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逼死了“老舍
我心中的星光-比一比课件
是谁逼死了“老舍
是谁逼死了“老舍”?
前几天几个朋友怀旧,说起几个搞文字的旧人,忽然有人说
起侯文正。
侯文正是北京
大学六六届文学专业毕业生,文化大革命中大
约六八年调到我们工厂。在我印象中:侯文正一幅晋北人面
孔,不休边幅,邋里邋遢,肩上总是斜背着一个破旧的黄书
包,把蓝布褂子肩部牵扯到胸部,侯
讲一口道地的山西宁武
话,说话一米之内不能站人,口若悬河有如瀑布。
当时我和他都在厂里
派性的“工代筹”,通过一段交往,在
我眼里,其人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能说能写,通读史书是
我欽佩的一个人,写文章谈历史是他的长项。他曾给我讲:
稳如林,猛如虎,让我记忆至今。我们万人
的大厂藏龙卧虎
甚多,没人敢小看侯文正。
既是一个出色的文化人,没多久他就调到市委,以
后就只剩
在山西各大报纸上经常浏览看他文章的机会了。
前几年在书店闲逛,看见一本“傅山
传”著名是侯文正。翻
了翻作者介绍,知道侯先生已经是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
鬼使神差,
前几天我在“百度”搜索中随便敲了个“侯文正”
三个字,谁想一行文字跳出竟然使我膛目结舌:
一行文字一下让我回到疾风暴雨的文化大革命当中。
“浩然:“当时我正在办
公室里写材料……听到有人告诉我
侯文正带着红卫兵进了院子,大喊大叫让人们到院子里集
合。
”
浩然在1998年接受采访时,也说当时是“侯文正在讲话,
要把老舍他们往卡车上装,女
孩子拿皮带抽得厉害。老舍上
卡车上不去,在后面用皮带抽”。”
而后,“浩然和杨沫曾分别
发表文章,明确指认侯文正在“八
二三”那天打电话调红卫兵到文联造反;把老舍从人群中揪
出
来;亲自批斗老舍,问他挣多少钱;老舍被从孔庙拉回文
联以后,已是晚7点多钟,但侯文正依然不让大
家走,对老
舍进行了新一轮的批斗。”
真想不到,侯文正竟然牵扯到这样一件麻烦事,侯文正
平时
非常健谈,但我从来没有听他讲过这件事。如果上面的说法
确立,侯文正应该不应该对“老
舍”当时挨红卫兵批斗负责。
但网上也有侯文正的说法:
侯文正:“1966年8月23
日上午,我的确到过北京市文联。”
午饭前,看到文联院里有好多人,听说是抓萧军。“我出于
好奇很想看看萧军本人,但等了约摸三五分钟,也没有看到
抓萧军出来,就离开文联返校(北大)了。”
他还说:“他
们所指责的这些活动都是不存在的。而且,三个他都不认识
的证人所提供的证词,
也是相互矛盾的。因此,侯文正始终
觉得,在“老舍之死”这件事上,他一直蒙受着不白之冤。”
再看搜索:
而“八二三”事件的当事人和受害者之一的萧军的女儿萧耘,从父亲留下的两份弥足珍贵的资料《“文革”中萧军致中共
中央有关领导信件(摘录)》和《“文革
”中“专政组”指令
萧军写出的〈我的再一次检查和自我批判〉(摘录)》分析判
断,“认为'
八二三’事件是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
我以为,这里有一个关键,即侯有没有组织红卫兵对老舍批
斗,或主持对老舍批斗。
人人都有烦心事,我经历过文化革命,还是陷得很深的一个
红卫兵,但现在我认为,当时的红卫兵就是一
群疯子,顺着
上面挑唆的棒子寻衅闹事。审问四人帮时陈伯达说过一句
“文化革命是一个疯狂的
年代”此话千真万确。权利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筹码,如果把权力交给一个疯子,那是非常可怕
的
。而很不幸的是我们这代人经过了太多太多的与我们基本
生活毫不相关的政治运动。
侯文正是参与了对老舍等的批斗,是宪法赋予他的权利,还
是由于其他原因?
