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玛丽莲梦兔
522次浏览
2020年12月30日 19:15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边陲党旗红-军训通讯稿

2020年12月30日发(作者:邴辅)


单元(章)教案
(第__三_单元) 备课人:张丽荣
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为主题
本单元安排了三 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
杨桃》;一篇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本单元 中课文形式
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奇故事,也有生活中真实故事,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 的特点———都有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
道理。《寓言两则》中的《亡羊补牢》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 了
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讽刺
了哪些心动和目的相反的人。 《惊弓之鸟》告诉我们要善于观察,
教材简析
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明做出正确判断。《 画杨桃》则通过
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
育我们做事、看 问题要实事求是。而《想别人没想到的》说明做
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本 单元的课文语言朴实生动、含意深远。在教学本单元课文
时要一读为本,运用已知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 、读懂,注意抓
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涵的道
理,初步受到科 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1.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单元重点
2.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3.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单元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9、 寓言两则 2课时
10 、惊弓之鸟 2课时
课时安排
11、 画杨桃 2课时
12、向别人没想到的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3课时



授课
年级
课型

这篇精读课文包括 两则寓言故事,一个是《亡羊补牢》,一个是《南
辕北辙》。这两则寓言都出自《战国策》。《亡羊补牢 》讲的是一位养羊
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




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快动手把窟窿 堵上,把
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
事,只要肯接 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讲的是一个人
想到南方去,而他所走的路却是朝向北方。别 人提醒他走错了,他却满不
在乎。“辕”是古代车马前面的两根车杠;“辙”是车轮走过之后,路面压成的痕迹。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也
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 含有讽刺、批评的意味。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
羊补牢、 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
知识与技能





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展示学习法。

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三( )


语文


9 寓 言 两 则
课时 2课时
任课
教师


问题生成课
问题解决课
授课时间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  难点
1. 有感情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2. 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 激发阅读寓言的情趣 。


关键问题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
事蕴含的道理。
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导学案、导学单 、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及资料
预习新课,熟读课文,完成导学单预习板块
教学方法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第 一 课 时
教学时间 教学
环节 分配 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2


创设
情境
导入
新课
1、组织呼号准备。
2、激趣导入:

板书“寓言”,回顾:什么
是寓言?我们学习了哪些寓
言?
1、呼号准备。



2、大胆交流。
自主
学习
生成
问题
8


1、学生能够流畅的朗读
1、教师范读。 课文。
2、学生模仿读。 2、能明白朗读中的关
3、指导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键。
创设
4、要求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直觉
3、学科长组织学生汇报
思维
预习,学生及时补充。
情境
强调生字的学习。
4、组内能生成小组问
要求小组整理共性问题。 题,并尝试组内解决问
题。


1、要求继续独立完成“课中合
明确任务
自主
合作
探究
作探究板块任务”。
10


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创设
问题
3、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调
情境

4、要求小组做好汇报准备。
5、师巡回检查指导,调控整体
速度。
1、要求各组上台汇报,展示学
习成果(由学术助理组织开展)
1、学科长组织开展探究
活动。
2.将小组成果做好记
录。
3.学科长能照顾到
每位组员。










15

钟 < br>小组派代表上台汇
【问题一】
读课文找一找狼是如
报交流。当好“老师”,沉着智慧应对同学们的
质疑、反驳。大方诚恳
何把羊叼走的?
(2个小组) 接受大家的补充建议甚
【问题二】
狼第二次从窟窿钻进
至批评。注意运用“六重 展
字诀”多元化展示学习
点 示
去把羊叼走时会想些什么?
(4
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
问 解
讲,补充质疑。
题 决
个小组)

【问题三】
你想对这个人说些什
么?
(2个小组)
【问题四】生活中,你做错了事,
别人好心给你指出时,你会怎
么做?

