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doc

别妄想泡我
741次浏览
2020年12月31日 14:39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网站推广的方法-幼儿故事精选

2020年12月31日发(作者:崔建民)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

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光辉地立在了中华民 族复兴的伟
大史册中,成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坚忍不
拔、积极向上、 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力量。那你知道红军长征的经典
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 给大家分享的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欢迎大家
阅读。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和彝族人民心连心 1935年2月,红军从
皎平渡口巧渡金沙江以后,跳出了蒋介石的包围,取得了行动的主动
权 ,但仍然没有脱离危险。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北上穿过彝民区,
抢渡大渡河,向川西北前进,与红四 方面军会合,然后建立新的苏区
根据地。
红军若想强渡大渡河,当时有两条路线:一条是走大 路,经西昌
至富林。这条路平顺易行,但处处都有敌人重兵阻拦;另一条就是通
过大凉山的彝民 区,经冕(miǎn)宁到达大渡河。
此时的红军身经百战,威名远扬,所到之处都会受到当地人民的
热烈欢迎。由刘伯承和聂荣臻率领的红军先遣队经过研究,决定避开
敌人主力,由左权和刘亚楼 同志带领红五团假装进攻西昌,引开敌人
的注意力,而先遣队主力经冕宁通过彝民区。
纵观历 史,大小凉山的彝民区从来没有建立过统一的政权,历来
都是由土司和黑彝的各个分支分地区统领一切的 。但各分支意见并不
1


统一,因为利益之争经常发生械斗。 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民族压迫政策,这样就使这一带彝民区民族矛
盾异常尖锐。大凉山的彝族人民长期 受民族歧(qí)视和国民
党反动派的压迫,对汉人非常仇视,甚至有“石头不能做枕头 ,汉人
不能做朋友”的说法。所以想要顺利通过彝民区必须要斗智斗勇。
1935年5月20 日,红军先遣团在刘伯承和聂荣臻的率领下,
于21日凌晨攻下了冕宁县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毛泽东
指示先遣团,首先要对部队进行民族政策的教育和宣传,上下一心团
结好彝民。 红军来到县城中,在各处张贴了许多标语,并以朱德同志的名义
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 国工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
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可恨四川军阀,压迫彝人太毒;苛捐杂税< br>重重,又复妄加杀戮(lù)。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
已来到川西,尊 重彝人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
(sù);粮食公平购买,价钱交付十足。凡 我彝人群众,切莫怀
疑畏缩;赶快团结起来,共把军阀驱逐。设立彝人政府,彝族管理彝
族;真 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
布告说明红军与反动军阀不同,而是代 表各族人民利益的。红军
到这里来只是想通过彝族地区北上抗日。
考虑到彝族同胞言语不通, 红军先遣团就请来一位彝族通司(翻
译)。这位彝族通司名叫果基达列,大约有30多岁,头上缠着厚厚 的
灰布,上身披着一个大披肩,下身穿着一条肥大的裤子,光着脚。这
2


是当地彝民的习惯装束。果基达列长得非常魁(kuí)梧,能说
一口流 利的四川话,正是红军此时需要的。
毛泽东、朱德、刘伯承等都亲自与通司谈话,解释红军的民族政< br>策,说明红军与彝族同胞是一家人,都是反对军阀的,红军只是借路
北上抗日。
通司果 基达列一边听,一边喝酒。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他频频点
头,表示要努力帮助红军做工作,并说“红军与 国民党不一样”,“大
军会很快通过的”。毛泽东向通司果基达列赠送了一份礼物,还托付
他向 彝族的四个部落首领各转送一份礼物。
在通司果基达列的带领下,红军派出由肖华带领的宣传工作组先
行进入彝民区,为先遣队开路。
工作组渐渐走近了彝民区。这里山高路险,一会儿晴天,一会儿
下雨,地面上杂草丛生,淤泥遍 地。工作组的红军战士走几步就要跌
倒一次,弄得满身是泥水。可是通司却行走从容,肖华不禁和他攀谈
起来。
通司就像一个导游,走一处说一处,说这里就是三国时诸葛亮七
擒孟获的地方 。然后指着远处一个破败的村落说,那就是传说中古时
候的“孔明寨”。
再往前走就进入了彝 民区。此时太阳露出了半个脸,阳光穿过树
叶的缝隙照射进来,这儿一点,那儿一点,映衬得刚刚下过的 雨滴更
加晶莹剔(tī)透。山道上出现了三三两两的彝民。
他们都赤身裸(luǒ)体,没穿衣服。有几个女人哈欠连天,一副
3

