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盘古开天地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定时运行-初中语文教学反思
18盘古开天地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一、教材简说
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
极富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
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
写得非常清楚。
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醒
了以后所做的
事,以及天地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分开以后
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倒下后发生的变化。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
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
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
学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在表达上的这些特点。
教学这
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
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教学的重点
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
趣,培养想象力。学
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二、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
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
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
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
中优美的词句。
三、教学建议
1.可以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中国著名的神话传说,如果有时间,
可以读一读。
2.本课要
求认识的字数量较多,要抓住重点进行指导。对课
文中的生字,可以先让学生分一分,哪些是已经在生活
中认识的
字,哪些是不认识的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记住它?交流时,可
以把几个字按难易程度
进行分类指导。如,“猛、肢、肌、辽、液”
都是形声字,声旁和字的读音有一定关系,是比较容易识记
的。“丈、
宗”可以通过熟字“仗、踪”或组词的方法来识记,“逐”也可以
借助认识的汉字如
“家”迁移识记。另外,课文中出现了一个新
的多音字“倒”,可以用组词或说句子的方法体会三声和四
声用法
的不同。“血”字的读音是四声,不是三声,也要提醒学生注意。
要求写的字,教
师要抓住难点进行指导。如,“降”字的右下
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创”字的左边是“
仓”,
不是“仑”。另外,“辽”“液”等字要指导学生写端正,写匀称;
“阔”“滋”的笔画
较多,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写字的指导可以与抄写词语和句子的练习结合起来。
3.可以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
么事,再细致品读,体会课文
是怎样把这件事写清楚的。可以帮
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为学生复述打下基础。
这
篇课文处处充满了丰富想象。学生朗读的时候,要引导学
生发挥想象,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的
神奇、丰富、美
好的想象中受到感染。
复述是中年级很重要的一个学习要
求。这篇文章,比较适合
用来训练学生复述,可以在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的
基础上
,用自己的语言练习复述。刚开始练习时,可以降低要求,
就内容和顺序做一些提示。如,可以先让学生
说说每个自然段主
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这样就容易把课
文的内容复述
出来。让学生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评
议复述中出现的情况,如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等
问题。也
可以用给画面配音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复述,以激发学生的表达兴
趣。还可以建议学生回
家以后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有意识地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习惯。
4.在用心
品读、细致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引导学生
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如,第二自然段中,有一些意思
相反的词,
用来描写天地的变化,文中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作了引导。“轻”“重”,
“清”“浊
”,“上升”“下降”,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
地的不同。在细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找一找
,体会体会,说一
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四自然段中,把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巨大变
化描写得很
具体。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分别变成了世界上的万物。对地球
万物的描写,较多地
使用了形容词偏正结构的短语,如“隆隆的
雷声”“飘动的云”,恰当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这些词语,
可以
引导学生加以注意,并抄写下来。
5.课后的题目,分别是从朗读、复述和积累词语
三个角度提
出的。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建议学生“用
自己的话讲”,并不
是反对用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反对的是
背诵课文。如能恰如其分地用上课文的句子
,并把这些句子自然
融入自己的复述中,还应该表扬、鼓励。这样可以在运用中加强
对词句的理
解。可以提示学生按照“盘古醒后一天地分开后一盘
古倒下后”的顺序进行复述。
6.建
议学生阅读其他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大
禹治水等。如果有时间,可以在班里召开一次神话
故事会。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8盘古开天地之教材分析,盘古
开天地,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