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语文成语典故测试卷
校园民谣歌手-五年级上册练习册
常见语文典故测试卷
作者文集:会员 类型:高三试题
加入时间:2010年10月2日10:32
2010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2010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资料
初中朗读音频大全
高中朗读音频大全
免费下载新华字典
常见语文典故测试
黄平科 搜集整理
1.“不惑之年”指的是(A.30岁 B.40岁 C.50岁
D.60岁)[B]
2.“期颐之年”是指 A.70岁 B.80岁 C.90岁
D.100岁[D]
3.人们常说“古稀之年”是指80岁吗?[不是]
4.古人有“仓雅之学”的说法“仓雅之学”就是文字训诂之学请问“仓雅”是指什么?[“仓”
是
《仓颉篇》,“雅”,指《尔雅》]
5.“驸马”一词最初是 A.官职
B.皇帝女婿 [A]
6.“干部”称呼来源于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 [D]
7.“革命”一词古时候的含义是
A.实施变革以应天命 B.造反 C.起义 [A]
8.“桂冠”是胜利者的象征,它出自 A.希腊神话 B.罗马神话 C.埃及神话
D.印度神话
[A]
9.“黄金”一词最早来源于(A.汉语 B.梵语
C.英语 D.西班牙语) [B]
10.“矛盾”最先出自 A.《论语》
B.《韩非子》 C.《孟子》 D.《墨子》 [B]
11.“社稷”二字分别代表
什么?[“社”是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帝王、诸侯必祭社稷,也
以之作为国家政权的标志]
12.“要领”中的“要”和“领”最初指的是 A.裤腰和领口 B.腰和领
[B]
13.“执牛耳”最初是指 A.牵牛下田 B.市场售牛 C.结盟仪式
[C]
14.“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A.《诗经》 B.《礼记》
C.《史记》 D.《汉书》)[A]
15.“中国人民”这个词最早出现是(A.秦始皇 B.司马迁 C.孙中山)提出的[B]
16.“左衽”是暗指(A.少数民族 B.北方人 C.南方人
D.西方人)[A]
17.古时候,人们称帝王为“陛下”,那“陛”字是指
A.帝王的祖宗 B.帝王敬供祖宗的牌
位 C.帝王宫殿的台阶 [C]
18.柳树从何时被改称杨柳?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B]
19.为什么给人做媒叫“作伐”?[典故出自《诗经》,“伐柯何如?非斧不克娶亲何如?非媒
不得”后来,人们就把媒叫“伐柯”“作伐”,把媒人叫“伐柯人”]
20.我们通常所说的“局外人”的“局”本意是指 A.棋局 B.屋子 C.群体 [A]
21.阅读清代文献,我们常看到“兵”“勇”二字,“兵”“勇”是一回事吗?[不是“兵
”是
清代国家常备武装力量;而“勇”是由于军事需要而临时招募的军队,以补八旗、绿营之不
足,战事结束即解散]
22.在我国奴隶社会,“百姓”最早是指 A.庶民
B.农夫 C.贵族 D.诸侯 [C]
23.某小姐说她要到皮草店去买皮草,这种
说法对吗?[不对因为以前卖裘皮的,夏天无生意
可做,便改卖草席,所以叫皮草店,皮草是裘皮和草席
的统称]
24.“暗中摸索”最初“摸索”的是 A.门径 B.事理 C.名人
[C]
25.“霸王别姬”的故事最早见于 A.《左传》 B.《春秋》
C.《史记》 D.《战国策》 [C]
26.“别开生面”是唐代诗人用来赞扬别人
A.容貌体态 B.谈吐言辞 C.绘画技巧 D.服饰
打扮 [C]
26.“兵贵神速”是谁最先说的? [D]
27.“不耻下问”这句成语的“问”者最早指的是 A.孔子 B.子贡 C.孟子
D.孔圉 [D]
28.“不胫而走”的“胫”指的是 A.大腿 B.小腿
C.脚 [B]
29.“不以一(A.错 B.眚 C.语)掩大德”[B]
30.“才子佳人”中的“佳人”一直是指女人吗?[不是最初是指男人三国时的曹真很有才能,
有人称赞他说:“曹子丹佳人”这里的“佳人”就是指很贤德的男子]
31.“草木皆兵”故事的主角是 A.项羽 B.曹操 C.苻坚 [C]
32.“侧目而视”最初是表示什么神态? A.恼怒 B.敬畏 C.蔑视 [B]
33.“出人头地”指的是哪位文人的文章? A.苏轼 B.陆游
C.李白 [A]
34.“楚汉相争,鸿沟为界”中的“鸿沟”指的是 A.沟壑
B.深渊 C.河流 D.运河 [D]
35.“大笔如椽”最初指的是
A.记录大事的手笔 B.文字的高明 [A]
36.“呆若木鸡”最初是贬义还是褒义?[褒义]
37.“砥柱中流”中的“砥柱”是 A.山名 B.工具名 C.人名 [A]
38.“东山再起”这个典故出自 A.谢安 B.陶渊明 C.曹操 D.孔子
E.刘备 [A]
39.“豆蔻年华”是指十三四岁还是十五六岁?[十三四岁]
40.“独当一面”指的是谁独当一面? A.项羽 B.张良 C.韩信 D.萧何
[C]
41.“高屋建瓴”中的“瓴”指的是 A.屋顶 B.水瓶
C..阁楼 [B]
42.“固若金汤”的“汤”指的是 A.池水
B.热水 C.护城河 D.河水 [C]
43.“功亏一篑”指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而没有完成,其中“篑”指的是 A.一天时间
B.
