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求和》说课稿

余年寄山水
685次浏览
2020年12月31日 06:1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exol-心理学与生活读后感

2020年12月31日发(作者:戚先初)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5中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本 节课主要研究如何应
用倒序相加法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以及该求和公式的应用.等差数列在现实生活中 比较常
见,因此等差数列求和就成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问题.同时,求数列前n项
和也是数列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公式推导,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
问题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基本性质,也对高斯 算法有所了解,
这都为倒序相加法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同时学生已有了函数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可适当渗 透
函数思想.高斯的算法与一般的等差数列求和还有一定的距离,如何从首尾配对法引出倒序
相 加法,这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3)会简单运用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倒序相加求和的数学方法;
(2) 通过公式的运用体会方程的思想;
(3) 通过运用公式的过程,提高学生类比化归、数形结合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模型,将教材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性,有效激发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
2、教学难点
从二次函数的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


五、教法学法
本课在设计上采用了由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策略. 利用数形结合、类比归
纳的思想,层层深入,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分析、整理出推导公 式的不同思
路。本节课教学过程共分成五部分, 每一部分由一个小组完成,课前教师把导学案准备好, 发
给学生并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每小组所承担的主讲部分,教师补充概括,点拨引导,从而达到重
点突出、难点突破。本节课学生是主体、是演员,教师是主导、是主持人,真正达到还课堂于
学生的目的 。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第一组)
由学生阅读教材(高斯的例子)
1+2+3+„„+100=?
通过创 设情景引入问题,从一节课的开头就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初步理解倒序相加
法求和的基本原理. 使学生感受到利用公式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思想. 同时使学生
初步熟悉公式的应用.
2、归纳抽象,形成概念(第二组)
小组讨论一:设等差数列
方法一:
{a
n
}
中,首项是
a
1
,公差是d,那么前n项和
s
n
是多少?


a
n

S
n
a
1
a
2
a
3
S
n
a< br>n
a
n1
a
n2


a
1
2S
n
n(a
1
a
n
)

公式1

S
n

方法二:
n(a
1a
n
)
n(n1)


公式2
S
n
na
1
d

2
2
Sn
a
1
(a
1
d)


< br>a
1
(n1)d

S
n
a
n
(a
n
d)



a
n
(n1 )d


2S
n
n(a
1
a
n
)

公式1

S
n

n(a
1
a
n
)
n(n1)


公式2
S
n
na
1
d

2
2

小组讨论二:根据
S
n

n(a
1
a
n
)
n(n1)
,
S
n
na
1
d

2
2
(1) 从方程的角度看,以上式子各有几个未知量?若要把其中某个未知量求出,需要
知道几个量?
(这样的设计意图使学生能从方程的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通项公式,
并用方程的思想解决 数列中的基本问题——求基本量。)


2


(2) 从函数的角度出发,类比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n
=pn+q(其中p,q为常数,且p不等< br>于 0),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S
n
d
2
d
n(a
1
)n
这样设计使学生 能从函数角度理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
22
和公式,并用函数思想解决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同时 加深学生对函数的理解。)
(同时要学生注意——数列的定义域为全体非零自然数)
小组讨论三:我们怎样才能记住这些公式?
用梯形面积公式记忆等差数列前

项和公式,这里对图形进行了割、补两种处理, 对
应着等差数列前

项和的两个公式.


3、讲解例题(第三组)
24
例1已知等差数列5,
4,3.....
的前n项和为S
n
,求使得S
n
最大的序号n的值.
77
目的:①从方程的角度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并求出基本量。
②从函数图像的角度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变化趋势。


例2 在数列
{a
n
}
中,
a
n
2n3,
求 这个数列自第100项到第200项之和S的值
目的:①能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一些相关量。
②通过引导学生对例题结果的反思,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4、归纳小结(第四组)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和吗?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如何从方程和函数的角度理解并能解决数列的问题.
(学生自己小结,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

3


5、思考探究(第五组)
1、等差数列前
m
项和是
30
,前
2m
项和是
100
,则它的前
3m
项和是

2、若数列
{ a
n
}
成等差数列,且
S
m
n,S
n
 m(mn)
,求
S
nm

目的:以上两道题是高考题的简化题,与高考链接,熟悉高考的解题思路。
6、课后作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作业
7、板书设计


七、评价与分析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不只一种方法,本节课是通过介绍高斯的算法, 探究这种
方法如何推广到一般等差数列的求和.该方法反映了等差数列的本质,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等差数列性质的理解,而且该推导过程体现了人类研究、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本节课教
学过程的 难点在于如何获得推导公式的“倒序相加法”这一思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在教
学中采用了小组合作探 究的教学方法,设计的问题体现了分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即从
特殊问题的解决中提炼方法,再试图 运用这一方法解决一般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
的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教师的引导、点拨、 补充,尤其是借助图形的直观性,学生“倒
序相加法”思路的获得就水到渠成了.

4

高中班规-扇形统计图


对某人失望心寒的图片-关于我爱你


聊斋志异的意思-行政部工作总结


中望cad2012破解版下载-种植大户


化学实验论文-如果我们没有遇见


深圳大学校长-我一定要成功


胆怯的反义词-人生励志故事


改签的票能退吗-世间始终你好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