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作文教学的衔接
大法小廉-提问的智慧
紧扣“课标”教作文
——小升初作文教学的有效衔接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
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
叙方法。作文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
文)。
一、各学段目标定位
第三学段:定位于“习作”
什么是习作?习作根据其
功能可分为练习性、草稿性和试验性几种。练习
性的习作专为训练基本技巧而作,草稿性的习作指为最后
完成作品所作的准备性
作品,称草图。试验性的习作指艺术家为探索新的表现技巧而作。小学生课堂所<
br>要求的“习作”,应该是指根据范文写一篇简文,练习相应的描述方法,以提高
写作的技窍的训练
手段。
因此,我认为习作就是一种练习,可以提高表达能力,也是一种训练,从中提高
想象力。
第四学段:定位于“写作”
什么是写作?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
情、传
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过程,写作活动大致可
分为“采
集—构思—表述”三个阶段。与作家的自由写作、职业人群的专业写作
不同,语文课程意义的“写作”,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特定要求用书面语言
创造文本,以发展和提高自身写作能力的学习活动。简单来
说,写作是生活中与
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就像我们平常说话一样。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
从定位上看,很明显两个阶段的要求明显不同:第三段重在方法的指导,重
在训练
,重在练习;第四学段则重在发展与提高。但如果没有第三学段的练训练
为基础,就谈不上第四学段的发
展与提高,可见,二者不能分开。作为小学高段
的语文教师更应该明确这写关系,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从而防止教学的断链。
二、目标要求
(一)、重真情、重实感。
比较一下《语
文课程标准》中对三段、四段写作要第一点“1.懂得写作是
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和“1.写作
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点都有一
个共同点那就
是写作是为了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写作是学生个人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是
,提
法却不同,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故定位于“习作”,而
四段在在此
基础上还要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明
显提高了要求。所以定位于“写作”
。因此,小学阶段,我们要重视写作兴趣的
培养,让学生有话可写,不要因其他原因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
。如果,学生的一
片文章被老师改的面目全非,我想这可能就是对学生写作的一个否定,就会在一
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老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思维,我们不能站在老
师也就是成人的角度去
评判学生习作。否则,是对学生最大的否定。
(二)、重观察,重积累。
《语文课程
标准》中第三学段中写到“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
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
受,积累习作素材。”与第四学段“多
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
感受和认识,
表达力求有创意。”都提到了一个词语“观察”,可见,在习作过程中,观察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
养。在小学阶段,我们每
一个语文老师可能从学生一进校,就在这方面对学生进
行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培养。如:看图写话、写观察
日记等。观察不仅能丰富学生
的见闻,更能为写作积累素材。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有效方法之一。有了素材
,学
生才有话可写,有表达的欲望。怎样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呢?
1、
2、
3、
学习课文,交给学生观察方法。
走进生活,实践学到的观察方法。
在写作灵活运用。
写作是一种释放,是人的思想,情感智慧的输出,它的前提是吸收和积储,
没有不断的吸收和积储,就不能写出佳作真品。有了一定观察能力,能更好的丰
富学生的见闻,
为学生习作积累素材。圣陶先生强调:“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
腔积累,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
的。”写一篇东西乃至一部大著作,虽
然是一段时间的事,但是大部分是平时积累的表现。平时的积累怎
样,写作时候
的努力怎样,两项相加,决定写成的东西怎样。”由此看来,还要培养学生平时
知
识的积累的能力。1、课堂内的积累。2、课堂外的积累。
(三)、重方法指导、重实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中提到“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
容具体,感
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
见应用文。”第四学段中也提到“写
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
,做到观点明确,有
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都提到了写记叙文要“内容具体”,怎<
br>样具体充实呢?
