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教学目标
学海无涯苦作舟-作文例文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2.
逐步灵活应用等差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解决问题.
3.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灵活运用.“等差”的理解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
主探究式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实情景,尽可能地增加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实践性.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
,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在探索过
程中研究和领悟得出的结论,从而达到使学
生既获得知识又发展智能的目的.
【教学过程】
问题1 某工厂的仓库里堆放一批钢管(参
见教材P39图2-6),共堆放了8层,试写出从上
到下列出每层钢管的数量.
问题 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但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
掉2个单词,试写出
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
从上例中,我们得到一个数列,每层钢管数为
(1)4、5、6、7、8、9、10、1
(2)100, 98, 96, 94, 92
1.等差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
数,这个数列就叫
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就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常用字母“d
练习一
抢答:下列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1,2,4,6,8,10,12,„;
0,1,2,3,4,5,6,„;
3,3,3,3,3,3,3,„;
2,4,7,11,16,„;
-8,-6,-4,0,2,4,„;
3,0,-3,-6,-9,„.
注意:求公差d
2.常数列
特别地,数列3,3,3,3,3,3,3,„
也是等差数列,它的公差为0.公差为0的数列叫做常数列.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推导)
4.例题讲解
例1
求等差数列8,5,2,„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
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第m项是am,试求第n项an
5.练习
(1)求等差数列3,7,11,„的第4,7,10项.
(2)求等差数列10,8,6,„的第20项.
小结
1.等差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
2.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an=
a1+(n-1) d会知三求一
作业
教材P38,习题A第1(3),2,4题.
变式1:若数列{an} 是等差数列,若 bn = k an
,(k为常数)试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
变式2: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
-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教后反思】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
程的整合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有更高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加强对教材、
教法、学生等方面的研究,同时
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学习,能够进一步运用现代教育理
论和现代科技成果,实现对课堂教学的优化。
还要联系生活,降低难度,切记不要简单问题
复杂化。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
学过程由(一)复习引入(二)新课探究(三)应用例解(四)反馈练习(五)
归纳小结(六)布置作业
,六个教学环节构成。
(一)复习引入:
1.从函数观点看,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
为__________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
也就是相应函数的______
。(N﹡;解析式)
通过练习1复习上节内容,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
2. 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她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
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 100,98,96,94,92 ①
3. 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
量逐日依次递增为 5,10,15,20,25 ②
通过练习2和3 引出两
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
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
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
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二) 新课探究
1、由引入自然的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
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
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强调:
① “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
an+1-an=d (n≥1)
同时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
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
出公差。
1. 9 ,8,7,6,5,4,„„;√
d=-1
2. 0.70,0.71,0.72,0.73,0.74„„;√ d=0.01
3. 0,0,0,0,0,0,„„.; √ d=0
4.
1,2,3,2,3,4,„„;×
5. 1,0,1,0,1,„„×
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0, 第二个数列公差>0,第三个数列公差=0
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2、第二个重点部分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给出等差数列的首项
,公差d,
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a4 的通项公式。通过总结a4的通项公式由学生猜想a40的通项公
式,
进而归纳an的通项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
的协作
意 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若一等差数列{an }的首项是a1,公差是d,
则据其定义可得:
a2 - a1 =d 即: a2 =a1 +d
a3 –
a2 =d 即: a3 =a2 +d = a1 +2d
a4 – a3 =d 即: a4
=a3 +d = a1 +3d
„„
猜想: a40 = a1 +39d
进而归纳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a1+(n-1)d
此时指出: 这种求
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
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a2 – a1 =d
a3 – a2 =d
a4 – a3 =d
„„
an+1 –
an=d
将这(n-1)个等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就可以得到 an– a1= (n-1)
d即 an= a1+(n-1) d (1)
当n=1时,(1)也成立,
所以对一切n∈N﹡,上面的公式都成立
因此它就是等差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
对照已归纳出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想出将n-1个等式相加。证出通项公式。
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
要求
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an=1+(n-1)×2 , 即an=2n-1 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运用
同时要
求画出该数列图象,由此说明等差数列是关于正整数n一次函数,其图像是均匀排开
的无穷多个孤立点。
用函数的思想来研究数列,使数列的性质显现得更加清楚。
(三)应用举例
这一环节是使学
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
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
例1和例2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
公式中的a1、d、n、an这4个量之间
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
另一部分量。
例1
(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第30项;第4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在第一问中我添加
了计算第30项和第40项以加强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第二问实际上是
求正整数解的问题,而关键是
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n
例2 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10,a12
=31,求首项a1与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作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3 是一个实际建模问题
建造房屋时要设计楼梯,已知某大楼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
为3米,第三层离地面5.8
米,若楼梯设计为等高的16级台阶,问每级台阶高为多少米?
这 道题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注意每级台阶“等高”使学
生
想到每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构成等差数列,引导学生将该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 模型------等<
br>差数列:(学生讨论分析,分别演板,教师评析问题。问题可能出现在:项数学生认为是16
项,
应明确a1为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 a2表示第一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而第16级
台阶离地面高
度为a17,可用课件展示实际楼梯图以化解难点)
设置此题的目的:1.加强同学们对应用题的综合
分析能力,2.通过数学实际问题引出等差数
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3.再者通过数学实例展示了
“从实际问题出发经抽象概括建立
数学模型,最后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四
)反馈练习
1、小节后的练习中的第1题和第2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的:使学生熟悉
通
项公式,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书上例3)梯子的最高一级宽33cm,最低一级
宽110cm,中间还有10级,各级的宽度
成等差数列。计算中间各级的宽度。
目的:对学生加强建模思想训练。
3、若数例{an} 是等差数列,若 bn = k
an ,(k为常数)试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
此题是对学生进行数列问题提高训练,学习如
何用定义证明数列问题同时强化了等差数列的
概念。
(五)归纳小结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an= a1+(n-1) d会知三求一
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六)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P114 习题3.2第2,6 题
选做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 -24,从第10项开始为正数,求公差d的取值范围。
(目的:通过分层作业,提高同学们的求知欲和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五、板书设计 <
br>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
用红色
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3.2
等差数列
一、等差数列
1、定义
注:“从第二项起”及
“同一常数”用红色粉笔标注
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题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