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成语典故
内蒙古旅游景点介绍-国防日
邯郸成语典故
(一)邯郸学步
这个故事说的是战国时代,燕国
寿陵有个少年到赵国都城邯郸去,看到邯郸人走路的姿
态很美,就跟着学起来,结果不但没有学好,反而
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
到家乡。后来这个故事演化为成语——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
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
本领也丢掉了。
在邯郸市区中心地带有一座学步桥,传说燕国少
年就是在这里学邯郸人走路的。现存的
石桥建于明代,已不再通车,围绕石桥修建成了一个市民休闲娱乐
广场,把学步的故事刻成
雕塑教育后代,广场还刻立了许多碑文,讲述着邯郸的历史,还有一个不规则雕
塑上面刻了
与邯郸有关的成语条目,寓教于乐,很有意思.
这是一个流传的很广的故
事。流传的广泛固然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够忽视这个
邯郸成语典故在今天的启示意义。如今无论
是经济发展,还是人们生活,照抄照搬西方的倾
向严重,忽视了自身的特点,结果学得不伦不类。
什么时候都不能忘本,这是大家在谈到
这个成语时首先应该想到的,只有结合自己的长处发展才是根本。
(二)负荆请罪
在邯郸市区距离火车站不远的街道里,有一处非常短小
的巷子——回车巷,这里就是蔺
相如回避廉颇的窄巷。如今这里新修起了很多仿古建筑,巷子也名存实亡
,古风尽失,但是
还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记述负荆请罪的故事。
这是一个曾经入选中学课
本的邯郸成语典故。战国时,赵国文官蔺相如出使秦国御敌有
策,使得价值连城的和氏美玉完璧归赵,又
赴渑池会舌战秦王,维护国体尊严,被封为上卿,
位于大将廉颇之上。屡立战功的老将廉颇心中不服,扬
言如见到蔺相如就要羞辱他。一次两
人乘坐马车相遇与窄巷之中,蔺相如顾全大局,让自己的马车退出窄
巷避让廉颇,致使廉颇
深受感动,认识到自己心胸太狭隘。于是廉颇便光着上身,身背荆条到蔺相如家请
罪,从此
两人结为生死之交,赵国将相和睦,国势大振。这个故事也很快演变成成语,表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真心实意地接受对方惩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错误勇于承认,勇于接
受处罚,
就能够获得他人的原谅,征得别人的尊敬。这个成语还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我们
共产党人更应该有蔺相
如和廉颇的这种胸怀,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今人还有什么不能想开的
呢?
(三)完璧归赵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也是我们小学课本里学过的。我给大家再简单说一说。
战
国的时候,赵惠文王有一块叫做「楚和氏璧」的宝玉,被秦国的昭王知道了,昭王便
派了位使臣到赵国来
跟惠文王商量:「惠文王,我们秦国愿意以十五个城池,和赵国换取这
块「楚和氏璧」的宝玉。
惠文王一听:“这该如何是好呀?秦国这么强大,如果把宝玉交给秦昭王,他要是耍赖,
不
把十五个城池给我们;如果不给,秦昭王会不会一气之下派兵来打我们,到底该怎么办才
好?”大家议论
纷纷,一时也没有个好主意。有人提议:“我们去请智勇双全的蔺相如来,
他一定会想到好办法的。”
蔺相如来了之后,惠文王第一句话就问他:「秦国要用十五个城来交换我的楚和氏璧,
你看
我应不应该答应他呢?」蔺相如毫不迟疑的说:「秦国强,赵国弱,我认为您不答应也
不行呀!」「可是
,假如秦国拿了我的璧玉,却不把城池给我,那我该怎么办?」惠文王忧心
地问。蔺相如马上接口说:「
秦国要拿十五个城池来交换赵国的楚和氏璧,假如赵国不答应,
那当然是赵国的错;反过来,若秦国得到
了璧玉,却不把城池给赵国,那错就在于秦国了。
因此,照我的看法,还是派人将璧玉送
到秦国去比较好。」
赵惠文王觉得蔺相如说的很有道理:「依你看,派什么人去好呢?」蔺相如
自告奋勇的
说:「假如大王实在找不出合适的人,臣倒愿意前往一试。秦国如果守信把城给我们赵国,<
br>我就把璧玉留在秦国;如果秦国食言,不把城给赵国,我一定负责将原璧归还赵国」。
蔺
相如到了秦国以后,见到了秦昭王,便把璧玉奉上。秦昭王一见到璧玉后,高兴地不
得了。不断地把璧玉
捧在手上仔细欣赏,又把它传给左右的侍臣和嫔妃们看,却都不提起十
五个城池交换的事。蔺相如一看情
形不对,马上向前对秦王说:「大王,这块璧玉虽然是稀
世珍宝,但仍有些微的瑕玭,请让我指引给大王
看看!」
秦王一听:「有瑕玭?快指给我看!」蔺相如从秦王手中把璧玉接过来以后,马上向后
退
了好几步,背靠着大柱子,瞪着秦王大声说:「这块璧玉根本没有瑕玼,是我看到大王拿了
宝
玉以后,根本就没有把十五个城池给赵国的意思。所以我说了个谎话把璧玉骗回来,如果
大王要强迫我交
出璧玉的话,我就把楚和氏璧和我自己的头,一起去撞柱子,砸个粉碎。」
蔺相如说完,就摆出一付要撞
墙的样子。秦昭王害怕蔺相如真的会把璧玉撞破,连忙笑着说:
「你先别生气,来人呀!去把地图拿过来
,划出十五个城市给赵国。现在你可以放心把璧玉
给我了吧!」
蔺相如知道秦王不安好
心,就骗秦王说:「这块楚和氏璧,是天下人都知道的稀世珍宝,
赵王在交给我送到秦国来之前,曾经香
汤沐浴,斋戒了五天,所以大王在接取的时候,也同
样应该斋戒五天,然后举行大礼,以示慎重呀!」。
秦王为了得到璧玉,只得按照蔺相如所说
的去做。蔺相如趁着秦王斋戒沐浴的这五天内,叫人将那块璧玉
从小路送回赵国。
五天过去了,秦王果真以很隆重的礼节接待蔺相如。蔺相如一见秦王便说:「
大王,秦
国自秦缪公以来,二十多位君王,很少有遵守信约的人,所以我害怕受骗,已差人将璧玉送回赵国!如果大王真的要用城池来交换楚和氏璧,就请先割让十五个城池给赵国,赵王一当
遵守誓约
将玉璧奉上。现在,就请大王处置我吧!」 秦昭王一听璧玉已经被送回赵国,心里
虽然很生气,却也佩
服蔺相如的英勇,不但没有杀他,还以礼相待,送他回赵国。
后来,大家就用“完璧归赵”来形容将
别人的东西完整的归还给别人的意思。这则成语
充分表现了蔺相如机智果敢,不畏强暴的品格,不愧为战
国有名的儒相。
(四)胡服骑射
春秋至战国前期,华夏传统服装是长袍宽袖,不便于骑
马射箭。为此,公元前307年赵
武灵王下达易服令,让男人改穿胡人式的紧袖短衣和长裤。这一举措对
重服饰礼义的传统观
念形成了重大冲击,众多臣属惊呼这是“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
王却从
作战需要出发,反对法古不变,以强有力的行政命令推广服饰改革。他还亲自骑马弯弓并露
宿草原,聘请擅长骑射的胡人充当教练,推广了养马、制革、设兽医和筹办草料等完整配套
的制度,很
快培训出1万名装备精良且射术高超的骑兵,其他列国的步、车兵和北方零散部
落在其狂飙般的攻击下,
一时均非对手。
经过短短十几年,便由一个小小中山国都敢侵犯
的弱邦崛起为唯一能够同秦相抗衡的强国。
“
胡服骑射”虽然是一场军服改革,但影响却是多方面的,使人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发
生了明显变化,打击
了“先王之道不可变”的保守思想,勇于革新的思想得到树立,减弱了
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