< p>
大烟鬼的样子。红军战士赶上前一问,才知道他们是国民党委派的冕
宁县政府的官员,上任 途中经过这里被彝民缴了械,他们被抢劫一空
放了回来。
肖华听说后心中一沉,暗暗思索起来。
这时,只见山头上有不少彝民,挥舞着长矛和土枪,“ 呜呼
——呜呼”地大声喊叫着。再往前走,彝民越来越多,
拦住了去 路,如果强行通过,就会发生冲突。彝民们包围了工作组,
竟然放起了枪。
战士们有的沉不住气了,要开枪还击。肖华命令不准开枪。
肖华通过通司向彝民们解释:红军 和国民党反动派不同,只是想
借路北上抗日,保卫国家。但彝民们仍不罢休,有些甚至冲上前缴了
红军战士的枪械和衣物。
任凭沿途树林中噼噼啪啪的枪响,红军战士们眉头也不皱一下。
当 地的老人至今还在感叹:“那些先锋队红军,硬是枪子儿不进!”
通司见状,就请示还击,红军战士却 说:“上级没有命令,不能
开枪。”肖华还是让通司不停地喊话,但是彝民不少反多,对红军的
宣传置之不理。
正在这时,从林子里闪出几匹快马,只见为首的一匹黑骡子上是
一个50岁左 右身材高大的彝人,头上缠着黑布,身上披着黑斗篷。
通司一下子就认出来了,来人是果基家的首领果基 小叶丹的四叔。
家住羊坪子(今彝海乡政府驻地)的果基小叶丹自幼聪明伶俐
(l&iacu te;nɡlì)。他通晓汉语,很有领导能力,是果基家有
4

< p>
名的首领人物。当时的黑彝族由四个分支组成,罗洪,瓦渣等分支都
住得很远,而红军要借 路的地区就是小叶丹的居住地。
小叶丹的四叔对通司说了几句什么,才知道他们看上了红军背上
的一口大锅。肖华不慌不忙走上前,笑着说:“这锅是我们做饭用的,
给了你们我们怎么吃饭啊?”
说着取出一些钱来,递给小叶丹的四叔,并向他解释了红军的来
意。然后,肖华又让人拿来一只 手枪和几支步枪,说:“这是我们刘
伯承司令给你们首领的一点礼物。”
肖华还表示,为了共同抗日,刘司令愿与小叶丹结为兄弟,从此
亲如一家,共同对敌。
小叶丹的四叔见红军如此有诚意,就回去报告了小叶丹。
不一会儿,果基小叶丹带着十几个人 下山来。小叶丹身材十分高
大,黑色的长发披在肩上。头上同样缠着巾帕,赤膊赤脚,腰上缠着
一块麻布。在他身后跟着十几个手持长矛的彝人。他用流利的汉语对
红军说:“我是果基家的小叶丹,我 要见你们的司令。打红军的是罗
洪家,我们果基家和你们讲和不打了。”
肖华去报告了刘伯承 司令员,小叶丹来到彝海边和刘伯承相见,
刘伯承身后也跟着十几个红军战士。刘司令又一次对小叶丹重 申了红
军北上的用意,小叶丹说:“海子这边我们管,那边罗洪家管,从这
边过去我们能保。但 是我信不过你们汉人,按彝族的习惯要喝血酒,
这才是真心诚意的讲和。”
刘司令员马上同意了。他决定与果基家首领小叶丹结为兄弟,并
5


在彝海边举行了简单但十分隆重的结盟(méng)仪式。
在 彝海湖边,一个彝族巫师边念咒(zhòu)语,边用刀将
一只大公鸡的嘴破开,把鸡血 滴到两只碗里,从彝海中舀上来的清水
立刻变成了殷(yān)红色。
刘伯承与小叶丹并排跪 在湖边。刘伯承端起酒碗,大声发誓:“上
有天,下有地,刘伯承愿与小叶丹结义为兄弟,有违此誓,天 诛(zh
ū)地灭!”
小叶丹也高高举起“血酒”,对天发誓:“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就像这公鸡一样死去!”
发誓完毕,两人都将“鸡血酒”一饮而荆不点 香,不燃炉,结拜
仪式完成,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
结拜后,小叶丹放了心,不再怀疑红军 的诚意。他想借红军的力
量打下另外的几家分支,统一彝民区。刘伯承爽朗一笑,说:“罗洪
家 有啥子了不起的?如果要打,一下午就能把他们全部消灭。只是他
们和你们同是彝族,一样都是受苦受难 的少数民族同胞,不能打,还
要团结起来打国民党反动派,打日本侵略者呢。”
听了这位红军 兄弟的话,小叶丹十分佩服。不仅派人给红军大部
队带路,还送给刘伯承一头黑骡(luó ;)子。刘伯承在红军驻地
热情地招待了小叶丹,并将一面写有“中国彝民红军果基支队”的红
旗赠给了小叶丹。
第二天,红军大队人马顺利通过百里彝民区,全速向大渡河进发。
“彝海结盟”的事迹不仅是长征途中的一段佳话,在党史、军史
6


