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不良习惯成因及对策
郑板桥竹子诗-主题班会课教案
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分析及对策
王彦博
一、调查目的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讲,就是培养学
生良好的习惯。”
小学生可塑性大,尤其是低年级孩子正处于各种习惯形成的雏形期,各种习惯容易养成
,也
易于改变。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对他们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如
果错过该阶段再矫正或补救,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一些不良阅
读习惯,以便
及时有效给予纠正,我们对任课教师及3-6年级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抽样方式
针对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课外阅读习惯,我们设计了10项课外阅读不良习惯调查试题;对
学生课
外阅读要求上的误区设计了3项问题。对学生家长和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涉及
三--六年级学生家
长18人,教师6人。共发放调查表24份,回收24份,从调查的24份问
卷中,我们发现:在光线条
件不好的情况下阅读;蘸口水翻书页;折书页而不用书签阅读不
用工具书;阅读不动笔;阅读不思考;以
上调查结果反映,绝大多数孩子都存在着这样那样
的坏习惯。在课外阅读要求方面,要求孩子背诵教师认
为有83%,家长认为有78%;要求孩
子朗读方面,教师认为有50%,家长认为有78%;要求孩子
写读书感方面,教师认为有83%,
家长认为有78%.看来对孩子课外阅读的要求不当也十分严重,不
符学生客观实际,要求过高
也很严重。
三、原因分析
课外阅读是学生主体作用能够
得到充分发挥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实现教育教学从教到不
教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
。然而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究其原因有:
(一)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师严重地被应试教育束缚了思想,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练什么,一切围绕考试
转,师生陷入汪洋
题海。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被视为可有可无,因而被置之一边,
还有的老师甚至认为课外阅读与
学习无益,因而公然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家庭的角度
来看,应试教育也使得家长只关注学生的考试
成绩,而一般不会积极地去为学生创造阅读的
条件。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课外阅读也被认为是看“闲书
”,是对学习无益的事情,不少学
生因为课外阅读一些文学作品而受到家长的批评或指责。
(二)可供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太少
由于目前以考试来衡量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评价方式没有
根治,再加上偏颇的人才观念
以及由于目前工作竞争压力而导致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等原因,造成
学生课业负担仍
然偏重,不顾孩子的爱好,强迫孩子的学习,这样就造成了可供小学生独立支配的时间相
对
较少。
(三)电视等媒体的冲击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信息媒体以其传播信息的形象
性、生动性、快捷性和丰富性,深受孩
子们的喜爱,成为孩子获取信息、获取愉乐的主要途径,这使得学
生用于阅读的时间大大减
少,电视媒体对儿童的文本阅读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不正确的阅读观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有些教师把学生的阅读目的指向好词好句的积累
,指向为写作服务,在布置学生进行课
外阅读的时候,总是与词语、句子的摘抄背诵联系在一起。一部分
学生为了应付检查,随便
抄上几个词语,几个句子,文章一遍都不读,抄写的句子、词语中竟然有不认识
的字,给学
生的心理压力挫伤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没有形成一套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完整体系
虽然个别教师意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语
文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无论
是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还是对课外阅读的评
价,无论是对课外读物的选择,还是对实课内外阅
读的互动研究等,都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没有系
统的理论作指导,使学生良好的阅读
习惯的形成效率大打折扣。
面对以上的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做到:
一、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
渐渐
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
功地激发他们的阅
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我们常用生活形象的语言
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
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
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
此激趣。但我们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依照学生学段的不同推荐书籍。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
童话、神话、寓言、民间
故事为主,而高年级学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可以说
进入了文学
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感兴趣。所以教<
br>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
2、推荐图书要加深教师对书的感受,
更要注重方式的机动。罗曼罗兰曾说过:“要撒播
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所以教师不
光要熟知图书内容,更要加深对书的感
受,这样在推荐书时才会游刃有余。
3、组织各种类型
的读书活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希望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