一队人马 C.一筐泥土 [C]
44.“海外赤子”中的“赤子”原指 A.赤裸的孩子 B.初生的婴儿 C.子民百姓
[B]
45.“沆瀣一气”中的“沆瀣”指的是 A.两条江名 B.两个人名
C.两种动物名 [B]
46.“讳疾忌医”这个成语故事中的医生指的是 A.华佗
B.扁鹊 C.李时珍 D.张仲景
[B]
47.“祸起萧墙”中的“萧墙”最初指的是 A.古代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B.内部
C.兄
弟 [A]
50.“寄人篱下”最初指的是 A.文章因袭他人
B.寄养在他人的家里 C.随他人起舞
[a]
51.“江郎才尽”的“江郎”指的是 A.曹植 B.嵇康 C.江淹 D.潘岳
[c]
52.“狡兔三窟”是哪一门客为孟尝君出的主意?[冯谖]
53.“金碧辉煌”最初指的是 A.音乐舞蹈 B.文章著述 C.绘画技法
D.建筑物
[C]
54.“惊弓之鸟”中的鸟是指
A.天鹅 B.鹰 C.雁 [A]
55.“举案齐眉”说的是哪两个人的故事?[B]
56.“开门见山”最初是用来评价 A.李白的诗 B.苏轼的词 C.韩愈的散文
[A]
57.“口若悬河”中的“悬河”指的是 A.黄河 B.长江
C.瀑布 [c]
58.“滥竽充数”是大家皆知的故事,这个故事中喜欢听器乐合奏的是
A.齐桓公
B.齐宣王 C.齐湣王 [B]
59.“劳燕分飞”中的“劳燕”指的是燕子吗?[不是劳燕是指一种叫伯劳的鸟]
60.“老马识途”这个成语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 A.孔子 B.伯乐 C.管仲
D.韩愈
[C]
61.“乐不思蜀”是指乐而忘返,乐而忘忧这个乐不思蜀的人是 A.刘备 B.刘禅
C.宋
钦宗 [B]
62.“两袖清风”原意是形容迎风走路轻快潇洒的意思,
后被用来称许那些居官清正廉洁的
人这个典故源于 A.元代陈基 B.明代于谦 [B]
63.“龙马精神”中的“龙马”指的是 A.马 B.龙 C.龙和马
[B]
64.“名垂青史”中的“青史”指的是 A.历史 B.史书 [B]
65.“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人名还是地名?[人名宋朝人孙山与同乡赶考,就他一
人
考中,名列榜末以后人们就以被录取人员中的最后一名为“孙山界限”,把落榜的人叫“名
落
孙山”]
66.“明日黄花”中的“黄花”指的是 A.黄色的花 B.菊花
C.玫瑰花 D.腊梅花 其
中的“明日”指的是 A.明天 B.昨天
C.重阳节后的一天(九月初十)[B]
67.“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是
A.吕布 B.韩信 C.萧何 D.刘邦 [D]
68.“难兄难弟”这个成语最初是指 A.两个都坏 不.两个都好 C.处境同样不幸
[B]
69.“弄璋之喜”中的“弄璋”指的是 A.生男孩
B.生女孩 [A]
70.“庞然大物”本来是指 A.象
B.牛 C.驴 D.骆驼 [C]
71.“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谁?[是的]
72.“巧舌如簧”中的“簧”指的是 A.弹簧 B.簧片 [B]
73.“窃符救赵”中,偷了魏王兵符去解邯郸之围的是 A.平原君 B.信陵君
C.春申君
D.孟尝君 [B]
74.“三缄其口”是保持沉默其中的“缄”是指 A.闭住 B.封住 C.张开
[B]
75.“三教九流”中的“九流”本意是指 A.九种职业
B.九种流派 C.九条河流 D.