上都有重要意义,是我国民族关系史上值得称道的一章,也是中国共
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 在红军长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过草地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的
先头部队终于翻越了夹金山,在前进途中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这
次会师使红军的士气大增, 两方面的红军都欣喜若狂。
两方面红军会师后,兵力加起来有十万多人。这种情况对中央红
军 来说当然是十分值得高兴的,因为装备和给养充足的四方面军,可
以大大地缓解中央红军一路行来缺衣少 粮的现状。同时,对红四方面
军来说,与怀着共同的心,不懈战斗的同志们相聚也是一件大喜事。 但正值红军队伍士气高昂,跃跃欲试的时候,四方面军的领导张
国焘(tāo)却以种种借口,故意 拖延四方面军主力北上战斗。为维护
红军内部的团结,党中央在反复研究之后,于7月18日发出通知,
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并根据他的部署,对红军队伍进行了
一系列调整。
这 样,过雪山之前,毛泽东制定的松潘战役计划就没能进行下去,
而被张国焘的“赤化四川”计划阻止了。 两方无法妥协,以致延误了
战机,致使红军在小金县和毛儿盖地区停留了一个多月时间,最终只
能选择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大草地北上了。
8月3日,红军制定了夏洮(táo)计 划,将红军分成左右
两路。左路军由红军总司令朱德和总政委张国焘率领,经阿坝地区北
进;右 路军则由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陈昌浩率领,经班佑地区北上。
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随右路军行动。
7


随后,右路军进入了茫茫的毛儿盖大草原,这又是长征路上的一
大挑战。 在这片草地中布满了水草、沼泽、泥潭,除了野草,什么都不长,
根本就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 甸走,这是唯一安全的落脚处。从
一个草甸到另一个草甸,跳着前进。一天下来,精疲力竭。
有的战士又累又饿,实在跳不动,就用棍子探深浅,几个人互相
搀扶着走。但还是有很多人掉进沼泽地里 ,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
另一个人伸手去拉他,也跟着掉了进去,越陷越深,再也没能出来。
据说过草地有三怕,第一怕就是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
一开始战士们没有经验,不停地有战 士陷进泥潭,旁边的战士们
就上去救人,许多都一起牺牲了。后来有了经验,掉下去的也少了,
帮他的同志也掌握了方法:不能动,越动陷得越深,然后站在草甸上
用绑腿的布条,几个人一起拉他上来 。
第二怕是下雨。草地的气候变化多端,一下雨,草甸就十分滑,
踩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摔进 一旁的泥潭。
第三怕过河。草地还是十分原始的环境,上面许多河,有的水浅
一些,还能涉水 过去,但多数河都又宽又深,河水冰冷刺骨,水流还
很急,许多战士都在渡河时牺牲了。有时候遇上天降 暴雨,正在过河
的战士就被暴涨的河水冲走,一去不复返了。
就这样,草地埋葬了许许多多的 热血男儿,千千万万的战士没能
从这里走出去,就此长眠草地了。
但这不是过草地最难的事情,更难应付的是饥饿。
8


出 发前,红军指挥员命令各部队四处筹集粮食,以备过草地时有
足够的力气。但当地人烟稀少,即使有人也 都不富裕,红军拿着钱却
买不到粮,什么办法都想了,但把当地居民的存粮都买来也不够用,
负 责筹粮的战士急得直哭。
战士们把征集来的青稞(kē)麦磨成面粉,再炒熟了带在身上;并杀
了几匹马和当地藏民的几头牦(máo)牛,做成肉干;有的战士
铤(tǐnɡ)而走 险,看准了敌军的部队运给养,就噼噼啪啪地一阵乱打,
抢了给养当口粮;还准备了烈酒、辣椒好抵御寒 冷。
为了过草地,同志们都学会了寻找野菜的绝活,在粮食吃完的时
候,野菜就是生命的保障 。最后,红军战士平均每人带着五六斤口粮,
就这样上路了。
走了几天,大多数战士就都开始 饿着肚子赶路了。分下来的青稞
麦炒面只够吃几天的,虽然难以下咽但总比没有好。很多红军后来回忆,都觉得那时能够走出来十分不可思议。
“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 很难受,
且口渴难熬。一下雨,青稞面被淋湿了,就成了疙瘩,再用开水和就
成了稀面糊糊,不 经饿。如果吃黏疙瘩,又难以下咽。
还有不少同志在进草地之前来不及磨面,带的就是青稞麦。这样< br>的青稞麦只能一颗颗咬着吃,带的少,就一颗颗数着麦粒吃,尽量节
省多吃一两天。咬青稞麦既吃 不饱,还难于消化。一般战士准备的干
粮,两三天就吃完了。”
还有的老红军回忆:“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
9


