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2等差数列的性质
机枪大全-新三字经
ruize
桑植县贺龙中学集体备课电子教案
高一年级 数学备课组(总第 课时) 主备人:田露 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理解等差中项的概念,等差数列的性质,并用性质解决一
些相关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
联系.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和掌握等差数列的性质,能选择更方便快捷的解题方法,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方法及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到一般的思想并加深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生生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解决问题.
等差数列的性质
第 课时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加深对等差数列性质的理解,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
引导探究式教学方法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步骤、内容、教学活动
ruize
【问题导思】
子数列的性质
已知等差数列{
a
n
}
,取其奇数项组成一个新数列,则此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若取偶
数项呢?
【提示】
是等差数列,偶数项也是等差数列.
从等差数列中,每隔一定的距离抽取一项,组成的数列仍为等差数列.
【问题导思】
等差数列的变形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
a
n}中,任意两项
a
n
与
a
m
有怎样的关系?能否用它们
求公差?(其中
n
>
m
,
m
,
n
∈N*
).
【提示】
a
n
=
a
m
+(
n
-
m
)
d
,能,
d
=
等差数列
通项公式的变形公式:
a
n
-
a
m
.
n
-
m
a
n
-
a
m
a
n
=
a
m
+(
n
-
m
)
d
,
d=.
n
-
m
【问题导思】
看下面三个等差数列:
(1)1,3,5,7,9,13,…
(2)5,2,-1,-4,-7,-10,…
(3)2,2,2,2,2,2,…
1.你能计算出每个数列中
a
1
+
a
5
与
a2
+
a
4
的值吗?
【提示】 (1)
a
1<
br>+
a
5
=10,
a
2
+
a
4
=10;
(2)
a
1
+
a
5
=-2,
a
2
+
a
4
=-2;
(3)
a
1
+
a
5
=4,
a
2
+
a
4
=4
.
2.各个数列中
a
1
+
a
5
与
a2
+
a
4
的值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这种关系是巧合吗?
【提示】 相等,不是巧合.
3.如果换为
a
1
+
a4
与
a
2
+
a
3
呢?
【提示】
仍然相等.
(1)在等差数列{
a
n
}中,若
m
+
n
=
p
+
q
,则
a
m
+
an
=
a
p
+
a
q
.
“下标和”性质
ruize
(2)在等差数列{
a
n
}中,若m
+
n
=2
t
,则
a
m
+
a
n
=2
a
t
.
(3)数列{
a
n
}是有穷等差数列,则与首末两项等距离的两项之和都相等,且等于首末两
项之和,即
a1
+
a
n
=
a
2
+
a
n-1
=
a
3
+
a
n
-2
=…=
a
i
+1
+
a
n
-
i
=….
等差数列的“子数列”性质的应用
已知{
a
n
}为等差数列,<
br>a
15
=8,
a
60
=20,求
a
75.
【思路探究】 (1)通过已知条件能否列出关于
a
1
,
d
的方程组,求得
a
1
,
d
进而求出
a
75
的值?
(2)
a
15
,
a
30
,
a
45
,
a
60
,
a
75
是否成等差数
列?
本例是等差数列“子数列”性质中“等距抽取”问题,分析的关键在于新数列中的项<
br>是从原等差数列中“等距”抽取出来的,故仍成等差数列,但产生了新的公差.
已知
{
a
n
}、{
b
n
}是两个等差数列,其中
a1
=3,
b
1
=-3,且
a
19
-
b
19
=16,那么
a
10
-
b
10
的值为
( )
(1)在等差数列{
a
n
}中,
a
1
+
a
4
+
a
7
=15,
a
2
a<
br>4
a
6
=45,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
a
n
}为等差数列,若
a
3
+
a
4
+
a5
+
a
6
+
a
7
=450,求
a2
+
a
8
.
【思路探究】 (1)本题能用通项公式建立关于
a
1
和
d
的方程组求解吗?(2)你能否尝
试使用等差数列
的“下标和”性质解决?
