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集体备课 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玛丽莲梦兔
542次浏览
2020年12月31日 16:30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房地产开发资质等级-淡然若水

2020年12月31日发(作者:计耀)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名,其中男生 *名,女生*名。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
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 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所以存
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 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
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 成一种勤于学
习的氛围,使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
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 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
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 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
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 享习作的快乐。

1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
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 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
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 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
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 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
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 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
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 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
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
文前,如查字典确定 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
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 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
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 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教学进度表
教学时间
第一周
教学内容
第1—3课
教学时间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教学内容
第25—27课
第28课 口语交际 习
作 语文园地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七八单元测试
复习
2
第二周 第4课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
园地
第三周
第四周

第5—7课
第8课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五周
第六周
一二单元测试
第9—11课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周

复习
考试

第七周 第12课 综合性学习 语文园

第八周
第九周
第13—15课
习作 语文园地 三四单元测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16、17课 习作例文
习作 第18、19课
第20、21课 习作
语文园地 五六单元测试
第22—24课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 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
《荷花》 《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
代诗人眼 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
的活泼可爱 ;《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
忘录》则描写 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3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 2
1.会认28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
语。
燕子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
《绝句》。
荷花 2
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昆虫备忘录 1
5.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
口语交际 1 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习作 2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
语文园地 2
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并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 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 进行理解,还可以借
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 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
“融、燕、崇、溪”等。“融”的左下 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
“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 ”;“溪”的右下部分是“大”。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
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 象。
2.朗读教学
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 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
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 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
重点落在 “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
柔舒缓,读 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 枝”慢读,读出
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 “鸭先知”;
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

5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 ,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
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 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
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3.语言运用
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插图自主理 解有难度的词语,
并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并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所想
到的景象。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减”1个生字,会写“梅、溪、泛、减”4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认识三衢山,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衢山风光图片。
宋代诗人曾几在游览三衢山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三衢道中》。
(2)板书诗题,读好诗题。
【设计意图】欣赏三衢山风景,初步感知三衢山之美,为下面学 习古诗做铺垫,同时活跃了课堂气
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

6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 预习,学生能初步完成自学,结合教师范读,学生可以从读正确变为读出节奏,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多种 形式地读,让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反复识字。
板块二 走进古诗,寻“三衢”美景
1.课件出示思考提示。
课件出示: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1)游玩的时间。
①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梅子黄时”是指什么时候?拓展诗句,理解“梅子黄时”。
课件出示: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苏轼《舶趠风》
——赵师秀《约客》
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用“”画出来。


师:“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出行正好碰到了——日日晴。
(2)游玩的路线。
①展示学生画的游玩的路线。
②结合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判断路线是否正确。
师:“泛”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出游玩的时间并画出游玩的路线 ,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意
思,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板块三 再读古诗,品“游三衢”之情
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7


(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
①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 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
得黄鹂四五声”)
②补白想象画面。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2)运用关联词说话。
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句诗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吗?(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想美景,品诗情。
(1)感受诗人的心情。
师: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 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
情?
(2)师: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心情呢?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游 玩之景的美,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
当时的心情。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梅、溪、泛、减”4个字。
(1)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梅、溪、泛、减。
(2)熟字比较法识记:梅—每;泛—眨;减—喊。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书写笔顺及笔画。提醒学 生注意:“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笔顺;“溪”的
右下部分是“大”,用红色标注。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对于写字 教学,三年级依然要高度重视,本课中“梅”“溪”是难写的字,所以要重
点指导。
第2课时