弯回头再看看老舍的儿子舒乙对老舍之死是怎么说的:
舒乙在回忆的文章中写道:“那一夜,
我不知道在椅子上坐
了多久,天早就黑了,周围是漆黑一团。公园里没有路灯,
天上没有月亮和
星星。整个公园里,大概就剩我们父子二人,
一死一活。天下起雨来,是蒙蒙细雨,我没动。时间长了,
顺着我的脸流下来的是雨水,是泪水,我分不清。我爱这雨,
它使我不必掩盖我
的泪。我爱这雨,它能陪着我哭,我只是
感到有点冷。……我摸了父亲的脸,拉了他的手,把泪洒在他满是伤痕的身上,我把人间的一点热气当做爱回报给他。”
他还认为,“老舍先生的投湖是必然
”。对此舒乙分析道,老
舍先生作品中好人自杀的多,而方式多是投水。此外,19
41年日本
人围逼重庆时,老舍就意欲投嘉陵江,有老舍写
给王冶秋的信为证。老舍在信中说:“我看不出能再向哪
里
跑,而且跑也没有用,好在嘉陵江又没有盖儿。”
可见老舍对屈原有共鸣,其实也是文人的一种懦弱。
对于老舍之死,台湾研究老舍的专家则这样认为:
台湾作家姜穆先生发言,说他一直认为老舍
先生之死是他杀
所致,理由有三:一、他死后腹中无水;二、脚下无泥;三、
鞋袜都在岸上,结
论是他并非投水自杀,而是被谋杀之后将
尸体运来摆在了太平湖边。
致于侯文正:
在1984年到1985年整党和核查“三种人”的过程中,中共
山西省委办公厅调查了17个月之久
,“历时一年零五个月,
到过35个单位,走访67位同志,证明材料30件,有关文
件、复印
件7件,基本查清了侯文正同志的问题”。
最后,在做出的审查结论材料中认为“八二三”事件不是一
起有组织、有预谋的事件,而是几件极“左”行动偶然发生
在一天的巧合。“通
过调查了解未发现一个总的负责人。”可
以说,对侯文正的揭发最后是以组织结论的形式被否定了。
但侯文正当时确在现场,就是和还有很多红卫兵都在现场一
样,他们不一样都是被愚弄者么。
那到底是谁逼死了老舍?是红卫兵?还是侯文正?侯文正
别说是北大的一个应届毕业生,他就是
有天大的本事,老舍
也不会怕他,老舍怕的是文化革命风暴中的恶势力,是树欲
静而凤不止。
政治的不稳定,常常使揣测风向想迎合时代或秉承上级指挥
棒的写手们莫衷一是。1974年,
山西晋剧院排出新戏“三上
桃峰”触动了江青和当时文化部负责人于会咏,侯文正看风
使舵,又
嗅错了风向,写文章批判“三上桃峰”在山西各大
报纸上头版头条,结果又站错了队,在他文字生涯中,
又跌
了一个大跟头,险些和四人帮划在一条线上。
不说侯文正了,他没本事逼死老舍,但他参
与了对老舍的批
斗。打手也好,受愚弄者也好,视角不同,看法各异,留待
众人评说吧。
回到正题,还是用舒乙的一段话来定义这个历史瞬间吧:
气节也好,投水也好,殉难也好,
身谏也好,前提是是非
判断,而是非判断的前提是独立思考:舍此便没有一切。
老舍先生是“文革”最早的殉难者之一。
註解:
老
舍,生卒(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
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
民艺术家”。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
有成就的作家之一。《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侯文正,山西宁武人。1942年12
月1日生,1966年毕业于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8年评为研究员,1992年获
国务院颁发的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山
西省史志研究院副院长、山西省政协常务委员
,并担任全国
地方志协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地方志协会副会长、古典文学
研究会副会长。
附两张老舍子舒乙的照片。
舒乙:老舍宁死不屈 文革时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