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政能力测试演绎推理解题技巧及精选例题详解

绝世美人儿
684次浏览
2020年12月31日 10:5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黑芝麻汤圆的做法-鹦鹉扑火

2020年12月31日发(作者:束沛德)


公务员考试行测(演绎推理)解题技巧及精选例题详解
一、三段论
三段论就是指由三个命题构成的推理。具体说来,三段论是由包含着一个共同因素(逻辑中介)的
两个命 题推出一个新的命题的推理。例如:
所有阔叶植物都是落叶的,
所有葡萄树都是阔叶植物,
所以,所有葡萄树都是落叶的。
上述推理中的 共同因素就是“阔叶植物”。进行三段论推理,关键就是要看这个共同因素能否把两
个前提连接起来推出 结论。如果连接不起来,则三段论就是错误的。例如,
英雄难过美人关,
我难过美人关,
所以,我是英雄。
上述推理的错误就是“难过美人关”这 个共同因素没有能够把两个前提必然地连接起来。因为很可
能英雄是难过美人关的一种人,但我却是难过 美人关的另一种人。
例题1
在某住宅小区的居民中,大多数中老年教员都 办了人寿保险,所有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
了财产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都没办理财产保 险。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关于该小区居民的断定必定是真的?
Ⅰ有中老年教员买了四居室以上的住房。
Ⅱ有中老年教员没办理财产保险。
Ⅲ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
A.Ⅰ、Ⅱ和Ⅲ。
B.仅Ⅰ和Ⅱ。
C.仅Ⅱ和Ⅲ。
D.仅Ⅰ和Ⅲ。
E.仅Ⅱ。


解析:大多数中老年教员办了人寿保险,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的居民都没办理 财产保险,所以大多数
中老年教员没办财产保险,这是Ⅱ。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办了财产保险, 而所有办了人寿保险
的居民都没办理财产保险,所以,买了四居室以上住房的居民都没办理人寿保险(否 则矛盾了),这是Ⅲ。
中老年教员和四居室以上住房之间没有建立因果联系,推不出Ⅰ来。

二、矛盾关系的推理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语句或命题之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 能同假(必有一真)。不能同真,
就是说当其中一个命题真时,另一个命题必假;不能同假,就是说当其 中一个命题假时,另一个命题必
真。例如,“我们单位所有职工都买了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没有 买保险”之间是矛盾关系,“我
们单位所有职工都没有买保险”与“我们单位有些职工买了保险”之间也 是矛盾关系,“张云是总经
理”与“张云不是总经理”之间也具有矛盾关系。
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关系必有一真,必有一假,我们可以求解一些问题。
例题1:莎士比 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写富家少女鲍细娅品貌双全,贵族子弟、公子王孙纷纷向
她求婚。鲍细娅按照其 父遗嘱,由求婚者猜盒定婚。鲍细娅有金、银、铅三个盒子,分别刻有三句话,
其中只有一个盒子,放有 鲍细娅肖像。求婚者通过这三句话,猜中鲍细娅的肖像放在哪只盒子里,就嫁
给谁。三个盒子上刻的三句 话分别是:
(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鲍细娅告诉求婚者,上述三句话中,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如果你是一位求婚者,如何尽快猜中鲍
细娅的 肖像究竟放在哪一个盒子里?
A.金盒子
B.银盒子
C.铅盒子
D.要么金盒子要么银盒子
E.不能确定
解析一:
推断:(1)真,(2)真,(3)必假;
(1)真,(2)假,(3)必真;
(1)假,则(2)假,(3)真;
答案:综上所述,且题中说最多只有一句是真的,所以肖像在金盒子里。


