸就用通过他的所见所闻,由此展开了思考。
CAI出示
飞得慢,是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
叫得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T:更羸看到大雁飞得慢,他想
T:更羸听到大雁叫的悲惨,他又想
12
T:这只大雁飞得慢的原因是
T:这只大雁叫的悲惨的原因是
7.因果倒装句句式转换训练
T:这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因果关系的句子。因为表示原因,
所以表示结果。谁能用因为 所以
来说一说。
因为(),所以()。
T:小结:我们在表述因果关系的句子时,可以先说原因,再说
结果。常用的句式就是因为 ,所以 。
而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句子,
你发现了什么?它是先说结果,再说原因。不同的是,结果在前,可
以省去 所以 ,但后面一定要强调 因为 。
13
8.学生通过因果句式自主学习更羸观察、思维的过程
更羸通过仔细观察,做出了大雁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判断,
由这些判断,更羸又是怎么思考的呢?
CAI出示
T:他想:(引读)大雁一听到
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
处飞。他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是啊,孩子们,你能用上刚才我们学到的因为 所以 这样的句
式试着把这句话说清楚吗?
T:是啊,因为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孤单失群,所以
它一听到
弦响,心里很害怕。 因为它心里很害怕,所以 就拼命往高处飞 ,
14
因为拼命往高处飞,所以 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 ,因为伤口又裂开
了,所以
就掉了下来。
T:更羸就是通过层层推辞,缜密思考。孩子们,真了不起,
我
们再来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更羸的思考表达得更清楚。
T:刚才我
们学习了另一种因果关系的表达方式,结果在前,原
因在后,有信心反推试试,把它说清楚吗?
大雁掉了下来,是因为 伤口又裂开了 ,伤口又裂开了,是因
为
它一使劲 ,它一使劲,是因为 拼命往高处飞 ,它拼命往高处飞,
是因为 它害怕 ,它害怕是因为
听到弦响 ,听到弦响,害怕是因为
它受过箭伤,孤单失群。
T:再说一次。
9.印证更羸之前的分析
15
T:看来,更羸啊,不仅认真观察,仔细思考,他还经过层层推
理,判断出大雁只拉弓,不射箭,大雁就能掉下来。
事实是不是真如更羸所分析的那样呢?
CAI出示第4自然段。
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 嘣
的一声响,
那只大雁心里很害怕,拼命地 直往上飞
,拍了两下翅膀,一使劲,
伤口又裂开了, 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齐读
T:果然如此。更羸的分析完全正确,事实和他思考的一模一样。
16
10.归纳课文,理解更羸为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T:那孩子们,现在你们知道更羸为什么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了
吗?(看板书)先自己说说
T:真了不起,今天的课你没有白上,学会了用 因为 所以
来
完整地回答问题。学有所获。
那大家是不是都会说了呢?
T:现在要考考大家了,我们不但要用上 因为所以 ,还要加入
不仅而且 ,谁来试试?
CAI出示句式,填空。
17
11.理解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
T:是啊,我们从这个只拉弓不射箭的故事中更了解更羸了,他
确实是魏国有名的
射箭能手。但这只大雁真的是被更羸的箭射下来的
吗?它是怎么下来的?
12.理解 惊弓之鸟
T:大雁之所以被吓下来,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它听到弦响,心里
害怕。
我们就把听到弦响害怕的鸟叫做惊弓之鸟。惊弓之鸟就是被弓
箭惊吓的鸟儿。
T:我们生活中,有一些人,也像这只大雁一样,曾经受过伤害,
后来一遇到惊吓就害怕,我
们也可以说他们是惊弓之鸟。
18
T:
这只惊弓之鸟,本来就受伤了,很可怜,听到嘣的一声弦响
还掉了下来,真悲惨啊!那它能不能避免这种
悲惨呢?
T:是啊。如果它听到弦响,不害怕,不自己吓自己,继续慢慢
飞,掉下来的命运就可以避免了。
三、总结全文,练习巩固
T:孩子们,学了
《惊弓之鸟》,我们既认识了射箭能手更羸,
又知道了什么是惊弓之鸟,那你们从他们身上有什么收获呢
?
作业练习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