2、相机引导。
3、小结学习情况。
1.要求完成“拓展延伸”我是





3


完 训
小小故事家
成 练
问 单
2、说说自己明白的道理
3、适时鼓励、指导。



2
总结

评 价

总结
1、总结学习。
评价

2、评选优胜小组

大胆、形象的讲故
事。
交流自己明白的道


1、总结评价,反思改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
的兴趣




板书

设计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第 二 课 时
教学时间 教学
环节 分配 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2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接受
创设 1、学生齐呼班号。
新的挑战,你们准备好了吗?
情境 2、听老师谈话走进
请齐呼我们的口号!
导入 文本,产生探究课文内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9
新课 容的欲望。
课《寓言两则》。
自主
学习
生成
问题
8


1、学生能够流畅的朗读
1、教师范读。 课文。
2、学生模仿读。 2、能明白朗读中的关
3、指导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键。
创设
4、要求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直觉
3、学科长组织学生汇报
思维
预习,学生及时补充。
情境
强调生字的学习。
4、组内能生成小组问
要求小组整理共性问题。 题,并尝试组内解决问
题。


1、要求继续独立完成“课中合
明确任务
自主
合作
探究
作探究板块任务”。
10


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创设
问题
3、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调
情境

4、要求小组做好汇报准备。
5、师巡回检查指导,调控整体
速度。
1、要求各组上台汇报,展示学
习成果(由学术助理组织开展)
1、学科长组织开展探究
活动。
2.将小组成果做好记
录。
3.学科长能照顾到
每位组员。










15


重 展
点 示
问 解
题 决

小组派代表上台汇< br>【问题一】
1、小组内分角色朗
报交流。当好“老师”,
沉着智慧应对同学们的
读这则寓言。
质疑、反驳。大方诚恳
接受大家的补充建议甚
(2个小组)
至批评。注意运用“六
【问题二】
这个人自认为他能够
字诀”多元化展示学习
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
到楚国的理由有哪些?
(4个小
讲,补充质疑。
组)
【问题三】
等这个人明白过来
时,他会说些什么?
(2个小组)
2、相机引导。
3、小结学习情况。





3


完 训
1.要求完成“拓展延伸”
成 练
2.适时鼓励、指导。
问 单



2
总结

评 价

总结
1、总结学习。
评价

2、评选优胜小组


大胆、形象的讲故
事。

1、总结评价,反思改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
的兴趣




板书
授课


三( ) 语文
设计
年级



问题生成课

课型
问题解决课


10、惊弓之鸟
课时 2课时
任课
教师


授课时间

教学反思:










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
拉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 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 ,先讲述
了更羸射大雁的经过和结果,接着讲述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这
种先呈现事情 发生的结果,再由果寻因的写法学生第一次见到,但对于本
课来说,这样更容易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探究 更羸之所以这样判断的依据
和推理过程。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射箭、
打猎、大雁、大吃一惊、悲惨、愈合、孤单、拼命”等词
知识与技能
语。,懂 得“惊弓之鸟”这一成语的意思。能用“只要……
就……”和“一……就……”写句子。
2.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展示学习法。
3.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 善于观察、善于动
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对事
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 法。
联系上下文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引导学生
理解、体验更羸观察、分析、判断 、推理的思维过程。
从课文的学习中受到启发,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
动脑、善于分析,才 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对
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导学案、导学单 、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及资料
预习新课,熟读课文,完成导学单预习板块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  难点
关键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第 一 课 时


时间 教学
分配 内容
教师行为
(个性修改)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个性修改)




1、组织呼号准备。

2、激趣导入

出示幻灯片: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

射箭能手。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什么信

息?

导入:一句话,我们 就了解了更羸这么

多的情况,时至今日,我们还谈到他,

是因为他与一个 成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板书“惊弓之鸟”)读了这个故事,

我们会揭开他成为有名射手的奥秘。


直1、教师范读。
觉2、学生模仿读。
思3、指导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维4、要求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要求读“学习目标”。

2、“学法指导”。





1、呼号准备。

2、大胆阐明自己观
点。




2















15







1


8


1、学生能够流畅的
朗读课文。
2、能明白朗读中的
关键。
学生明确本课
的学习目标






1.学生认真读文,
1、引导看“预习任务”。
2、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
3、师巡回检查指导
3、调控整体速度。
填写导读板块。
2.能根据不同的题
目选择相应的最为
恰当的解决方法,
切实提高质量


1、要求小组内展示预习成果——交流
导读板块。★自主学习 < br>1、我读了____遍课文。我读的最棒的是第
_______自然段。我愿意把它读给____ __听。
2、我知道课文共____个自然段。我和
________还分角色读了课文。
3、我动手查了( )这
几个字的音。我提醒大家写这些字应该特别
注意( )。
1、学科长组织交流
预习任务。
2、能根据不同的
题目选择相应的 最
为恰当的交流方
法,切实提高交流
质量。学科长能合
理分工,照顾到每位组员,尤其是关
照学困生。


3、学科长组织解决
个性问题,排疑解
难。






10

分钟




















2、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调控
3、组织集体交流“预习收获”中的重
点题目。
填空:
(1)4、我知道 题目“惊弓之鸟”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觉得第____个自然段含义比较深。
6、自学课文后我的感受是: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语气,选择序号
A 惊讶 B 怀疑 C肯定 D 谦虚 E

询问
1、“是吗?” “你真有这样的本事?”