8


▶课时目标

1.会认“鸳、鸯、惠、崇、豚”5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诗人的情感。背诵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揭示诗题
1.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现在一起来背一背。
(2)巩固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总结的学习写景诗的方法?
2.板书诗题。
(1)师:我们将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新的两首诗。(板书: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指导书写“惠、崇”二字。
惠:“日”扁宽,横画等距,横上一点不要忘记。崇:上面是山字头。
(3)读懂诗题: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题。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学法对于后面的学习很 重要,“惠、崇”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板书
诗题,随机指导写字,为后面的写字做铺垫。
板块二 感受节奏,感知诗意
1.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把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里有疑惑。学生通过注释、插图等方式先行解决容易
懂的内容,难点由教师点拨。重点理解“迟日”“泥融”“鸳鸯”“欲”等字词。通过偏旁猜认“蒌蒿”
“芦芽”两种植物。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 培养语感,在读
中受到熏陶。反复地读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9


板块三 自主合作,想象画面
1.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课件出示学习清单)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清单。
(1)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解说学习清单。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新 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
学习清单意在训练学 生抓住主要事物及几个基本要素说清诗意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清单的使用也能大
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板块四 品读诗句,悟意明情
1.品味《绝句》中的色与味。 < br>(1)师:同学们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风景图。这首诗,不仅有美丽的景,还有好
闻的气味呢!你发现了吗?(春风花草香)谁想来读读这花香扑鼻而来的句子?(指名读)
(2)师 :看到优美的风景,闻着扑鼻的花香,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再
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
(3)补充新燕衔泥筑巢的知识。(教师补充)燕子在忙碌地筑巢时,鸳鸯在做什么呢?为 什么它们
睡得这样香?
(4)想象体验。
师:看着这样的春景,诗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试背古诗。
师:是的,这样 又香又美又温暖的春天,怎能让人不爱呢?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热爱,结合你们的
学习清单,一起来试着 背一背这首诗吧!
2.感受《惠崇春江晚景》的灵动鲜活。
(1)师:刚刚我们领略了杜甫笔下的春日美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苏轼笔下美景中的植物吧!
①诗中写了哪几种植物?指名回答。(竹、桃花、蒌蒿、芦芽)
②师:引导学生体会“满地”“短”的含义和意境,感受春天植物的生机勃勃。
③师: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2)师:动物们也闲不住了,你看 课文的插图,鸭子在水里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式“有的……
有的……还有的……”)

10


指名学生根据课本插图造句。
(3)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四 句诗写的景都是诗人看到的吗?(结合“欲”字的解释,明确第四句
诗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4)师: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植物和活泼快乐的小动物们,诗人会想些什么呢?(请学生说一说)
(5)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在学习清单中完成对 古诗的普遍性学习后,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个性化学习。感受不
同古诗的韵味。通过多次引读,感受诗人 的情感。
板块五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课件出示生字: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
(1)形声字识记:央、鸟—鸯。
(2)图片识记:燕子、鸳鸯、芦芽。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 意:“燕”是上中下结构,上面部分是“廿”;“鸳、
鸯”是上下结构,“鸳”的左上部分是“夕”。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1


本课是三首古诗,教学中始终 把握“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
能力弱,理解古诗的意思有一定的困 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学习,在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 读懂,理解、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
感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 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在读的过程中注重读的层次:先 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插图展
开想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在静态画 面中抓住“动”的生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让学生通过
多种形式的朗读,不断受到熏陶,培养他们的 语感。


2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伶、俐”等8个生字 ,读准“散、杆”2个多音字,会写“凑、拂”等13个字,正确读写
“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伶、俐、翼、漾、倦、纤、痕”7个字都是形声字,可借助形声字的构 字规律指导识记。重
点指导“翼、痕、纤”的读音,“纤细”的“纤”字读xiān。
写字: 重点指导书写“凑、偶、倦、痕”4个字。“凑”的末笔是点;“偶”的最后三笔是竖、提、

2.朗读教学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教学时,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 读,体会优美生动
的语句,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可以采用示范朗读、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好 课文。
3.语言运用

