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等差数列

萌到你眼炸
789次浏览
2020年12月31日 06:2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大海啊故乡原唱-现代经典

2020年12月31日发(作者:蒲湘澄)


《等差数列》教学设计

一.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 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5》(人教A版)第二章数列第二节等差
数列第一课时。借助 生活中丰富的典型实例,让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过程,从中
了解和体验等差数列的定义和通 项公式及其产生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理解等差数列
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应用。 重点是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和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
公式及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函数以及数列的有 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
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 也是第二章的基础,为以后
学习等差数列的求和、等比数列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等差数列是 学生探究特殊数
列的开始,它对后续内容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思想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实
际生活中同样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因此它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查的是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
分析等 核心素养的落脚点。
二.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目标:理解等差数列、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实例理解并明确等差数列的定义;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从中
培养学生观 察、归纳能力;会用“基本量法”求解简单问题“;会利用等差数
列的通项公式解决相关的应用问题。
3.情感目标:体验从特殊到一般,又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善于
观 察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归纳以及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
应用意识,强化数学建模素养 ,渗透方程的数学思想;通过实际问题体会数学
的价值,使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 去分析世界,用数学
的语言去表达世界。
三.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针对的是高二 学生,经过高中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和
概括能力,且对数列的知识有了初步的 认识,对数学公式的运用已具备一定的技能,已经熟悉
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对函数、方程思想 体会逐渐深刻。他们的思维正从经验性的逻

1


辑思维向抽象思维发 展,但是思维的严密性还有待加强,实际应用意识不强,数学建模意识还
较为浅薄。因而在授课时从具体 的实例出发,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建模
能力。
四.教学策略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结合学生
的实际情况 ,及本节内容的特点,我采用的是“问题教学法”为主导,结合分组讨论等策略进
行教学。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也提高了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倡导
的数学教学理念。
教学手段:多媒 体计算机和传统黑板相结合。通过PPT演示,可使学生直观感知知识的
产生过程,为掌握理性知识创造 条件。通过板演,可以使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到
位。
五.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1
、多媒体展示场景:

一个小探险家在古墓中 寻宝,来到宝藏门外,发现
门上有四个从
0-9
的刻度的转盘,要求把四个转盘
分别转到指定数字,门才能打开。门上还有四组数
字,如下:

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学生比较感兴趣的
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
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在
游戏中加入等差数列,
让学生初步感知等差数
列的特点 。同时培养学
生观察、归纳能力。

尝试寻找线索打开
宝藏之门。







思考片刻后:


1
口答问
1



2
口答问
2


若回答不到位可有
其他同学补充。

创设
情景
1

1

3

5
,(

),
9
2

15

12
,(

),
6

3
3

48

53

58
,(


3

68
4

8
,(

),
8

8

8
2
、分析场景,渐进式提问:


1
:你能找出打开宝藏之门的密码吗?


2
:这四列数有何共同特点?





师:我们把这样的数列叫等差数列,今天我们就来
认识这一典型数列
----
等差数列(板书课题)。






引出课题。



2








新知
师:请同学们根据等差数列的特征,尝试着给等差
数列下个定义:

1
、等差数列定义:

一般的,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等
差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生3尝试给出等差
数列的定义,其他
同学补充修正。




生3解释。

生4口答。




生5口答。


生6口答。








由特殊到一般,激发学
生学习探究知识的自主
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
括能力。

通过概念的剖析,让学
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中,感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
抽象概括能力。
探究
表示。





















问1:定义中为什么要说从第二项起?能不能将同
一个常数改为常数?为什么?


2
:上述定义能否转化为符号语言?

(板书
a
n
a
n1
d

n2

nN
< br>)或
a
n1
a
n
d

nN

))


3
:刚才引题中四个数列的公差分别是什么?

师点评:可见公差可正、可负、也可为
0
,且公差
一定是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 差而非后一项的差。


4
:公差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时等差数列分
别有何特点?
< br>师:说明等差数列要么是递增数列、要么是递减数
列、要么是常数列。等差数列在生活中应用非常 广
泛,比如衣服鞋子的尺寸,打的费用等。

概念辨析:

师:请大家判断以下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



进一步熟悉等差数列的
特点和性质。




让学生感受到等差数列
是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
的数学模型。



进一步理解等差数列的
定义、掌握等差数列的
判断方法。







(PPT展示)判断下列各组数列中哪些是等差数列,
生7口答。
哪些不是?如果是,写出首项
a
1
和公差d, 如果不
是,说明理由:

1

1

4

7

10



2

15

12

10

8

6


(3)
a
n
3


4

-8

-6

-4.
师点评:判断一个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主要是由








3







新知
探究






















定义进行判断:即
a
n1
a
n
是不是同一个常数。

1
:数列
-8

-6
是不是等差数列?


齐答。

引出等差中项的概念。





概括等差中项的概念。
总结等差中项公式,并
发现等差数列的性质。












通过具体数列的通项公
式,总结等差数列的通
项公式,体会从特殊到
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培养
团结协作的精神.


师:等差数列至少有三项。(引出等差中项的概念)
2
、等差中项的定义:

如果在
a

b
中间插入一个数A,使
a
,A,b
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
a

b
的等差中项。
问1:等差中项A与
a

b
之间又怎样的关系?



生8口答。


齐答。

ab



A


2

2
:下列两个数的等差中项分别是什么?


1

2

( )

4

2

-12

( )

0

3
:是不是任意两数都存在等差中项?存在几个?

齐答。
师点评:任意两数的等差中项即为两数的平均值。


问4:等差数列

a
n

中,
a
n

a
n1
,a
n1
之间有怎样
的关系?为什么?