( )
2、“大王,我不用箭,只要一拉弓,这只大
雁就能掉下来。”( )
3、“你怎么知道的?”( )
4、“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
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 )
5、“啊!” “真有这样的本事!”( )
4.要求解决“我的问题”。相机解决
部分问题。




2








要求小组整理共性问题。
组内能生成小组问
题。






1.引导小结评价。
2 创设

分 问题

钟 情境
2.作业布置。


畅谈自己对本文的
收获。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第 二 课时

学时间 教学 教师行为
环分配 内容 (个性修改)



创设
1、组织呼号准备

3 经验


分 性问
2、课前热身活动。

钟 题情
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3、过渡进入新课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至少读

8分钟)

1、要求继续独立完成“课中

15 创设

合作探究板块任务”。
分 思维

钟 情境
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

调控

4、要求小组做好汇报准备。









1、要求各组上台汇报,展示
重 展
点 示
问 解
题 决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个性修改)
1、呼号准备。
2、积极交流旧知准备新课。
熟读课文
1、学科长组织开展探究活
动。
2.将小组成果做好记录。
3.学科长能照顾到每位组
员。
15


小组派代 表上台汇报
学习成果(由学术助理组织开
交流。当好“老师”,沉着
展)
智慧应对同学们的质疑、反
驳。大方诚恳接受大家的补
【问题一】 小组朗读课文,读 准
充建议甚至批评。注意运用
“六字诀”多元化展示学习
确,并说说更羸为什么不用箭 也
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听讲,
补充质疑。
能射雁?(2个小组)

< br>【问题二】:【问题二】更羸怎么
知道这是一支受过箭伤的鸟?(4
个小组)
【问题三】: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
一共说了( )句话,他看到
什么,听到什么,分析到什么?
(2个小组)
2、相机引导。

【问题三】
作指导。
3、小结学习情况。





5


完 训
1.要求完成“拓展延伸”
成 练
2.巡回检查指导。
问 单
3.优秀作品交流。







2


1、总结学习。
总结
评价
2、评选优胜小组。

1、总结评价,反思改进。
2、激发学生课外对事物进
行分析、推理。


认真、准确书写喜欢的
词语。












授课
年级
三( )


语文


11、画杨桃
任课
教师









课型
问题生成课
问题解决课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我”根据自 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 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
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r>不要轻下结论。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
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 严肃、半晌、和颜悦
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
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过程与方法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展示学习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 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
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
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关键问题 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方法





自主阅读,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
导学案、导学单 、与文章有关的图片及资料
预习新课,熟读课文,完成导学单预习板块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第 一 课 时



学时间 教学 教师行为
环分配 内容 (个性修改)




情 1、组织呼号准备。
2 境2、激趣导入

分 导板书:画杨桃 问:你想通过学习知道

钟 入什么呢?
新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直1、教师范读。
8

觉2、学生模仿读。

思3、指导朗读有困难的学生。


维4、要求多种方式朗读课文。










1
要求读“学习目标”。














15







1、引导看“预习任务”。







2、要求学生自主完成预习任务

3、师巡回检查指导

4、调控整体速度。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个性修改)


1、呼号准备。

2、大胆阐明自己观
点。
1、学生能够流畅的
朗读课文。
2、能明白朗读中的
关键。
学生明确本课
的学习目标
1.学生认真读文,
填写导读板块。

2.能根据不同的题
目选择相应的最为
恰当的解决方法,
切实提高质量


1、要求小组内展示预习成果——交流
导读板块。★自主学习
1、我读了 _______次课文,我知道课文作者
是________。
2、我提醒同学们,写生字应该注意( )
3、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________ 我:“你
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
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 ,画走了样。”






