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草原》赏析

温柔似野鬼°
850次浏览
2020年12月31日 12:04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蛙泳口诀-撩

2020年12月31日发(作者:吉晓辉)


老舍的《草原》赏析
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
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这
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 爱,空气是那
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
快。在天底下,一碧千 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
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
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
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 用绿色渲染,
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
境界,既使人惊叹,又 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
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
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紫塞,紫塞,谁说
的?
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 公社。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
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
也还是 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
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 东西,
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
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河! 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
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象被一阵风吹
第 1 页


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
裳,马疾驰 ,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
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 马
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
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 声,响成一片。车、马飞过
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 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
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
给我们作翻译 。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陈旗的人,
鄂温克族。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 手,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
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 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
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
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 亲热,一点不拘
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公社的干部向我们 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正是:

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
我们 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
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 客人们唱民
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
第 2 页


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
微笑。
饭 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
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
人的生活 变了,草原上的一切都也随着变。就拿蒙古包说吧,
从前每被呼为毡庐,今天却变了样,是用木条与草杆 作成的,
为是夏天住着凉爽,到冬天再改装。看那马群

吧,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马, 也有高大的新种三河马。这种
大马真体面,一看就令人想起“龙马精神”这类的话儿,并
且想骑 上它,驰骋万里。牛也改了种,有的重达千斤,乳房
象小缸。牛肥草香乳如泉啊!并非浮夸。羊群里既有 原来的
大尾羊,也添了新种的短尾细毛羊,前者肉美,后者毛好。
是的,人畜两旺,就是草原上 的新气象之一。

载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
赏 析


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故意将互相对立和排斥
的描写巧妙地熔于一炉,使语言在简 洁中见意蕴、普通中见
哲理,生动而鲜明地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现举例分析如下:

一、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第 3 页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翠色欲流 ”是说翠色将流而未流;而“流入云际”,则是
说翠色已经流入云间。这两者是自相矛盾吗?其实,这非 但
不矛盾,反而形象地显现了草原景物的逼真情态。“翠色欲
流,轻轻流入云际”,分别描写了 两种不同的视觉形象。前
句是近镜头描写:草原绿得浓厚将滴,绿得油亮闪光,给人
“欲流”的 感觉。这是化静为动,突现草的色泽,草的生命,
也抒发了作者无限的热爱和赞叹。后一句是远镜头描写 :极
目远眺,草原与长空相接,浓绿与云天照映,翠色千里,连
绵不断,一直伸向云天深处。再 说汽车在前进,视野中的那
些“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小丘,一碧千里的草
原,不正 在悄悄地流入云天吗?
二、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
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 br>“惊叹”与“舒服”,“愿久立”与“想坐下”是互相矛盾
的。其实,作者惊叹的是那从未见过的 “一碧千里,而并不
茫茫”的大草原;舒服的是草原浩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视野开阔、心 胸豁达、令人心旷神怡;“愿久立”,是因为
草原景色迷人,“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何况是
感情丰富的人;“想坐下”,是因为眼底美景沁润着心田,
诱发起激情,要抒发、要表达。正是 这矛盾的笔触巧妙地刻
画出“我”在这种特定境界里的丰富的内心感受。
第 4 页



三、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
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既然 “看不见什么东西”,怎么还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
鸟”呢?其实,这是运用了一种叫“舛(chuǎ n)互”的修辞
手法。它对某一事物既全面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
定,又部分肯定。看 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
真切地衬托和强调“初入草原”时的静感。这是以声写寂,
以动衬静,从而突出了辽阔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

文意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 反映的产物,是作者对客观事
物进行分析研究而得到的一种认识。由于客观事物千差万
别,变化 多端,作者的认识就有正确与错误、深刻与肤浅的
区分,这就需要认真体会,反复研究,一直“炼”到认 清事
物本质,写出切中肯?紫的文章来。
这方面,我们要谈到第十一册老舍的《草原》。文章 记叙了
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
古族同胞热烈欢迎的情景,表达 了蒙古族人民对汉族人民的
深厚情谊,充分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这是本文 的主题思想,亦即文意所在。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平等的民族政
策, 形成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家庭。老舍通过记叙访问草原的
情景,反映民族友爱的主题,提炼出这一文意,无 疑是抓住
第 5 页


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民族关系的真实本质,十分正确。

第 6 页

运动会投稿100字-社区实践报告


夏季作息时间表-身体被掏空


拉克丝符文-我依然爱你歌词


安徽旅游景点大全-表现手法的作用


袁纯清简历-天气冷的说说


大男当婚经典台词-不好


lol图标升级-日程安排表


用喜出望外造句-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