生9口答。




齐答。


学生分组讨论,3
分钟后选一小组代
表投影展示小组讨
论成果,小组成员
补充。

师生共同归纳通项
公式。




a
n1
a
n1
,n2,nN

) (< br>a
n

2
师点评:反之亦成立,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判断等差
数 列的又一方法。
师: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确定,那么这个
数列中的每一项是否唯一确定?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问1:数列 1,4,7,10,…中,
a
100
?,a
n
?





问2:等差数列

a
n

中,公差为d,那么通项
a
n
?
如何推导?

a
n
a
1
(n1)d

师点评 :方才我们是通过等差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
通项公式,后面我们会知道由这种方法得到的结论
还 需要进行的证明才可以用。








4





新知
探究

问3:还有没有其他的推导方法?
师PPT展示: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得:
另选一个小组展示
不同方法。





齐答。







培养学生严密的推理能
力和严谨的学习习惯。

a
2
a
1
d

a
3
a
2
d

a
4
a
3
d



a
n
a
n1
d

将这
n1
个式子相加得:
a
n
a
1
(n1)d

问4:从第几项开始归纳的?
(第二项,所以
n2

问5:
n1
时呢?
(当
n1
时,等式也是成立,因而 等差数列的通项
公式为
a
n
a
1
(n1)d

nN

))
师点评:这种求通项的方法叫累加法,它是数列求< br>通项的常见方法之一。根据这个通项公式,只要已
知首项a
1
和公差d,便可求 得等差数列的任意项.
例1 (1) 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
师点评: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中共有四个变量,知
1分钟后让两个学
生分别对这两小题
通过具体 问题,分析等
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四
个量,已知什么?求什
么?怎么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
道其中任意三个,便可求出剩余一个,即知三求一。 加以分析(已知什
典例
解析
⑵-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
果是,是第几项?
问:-200呢?
师点评: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数列中的项,就是要
看它是否满足该 数列的通项公式,即代入通项公式
看解出的
n
是否为正整数。
在等差数列中,已知
a
6
13,a
12
31
,求
a
18
.
师点评:这种根据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列出方程
求解未知量的思想方法叫方程思想。
么?要求什么?怎
么求?)。同时教
师PPT展示解题过
程。
2分钟后请一名学
生先尝试展示自己
的结果。其余学生
可以各抒己见。




齐答。
进一步使学生熟练掌握
通项公式,并灵活应用
公式解决问题。

巩固
练习
问1:还有没有其他做法?
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给出公式:a
n
a
m
(nm)d

问2:从结果来看 a
6
,a
12
,
a
18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必然还是偶然?同学们可以下去探讨。

5


例2 第15届奥运会于1952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1-2分钟后生14分
每4年举行一次。奥运会如因故不能举行,届数照
算。
析并阐述(1)的过
程,其 他同学可陈
述自己的观点。
(2)、(3)分组
竞技。
实际
(1)首届奥运会是在哪一年举行的?
应用
(2)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
(3)2050年举行奥运会吗?
师点评:用数列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审题--建模
--解模--还原。
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以致用,结合了奥运
会,不仅可 以扩充学生
的课外知识,也可以加
深学习的兴趣;体会到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渗透数学建模这一
核心素养。

师生共同回顾内容
的生成过程,从中
提炼知识与思想方
法。

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
有更深刻的认识。

课时
小结

书面作业:习题2.2A组1,2

作业是课堂的延续,除
了检验学生对本 节课知
识的理解程度,还在于
引导学生对本课知识的
进一步探究思考。

作业
布置
预习:P39第4,5题

六.板书设计
§2.2等差数列
一、定义

二、等差中项

三、通项公式
a
n
a
1
(n1)d

a
m
a
n
(mn)d




多媒体演示
公式推导过程


四.例题、练习

d



a
m
a
n
mn


6


《等差数列》(第一课时)点评文字稿


本节课经过王老师的精心准备,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新颖、有效的数学问题,通过问题驱动,教师精准点拨,加上适当的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王老师的严谨有序的课堂教学风格和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方面核心素养,令我感受深刻。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设计别出心裁
本节课的亮点是王老师对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手段合理 。在教学过
程中,首先打破常规,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寻找宝藏密码的问题入手,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 br>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快速切入主题;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层层递进的问题,
通过 问题驱动,引学生思考、探索,教师在关键点处精准点拨,可谓抓住了学生的灵魂,充
分体现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最后又以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结束本节课,可
谓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培养 了学生的应用意识,渗透了数学建模素养。《课标》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 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数学的眼 光就是抽象,数学的思维就是推
理,数学的语言就建模。能很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 学的思维分析世界,
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的习惯。
二、活动充实高效
本节课活动形式多样,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分组讨论,展演成果等活动有效参与课堂,
在这些 活动中,采用教师点评,同学互评等方式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和展示自己的
成果,实施赏识教育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有人说:课堂教学永远是门“遗憾的艺术”,没有 一堂尽善尽美的课。本节课教师与学生配合的默契
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 渗透教育体现不够,在板书设计上,本节课主要是
用课件,对于几个重点内容进行了板书,另外个别知识 点板书了推导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会学
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美中不足之处在于颜色笔应用太少 。
总之,王老师通过精心准备,为我们奉献了一节精彩的概念导入课,在这节课中,教师
能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真正成 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素养落地、生根、发芽,让整个课堂焕发出生命
活力!




7

建筑工程师-英文感谢信


可爱的名字-春分竖鸡蛋


工程部工作流程-度蜜月


怎样做炸鸡腿-淘师湾


帽子编织花样图解-英语投诉信


自动回复伤感-无题


生日快乐图片-陈祖芬


高姗-满江红朗诵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