另一推法:(2)真,(3)必假,(1)必真;
(2)假,(3)必真,(1)可能真, 也可能假.但题中说只有一句是真,就排除了(2)假,(3)真,(1)真
的可能了.即应该是:(2 )假,(3)真,(1)假
答案:肖像在金盒子里。
解析二:
分析答案:
用简单的逻辑形式作假设:
假设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为甲;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为乙;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为丙。
(1)甲为真,乙和丙为假。那么肖像肯定不在金盒子中,则必定在银盒子或铅盒子中。但是乙和
丙有互 相矛盾,乙说肖像在铅盒子中为假,那么肖像肯定不在铅盒子中,而丙又说肖像不在铅盒子中为
假,即肖 像肯定在铅盒子中。所以,这个答案不存在。
(2)乙为真,甲和丙为假。甲说肖像不在此盒 中为假,即肖像在甲即金盒子中;而丙又说肖像不
在此盒中为假,即肖像在丙即铅盒子中。两者相互矛盾 ,所以结果不存在。
(3)丙为真,甲和乙为假。甲说肖像不在此盒中为假,即肖像在甲即金 盒子中;乙说肖像在铅盒
子中为假,即肖像不在铅盒子中;丙说肖像不在此盒中为真,与甲和乙都没有冲 突。所以,肖像在金盒
子中。
(4)甲、乙、丙都为假。
根据(2)的推论,甲和丙不可以同假,所以这种情况的结果也不存在。综上所述,肖像在金盒子
中。
例题2:某珠宝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那么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E.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甲。 解析:乙和丁的口供矛盾,根据矛盾律,其中必有一假。四人口供中只有一假,所以,甲和丙口供
是 真的。甲口供真,作案者为丙,加上丙的口供,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丁也是作案者,
由此 也断定乙和丁中,丁讲假话。
三、条件关系推理
条件关系主要有三种,即充分条件关系、必要条件关系和充要条件关系。三种条件关系可以分别表
达为:
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
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
与上述条件关系相对应,就有相应的条件关系命题,即充分条件命题、必要条件命题和充要条件 命
题。例如:
(1)如果天下雨,那么地湿。
(2)只有年满18岁,才有选举权。
在条件命题中,表示事物情况存在的条件的部分称为前件,表示依赖条件而存在的部分称为后件。
充分条件命题只要在前件为真,并且后件为假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在日常语言中,
“如果 „就„”、“有„就有„”、“倘若„就„”、“哪里有„哪里就有„”、“一旦„就”、“假
若„则„ ”、“只要„就„”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充分条件命题。
必要条件命题只有在前件为假并且后件 为真时才是假的,其他情况下都是真的。在日常语言中,“没
有„就没有„”、“不„不„”、“除非„ 不„”、“除非„才„”、“除非„否则不„”、“如果不„
那么不„”等联结词都能表达必要条件命题 。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
如果p是q的充分条件,那么q就是 p的必要条件;
如果p是q的必要条件,那么q就是 p的充分条件。
充分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1)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
p


—————
q
(2)否定后件式:
如果p,那么q
非q
—————
非p
必要条件推理有两个有效的推理形式:
(1)否定前件式:
只有p,才q
非p
—————
非q
(2)肯定后件式:
只有p,才q
q
—————
p
例题1
“只有认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
以下诸项都准确表达了上述断定的含义,除了:
A.除非认识错误,否则不能改正错误。
B.如果不认识错误,那么不能改正错误。
C.如果改正错误,说明已经认识了错误。
D.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E.只要认识错误,就一定改正错误。
解析:题干讲的是, “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选项A的联结词是“除非„„否则
不„„”、选项B的联结词 是“如果不„„那么不„„”,与题干的意思完全一致。选项C说“改正错
误”是“认识错误”的充分条 件、选项D强调“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必要条件,也与题干的意
思是一致的。选项E则认为,“ 认识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充分条件,显然不能表达题干的意思。所
以,正确答案是E。这里需要注意 ,“只要„„就„„”与“只有„„才„„”不同,前者表达充分条
件,后者表达必要条件。
例题2
世界级的马拉松选手每天跑步都不超过6小时。一名选手每天跑步超过6小时 ,因此他不是一名世
界级马拉松选手。
以下哪项与上文推理形式相同?
A.跳远运动员每天早晨跑步。如果某人早晨跑步,那么他是跳远运动员。
B.如果每日只睡4小时,对身体不利。研究表明,最有价值的睡眠都发生在入睡后的第5个小时。
C.家长和小孩做游戏时,小孩更高兴。因此,家长应该多作游戏。
D.如果某汽车早晨能起 动,那么晚上也能起动。我们的车早晨通常能起动,同样,它晚上通常也
能起动。
E.油漆三小时内都不会干。某涂料在三小时内干了,所以它不是油漆。
四、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而推出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一类事物
的全部 对象,可以将归纳推理分成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事物中每
一对象都 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是根据一类事物中
的部分对象 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事物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根据前提中是否考察了事物对象与 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完全归纳推理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和科学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以 经验认识为主要依据,根据一类事物中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
并且没有遇到反例,从而推出该类所有对 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科学归纳推理是以科学分析为主要
依据,根据某类事物中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 间的内在联系,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的
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的根据是经验性的认识。在考察中没有遇到反例并不等于反例不存在。一旦出现
反例,则原来的结论就会 被推翻。所以,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不是很可靠的。科学归纳推理的特点
是,由于前提中考察了事物 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结论的可靠性比较大。对于科学归纳
推理而言,前提数量的多少不 起主要作用,只要是真正揭示了事物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因果必然联系,
尽管前提的数量不多,甚至只考 察了一两个典型事例也能得到非常可靠的结论。关于这一点,恩格斯说
得好:十万部蒸汽机并不比一部蒸 汽机能更多地证明热能转化为机械运动。这一论断,无疑说明了科学
归纳推理的科学性质。