最下等的职业 [B]
76.“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的“河”指的是 A.长江 B.淮河 C.渭河
D.黄
河 [D]
77.“身在林泉,心怀魏阙”中的“魏阙”指的是
A.宫门 B.朝廷 C.皇帝 D.曹
操 [B]
78.“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意思是:A.行踪诡秘 B.不露真相 C.阴险狡诈
[A]
79.“生齿日繁”中的“生齿”指的是 A.牙齿 B.人口
C.生活 [B]
80.“十恶不赦”是中国封建社会认为的十大不可赦免的重罪你能列
出其中的四种吗?[谋反、
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81.“双管齐下”最初指的是 A.建筑结构 B.绘画技法
C.军事布阵 D.音乐舞蹈
[B]
82.“司空见惯”是说司空见惯了:A.珍珠 B.钻石 C.金银 D.美女
[D]
83.“四面楚歌”是(A.汉军 B.楚军)唱的[A]
84.“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现在用来批评脱离劳动,脱离生产实际的人这句话最初是批评
谁的?[
孔子]
85.“素面朝天”的“天”原指: A.天空 B.帝王 [B]
86.“醍醐灌顶”中的“醍醐“指的是 A.纯酥油 B.牛奶 C.湖水
[A]
87.“泰山北斗”比喻被人崇仰的人,原指:A.李白 B.欧阳修
C.韩愈 [C]
88.“唯我独尊”最初指的是 A.耶稣 B.释迦牟尼
C.孔子 D.儒教 [B]
89.“卧薪尝胆”主要讲述的谁的故事? A.夫差 B.范蠡 C.勾践
D.伍子胥 [C]
90.“相濡以沫”比喻在困难中以微弱的力量相互帮助,最初指的是 A.鸟的行为
B.马
的行为 C.鱼的行为 D.人的行为 [B]
91.“挟天子以令诸侯”最初指的是 A.秦惠王 B.袁绍 C.曹操 [A]
92.“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指 A.轻率 B.乱讲 C.更正
D.黄赤色的鸡冠石 [D]
93.“兴高采烈”最初形容:A.人的情绪
B.精神状态 C.诗文 D.舞蹈 [C]
94.“寻花问柳”原指
A.玩赏春景 B.狎妓 C.拜访朋友 [A]
95.“夜郎自大”比喻见识少而妄自尊大夜郎指的是 A.人名 B.地名 C.国名
[C]
96.“一唱三叹”中的“叹”字本义是 A.叹息 B.赞扬
C.附和 D.叹服 [C]
9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一成语出自于谁的诗?[杜甫《蜀道难》]
98.“一诺千金”所说的这个十分看重信誉的人是指 A.吕布 B.关羽 C.季布
[B]
99.“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吗?[不是指鲁班的一
名叫泰山的
徒弟]
10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中的“放火”原来是指 A.杀人放火的“放火”
B.
点灯 C.发脾气 D.闹花灯 [D]
101.“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中所说的从小熟读兵书,真正打仗时只知道照搬兵书,不联系实
际,最终导致失败的将军是
A.赵奢 B.廉颇 C.赵括 [C]
102.“走马观花”原来是用来A.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 B.形容一种愉快得意的情态
[B]
103.“白闻不如一见”最早是“见”什么?
A.美貌女子 B.秀丽风景 C.军事地形 D.
一幅名画 [C]
104.“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落雁”指的是 A.杨玉环 B.貂蝉
C.王昭君 D.
西施 [C]
105.“沉鱼落雁”中的“沉鱼”是指
A.杨玉环 B.王昭君 C.西施 D.貂蝉 [C]
106.“闭月羞花”中的“闭月”指的是 A.苏小小 B.西施 C.貂蝉
D.王昭君 E.
