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到三不哭-凉州词王之涣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刘福全
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3期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该学科的核心价值,真正引
导学生将数学知
识作为具有实际价值的工具,为生活和学习创造更好的效益。那么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
式,引导学生不断地解决数学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有效策略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数学知识对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开展
有
效的小学数学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
此,教师要脱离应试教育理念的限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尝试将数学知识运用
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
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解决
问题的能力,自然是要让学生独当一面,主动去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必须要弥补传统教
学模式的短板,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教师在进行
“一与许多”的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了解
这两个抽象的数学概念,能够将抽象的数学语言转变
成简单的符号。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直接
向学生强加自己的观点,而能够引导学生
主动探索,由学生个人实际的想法产生思考的动力,加强对这一
问题的验证。有的学生借助生
活中实际的案例提出观点:“一整块蛋糕就是数学概念中的一,将它切割成
许多份数,那么这
就是数学概念中的许多。”教师对于这样的观点,要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引导学生主动
思考。
同时,则要引导学生顺势完成深入分析,引入相关的数学规律加以验证,从而全面理解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思考脉络为线索,有助
于锻炼
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的具体认知能力能够得到比较大的提
升,同时对于在数学
问题中,如何进行数学化的思考也会有一定的认知。因为学生已经对符号
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数学学习的
一个最大的难点就是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字符号的认知问题,不
少学生没有办法将抽象的数学符号和具体的
内容联系起来,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解决好这个
问题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的发展更加的理想。
二、创设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每个学生
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都需要尊重、信任和关怀。老师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
分享他们每次取得的一点
一滴进步时的快乐,使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
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
地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
果。例如,在教学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根据学生
的年龄特点我创设了为爷爷买礼物的情境:爷
爷的生日快到了,丽丽为爷爷买了一份礼物,她想用包装纸
把礼物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