研究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是进行科学归纳推理的必要条件。因为科学归纳推 理是根据事物现象
间的因果联系的分析而作出结论的。那么,我们首先应该弄清楚的是:什么是因果联系 ?如果某个现象
的存在必然引起另一个现象发生,那么这两个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一 现象产生的现
象叫做原因,而被某一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
因果联系有以下特点:
(1)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是前后相继的
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前后相继是 因果联系的一个特征,但不能只是根据两个现象在时间上前后相
继,就作出它们具有因果联系的结论,如 果这样,就要犯“以先后为因果”的逻辑错误。例如,不能以
冬天发生在春天的前面,就说冬天是春天的 原因。
(2)因果联系是确定的
因果联系在一定范围内是确定的。原因就 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否则就会出现“因果倒置”的逻辑错误。例如 :“发达国家都拥有大量的私人轿车,为了缩短与发达国
家的差距,我国也应该大量发展私人轿车”这一 论述就犯了“因果倒置”的逻辑错误。
在弄清楚什么是因果联系之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着重弄 清楚的是:如何探求事物现象间的因果联系
呢?逻辑上提出了探求事物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简称 求因果五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
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这里只介绍求同法和求异法。
求同法是指在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是在这些场合中共同具有的 ,
那么这个惟一的共同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例如,从井里向上提水,当水桶 还在水中时不觉得重,水桶一离开水面就重得多;在水里搬运木头,
要比在岸上搬轻得多;游泳时容易托 起一个在水里的人。以上现象虽然各自的情况不尽相同,但都有一
个共同的情况,即水对于在它里面的物 体能产生浮力,而这正是使得人们感到物体在水中变轻现象发生
的原因。
求同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 „
A是a的原因
运用求同法时需要注意,各个场合是否还有其他共同情况 。如果还有其他共同情况,那么很可能其
他的共同才是被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

