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升初作文素材幸福通用版语文
情人节怎么过才浪漫-你对我的好
幸福
一、 论点
真正的幸福源于辛勤的劳动和创造,人们在为人类创造幸福
中,
才能使自己获得幸福。真正的幸福决不是追求个人的享乐。人找
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它
是与人类劳动,创造,奉献,甚至牺
牲联系在一起的。让我们正确对待幸福,勇敢地去创造幸福!
二、 名言
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才是幸福。--[俄]邦达列夫《人生舞台》
人的真正幸福寓于科学与劳动之中。--[前苏联]高尔基《排演》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
们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会认为自己
是最幸福的人。--[俄]果戈理
我学到了寻求幸福的方法:限制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设法满足他
们。--[英]弥尔顿
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俄]列夫·托尔斯泰《一
个地主的早晨》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俄]屠格涅
夫
幸福,就在于
创造新的生活,就在于为改造和重新教育那个已经
成了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时代的伟大的智慧的人而奋
斗。--[前
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奥斯特洛夫两卷集》
幸福如果建立在性欲之上,这是一
种禽兽的情欲,它使人变得愚
蠢和轻率。--[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第 1 页
人生增福,是人生自身出力造成的,非是上帝所赐,也不是听其
自然所能成就的。--陈
独秀
幸福是暴风雨中的搏斗,而不是在月下弹琴,花前吟诗。--丁玲
只有在对美好事物的自觉追求中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前苏联]
高尔基《时钟》
通往幸福的最错误的途径,莫过于名利,宴乐和奢乐生活。--[德]
叔本华
人生只有一种确凿无疑的幸福--就是为别人而生活。--[俄]列夫·
托尔斯泰《家庭幸福》
《圣经》的《旧约》以幸福来启示人,《新约》则启示人要通过
苦难去争取幸福。[英]培根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上唯一的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
的幸福。--[俄]列夫·托尔
斯泰《一个地主的早晨》
给他人带来幸福的不幸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阿拉伯谚语
患牙
疼的人认为每一个牙齿完好的人都是幸福的。贫寒困苦的人
也同样错误地认为所有的富人都是幸福的。-
-[英]萧伯纳《革命
家箴言》
既不是财富,也不是声名显赫,而是宁帖的心情和从事的活动
,
给人以幸福。--[美]杰斐逊《致马克斯夫人的信》
不要向不幸的人夸耀自己的幸福。--英国谚语
忍受痛苦只需一个,享受欢乐需有两个人。--[美]哈伯德《笔记》
第 2 页
凡是争取快活的人们,一定要共享幸福--
幸福生来就是孪生子。
--[英]拜伦《唐璜》
三、 事例论据
1、卡耐基的慈善事业(回报社会是幸福的)
美国19世纪“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在1
892年便控
制了全国钢产量的四分之一,每年盈利达两千多万美元。1900
年,他的公司年
收入高达4000万美元。这年他出版了专著《财
富的福音》,系统地提出兴办慈善事业的思想。并且他
还身体力
行,成为推动西方慈善事业理念的代言人。自1891年给纽约捐
献一所音乐厅开始,
卡耐基不断地向各地捐赠集会堂、音乐厅、
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仅图书馆建设事业,卡耐基16年
就
投资1200万美元,总共设立了3500座图书馆,受惠者遍布社
会各阶层。1895年他
捐款成立卡耐基匹兹堡学会,1902年设立
卡耐基华盛顿学会,1903年在海牙建立和平大厦,19
04年在美
国设立英雄基金,1905年为年迈的教授设立退休基金,1912年
设立国际和平
基金……一直到生命结束之前,他都在为社会贡献
他的财富,合计捐献总额高达333299460美元
。卡耐基从社会
中获得了丰富的利益,拥有了巨额的资产,但他并不满足,因为
这不是幸福的人
生。只有当他将这些财富回报给社会,为社会做
出贡献的时候,才是他最幸福的时刻.
