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别妄想泡我
821次浏览
2020年12月31日 10:27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爱的宣言-译文翻译

2020年12月31日发(作者:于万岭)



1、演绎推理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总结

所谓推理,是指由一个 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一切推理都
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一般 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
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 接推理。
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 br>三学生。
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 你们
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及其分类
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例如 :贪赃枉法的人是必
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 民的惩
罚的。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
个特殊性 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1、三段论
(1)所谓 三段论是推理中最普通的一种形式。它由三个简单判断组成,其中两个是前提,一
个是结论。例如:不法 分子都害怕法律的制裁(大前提);杀人犯是不法分子(小前提);所
以杀人犯害怕法律的制裁(结论) 。
(2)三段论的推理一般有三个特点:
①有三个判断;
②每个判断都有两个概念,整个推理共有三个不同的概念,每个概念都出现两次;
③在前提中都有一个概念起媒介的作用。
在逻辑学中,阐述三段论时,概念和判断都有一定的 名称。即,在作结论的判断中的谓项称
为大项(P);作主项的称为小项(S);在结论中不出现,在前 提中起媒介作用的称为中项
(M)。一般,包含大项的判断称为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判断称为小前提。
(3)我们在运用三段论时,还要遵守三个原则:
①一个三段论必须(也只能)有三个概念, 特别是中项必须是同一概念,否则就会产生错误
(通常把这种错误说为“偷换概念”)。例如:茅盾著作 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白杨礼赞》
是茅盾著作;所以,《白杨礼赞》不是几天可以读完的。
这里,在大前提中的“茅盾著作”指所有茅盾著作构成的总体,而小前提中的“茅盾著作”
则是茅盾许多 著作中的一种具体的著作,两者含义不同,已经不是三个概念,而是变成了四
个概念,致使推理产生了错 误。
②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周延是在一个判断中对于主项和谓项是否全部断定,如全部
断定就是周延,否则就是不周延。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例如:
劳模都参 加了这次代表大会;刘波参加了这次代表大会;所以,刘波是劳模。
在这个推理中,大前提里,中项并 没有全部断定,因为参加代表大会的并不一定都是劳模。
在小前提里,中项也没有完全断定,因为出席代 表大会的肯定不是只有刘波一个人。由于在
大小前提中,中项都是不周延,所以,这个推理犯了“中项不 周延”的错误(逻辑错误)。
③在大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能周延。否则就会造成“不当 周延”的错误。例
如:书记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她不是书记;所以,她不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在这个 推理


中,大前提里“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是不周延的,但在结论中却变成周延的了,所以 ,这个
推理也是不正确的。
(4)省略式三段论指的是或者省略了一个前提、或者省略结论的三段论。
①省略大前提。例如:教师是有功绩的,因为他们在教书育人中做出贡献。
如作补充:凡在教 书育人中做出了贡献的人都是有功绩的(大前提);教师是做出了贡献的
人(小前提);所以,教师是有 功绩的(结论)。
②省略小前提。
所有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我也应该这样。如作补充: 凡是中国人都应该热爱祖国(大前
提);我是一个中国人(小前提);所以,我也应该热爱祖国(结论) 。
③省略结论。
历史上革命先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孙中山就是这样一位革命先驱。 如作补充:凡历史上革命先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大前提);孙中山就是这位革命先驱(小前
提); 所以,孙中山是值得后人怀念的(结论)。
2、假言推理
所谓假言推理指的是大前提是假言 判断的演绎推理。这种推理的一般特征是:以一个假言判
断作为大前提,通过对这一判断的前件或后件的 肯定或否定,从而得出结论。
一般根据假言判断的不同形式,假言推理可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 要条件假言推理和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等三种假言推理形式。
(1)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所谓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是指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大前提的演绎推理。一般情况,它又可以
分为 肯定式与否定式两种:①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
只要跑步,人就会出汗;你现在正在跑步;可见,你现在正在出汗。
肯定式的一般规则:肯定 前件,就能肯定后件;但是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例如:如果
两条线平行,那么它们就是直线;这两 条线不平行;所以,它们就不是直线。
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所有的不弯曲的两点之间最短的线都是直线。
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
只要跑步,人就会出汗;你现在没出汗;可见,你现在没有跑步。
否定式的规则:一般情况下 ,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但是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例
如:如果饮酒过量,肝脏就会生病;他的 肝脏生病;所以,他饮酒过量了。
这一结论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有时其他诸多原因,也会引起肝脏生病。
(2)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指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 这种推理可分为肯定式和
否定式两种。
①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式)。例如:只有努力学习 ,才能取得好成绩;晓鸣取得了好成
绩;可见,他努力学习了。
这种肯定的一般规则是:肯定 后件,就能肯定前件;但是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例如:
只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才能做好教学工作 ;张老师没做好教学工作;所以,张老师没有忠
诚党的教育事业。
这个结论不妥当。因为没做好教学工作,还有其他一些原因。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否定式)。
只有平时搞好训练,才能比赛取胜;你平时没搞好训练;所以,你比赛没能取胜。
否定式的一 般规则: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但是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例如:只有
平时搞好训练,才能比赛 取胜;你平时搞好训练;所以,你比赛能取胜。
这个结论不妥当,因比赛能取胜还有其他条件。