杨玉环 [A]
107.成语“闭月羞花”中的“羞花”指的是 A.杨玉环 B.西施 C.王昭君
D.貂蝉 [C]
108.成语“墨守成规”中的“墨”是指 A.墨子
B.墨水 C.黑色的东西 [A]
109.成语“期期艾艾”中的“艾”是指
A.人 B.草 C.花 D.事 [A]
110.成语“取而代之”最早是要“代”谁?A.商纣王 B.秦始皇 C.秦二世
D.隋炀帝 [B]
111.成语“三令五申”现在是一再命令告诫的意思它的本意是指
A.考场纪律 B.行政纪
律 C.作战手册 D.赛场纪律 [C]
112.成语“丧家之狗”最早指的是 A.狗 B.孔子 C.曹操 D.宋高宗赵构
[B]
113.成语“投笔从戎”说的是哪个人物的故事?[班超]
114.成语“图穷匕见”中的“图”指的是 A.人像 B.地图 C.画 D.计划
[B]
115.“脱颖而出”最先说的是 A.毛遂 B.荆轲 C.李斯
D.张良 [A]
116.成语“望穿秋水”中的“秋水”是指A.秋天的池水
B.眼睛 C.镜子 [B]
117.成语“乌合之众”是比喻毫无组织纪律,临时凑合起来的一群人其中的“乌”是指
A.
乌鸦 B.乌龟 C.缠黑头巾的人 [A]
118.成语“萧规曹
随”是说按上一任的既定方针办这里的“萧”和“曹”分别指哪两个人?
[萧何、曹参]
119.成语“一饭千金”讲述的是(A.张良 B.萧何 C.韩信)的故事[C]
120.成语“一字千金”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孔子 B.孟子 C.苏秦 D.吕布韦
[D]
121.成语“锱铢必较”是形容斤斤计较“锱铢”是指 A.蜘蛛
B.长度单位 C.重量单位
D.体积单位 [C]
122.东晋时,“闻鸡起舞”的年轻人是 A.祖逖 B.刘琨 C.羊祜 D.杜预
[A]
123.古人常以“逐鹿”来比喻争夺天下,“鹿死谁手”一词源自A.东晋
B.西晋 C.三国
[A]
124.古人常用“国色天香”来形容美貌的女子,这个词最初是诗人用来歌咏A.荷花
B.牡丹
花 C.芍药花 D.映山红 [B]
125.古人用“倾城倾国”来形容绝色美女,这一比喻典出A.《诗经》
B.《论语》 C.《史
记》 D.《汉书》 [D]
126.人们常说“病入
膏肓”,是指到了无可救药的状况这里的“膏”“肓”是指什么?[我国
古代医学中,膏指心尖脂肪,肓
指心脏和隔膜之间,认为这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127.人们常用“逃之夭夭”来形容逃
跑的狼狈请问:逃跑何以“夭夭”?[此语出自《诗经》,
原文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本意是形容
桃花盛开时光彩夺目的美丽景色后来善于调侃
的文人用“逃之夭夭”来形容逃跑迅速的狼狈相久而久之,
“桃之夭夭”就变成了“逃之夭
夭”]
128.俗语“一问三不知”的“三不知”是指不知道A.天文、地理、人情
B.事情的开始、
经过、结局 C.天堂、地狱、人间 D.爷爷、爸爸、哥哥 [B]
129.为什么中国古代称皇帝为“九五之尊”?[其典出自《易乾卦》:“九五,飞龙在天
,利
见大人”九在个位数中最大,所以古人特别爱好最大最多的九,如称天之高为九天五是一至
九数列中的中数,古人讲究中庸之道,对这个中数也就有所偏爱,如皇宫要设置九门,所以
“九五”就是
“德备天下”皇帝了]
130.我们平时说有钱的人是“腰缠万贯”请问,一贯是多少枚铜钱?A.100枚
B.1000枚
C.10000枚 [B]
131.与“暗送秋波”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西施 B.杨玉环 C.貂蝉 D.王昭君
[C]
132.与“白驹过隙”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宋太祖 B.唐太宗
C.汉武帝 D.明太祖
[A]
133.与“白马素车”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姜太公 B.范蠡 C.屈原
D.伍子胥 [D]
134.与“梦笔生花”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李白 B.苏轼
C.陆游 D.杜甫 [A]
135.“下笔成章”典故有关的人物是:A.曹植
B.苏轼 C.李白 D.柳宗元 [A]
136.“新郎官”最早用来指:A.新婚男子 B.新任官员 C.新生男婴 D.新科进士
E.新来
的酒保 [D]
137.我们平时爱说“见到先生,真是三生有幸”请
问“三生”是指什么?[前生、今生、来
生,为佛教用语]
138.知天命指的是:A.二十岁 B.三十岁 C.七十岁 D.五十岁 [D]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