2、徐霞客的探险生涯(幸福是在奋斗的过程中)
第 3 页
公元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一个小男孩在江苏江阴县
呱呱坠地,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
理学家徐霞客。
从二十二岁起,徐霞客开始了艰苦的旅行探险生涯,直到
他去世
的前一年止。这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不畏艰险,跋山涉水,
风餐露宿,东至浙江普陀,北抵河北省一带,
南游福建、广东,
西北到达华山之巅,西南则远涉云南、贵州边疆,足迹遍及当时
的十六个省。
虽然三次遇盗,四次绝粮,还差点丢掉性命,徐霞
客却从不后悔。他对所到之处的地形、地貌、水文、气
候和植被
等情况都作了深入系统的考察。多年艰苦卓绝的实践,终于结出
了丰硕的果实。徐霞客
用生动的文笔写成的《徐霞客游记》一书,
在世界科技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16
36年,徐霞客准备万里长征大西南时,曾有人劝阻,因
为当时他已年过半百了,但是他却果断地说:“
我肩扛锄头,哪
里不能埋我的尸骨呢?” 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地理
学研究事业,晚
年仍感到有些遗憾,认为没能走遍祖国的山山水
水,没有去昆仑山,去更边远的地方,进一步探索大自然
的奥秘。
也许那个劝阻他的人永远无法理解,野外考察那么艰险,为什么
他要这样执著呢?为什
么他不懂得享福呢?只有徐霞客自己知
道,自己的理想就是终生奋斗,而奋斗的过程就是他享受幸福的<
br>过程。
3、有爱就有幸福(燕妮的幸福观)
第 4 页
马克思和他的夫人燕妮之间的爱情是一个经久传颂的故
事,燕妮是一个伟大的女性,为了爱情,她离开了
原本富裕的家
庭,和马克思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伦敦流亡期间,他家一连几
个星期靠吃马铃薯
过活。严冬没柴生火,生病没钱请医生。他付
不出房租,家里的铁床、被褥、衣服,连女儿的玩具、孩子
们的
摇篮都拿去抵押了。马克思写完《政治经济学批判》,却没有邮
费把手稿寄到柏林去。因为
交不起学费,孩子只能辍学。孩子病
死了,没有钱买棺材埋葬……面对如此贫寒的日子,燕妮没有抱怨也没有离开,相反,她始终对生活充满着信心,因为她的生活
中有爱。她曾自豪地说:“我坐在卡
尔的房间里转抄他那潦草不
清的文章的那些日子,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4、林觉民的诀别信(为天下人谋幸福是最大的幸福)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
一,他出身于富贵家庭,为了
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他抛妻别子,离开了幸福的小家庭投身了
革
命。为了国家繁荣昌盛,民族振兴,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广
州起义,不幸在攻打总督署的时候,中弹受
伤而被捕,最后就义
牺牲了。
林觉民在起义前就做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在攻打总
督署的
前三天夜里,他给父亲和妻子分别写了一封诀别信。给父亲的信
这样写道:“儿死矣,惟
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
于全国同胞。”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
第 5 页
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
br>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
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
之余,亦以天下为念,当亦
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怀着对
爱
妻深深的眷恋,写下了这封信。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革命者
的高尚情怀,牺牲个人的幸福换来天下人的
幸福,这才是最大的
幸福
5、第一次吃糖(甜滋滋的感觉就是幸福)
一个
叫扎西达娃的藏族干部要别人猜一猜,他一生中最幸福
的时刻是什么,可谁也猜不出。他说:“是我第一
次吃水果糖的
时候。”
那是1950年初春的一天,还是农奴的扎西达娃正在放牧,
遇
见一支年轻的队伍,他们每个人帽子上都有一颗耀眼的红五星。
他十分恐惧,可这些军人非常
友好,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军人还
送给他一颗水果糖。这是一颗普通的糖。他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只见军人比画着剥开纸放到嘴里吃起来。他不敢吃,便把它揣在
怀里。
事情过后,
更不敢声张,因为农奴主知道了要挖眼睛,割舌
头。到了夜深人静时,他偷偷地把这块水果糖拿出来,剥
开纸,
放在嘴边轻轻一舔。天哪,一种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感觉传遍全
身,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
东西。他又一舔,简直怀疑自己是在
第 6 页
做梦。他十分珍惜,到了一定
的时间拿出来舔一舔,一直过了很
长的时间,他才把那颗糖吃完。
这位后来成为西藏
自治区高级干部的扎西达娃,以后也不知
道吃了多少糖,也不知道做了多少引以为豪的业绩,但只有这一
次吃糖,使他感受最深,觉得最幸福。
6、杜朗寻找幸福(幸福就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使幸福可望不可即的,莫过于刻意追
求幸福。美国作家威廉?杜
朗曾经叙述过他如何寻找幸福。他先
从知识里寻找幸福,得到的只是幻灭;从旅行找,得到的只是疲倦;从财富里找,得到的只是争斗和忧愁;从写作中找,得到的
只是劳累。然而有一天,他从车站出
来,看到一辆小汽车里坐着
一位年轻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一位中年男子从火车
上下
来,径直走到汽车旁边。他吻了一下妻子,又轻轻地吻了一
下婴儿——生怕把他惊醒。然后,这一家人就
开车离去了。这时
杜朗才惊奇地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幸福。他高兴地松了一口气,从
此懂得:生活
的每一正常活动都带有某种幸福。
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其实都带着某种幸福。那一个浅浅的吻,
其中蕴含着丈夫的关爱、父亲的慈爱,这一个小小的细节却是饱
含着人类对感情最详细的诠释。
你能说那个妻子在接受那个吻时
不是幸福的吗?你能说那个小小的婴孩没感觉到他在被关怀着
吗
?幸福就是这样被召唤着,不用什么妙法仙方,只是需要你感
第 7 页
情的
投入。给睡梦中的孩子拉拉松掉的棉被,那拉棉被的手就是
幸福召唤的方式;给疲倦的爱人敲敲脊背,那
一上一下、一紧一
松的拳头就是召唤幸福的方式;给悄然老去的父母讲一个古老得
掉了牙的所谓
笑话,那平稳的气流就是召唤幸福最强有力的方
式。在你使用这些方式召唤着幸福时,难道此刻你不是世
间幸福
的人吗?
7、人民的幸福高于一切
雷锋在日记中写道: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
位,为党的事业贡献
自己的一切,这才是最幸福的。他事事处处想到的是人民的利
益。假日里,
他自动到车站为旅客服务;他把自己省吃俭用节下
的津贴费,支援灾区人民和有困难的战友。他看病路过
建设工
地,就主动参加工地劳动;他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他认为,
这样生活才有意义,才
是真正的幸福。
第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