(3)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
所谓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指的是以充分 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它
一般有四种形式,即肯定式中的肯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 和否定式中的否定前件式、否定后
件式。
①肯定前件式指由肯定前件到肯定后件。例如:在地 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
100℃就会沸腾;现在已加热到100℃;所以,水沸了。 ②肯定后件式指由肯定后件到肯定前件。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
100℃就 会沸腾;现在水沸腾了;所以,已加热到100℃了。
③否定前件式指由否定前件到否定后件。例如: 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到
100℃就会沸腾;现在还没有加热到100℃;所以,水没有 沸腾。
④否定后件式指由否定后件到否定前件。例如:在地球上一个常大气压下,水只要加热100℃
就会沸腾;现在水没有沸腾;所以,还没有加热到100℃。
3、选言推理。
所谓 选言推理指的是以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演绎推理。一般情况下,选言推理也是由大前
提、小前提和结论 三部分构成。通常,大前提是简单判断,对大前提指出的几种可能的属性
肯定或者否定其中的一种或者几 种;结论也是简单判断,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一种或者几种
属性。选言推理一般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 相容的选言推理。
(1)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般以相容的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选言推理就 是相容的选言推理。通常,相容的选言判断
要求肢判断必须有一个真的,但同时并不排斥其他肢判断的真 实,所以,运用相容的选言推
理时,否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肯定另一部分肢判断。又因为肯定一部分肢 判断不能否定另
一部分肢判断,所以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有一个否定肯定式。例如:考试成绩不好,或是由 于
复习方法不对,或是由于临场发挥不好;汪莘同学考试成绩不好,不是复习方法不对;所以,
汪莘同学考试成绩不好是临场发挥不好。
正确运用选言推理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运用否定肯定 式选言推理时,大前提的选言
肢必须列举完全;第二,运用肯定否定式选言推理时,大前提一般不能是相 容的选言判断。
否则,推理就会出现错误。
(2)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一般以不相 容的选言判断作为大前提的选言推理就称为不相容的选言推理。通常情况下,真
实的、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必须有一个选言肢是真的,所以,否定一部分肢判断就要肯定另一
部分肢判断(即否定肯定式),而肯定 一部分肢判断就要否定另一部分肢判断(即肯定否定
式)。
①否定肯定式。例如:今天的报告 会,或由赵教授作报告,或由刘校长作报告,或由汪书记
作报告;不是由赵教授作报告,也不是由刘校长 作报告;所以,由汪书记作报告。
②肯定否定式。例如:人的正确思想或者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或者是 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或
者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所以,人的正确思想不是 从天上掉
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注:引自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2、归纳推理及其分类
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 一种推理。一般情况
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
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 质的结论。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
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例如:
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


