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联想
2020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楚乔传小说在线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联想
作者:伍慧敏
来源:《师道·教研》2017年第04期
联想是一种既有目的又有方向的想象 ,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问题想起其它事物的心理
活动,亚里斯多
德说:“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
与它相接近的事物开始进行
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而产生联想。”客观事
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联系的事
物反映在人脑中,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应用教育
心理学中的联想,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
促进思维的灵活性,特别是对发展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联想引出新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运用“联想”这一心理现象去诱导学生从
已有的知识、经验联想到与之
有关的新的知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师复旧引新这
一环节,其实就是
教师通过让学生先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联想
,从联
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的一个过程。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通过练习12÷( )=( )÷4=■等填空题,引导学生复习有关除法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等与比的基本性质相关的知识。再引导学生从复习题展开联想,除法、分数各部分与比的各部分
有什么
关系?让学生讲出除法、分数、比各部分的关系后,教师就可以自然地引出,比和分
数、除法有密切关系
,那么比有没有象它们一样的性质?这节课就让我们研究一下比的基本性
质吧。从而达到引出新知识的目
的。
二、运用联想探索新知
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
具有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
想。教学中,教师可运用接近联想、对比联想
、类似联想等几种联想方法去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联想与之相
关的新知识,学生就能轻松而系统地
获取新的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接近联想就是由于事物之间在时间、性质等方面的接近,在经验中容易形成联系,
而由一个事物联
想到另一个事物的过程。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一般教师
都会按下面的方法进行:①
先复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② 出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教具
各一个。③
教师演示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④
提问学生,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
长方形的什么?高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⑤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 ),所以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 )×( )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利用了接近联想进行。教师根据
学生已有的长方形面积
计算公式这一知识和经验,诱导学生通过接近联想,从而获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
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