队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更难熬。
没有能吃的野菜,他们就将身上的皮带、 皮鞋,甚至皮毛坎肩脱
下来,还有马鞍子,煮着吃。有的战士饿得实在没吃的,就将别人屙
的屎 里没有消化的青稞麦,或者自己屙出来的,一粒一粒挑出来,洗
了再用茶缸煮着吃。吃是这样,喝也是这 样。有的战士,人尿、马尿
都喝过。”
这不是想象出来的,也不是没有经历过长征的人,能够 想象得出
来的。那样艰难的岁月,红军战士们就是这样一步一步挪过来的。
到最后的时候,实 在没得吃,只好杀战马。彭德怀的大黑骡子就
是在过草地时杀掉的。当时,老饲养员挡在骡子前面,实在 舍不得杀。
他饲养了它那么久,早就培养出感情来了,大黑骡子就像他的战友一
样,要杀掉自己 的战友,谁能忍心呢?最后,由于实在没有吃的了,
大黑骡子还是被杀了。
他的肉救活了许多 红军战士,使他们有力气坚持着走出草地。就
算这样,还是有一批又一批的战士倒下去。牺牲的战士越来 越多,到
后来,后面的部队,就沿着死难的战士们的尸体一路前行,根本不用
向导了。
爬过了雪山,战士们以为再冷也不过如此了,但草地的寒冷是那
样的深入骨头,成为大草地留给红军战 士的又一深刻印象。
草地温差极大,早上,太阳出得晚,很冷,衣着单薄的战士们就
喝点酒, 或者咬点辣椒驱寒。空着肚子喝烈酒、吃辣椒,别提多难受
了,许多战士都得了肠胃炎,常常疼得走不了 路。但那么少的酒和辣
10


椒哪里够用呢?两三天后就没有了。战士们只好紧紧靠在一起,彼此
取暖。 < br>到了中午,太阳升得老高,晴空万里,烈日炎炎一片云彩都没有。
早上披在身上的被子、衣服被太 阳晒得十分僵硬,很难脱下来。本来
就疲惫的战士们被太阳晒得头晕眼花,就这样一步一停地向前走。
下午,常常是突然阴云密布,雷电交加,暴雨冰雹劈头盖脸地打
下来,令人猝(c&ugrav e;)不及防,逃都没地方逃。
刚晒干的衣服又一次被打湿,风雨吹来,冰冷入骨。
在草地 里,战士们身上、脚上永远是湿的:早晚是雨水,中午是
汗水。战士们的衣服都发霉了,由于太潮湿,不 少伤员的伤口都发炎
了,久久不能愈合。很多伤员因此发着高烧,在茫茫的大草地上永远
闭上了 眼睛。
夜晚时多是雾雨笼罩的天气,草地上找不到一块比较干的地方宿
营,累极了的战士们就 找一个土丘,或是河边高地,有的就地而卧,
用石头做枕头休息。有的坐着打盹,或者背靠背睡一会。
由于太潮湿,火很难生起来,而夜晚又太冷,战士们就三五个人
挤在一起入睡。许多战士在第二 天早上就没再起来,保持着相互依靠
的姿势永远地进入了梦乡。
由于出了草地,红军还要继续 战斗,所以红一方面军组织了一个
收容队。掉队的人员就跟着收容队继续前进,可以走得慢一些。每天,
掉队的都有三四百人,其中大多数都跟上队伍,参加了后面的战斗,
但也有不少同志没能跟上, 永远地留在了草地上。
11