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
阶 级性的。(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构成
了整个阶级社会 。)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普遍
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这是一种不完全归纳推理。但是,这种推理通常仅考察了某类事物中
部分对象的 性质就得出了结论,所以结论可靠性较低。一般为了提高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所得
出的结论的可靠性,要列 举前提的数量尽可能多,考察个别对象数量越多,结论也就越具有
可靠性。例如:金导电;银导电;铜导 电;铁导电;铝导电;锡导电;所以,一切金属都导
电。
同一律:通俗地说,同一律是关于人 们思想保持确定性的一条规律。在逻辑思维上,同一律
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运用概念或判断都应当保 持确定的同一内容,不能任意改变,所议
论的命题即论题也应保持同一,不能改变或“中途”转移或“偷 梁换柱”。同一律的公式表
现为A是A(或甲是甲)。例如:密切联系群众,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 的呼声,关心
群众的衣食住行,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个例子,前后五次使用“群众”这一概念,其意
思保持一致,符合同一律的要求。
如果违反同一律,就会犯错误。例如:要搞好群众工作必须 依靠群众,我就是群众,当然应
该依靠我。这个例子,前后三次使用“群众”这一概念,但它们含义是不 同的。前两个“群
众”泛指人民群众,不指某一个具体的人;后一个“群众”则特指“我”,意为非干部 或党
团员。因此,前后不是同一概念。这段话违反了同一律要求,在逻辑上称为犯偷换概念与混
淆概念的错误。
矛盾律:通俗地说,矛盾律是关于人们思想认识不可自相矛盾的规律。在逻辑思维上, 矛盾
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在同一条件下,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思想认识必须做
到首尾一致一贯,不能既肯定某事物具有某种性质,又否定该事物具有某种性质。
矛盾律的公式表现为 A不是非A,即甲不是非甲。例如:黑板是黑色的。黑板不是黑色的。
这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两者不 能同真。
“黑板是黑色的”和“黑板是红色的”这两个判断是互相反对的,两者也不能同真。如果把< br>这组判断放在同一议论中都加以肯定,那就违反了矛盾律。又如:①入夜,朝教学大楼望去,
整座 大楼灯火辉煌,只有一个教室的灯没亮。②生活会上,大家互相做了自我批评。
上述两例都违反了矛盾 律。例①“灯火辉煌”和“灯没亮”、“整座大楼”和“一个教室”是
自相矛盾的,既然整座楼灯火辉煌 ,就应当看不见一个教室灯没亮。例②“自我批评”是自
己检查和反省自己的缺点错误;“批评”不同, 可以“自我批评,但不能“互相自我批评”。
我们在运用矛盾律时,必须注意:矛盾律排斥人们思维中 的逻辑矛盾,但不能因此而否认客
观世界客观事物本身的矛盾。因为,这两种矛盾是两个问题,是不能够 混为一谈的。
排中律:简洁地说,排中律是关于人们思想认识必须保持明确性的规律。在逻辑思维上, 排
中律要求在同一议论中,一个概念或者反映事物的某种本质,或者不反映事物的这种本质,
二 者必居其一;一个判断或者反映事物的某种情况(情形),或者不反映事物的这种情况,
二者必居其一。 同时,排中律还要求,对于互相矛盾的两种思想必须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而不允许都加以否定或者都加 以肯定。以上所述,换句话说,人们在一般议论过程中,赞成
什么,反对什么,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 ,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必须表明肯定或否定的态
度。
排中律的一般逻辑公式表现为A或者是A ,或者是非A。有的也这样表现即甲或者是甲,
或者是非甲。简析这个公式:“甲对象”,或者具有“甲 属性”或者不具有“非甲属性”。
实质上,排中律的内容就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假,必定有一 真。例如“鲁迅是革命
家”和“鲁迅不是革命家”,这两个判断是互相矛盾的,在议论中我们一定要肯定 一个而否


定一个,决不能对两者都加以否定,或者加以肯定。因为这两个矛盾的判断不能 同假,必有
一真。
一般,在运用排中律时,要注意,它只适用于矛盾关系的判断,因为只有互 相矛盾的判断,
才能够说二者必居其一。碰到不是矛盾关系,排中律就不能适用,也不需要用。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排中律和矛盾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违反排中律也就必然违反矛盾律,
但如违反 矛盾律就不一定违反排中律。因为,运用矛盾律只能指出两个自相矛盾的论断,其
中必有一假;运用排中 律就可进一步指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其中必有一真。矛盾律主要
是在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关系 的判断中都起作用;排中律则只在互相矛盾的关系的判
断中起作用。所以,掌握排中律的关键在于弄清楚 排中律的内容就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
能同假,必须有一真。




演绎推理的三种解题秘招

从做题的要求也可以看出,做演绎推理题目必 须紧扣题干内容,以题目中的陈述为依据,根
据形式逻辑的推论法则推出正确结论。题中的陈述是被假设 为正确的,不要对其作出怀疑或
否定,给自己解题带来不必要的干扰。对于演绎推理题目中比较难的、多 种条件相互制约或
是数理逻辑的题目,可以忽略其具体情境,在草稿纸上抽象出其数理模型,加以逻辑运 算,
这样比较容易得出结论。
解答演绎推理题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1)紧扣题 干内容,不要对题中陈述的事实提出任何怀疑,不要被与题中陈述不一致的常理
所干扰。试题中所给的陈 述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但你心中必须明确,这
段陈述在此次考试中被假设是正确的、 不容置疑的。考生不能对试题所陈述的事实的正误提
出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以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 识进行推理,得出答案,而完全忽视试
题中所陈述的事实。
(2)紧紧依靠形式逻辑有关推论 法则严格推理,注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演绎推理题中,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性 的联系,结论不能超出前提所界定的范围。因此,
在解答此种试题时,必须紧扣题干部分陈述的内容,正 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必须注
意的是,此类试题的备选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即各个选项几乎都 是有道理的,但有道理
并不等于与这段陈述直接相关。正确的答案应与陈述直接有关,即从陈述中直接推 出。
(3)必要时,可以在草稿纸上用你自己设计的符号来表示推论过程,帮助你记住一些重要信息和推出正确结论。

帅气游戏名字-对联上下联怎么分左右


最炫网名-爸妈不在家


娱乐节目策划-爱国影片观后感


关于读书的诗句-只要有你歌词


端午是几号-感恩节吃火鸡


警察与赞美诗-党风廉政建设心得体会


微信二维码是什么-幼儿园新学期计划


典礼-活水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