在小学高段,必要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如对描写方法进行训练。五年级
下册第七单元的“作家笔下的人物”就是通过一组课文的学习,体会作家描写人
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
运用。紧接着在本单元的“习作”就是写一个人,写出他
一个方面的特点,要求试着运用课文中一些写人
的方法。那我教师在教学这一单
元时候,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训练与练习,如六年级上册五单元的“
走近鲁
迅”,也提出“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对“描写”这一表达方式,
在不同
年级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候,就应该有针对性的把握
住要点进行练习。而且,在六年
级这个单元的习作中还有更高要求,则是把事情
开头经过结果写出了。这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提到的记叙
文的六要素。我们不一
定把这个概念,灌输给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中如何落实,为初中写<
br>作奠定一定基础,是可以的。只有在小学阶段努力做到内容的“具体”,才有可
能达到下一阶段习
作的“充实”。
当然,训练的内容还有很多。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课文,找准训练的“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果能做到“一课一训”,何愁学生的作文写不具体呢?
第三学段和第四学段都
提到了“应用文”,不过提法不一样,第三学段说的
是“学写常见应用文”,而第四学段说的的是“写常
见应用文”,一字之差,句让
我们认识到了,小学阶段重在“学”,初中阶段重在“用”。应用文是人类
在长期
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
具,有的
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所谓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
中为处理实际事物而写作,有着实
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的文章。应用文写
作是为了公务和个人事务而写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人们
通常把应用型文章的
写作称作应用写作。
小学阶段学生要学写常见应用文,比如:书信、建议
书、倡议书等。教师
在教学中要结合实际需要,指导学生写。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就是学习写信。我们不仅要交给学生方法,如能把信寄出去,更具有实效性。
第四学段中还提到“写简单说明性文章;写简单的议论性的文章”。 小学
阶段
我们已经在接触浅显的说明文了,有科普性说明文、有文艺性说明文等。如
五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安排
一些说明性的文章,有《鲸》、《松鼠》《新型玻璃》
《假如没有灰尘》,这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说明文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不仅
要让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还要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本
组课
文后的习作就是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物品。这是学生初次尝试写说明
性文章,因
此要重视方法的指导,特别是说明方法的运用。如:列数字、举例子、
分类别等,让学生初步学写说明文
,为初中写作打下基础。
议论文在小学阶段接触的较少,但是在高段的“口语交际”里的辩
论,我
认为则是为学生学写议论文奠定了基础。因此,对与教材中出现的辩论,如“善
意的谎言
”,就要进行有效组织,让学生在辩论中了解什么是论点,围绕论点如
何选择材料来印证“论点”来说服
对方。其实,这就是初步认识议论文,只不过
没有形成文章。在教学时候,教会学生如何围绕自己方的观
点来选择材料,其实
就是写作的一个起步,是不可缺少的部分都是在为中学写作议论文打基础。
(四)、重书写、重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关于习作目标与内容中就提到“修改
自己的习
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
表达需
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要关注学生书写,要重视学生修改能力
的培养。同样,在第四学段里也
提到这一目标“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
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
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
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中,学生就
学习到了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学以
致用,学习了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就让学生学会运用,既要学习修
改自己的习
作,也可以修改他人习作。在修改中培养提高学生用词用句能力,为初中写作奠
定一
定基础。
(五)、关注写作速度、写作次数。
1、字数:小学高段没有具体要求,只是提到
了要有一定的速度;第四学段
则明确提出不少于500字。那么,我们小学阶段对习作字数上是怎样提到
的呢?
高段六年级我要求学生写的字数就是500字左右,对写得长的学生明确给予鼓
励,在评
价上肯定就要高一个档次。学生明白老师要求后,他们在写的过程中都
在向500字靠拢
,尽自己能力,尽量写长一些。到了六年级,我知道我同年级老
师都在在字数和速度上对学生提出明确要
求。如,课内习作要求学生一节课完成。
2、次数:小学高段课内习作每年16次左右,这是在课堂作
文本上必须完成
的,是学校考核教师教学常规方面的一个指标,我们必须完成。除此以外,我们
很多老师还根据学生时间,实际情况,布置学生写一些周记、周习作、读后感等
作为习作的一个有效补充
。这点做法我觉得和初中阶段的要求靠拢。第四学段要
求是“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
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
少于500字的。”学生经过小学高段的一个字数和速度的训练后,我想
升入初中,
还是能很快适应初中老师对写作的要求的。
教学是没有固定模式的,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紧扣大纲,吃透大纲,
定能给学生一个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