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促进了二者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以后的民
族大融合和国家大统一奠定了心理基础。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服饰上的。首行它弱
化了服饰的身份标示功
能,强化了其实用功能。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
的归依心
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
(五)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
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这时,齐国应赵
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
师,率兵八万救赵。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
直趋邯郸。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
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
参与去打。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他向田忌建议
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
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
要道,袭击它空
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
疲
惫,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孙膑用围攻魏国的
办
法来解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 三
十六计中的重要
一计。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
力。
这则邯郸成语
典故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
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
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当敌人
实力强大时,要避免和强敌正面决战,应该采
取迂回战术,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抓住敌
人的薄弱环节发动攻击,致敌于死地。
(六)刎颈之交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
璧出使秦国。
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壁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封为上大夫。
这下廉颇可不
乐意了,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为赵国拼杀于前线,是第一大功臣,而蔺
相如只凭一张嘴,居然官居自己
之上。廉颇很不服气,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到
了上朝的日子,就称病不出。有一次,
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法堵住蔺相如
的路,最后蔺相如只好命
令回府。廉颇就更得意了,到处宣扬这件事。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纷纷提出
要回家,蔺
相如问为什么,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现在您居<
br>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哈哈一笑,问道:“你们说是秦王
厉害
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只是慑于
我和廉将军一文
一武保护着赵国,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
国家的江山社稷呢?” <
br>廉颇听说后,非常惭愧,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这就是另一则有名的邯郸
成语典故“
负荆请罪”。从此,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齐心为国效力。
(七)毛遂自荐
战国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
邯郸。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平原君把
门客召集
起来,挑选20个文武全才一起去。经过挑选,最后还缺一个人。门下有一个叫毛
遂的人走上前来,向平
原君自我推荐说:“听说先生将要到楚国去签订‘合纵’盟约,约定
与门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
边去寻找。现在还少一个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凑足人
数出发吧!”平原君说:“先生来到赵胜门下几年
了?”毛遂说:“三年了。”平原君说:“贤
能的人处在世界上,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
显现出来。现在,处在赵胜的门
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们对你没有称道,赵胜也没听到赞语,这是因为
没有先生什么才能
的缘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请留下!”毛遂说:“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
了。如
果我早就处在囊中的话,就会锥子那样,整个锋芒都会露出来,不仅是尖梢露出来而已。”
平原君终于与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国,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个人。两人坐在殿上
,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
毛遂大步跨上台阶,远远地大声叫起来:“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
即利,简单而又明白,
为何议而不决?”楚王非常恼火,问平原君:“此人是谁?”平原君答道:“此人
名叫毛遂,
乃是我的门客!”楚王喝道:“赶快下!我和你主人说话,你来干吗?”毛遂见楚王发怒,不
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几个台阶。他手按宝剑,说:“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
楚