12


“剪刀似的尾巴、旷亮无比 的天空”等具有鲜明的画面感的词语,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随文理解其意
思,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读一读这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再到文中找一
找这类词语,如“轻快有力的翅膀、 波光粼粼的湖面”等。然后引导学生拓展说出几个本课之外的类似
的词语。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伶、俐”等8个生字,会写“凑、拂、集、聚、形”5个字。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和春天的光彩夺目,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燕子》。
师:歌曲中的小燕子是活泼可爱的,那么作者笔下的小燕子又是怎样的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通过学生熟知的儿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燕子的外形特征有初步了解,为后
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检查自学效果。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13


正音:纤(xiān)细、掠(lüè)过、凑(còu)成。
②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了。
(3)交流汇报。
①整体梳理:梳理对燕子的整体印象——活泼可爱。
课件出示:
这是一只( )的燕子。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引导学生找出每段关键词进行概括:从燕子的外形 、飞行、
休息等三个方面来描写燕子)
③第2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春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通过抓关键词,简单概括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
感知。运用思维导图 ,为课文的背诵提供着力点。
板块二 再读课文,感受燕子的形体美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语句。
2.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燕子的可爱的?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短语(乌黑的羽毛、轻快有 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完成思维导图中的“外
形”部分。(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3.随文识记“凑”字。扩词练习。
4.抓住关键短语,想象画面。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5.根据思维导图,背诵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第1自然段,根据关键短语 迅速勾勒出燕子的外形,引导学生联想燕子
的样子,有利于学生完成第1自然段的背诵。
板块三 品读课文,想象春光美
1.课件播放春天的动画,把美好的春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2.默读第2自然段,在课本上圈画出文中的景物。(风、雨、柳、花、草、叶)
3.学生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生动、具体。
(1)以“风”为例,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添加修饰性词语,使画面逐渐具体生动。
课件出示:

14


轻风微微地吹拂着
①逐步引导:什么风?(轻风)在干什么?(吹拂着)轻风怎么样吹拂着?(微微地)
②理解“拂”:与手有关,引导学生做“拂发”的动作。
③引导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轻风微微拂过的感受并描述。
④指导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用添加修饰词的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雨、柳、花、草、叶”等景物,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中的“春景”部分。(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6.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轻柔地朗读“轻风”“细雨”“柔柳”,读出花草赶集的热闹场景。
7.根据思维导图,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使用关键词加修饰词的方式体会各种 事物的特征,逐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通
过朗读课文和学习思维导图,完成第2自然段的背诵。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凑、拂、集、聚、形”5个字。
2.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哪些笔画需重点注意。
3.教师示范重点字“凑、集、 聚”的笔顺及笔画。“凑”字末笔是点,“集”字横画平行等距,
“聚”字的第九笔是撇。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旁引导,在需要的地
方进行点拨,将主动权交给学 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散、杆”2个多音字,会写“掠、偶、尔、沾、倦、闲、纤、痕”8个字。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在飞行和休息时的画面美。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再读课文,想象燕子飞行图
1.边读边想象燕子飞行图。

15


(1)默读第3~4自然段,了解燕子飞行的特点。
①默读第3~4自然段,在课本上圈画出燕子飞行的地点。(天空、湖面)
②从这两段中可以看出燕子飞行有什么特点?(轻快、灵活、迅捷)
③感受燕子飞行的速度快。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短语“叽的一声”,感受燕子飞行的速度快。
课件出示:
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④指导学生朗读。
⑤从哪些词可以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盈?(掠、沾)
课件出示: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
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燕子飞行的轻盈。
(2)根据思维导图,想象画面。
①完成思维导图中的“飞行”部分。(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②小燕子在不同的地方飞行时的姿态是不同的,说说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④根据思维导图,试着背诵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 导学生自读自悟,自行获取信息,总结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会
作者用词的准确,利用 思维导图进行巧妙点拨总结。
板块二 再读课文,想象燕子休息图
1.边读边想象燕子休息图。
(1)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并圈画自己喜欢的字词。
①借助常用词语,读准多音字“散、杆”。
②说说文中你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③看课本插图,你觉得停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像什么?
④对比两幅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幅有趣的图画。