1.正确认识等差数列的“下标和”性质:
(1)此性质是等差数列特有的性质;
(2)若
m
+
n
=
p
+
q
,则
a
m
+
a
n
=
a
p
+
a
q
,反之不成立;
(3)命题结论等
式的两边各有两项,也可以推广到三项、四项……,但等式两边和的项
数必须相同.
2.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题可以大大简化解题过程.
在等差数列{
a
n
}中,
(1)
a
1
+
a
3
+
a
5
=-1,求
a
1
+<
br>a
2
+
a
3
+
a
4
+
a<
br>5
;
(2)已知
a
2
+
a
3
+<
br>a
4
+
a
5
=34,
a
2
·
a
5
=52,且
a
4
>
a
2
,求
a
5
.
ruize
已知四个数成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为26,中间两项的积为40,求这四个数.
【思路探究】 可设首
项与公差联立方程组求解,也可以用等差数列的性质,对称的
设出项,再用方程组求解.比较一下,你认
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自主解答】 法一 设这四个数分别为
a
,
b
,
c
,
d
,根据题意,得
b
-
a<
br>=
c
-
b
=
d
-
c
,
<
br>
a
+
b
+
c
+
d
=26,
bc
=40.
a
=2,
b
=5,
解得
c
=8,
d=11,
a
=11,
b
=8,
或
c
=5,
d
=2,
∴这四个数分别为2,5,8,11或11,8,5,2.
法二 设此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
1
,公差为
d
,根据题意,得
a
1
+
a
1
+
d
+
a
1
+2d
+
a
1
+
da
1
+2
d
=40,
4
a
1
+6<
br>d
=26,
化简,得
22
a
1
+3
a
1
d
+2
d
=40,
a
1
=2,
解得
d
=3
,
a
1
+3
d
=26,
a
1
=11,
或
d
=-3,
∴这四个数分别为2,5,8,11或11,8,5,2.
法三 设这四个数分别为
a
-3
d
,
a
-
d
,
a
+
d
,
a
+3
d
,根据题意,得
a
-3
d
+
a
-
d
+
a
+
d
+
a
+3
d
=26,
a
-
da
+
d
=40,
13
a
=,
2
解得
3
d
=±
2
.
4
a
=26,
化简,得
22
a
-
d
=40,
∴这四个数分别为2,5,8,11或11,8,5,2.
1.对称项设法
(1)当等差数列{
a
n
}的项数为奇数时,可设
中间一项为
a
,再以公差为
d
向两边分别设
项,即:…
a<
br>-2
d
,
a
-
d
,
a
,
a
+
d
,
a
+2
d
….
(2)当等差数列
{
a
n
}的项数为偶数时,可设中间两项分别为
a
-
d,
a
+
d
,再以公差为2
d
向两边分别设项,即…a
-3
d
,
a
-
d
,
a
+<
br>d
,
a
+3
d
….
ruize
2.本例用对称项设法设出数列各项,在求和过程中能消去
d
,使解题变得简捷.
已知递减等差数列{
a
n
}的前三项和为18,前三项的乘积为6
6,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并
判断-34是不是该数列的项.
等差数列性质使用不正确致误
等差数列{
a
n
}中,已知
a
3
=2,
a
6
=5,求
a
9
.
【错解】 ∵3+6=9,∴
a
9
=
a
3
+
a
6
=2+5=7.
【错因分析】 性质
a
m
+
a
n
=
ap
+
a
q
中必须是两项相加等于两项相加,并不是下标和相
等即
相等.
【防范措施】 使用性质“若
m
+
n
=
p
+
q
,则
a
m
+
a
n
=
a
p
+
a
q
”时,一定注意结论中等
式两边项数相同.
【正解】
a
3
,
a
6
,
a
9<
br>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其中
a
3
是第一项,
a
6
是第2项,
a
9
是第3项,故
a
9
=8.
小结
在等差数列{
a
n
}中,首项
a
1
与公差
d
是两个最基本的元素,有关等差数列的问题,如
果条件与结论间无明显联系,
则均可以化成关于
a
1
,
d
的方程组求解;如果条件与结论
存在明显的特点,一般运用其性质解决较为简捷.
ruize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