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团走在最后,前面 的部队过去后,留下成堆的
战士尸体,他们就负责掩埋,让牺牲的战士们入土为安。但所谓的掩
埋,也就是让战士们的身体,不至于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大草地上
有多少“红军坟”,谁也说不清楚。
至今为止,过草地的红一方面军究竟牺牲了多少同志,也没有一
个确切的数字。太多太多的战士 留在了草地中,留下了他们火热的青
春年华。但更多的战士坚持着走出了这片草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战士们没有被苦难打倒,被困境击垮,他们同甘共苦,坚持不懈,
最终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 了严酷的大自然,终于在死神的威胁下
夺路而出,走向了光明的未来!
我们不能忘记那千千万 万的、牺牲了的同志,他们用行动教会了
我们,什么是大无畏精神,什么是信仰。
多少战士在 他人和自己之间选择了他人,把最后一点生的希望留
给了别人,他们虽然牺牲了,但历史会记住他们,中 国人民会记住他
们,他们的血没有白流,他们的生命没有白白付出,中国革命,在千
千万万像他 们一样的勇士们的努力下,最终取得了光荣的胜利!
红军长征的经典故事:酣战直罗镇1935年10 月19日,中央
红军第一、三军团,胜利到达了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
11月3日,根 据党中央的决定,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毛泽东任主席,周恩来、彭德怀任副主席,并将红十五军 团编入红一
方面军,共约一万一千余人,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
然而,蒋介石却并不甘心失败,九月二十六日,他在西安成立了
12


西北“剿共”总司令部,指挥陕、甘、宁、青四省的国民党军作战。
由于没能拦住红军,他又 改了政策。
10月28日,得知红军主力已到达了陕北,蒋介石调整了国民党
西北“剿总”的 部署。改以五个师的兵力,采取东西对进、南进北堵
的作战方针,企图围歼红军部队于洛河以西的地区。
他的计划,以董英斌部四个师为西路,自庆阳、合水出动,经太
白镇沿葫芦河东进;而以王以哲 部一个师为东路,先由洛川前推,然
后经羊泉镇沿葫芦河西进。
当时,红一方面军刚刚经过长 征,只有一万余人。而敌人的东西
两路军队,加起来共有三万余人,而且装备十分精良。形势是十分严< br>峻的,敌人上有飞机护航,下有重型机枪和大炮,并且弹药粮草都十
分充足。
能否打破 敌人的这次进攻,关系到党中央和红军能否在陕北开展
工作,建立新的根据地。同时也关系到红军今后的 命运。
为了粉碎敌人新一轮的进攻,毛泽东、彭德怀等红军的领导人决
定:集中兵力,向南作 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消灭沿葫芦河东进的敌
人一个师,打破蒋介石东西并进的战略部署。而后再转移兵 力,各个
消灭。这样可进可退,比较灵活。
10月28日,敌人的西路军第五十七军开始东进 ,在红军有意退
让的情况下,十一月初他们就占领太白镇。但半个多月过去了,敌人
在太白镇徘 徊(páihuái)不前。
红军领导见敌人不再前进,就想办法调动敌人。命红十五军团第
13


八十一师一部加紧围攻甘泉地区,引敌人前进。消息传到太白镇,敌
人果然上当了,第五十七 军迅速向东开进。
11月20日,在飞机的掩护下,敌人的先头部队第一零九师,兵
分三路沿 葫芦河谷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进攻。红军为了诱敌深入,以
一支部队与敌人接触,并节节败退。逐渐将敌 人诱入直罗镇,进入了
红军预设的战场之内。
20日下午,敌人不知是计,大摇大摆地开进直罗镇。
红军却为这样的结果高兴异常,早就定下了要在21日消灭这股
敌人的计划。
当晚, 趁着夜色,红军战士将直罗镇围了个水泄不通。敌人毫不
知情,还在做着打败红军的春秋大梦。战士们都 跃跃欲试,就等指挥
员一声令下。
许多战士等不及,连连跑到指挥员面前询问什么时候开战。 指挥
员看战士们情绪这么高涨,十分高兴。开玩笑说:“同志们,咱们这
次围攻可向主席保证过 ,至少要消灭敌人两个师的兵力,一会儿打起
来,可别给我丢脸。”
“放心吧!来两个师消灭两个师,来五个师消灭五个师!”
“就是啊,这种仗咱们又不是没打过,没问题。”
“好,你们有这个信心就行,可别光是嘴上功夫。”
“打上再说,您就瞧好吧!”
指挥员与战士们说说笑笑,战前的紧张气氛一点都没有了。很快,
天微微发白了。快天亮了,指挥员
14



15

学网球-龙的故事


陶光强-小松鼠找花生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清明时节雨纷纷全诗


鹌鹑蛋的做法-小学生法律知识


郑州师范-疾风知劲草


考研复试英语听力-新教师工作总结


芭比生日蛋糕-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公司祝福语大全-政治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