10

分钟




















1、学科长组织交流
预习任务。
2、能根据不同的
4、老师______ ______地说:“提起杨桃,大
家都很________,但是,看的________不同,题目选择相应的最
杨桃的样子也就___________。因此,当我们
看见别人把杨桃 画成__________的时候,不
要忙着________,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
看的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________,看到
什么样的就画成__________。”
5、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________。他
们的教诲使我一生________。
为恰当的交流方
法,切实提高交流
质量。学科长能合
理分工,照顾到每
位组员,尤其是关
照学困生。
3、学科长组织解决
个性问题,排疑解
难。
2、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调控
3、组织集体交流“预习收获”中的重
点题目。

6、文章描写“我”画杨桃的语句是
( ),同学们认
为“我”画得( ),此时老师的
神情变得( )。

7、自学课文后我的感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要求解决“我的问题”。相机解决
部分问题。





2








要求小组整理共性问题。
组内能生成小组问
题。




1.引导小结评价。
2 创设

分 问题

钟 情境
2.作业布置。


畅谈自己对本文的
收获。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第 二 课时

学时间 教学 教师行为
环分配 内容 (个性修改)



创设
1、组织呼号准备

2 经验

分 性问
2、课前热身活动。

钟 题情
说说自己初步学懂了什么?


3、过渡进入新课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至少读8

分钟)

1、要求继续独立完成“课中

13 创设

合作探究板块任务”。
分 思维

钟 情境
2、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

3、在小组间巡回指导,整体

调控

4、要求小组做好汇报准备。

1、要求各组上台汇报,展示
学习成果(由学术助理组织开
展)








【问题一】: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个性修改)
1、呼号准备。
2、学生积极交流,旧知准
备新课。
熟读课文
1、学科长组织开展探究活
动。
2.将小组成果做好记录。
3.学科长能照顾到每位组
员。
18


重 展
得严肃了呢?(2个小组)
点 示
: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一
问 解
【问题二】
题 决
个什么道理?(4个小组)

【问题三】: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
到了什么?
(2个小组)
2、相机引导。

【问题三】
作指导。




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
交流。当好“老师”,沉着
智慧应对同学们的质疑、反
驳。大方诚恳接受大家的补
充建议甚至批评。





注意运用“六字诀”多
元化展示学习成果。其他同
学认真听讲,补充质疑。


3、小结学习情况。
1.要求完成“拓展延伸”
1.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




5


完 训
2.认真写一写本课的词语。

成 练
2.巡回检查指导。
问 单
3.优秀作品交流。





积极背诵。

认真书写。
1、总结学习。




2


总结
评价
2、评选优胜小组


1、总结评价,反思改进

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






















授课


三( ) 语文
年级


问题生成课

课型
问题解决课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课时 1课时
任课
教师


授课时间


《想别 人没想到的》讲述的是一位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
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 画满了
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




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
画面却 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课文的题
目揭示了这篇文章的中心,插图揭示了小徒弟画面 的内容。课
文虽然篇幅短小,讲述的道理却很有现实意义,学生读后能从
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br>
知识与技能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
能得 到画师的称赞。2、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
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展示学习法。
结合生活实践,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
意识。

教学重  难点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关键问题
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
的”的创新意识。
朗读讨论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展示学习法
导学案、导学单 、与文章有关的资料
教学方法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预习新课,读熟课文,完成导学单预习板块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第 一 课 时

时间 教学
分配 内容

创 导
设 入
情 新
境 课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个性修改)
期望的学生行为
(个性修改)




2


1、组织呼号准备。
学生表现出浓厚的探
2、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
究欲望。
的 这句话是什么意
思?
积极交流




10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
老师提供的《导学单》,
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巡回检查指
导,及时掌握学生的预习
情况。
2、教师参与学生合
作交流,对学生的见解进
行评价指导。
熟读课文
1、学科长组织大家交
流《问题导读评价
单》。
2、学生可以就预
习中自己的见解、疑
惑与同伴进行交流。




