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则与方法
好听的q名字-河南方言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原则与方法
摘 要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做
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
学生的视野,提高语文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
质和健
康的人格。本文从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加以阐述。
关键词
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指导方法
一、课外阅读的基本原则
1.激发阅读兴趣与完成阅读任务相结合的原则
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
验,教师绝不能漠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结合平时
的语文教学的
内容,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性课外阅读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如“课
本剧表演”、“人物故事演讲”、“征文比赛”等,活动结束还可以评选出“小鲁迅”、
“小冰心”等,
这样孩子的兴趣就会转移到主动读书上来了。既然课外阅读是小学
生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应该具有一定的
强制性,学生无论喜欢与否,都要进行一
定数量的课外阅读。如果课外阅读能够保证在激发起所有同学的
阅读兴趣的前提
下进行,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其中的种种乐趣,课外阅读将会如吃饭、睡眠一样不
可或缺,成为他们的精神需要。”
2.短期及时阅读和长期坚持阅读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短期及时阅读,是指结合课内作品的学习,全景式地、深层次地理解作
家作品的
内涵。如《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之后,提出“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
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
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让学生明白选材与表
达中心的关系。又如《地震中的父与子》课后,引导学
生从文中找出外貌、语言
描写,仔细体会。这些都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搭建了桥梁。长期坚持阅读是指
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发展的需要指导学生阅读相应的课外读物。大多数老师往往
在讲完课内作品
之后布置一些课后阅读或拓展延伸阅读,在寒暑假布置学生阅读
一两部名著,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
3.博览群书与重点阅读相结合的原则
课外阅读是为了给学生打开一扇
扇心灵的窗户,拓宽他们的心灵视野,因此,
课外阅读不能局限在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领域,而是要广泛
涉猎,要厚积、博览。
但是,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审美能力、人生阅历、人生体验等非常有限,对于散<
br>文,对于古典名著,对于长篇巨制,未必能透彻地理解作品所传达出来的内蕴。
故此,教师在认真
筛选推荐作品的同时,还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作品的内在特
性,逐步、有序、分阶段地指导学生有重点
地阅读。从童话、寓言、成语故事到
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传记。
4.指导阅读方法与提高阅读能力相结合的原
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