求异法是指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
且这个惟一不同的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
个惟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
例如,有两块土质、品种、耕作技术都相同的油菜 田,其中一块用蜜蜂帮助授粉,结果有蜜蜂帮助
授粉的田比没有蜜蜂帮助授粉的田油菜籽的单位面积产量 增加37.5%。因此,用蜜蜂为油菜授粉可以增
产。由于两块田除有无蜜蜂帮助授粉外,其他情况完全 相同。有蜜蜂帮助授粉则产量高,无蜜蜂帮助授
粉则产量低,因此,可以通过求异法断定,蜜蜂授粉是油 菜增产的原因。
求异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
场合 相关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B,C —
„ „ „
A是a的原因
运用求异法时需要注意,正反两个场合中是否还有其他差异情况,否则,很可能 其他的差异情况才
是被研究现象发生的原因。
例题1
母亲:这学期冬冬的体重明显下降,我看这是因为他的学习负担太重了。
父亲:冬冬体重下降和学习负担没有关系。医生说冬冬营养不良,我看这是冬冬体重下降的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父亲的意见提出质疑?
A.学习负担过重,会引起消化紊乱,妨碍对营养的正常吸收。
B.隔壁松松和冬冬一个班,但松松是个小胖墩,正在减肥。
C.由于学校的重视和努力,这学期冬冬和同学们的学习负担比上学期有所减轻。
D.现在学生的普遍问题是过于肥胖,而不是体重过轻。
E.冬冬所在的学校承认学生的负担偏重,并正在采取措施解决。
例题2
华侨大学 的30名学生近日答应参加一项旨在提高约会技巧的计划。在参加这项计划前一个月,他
们平均已经有过 一次约会。30名学生被分成两组:第一组与6名不同的志愿者进行6次“实习性”约会,
并从约会对象 得到对其外表和行为的看法的反馈;第二组仅为对照组。在进行实习性约会前,每一组都
要分别填写社交 忧惧调查表,并对其社交的技巧评定分数。进行实习性约会后,第一组需要再次填写调


查 表。结果表明:第一组较之对照组表现出更少社交忧惧,在社交场合更多自信,以及更易进行约会。
显然 ,实际进行约会,能够提高我们社会交际的水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质疑上述推断?
A.这种训练计划能否普遍开展,专家们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B.参加这项训练计划的学生并非随机抽取的,但是所有报名的学生并不知道实验计划将要包括的
内容。
C.对照组在事后一直抱怨他们并不知道计划已经开始,因此,他们所填写的调查表因对未来有 期
待而填得比较忧惧。
D.填写社交忧惧调查表时,学生需要对约会的情况进行一定 的回忆,男学生普遍对约会对象评价
较为客观,而女学生则显得比较感性。
E.约会对象是志愿者,他们在事先并不了解计划的全过程,也不认识约会的实验对象。
五、削弱一个论证
此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 选项中寻找到最能反驳
或削弱题干的选项。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削弱上述推断?”
解答该种试题时,考生可以直接去寻找最能削 弱题干的选项。所谓削弱题干,也就是要与题干唱反
调。一般来说,削弱题干有两种方式。一是截断题干 中的论据与论题的逻辑联系,又称为截断关系法。
二是弱化题干中的论据,又称为弱化论据法或釜底抽薪 法。
所谓截断关系法就是指,当题干中所表达的是“如果p那么q”这样的充分条件关系时, 我就要找
到“p但并不q”这样的选项来削弱它;当题干中所表达的是“只有p才q”这样的必要条件关 系时,我
就要找到“非p也q”这样的选项来削弱它;当题干中不一定是某种确定的条件关系时,我要寻 找的也
是与题干意思唱反调的选项。
所谓弱化论据法就是指,所要寻找的选项能够起 到将题干的论据抽掉,或者使题干中的论据的支持
作用减弱,从而使题干中的论题不成立或者使题干中的 论题得不到充分的论证。
例题1
在评价一个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时,有人说:“只要企业能获得利润,其管理者的素质就是好的。”
以下各项都是对上述看法的质疑,除了:
A.有时管理层会用牺牲企业长远利益的办法获得近期利润。