3






集体交流:
三个徒弟画的画内容分别

是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考查的结果是





学生可以就预习
中自己的见解、疑惑
★我的学习收获
与同伴进行交流。

3
、预习课文后我的收获是








10


小合
组作
讨交
论流

看到大家的学习热
情 这么高,我相信,你们
一定能解决《课中合作探
究板块》上的这些疑难问
题,大家赶快 在小组里讨
论解决吧!
1、教师巡回检查指
导,适当评价。
2、教师参与学生的
讨论,对学生的见解进行
规范引导。
刚才看了同学们的
小组学习,老师非常满
意。现在就请大家来展示
交流一下。
【问题一】课文讲了一件什
1、学生根据《问
题生成评价单》再次
阅读课文。

2、学科长关注小
组内同学的学习情
况,并指导学生将答
案要点填 写在《问题
生成评价单》上。




10


重 展
点 示
问 解
题 决

1、学生能够将本
么事?
组的见解,准确的表
达出来。
【问题二 】我也想到过别人
2、其余学生能够
在交流时认真倾听,
没想到的事。。
并适时补充。
1、教师认真倾听学
生的交流,在适当时机及
时点拨。
2、对学生进行真实
性、激励性的评价。
同学们本节课表现得非
常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
完成《拓展延伸板块》。
宋代的皇帝赵佶喜欢以




5


完训
成练
问单

诗做画。有一次,他出了 一
学生积极完成
《问题训练单》,疑难
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令
问题小组讨 论,合作
解决。
画师们作画。下面这四幅图:
第一幅:一座深山前画
着一座寺庙。


第二幅:一座深山。
第三幅:一座深山后露
出寺庙的一个角。
第四幅:一座深山,一道
弯弯曲曲的石阶上,一个和
尚挑着水。
我觉得第( )幅最
合适,因为
教师对大胆解决问
题,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同
学予以鼓励。




总激
结趣
全实
文践
1、总结学习。

2、评选优胜小组
学生表现出积极的
情感体验。
2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授课
三( ) 学科 语文 课题
年级
课型 综合解决课 课时
语文园地三
1课时
任课
教师


授课时间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说说我自己”。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要提高学生的
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进 一步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我的发现安排的
是反问句和陈述句进行对比的两组句子。反问是修辞手法 的一种。无疑而
问,只问不答,把一个确定了的意思用疑问形式表达出来叫反问,也叫反
话或激 问。“读读记记”选取的是课文里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这些句
子都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 更加生动、形象。积累这样的词句,
可以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语言现象,使学生领悟语言更多的表达方式。 这部
分内容可以读一读,记一记。“读读背背”选取的是五句表现思想方法的谚
语。安排的目的 是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时积累语言,感
受汉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买椟还珠》选自《 韩非子》,这个故事讽刺了
那些没有眼力,只重外表,取舍不当,舍本逐末的人。这个故事生动风趣,< br>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忍俊不禁,引发思考,体会其蕴含的道理。
1、能发现并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即反问句
是表示肯定的意思。。
知识与技能 2、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3、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
阅读成语故事。
过程与方法 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展示交流。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交流,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2、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
通过诵读,积累名言警句,积累打比方的句子和谚语,
阅读成语故事。
1、通过交流,拓展学生思路。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究法,展示交流学习法。

《导学单》
收集有关成语故事。
关键问题
教学方法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
环节




时间
分配
2


教学
内容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
行为
听老师谈
经过一组课文的学习,我们都觉得有
谈话 话走进文本,表
些累了。今天,让我们到回顾·拓展二里
导入 现出浓厚的参
放松一下。
与热情。




15


下面,请同学们对照《导学案》来小1、小组内
小组
组合作交流“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合作交流。
讨论
和“成语故事”。 2、学科长
合作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参与学生讨论,关注小组内学
交流
对学生的见解进行规范引导。 生的学习情况。






20


1、请学术助理组织大家展示交流。
重点
2、老师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适时
问题
点拨。
展示
3、对学生进行真实性、激励性的评
解决
价。




3


总结 同学们,你对自己本节课的表现满意
全文 吗?请正确评价。

提升
能力 老师可参与互动
1、能够将
本组的见解准
确的表达出来。
2、学生能
在交流时认真
倾听,适时补
充,并大胆质
疑。
学生表现
出积极的情感
体验。


背诵比赛








社区简介-小学班主任工作小结


台式机显示器-工伤事故报告


电子表格免费下载-西安肉夹馍


家具代理-关于春节的英语作文


耗子扛枪-杨贵妃名


湘子桥-我的老师作文400字


qq网页登陆器-爱上你歌词


台式电脑一体机-横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