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模式
包容郑源-水乡行
29掌声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
br>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此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
起来,你的心情
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
“掌声”,齐读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
2.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
“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
静、愿意”等16个词语。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出示自学指导一:
学习一
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学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
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2.
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3.检测:
学生
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
出优点和不足。
4.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
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1、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
2、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
什么印象?(联系第
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
4、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
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
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认字和写字)
1.自学指导:(出示本课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2.学生自学
3.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
写法。教师
板书给学生看。
4.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六.教后记
29掌声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特别是给身处困境的人鼓励与帮助。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1.自学指导:
学生自读课文第
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
一点读书感受。
2.生自学,
3.检测:
(1)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分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
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
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1.自学指导: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
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
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
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2.学生齐读这段话。
3.检测:
(1)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2)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
呢?
(3)学了课文,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五.当堂训练;
抄写词语. 先读、记,再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六.教后记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1、
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教师要以把学生质疑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
“成功、实验”等13
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感知)
1.自学指导: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2.生自学
3.检测:
(1)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2)课文是按
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老师板书: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
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
边想。
(3)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内容。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精读感悟)
1.自学指导: 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生自学
3,检测:
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识字写字)
1.自学指导:
(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a.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左宽)
b.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3.学生写字,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即时评价。
五.教后记
30
一次成功的实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继续精读感悟)
1.自学指导:
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重点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
问题。
2.生思考
3.检测
(1)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2)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
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
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
:“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
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
孩具有舍已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
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
好。
4.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1.自学指导: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
2.生自读
3.检测
(1)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2)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五.教后记
31 给予树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 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2、 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3、
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4、
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
什么?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
。能正确写“给予、试
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指导:
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b.边读边思
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生自读课文
3.检测:
(1)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立即
试探
卡片
心意
盼望
祝福
拥抱
甜蜜
仁爱
担心
同情
宽裕
体贴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如愿以偿
b.指名轮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2)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写字)
1.自学指导:
出示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2.生自学。
3检测: 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
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
经验。
五.当堂训练
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六.教后记
31
给予树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
特点,感受富有爱心给
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交流感悟)
1.自学指导:
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
,
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
2.生自读课文
3.检测:
(1)组织学生交流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
别人猜测自己买
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3)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四.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
感谢的话。
六.教后记
32 好汉查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
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
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
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
想知道什么呢?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
给人带来的快乐。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初读感知)
1.自学指导: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生自读课文
3.检测:
(1)检查读书情况:
a.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学生评议。
b.和同桌一道再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2)讨论交流。
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再读质疑)
1.自学指导: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生自读
3.检测:
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
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
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1.自学指导:
思考: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
西在草地上玩。”
e.“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查理确实变了,变得有礼貌了,变得诚
实、实
信了,变得有上进心了,自信了。
六.探究查理变化的原因,评价文中人物
1.引导谈话: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2.你觉得查理的变化和哪些人有关呢?
跟自己、杰西、罗伯特先生以及镇上的人有关。
3.你对故事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看法? <
br>学生自由说说对这些人物的看法,重点谈对小女孩杰西的看法,体会
杰西的信任和友谊是查理变化
的主要原因。
七.拓展练习
1.读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2.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
评价。
八.教后记
语文园地八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课堂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教师小结。人和人之间需要互相欣赏
。夸奖别人就是给别人送温暖的阳光。因此,
我们要学会夸奖别人。
二.学习目标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外,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提高口语交际
能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讨论说法)
1.自学指导:
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2.检测
(1)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
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
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
奖到。
(2)全班交流。
a.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全班说。
b.师生评议。评议要点:要用具体的事情;要实事求是;要真诚热情。
c.对于同学赞扬的话语,请被夸奖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点拨:让学生认识到,夸奖别
人首先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要通过具体的
事情真诚地夸奖别人。
四.当堂训练
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五.教后记
语文园地八(
第二课时习作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
些什么。教师
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二.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自由表达,锻炼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1.自学指导:
最近,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
不受任何限制。
2.学生思考,师巡视。
3. 交流拓展
(1)学生交流
(2)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
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
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
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
掌握一般方法。
3.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4.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5.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四. 教后记
语文园地八(
第三课时
)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能发现ABB式词语重叠部分的读音变化,感
受重叠的表达效果。积累
ABB式词语和成语。
2.读背《三字经》节选,大致了解意思。
3.猜字迷,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我的发现)
1.自学指导:
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
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
看看有什么发现。
2.生自读
3.检测:
(1)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
有某种感情色彩。
4.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
5.拓展积累。
a.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词语吗?小组合作照样子写词语,看哪一组写
得多。
b.投影展示,并朗读。
c.请学生从大家举出的ABB式词语,选择自己喜欢的抄下来。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读读背背)
1.自学指导:
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生自读
3.检测:
(1)指名试读。
(2)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a.学生用查字典词典、与同学讨论等方法理解句子。
b.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一下,教师也可稍
做指点。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读读记记)
1.自学指导:
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2.生自读词语
3. 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4.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趣味语文(猜字谜))
1.自学指导:
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吗?(是“口字)
2.学生思考
3.检测: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4.
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5.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6.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七.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