B.有的管理者采取不正当竞争的办法,损害其他企业,获得本企业的利润。
C.某地的卷烟厂连年利润可观,但领导层中挖出了一个贪污集团。
D.某电视机厂的领导任人唯亲,工厂越办越糟,群众意见很大。
E.某计算机销售公司近几年获利在同行中名列前茅,但有逃避关税的问题。
例题2
光线的照射,有助于缓解冬季忧郁症。研究人员曾对九名患者进行研究,他们均因冬季白天变短 而
患上了冬季忧郁症。研究人员让患者在清早和傍晚各接受三小时伴有花香的强光照射。一周之内,七名
患者完全摆脱了抑郁,另外两人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好转。由于光照会诱使身体误以为夏季已经来临,这< br>样便治好了冬季忧郁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
A.研究人员在强光照射时有意使用花香伴随,对于改善患上冬季忧郁症的患者的适应症有不小的
作用。
B.九名患者中最先痊愈的三位均为女性,而对男性患者治疗效果较为迟缓。
C.该实验均在北半球的温带气候中,无法区分南北半球的实验差异,但也无法预先排除。
D.强光照射对于皮肤的损害已经得到专门研究的证实,其中夏季比起冬季的危害性更大。
E .每天六个小时的非工作状态,改变了患者原来的生活环境,改善了他们的心态,这是对抑郁患
者的一种 主要的影响。
例题3
最近的一项研究指出:“适量饮酒对妇女的心脏有益。”研 究人员对1000名女护士进行调查,发
现那些每星期饮酒3~15次的人,其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较每星 期饮酒少于3次的人低。因此,研究人员
发现了饮酒量与妇女心脏病之间的联系。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不可能削弱上述论证?
A.许多妇女因为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从而使得她们的饮酒量增加。
B.调查显示:性格独立的妇女更愿意适量饮酒并同时加强自己的身体锻炼。
C.护士因为职业习惯的原因,饮酒次数比普通妇女要多一些。再者,她们的年龄也偏年轻。
D.对男性饮酒的研究发现,每星期饮酒3~15次的人中,有一半人患心脏病的可能性比少于3次
的人 还要高。
E.这项研究得到了某家酒精饮料企业的经费资助,有人检举研究人员在调查对象的 选择上有不公
正的行为。


六、寻找题干成立的大前提
前提型试题是在题干中给出结论和部分前提,要求从备选项中找到另一部分前提来将推理补充完整
的试题 。此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给出小前提(即推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求寻找到一个大前提将题干中
的小前提 和结论联结起来,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搭桥”。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上述推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
“以下哪项都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除了”
“上述陈述隐含着下列哪项前提?”
“上述论断是建立在以下哪项假设的基础上?”
例题1
当前的大学教育在传授基本技能上是失败的。有人对若干大公司人事部门负责 人进行了一次调查,
发现很大一部分新上岗的工作人员中都没有很好掌握基本的写作、数量和逻辑技能。
上述论证是以下列哪项为前提的?
A.现在的大学里没有基本技能方面的课程。
B.新上岗人员中极少有大学生。
C.写作、数量、逻辑方面的基本技能对胜任工作很重要。
D.大公司的新上岗人员基本代表了当前大学毕业生的水平。
E.过去的大学生比现在的大学生接受了更多的基本技能教育。
七、解释
解释型试题是题干中给出一个似乎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的现象,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能够解释的
选项。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好地解释上面的矛盾?”
能够解释题干的选项显然是能够将题干中的矛盾解释清楚,即其实并不矛盾,那么题干中为何又显
得很矛 盾呢?原因可能是还有某方面的细节没有考虑到。
例题1
日本脱口秀表演 家金语楼曾获多项专利。有一种在打火机上装一个小抽屉代替烟灰缸的创意,在某
次创意比赛中获得了大 奖,倍受推崇。比赛结束后,东京的一家打火机制造厂家将此创意进一步开发成
产品推向市场,结果销路 并不理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最好地解释上面的矛盾?