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
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
点,可开展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朗诵比赛、讲
故事、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活动,让
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
4、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
的读书条件,提供一个舒适的阅读场所广泛阅读,先要了解书籍
来源问题。教师必须向学生推荐知识性、
趣味性相组合的书,并注意可读性,尽量使读物的
难度跟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样学生看书才会有兴趣。
提供一个好的阅读场所,有助于学生
把阅读同舒适相联系,对阅读就不会感到厌恶。
二、家校联手,深入落实“读书行动计划”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读书
是一种学习,学习是一种
环境、一种氛围。学习意识的确立、读书习惯的养成,是受环境和氛围影响的,
所以我们努
力营造学习的氛围和环境,创造显性的学习氛围,以氛围去影响广大师生,甚至学生家长。<
br>结合学生实际,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明确具体阅读要求:低年级(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借助
汉语拼
音、图文结合,了解故事情节,读后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把学到的优美词语抄下来;
中年级(第二学段)
要求学生边读边积累,除摘抄优美词语外还要摘录好句、好片断,可简
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高年级(
第三学段)可适当增加品评和感想的内容,发挥想象和联
想,培养创造思维能力。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
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
己所需要的营养。其中,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
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
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
读《成语故事》、《儿童小
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
级着重阅读《钢
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
、名人
传记等。通过阅读现代经典散文、诗歌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
知识的同时
,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三、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
生以后自能阅读最重要的保证,也是保证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们除注意在阅读指导课的每一个环节有
目的地训练学生外,在自由读书时,我们也要求学
生准备好各种工具(如工具书、摘记本)再阅读。我们
尤其注重培养以下这些习惯:
1、应用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工具书除包括一些字典、词典外,还包含各类 文献资
料。除速读外,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词典扫除阅读时遇到的字词句方面的阻碍。如读书时遇
到生字、不了解的词语,会查字典、各类词典去寻求解决。此外我们还要求学生试着查别的
工具书帮助
阅读,这样做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也是一种阅读的积累。
2、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的课外阅读大部分是默读,默读的过程是一种隐性的思维,
读书时划划点点,可以更好活跃思维,提
高读书的质量,让读书有深度,也是加强语言积累
的一个好办法,它还是使单纯的读书向综合的语文素质
训练的一种过渡途径。我们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制定几种训练层次:初级--圈圈点点划划。在读书过程
中划出好的、重要的词语
或不理解的字词(用不同的符号)。中级(1)、摘抄法。把文章中最精采的词
语、语句、段落
摘录下来;(2)、做卡片。将读书所得的各类知识资料分类记载储存。高级--
写读书笔记。针
对所读的书写一下自己的感悟、感受。
3、边读边想的习惯。这里的“想”除
指学生阅读过程中会思考质疑外,还要会“想象”。
一些文学作品不去想象,是无法领会它的意境的。爱
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它
概括了世界的一切。在阅读中强化学生的想象,不仅能更好领会文
章的意味,还有助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
四、在阅读方法的指导方面,应该做到“跟进读书,逐步指导”
1、学生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读书破万卷的进度怎样,教师通过查阅摘抄,做到心中有数,并针
对学生实际,阅读实际和语文单元教学
实际提出显性的目标要求,指导怎样选择读物。为此,可
以设计每日读书的小卡片,这对于小学中段(3
—4年级)学生来讲,简单明了,一看就懂,一看就
会。学生利用“家庭阅读”20分钟的时间阅读材料
并填写读书卡片,看多了,自然填得多,
填表得多,填得久了,学生自然而然就积累了。积累的小卡片每
一个月装订成册,一方面是
自己看书的脚印,虽然内容有限,也不深;另一方面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
,同时也成了
自己的小小的读书笔记。
2、通过对个别或小群体、班集体的谈话交流,指导学
生学习和运用阅读方法,逐步掌握
怎样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怎样培养好的读书习惯、怎样提高读书速度
等阅读技能。可以要
求学生认真看准字词句段,做到边读边想,细心体会字句的意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
;引导
他们先通篇粗读,后重点细读,不太理解的要反复读、反复想;适时采用朗读、默读、速读、略读等阅读方法;读前的浏览、查找;读书时圈点、勾画、附注、旁批、做摘抄;读后的交
流、运用
等。
总之,教师要灵活地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实
践
中合理运用。学生一旦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就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阅
读能力由此得到
进一步的提升。
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问卷调查分析及对策
龙 河
小
执笔人:王彦博
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