王见毛遂那么勇敢,没有再呵斥他,就听毛遂讲话。毛遂就把出捕援赵有利楚国的道理,
作了精辟的分析
。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答应马上出兵。不几天,楚、魏等国
联合出兵援赵。秦军撤退了。
平原君回赵后,待毛遂为上宾。他很感叹地说:“毛先生一至
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现在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的意思。
(八)纸上谈兵
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
人能够抵挡他。
(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
。
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
易
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
定是赵括了。”
赵括随即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自以为是,撤换并重
新安排军
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些事,出动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
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
队一切为二,赵国的军队军心离散。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
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
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
降于秦国,秦国把他们全部活埋了。从而加速了赵
国的灭亡。
我认为这则邯郸成语典故对现在的商场和职场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
刚毕业
的大学生们,刚出校门还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只是在学校学了一些最基本的应用技能,只
有慢慢积累经验,虚心请教老员工,把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于本职工作,才能防止纸上谈兵。
(九)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
君孝成王派平
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
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
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
对楚王说:“我们今
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
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
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
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
br>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
名,与鼎
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
”的本意是
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了!
(十)因人成事
平原君一行到楚国后,平原君马上求见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军,和赵国联合抗秦。
可是楚
王惧怕秦国,不肯答允。两个人从清早谈判到中午,也没谈出结果。毛遂等三十人,
在殿
前阶下,等得焦急起来。那十九人就对毛遂开玩笑说:“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锥尖吧!”
毛遂二话不说,
提剑登阶,从容上殿,对平原君说:“赵楚联合抗秦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
可以说清楚,为什么说了这么
半天还决定不下来呢?”楚王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平
原君说:“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随员。”
楚王便转向毛遂呵斥道:“还不快给我下去!我正
在同你们君主谈话,你算个什么?”毛遂按剑而前,对
楚王说:“你仗着楚国是个大国,就
这样随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这十步之内,大国也没有,你的
性命全在我的手里。你
叫嚷什么!”楚王不作声了。毛遂接着说:“我听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地方取得了天
下;周文王
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诸侯,难道他兵多吗?只不过能发挥他的优势,振奋他的威力罢了。现<
br>在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雄兵百万,这是称霸天下的本钱。象楚国这样盛强,天下各国都不
能对抗
。白起,小娃娃罢了,带了几万兵来和楚国打仗,一战就夺去了你们的鄢、郢等地;
再战就烧掉了夷陵的
楚先王墓;三战干脆俘虏了大王你的先人,这是百辈的仇恨啊,连赵国
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却不知道好歹
!军事联盟是为了楚国,不是为赵国。在我主人面前,你
叫嚷什么?!”楚王又害怕又惭愧,连连称是,
满口应承说,“确实象先生说的,愿意把全国
的兵力参加同盟。”毛遂又逼问:“联合抗秦的事定了吧?
”楚王忙说:“定了。”毛遂就招呼
楚王的左右说:“快拿鸡、狗、马的血来!”血来了,毛遂捧着铜盘
跪献给楚王说:“请大王
先用手指蘸血涂在唇边,这是定盟的仪式;接着是我的主人,最后是我。”涂完
血,毛遂左
手拿着血盘子,用右手招唤殿外的十九个人说:“喂!你们接着在堂下涂血吧。你们这些老<
br>爷碌碌无能,就象所说的依靠别人成事的!” 这则邯郸成语典故可以参看毛遂自荐和一言九
鼎。
这件外交大事,就这样靠着毛遂的口才而终于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因此很称赞毛遂,其
余十九人
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后回到邯郸,感慨地说:“我不敢再鉴别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国一次,
就
使赵国的声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长的舌头,比百万雄兵还强啊!”后把毛遂奉为上
等
门客。
以后,人们就把自己没本事,而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