A.某家烟灰缸制造厂商在同期推出了一种新型的烟灰缸,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B.这种新型打火机的价格比普通的打火机贵20日元,有的消费者觉得并不值得。
C.许多抽烟的人觉得随地弹烟灰既不雅观,也不卫生,还容易烫坏衣服。
D.参加创意比赛后,很多厂家都选择了这项创意来开发生产,几乎同时推向市场。
E.作为一个脱口秀表演家,金语楼曾经在他主持的电视节目上介绍过这种新型打火机的奇妙构思。
例题2
烟草业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在中国,尽管今年吸烟者中成人人数减少,烟草生 产商销售的烟草总量
还是增加了。
以下哪项不能用来解释烟草销售量的增长和吸烟者中成人人数的减少?
A.今年中,开始吸烟的妇女数量多于戒烟的男子数量。
B.今年中,开始吸烟的少年数量多于同期戒烟的成人数量。
C.今年,非吸烟者中咀嚼烟草及嗅鼻烟的人多于戒烟者。
D.今年和往年相比,那些有长年吸烟史的人平均消费了更多的烟草。
E.今年中国生产的香烟中用于出口的数量高于往年。
八、加强一个论证
加强型试题的题干中往往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提出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与题干一
致的选 项。该种试题有时在题干中给出的是一个不正确的论证或者一个不完整的论证,要求考生能够寻
找到能使 题干中的论证成为正确或者变得完整的选项,从而加强或支持题干。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
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上述断定?”
“下述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例题:某外国航空公司经理:“新开发的避撞系 统,虽然还未经全面测试以发现潜在的问题,但也
必须马上在客机上安装,因为这个系统的机械报警装置 可以使飞行员避免撞机事故。”
该公司飞行员:“飞行员不能驾驶一架避撞系统未经全面测试 的飞机,因为有故障的避撞系统将会
误道飞行员。造成撞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加强飞行员的反对意见?
A.机械设备总是有可能出故障。
B.喷气式发动机在第一次投入使用之前也未经彻底测试,但是其性能与安全记录却是有目共睹的。


C.虽然避撞系统能使飞行员避免一些相撞事故,但是未经测试的避撞系统的潜 在问题可能会造成
更多的撞机事故。
D.许多撞机事故是由于飞行员过度疲劳造成的。
E.处于目前开发阶段的避撞系统,在6个月的试用期间,在客机上的工作效果比在货机上好。
九、引出结论
结论型试题是在题干中给出前提,要求推出结论的试题。这种试题可以 是严格的逻辑推论,也可以
是一般的抽象和概括。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从上文可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以下哪项也一定是真的?”
“如果上述断定是真的,那么除了以下哪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以下哪项,作为结论从上述题干中推出最为恰当?”
“下述哪项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
例题:
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 环境影响对人的发展所起作用到底哪一个重要?双胞胎的研究对于回答
这一问题有重要的作用。惟环境影 响决定论预言,如果把一对双胞胎儿完全分开抚养,同时把一对不相
关的婴儿放在一起抚养,那么,待他 们长大成人后,在性格等内在特征上,前两者之间决不会比后两者
之间有更多的类似。实际的统计数据并 不支持这种极端的观点,但也不支持另一种极端观点,即惟遗传
因素决定论。
从以上论述最能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A.为了确定上述两种极端观点哪一个正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B.虽然不能说环境影响对于人的发展起惟一决定作用,但实际上起最重要的作用。
C.环境影响和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D.试图通过改变一个人的环境来改变一个人是徒劳无益的。
E.双胞胎研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得出了自相矛盾的结论。
解析:该题属于“推出结 论型”中的抽象概括结论类型。题干所讨论的问题是“先天的遗传因素和
后天的环境影响对人的发展所起 作用到底哪一个重要”,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惟环境影响决定论”和
“惟遗传因素决定论”的两种极端 的观点,但是题干中认为“实际的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极端的观
点,但也不支持另一种极端观点”,即 不能片面地强调两种因素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两种因素都起着重
要的作用。这正是C所表明的结论。试题 具有迷惑性的方面是,题干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叙述“惟环境影


响决定论”者的预言,似乎 选项B是正确结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选项A不成立,因为题干中说已经
进行了实验,而且得出了统计 数据。选项D与题干不相关。因此正确答案是C。
十、评价一个论证
该种题型是 说,题干中进行了一个完整的论证,要求对其论证的可靠性、正确性、恰当性等进行评
价,或者对题干中 的论证方法和方式、论证意图和目的等进行说明。该题型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对题干论证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以下哪项是对上述论证方法的最为恰当的概括?”
例题1
在经历了全球 范围的股市暴跌的冲击以后,T国政府宣称,它所经历的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是由
于最近国内一些企业 过快的非国有化造成的。
以下哪项,如果事实上是可操作的,最有利于评价T国政府的上述宣称?
A.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对T国一些企业最近的非国有化进程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进行对
比。
B.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那些经济情况和T国类似,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 有
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
C.把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 那些经济情况和T国有很大差异,但最近同样实行了企
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
D.计算出在这场股市风波中T国的个体企业的平均亏损值。
E.运用经济计量方法预测T国的下一次股市风波的时间。
解析:题干中T国政府把“它所经 历的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的原因归结为“最近国内一些企业过
快的非国有化”,该结论可以通过将了国 “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与“那些经济情况与T国类似,
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所受 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而得到。如果那些经济情况与T国类
似但最近没有实行企业非国有化的国家,并 没有受到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或者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较小,
就可以说明T国政府的宣称是成立的了。选项 C说要将T国受这场股市暴跌的冲击程度和那些“经济情
况与T国有很大差异并且最近同样实行了企业非 国有化的国家所受到的冲击程度”进行对比,这只可能
说明经济情况的差异是造成受这场股市暴跌冲击的 原因。选项A、D、E都不能说明题干中T国政府的宣
称。所以,正确答案是B。
十一、排除法
排除法是通过排除与题干一致的选项从而找到不一致的选项,或者排除不一致的 选项从而找到与题
干一致的选项,进而求解答案的方法。能够直接运用该方法的一般提问方式是:
“以下除哪项外,基本上表述了上述题干的观点?”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题干断定的一个反例?”
“以下哪项最接近于题干断定的含义?”
排除法在本质上就是要通过排除题干中已经涉及的选项进而找到题干中未涉及的选项作为答案, 或
者通过排除题干中没有涉及的选项进而找到与题干一致的选项作为答案,实际上在解答每一道逻辑试题
时都可以试着运用排除法。
例题:美国政府决策者面临的一个头痛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别在 我家门口”综合症,例如,尽管民意测
验一次又一次地显示公众大多数都赞成建新的监狱,但是,当决策 者正式宣布计划要在某地新建一所监
狱时,总遭到附近居民的抗议,并且抗议者总有办法使计划搁浅。
以下哪项也属于上面所说的“别在我家门口”综合症?
A.某家长主张,感 染了爱滋病毒素的孩子不能被允许入公共学校,当知道一个感染了爱滋病毒素
的孩子进入了他孩子的学校 时,他立即办理了自己孩子的退学手续。
B.某政客主张所有政府官员必须履行个人财产公开登记,他自己递交了一份虚假的财产登记表。
C.某教授主张宗教团体有义务从事慈善事业,但他自己拒绝捐款资助索马里饥民。
D.某汽 车商主张和外国进行汽车自由贸易,以有利于本国经济,但要求本国政府限制外国制造的
汽车进口。
E.某军事战略家认为核战争会毁灭人类,但主张本国保持足够的核能力以抵御外部可能的核袭击。
解析:题干中“别在我家门口”综合症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前后言行不一致”,或者是自相矛盾:
在总体 上,赞成建新的监狱,另一方面,当关系到自己时,却又反对建新的监狱。选项A中的家长是言
行一致的 ;选项B中的政客还是履行了自己财产公开登记的主张;选项C中的教授自己不是宗教团体成
员;选项D 中的汽车商则符合“前后言行不一致”的表现形式:在总体上,主张自由贸易,另一方面,
当关系到自己 时,又反对自由贸易。
十二、代入法
代入法是指当错误选项不容易排除 ,而正确选项又难于选择时,就应该运用代入法试一试。这种方
法是说,先假设某一个备选项是成立的, 然后代入题干,看是否导致矛盾,如果出现矛盾就说明假设该
选项成立不对,该选项是不成立的。但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通过假设某一选项成立代入题干,并没
有导致矛盾,是不是就说明该选项一定能成立 呢?这很难说。因为有时可能出现不只一个选项如果成立
而不会导致矛盾的情况。这里,代入法需要结合 排除法来使用,如果通过使用排除法,其他选项均导致
矛盾,则剩余的不导致矛盾的选项就是正确的。
例题:
甲(男)、乙(男)、丙(女)、丁(女)、戊(女)五个人有亲戚 关系,其中凡有一个以上兄弟
姐妹并且有一个以上儿女的人总说真话;凡只有一个以上兄弟姐妹或只有一 个以上儿女的人,所说的话
真假交替;凡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儿女的人总说假话。他们各说了以下的话 :
甲:丙是我的妻子,乙是我的儿子,戊是我的姑姑。


乙:丁是我的姐妹,戊是我的母亲,戊是甲的姐妹。
丙:我没有兄弟姐妹,甲是我的儿子,甲有一个儿子。
丁:我没有儿女,丙是我的姐妹,甲是我的兄弟。
戊:甲是我的侄子,丁是我的侄女,丙是我的女儿。
根据题干给定的条件,能够推出下面哪一个选项是真的?
A.甲说的都是真话,丙是他的妻子。
B.乙说的真假交替,他的母亲是戊。
C.丁说的都是假话,她是甲的姐妹。
D.戊说的都是真话,丙是她的姐妹。
E.丙说的真假交替,她是甲的母亲。
解析:解答此题需要运用代入法。将A代入题干,则甲 说真话,甲是男性,乙是男性,丙和戊都是
女性,丙是甲的妻子,乙是甲的儿子,戊是甲的姑姑,没有出 现矛盾。将D代入题干,则戊说真话,丙
是戊的女儿但又是戊的姐妹,出现了矛盾。同理可知,将B、C 、E代入题干都会导致矛盾。所以,正确
答案是A。
十三、列表法
有时题干中所涉及或所列出的事物情况比较多,而且又具有一定的表列特征,这时候就可以采用列
表的方 法迅速寻找到答案。做此类题时,如果不列表而是单凭想像,往往容易混乱,难于理清头绪。
例题1
方宁、王宜和余涌,一个是江西人,一个是安徽人,一个是上海人,余涌的年龄比上海 人大,方宁
和安徽人不同岁,安徽人比王宜年龄小。
根据上述断定,以下结论都不可能推出,除了:
A.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安徽人,余涌是上海人。
B.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上海人。
C.方宁是安徽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江西人。
D.方宁是上海人,王宜是江西人,余涌是安徽人。
E.方宁是江西人,王宜是上海人,余涌是安徽人。
解析:首先制作图表如下(“+”表示“是”,“—”表示“不是”):



方宁
王宜
余勇
江西人



安徽人


+
上海人



根据上表,既然方宁和王宜都不是安徽人,所以,余勇是安徽人。于是,选项A、 B、C均可排除。
再考虑到余勇大于上海人,王宜大于安徽人即王宜大于余勇,所以,王宜大于上海人, 王宜不是上海人。
所以,方宁是上海人。正确答案是D。
十四、计算法
有些逻辑试题,需要考生首先进行必要的数字计算,尤其是当题干或备选项中出现了数据或者与数
据有关 的文字的时候。做这些题时,考生一定不要怕麻烦,如果考生动手计算计算,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例题1
最近南方某保健医院进行为期10周的减肥试验,参加者平均减肥9公斤。男性参加者 平均减肥13
公斤,女性参加者平均减肥7公斤。医生将男女减肥差异归结为男性参加者减肥前体重比女 性参加者重。
从上文可推出以下哪个结论?
A.女性参加者减肥前体重都比男性参加者轻。
B.所有参加者体重均下降。
C.女性参加者比男性参加者多。
D.男性参加者比女性参加者多。
E.男性参加者减肥后体重都比女性参加者轻。
解析:设男性参加减肥人数为x,女性参加减肥人数为y。则有
9(x +y)=13 x+7 y
所以,y=2 x
显然,女性参加减肥人数多于男性。正确答案是C。

2013年高考满分作文-关于冬天的句子


手机usb连接电脑上网-qq个性签名


荷花作文网-环境污染问题


瘦骨嶙峋-美丽风景


两性健康问题-文学名言


春江晚景-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


黑蚂蚁搬家-部分与部份


不拘一格用人才-年终考核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