16



(2)完成思维导图中的“休息”部分。

(3)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师: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描写它,谁来背一背写燕子的诗句?
(2)师生同背,课件出示诗句。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本插图的欣赏和图片的对照,让学生 对燕子休息图有了直观的感受。由电线
联想到五线谱,使休憩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动起来,不就是在弹奏美 妙的乐曲吗?这幅静态图立马就变得
生动有趣了。
板块三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
(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掠、偶、尔、沾、倦、闲、纤、痕”8个字。
(1)记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哪些笔画需重点注意。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 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偶”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横画平行等
距;“倦”的右上部分只有两横; “痕”的里面是“艮”。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汉字书写的关键之处,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练习,自己去积累方法。

17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和 休息时的姿态。为了更好
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再现画面。
教学时我从情境入手,充分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比如 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我播
放了春天的动画图片,把美好的春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结合课文中的描 写,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描绘的情景。
引导学生读第3~4自然段,从“斜飞”感 受燕子的飞行姿势;从“横掠”“沾”体会燕子飞行时的
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叽的一声”,体会 燕子飞行之快速,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3.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姿态、休息时的画面以及春景的烂漫。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 、蓬”等11个字,正确读写“荷花、
清香”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 “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
2~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18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都是形声字,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 识记字形,并在教
学过程中随文指导学习。“蓬、胀”是后鼻音。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 含上下、左右、左中右和独体4种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字形结构
归类,再按照不同类字体结构的书 写规律书写练习。
2.朗读教学
本课语言优美,可以通过朗读示范、情境描述、音乐渲染等 方式,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展开想象,进
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最后,指导学生把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 来,以体验促朗读,以朗读促体验。
3.语言运用
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 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突
破难点:一是提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 的植物,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先找出
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再引导学生发现这 几个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按照“有的……有的……
有的……”的句式,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蓬、胀、翩、蹈”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 蓬、胀、裂、姿、势”6个字。
读准带儿化音的词“花瓣儿、花骨朵儿”和轻声词“莲蓬、衣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句。
3.练习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仿写片段。

19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荷花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欣赏荷花:课件出示荷花的图片,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的特点。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赏荷花。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诗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观看荷花图片,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
②归类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A.指名读“花瓣儿”“花骨朵儿”,强调儿化音,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B.正音:“莲蓬”“衣裳”这两个词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③齐读词语。
④指名读课文。
⑤请用课文中的一个短语来形容作者看到荷花后的感受。(一大幅活的画)
(3)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①学生默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课件出示交流句式)
课件出示;
先写_______,然后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
②学生交流反馈。

20


明确:先写作者被一池荷花吸引,然后写荷花的形状和姿态,最后写作者的想象与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指导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板块二 再读课文,想象荷花之美
1.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
(2)根据作者的描述,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指导)
(3)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①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
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②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④引导学生从“冒”感受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A.查字典理解“冒”:“冒”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文中应选哪一种?
课件出示:
a.向外透;往上升。 b.顶着;不顾。 c.鲁莽;轻率。
B.换词体会作者用“冒”的精妙。思考“冒”是否可以换成其他词语,为什么?
⑤引导学生抓住“才、全、花骨朵儿、饱胀”,体会荷花的姿态美。
(4)齐读第2自然段。
(5)语言训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6)迁移运用。
①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荷花写活了。
②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 作者仔细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 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姿态。

21


③小练笔:选一种喜欢的植物,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
④学生练写。
⑤学生交流,分享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板块二学习的契机,训练学生运用文中的句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三 品读课文,想象荷叶之美
1.作者除了描写荷花,还写了什么?(荷叶)作者是怎么 样描写荷叶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
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读句子,识记多音字“挨”,并用它的另一种读音组词。
(2)理解“挨挨挤挤”。
师:“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多、密)换成“密密麻麻”好吗?
(3)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你从“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中读出了什么?(荷叶的颜色美、数量多、形状大)
2.荷叶是挨挨挤挤的,那荷花是怎么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冒”字的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试着背诵第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 换词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写事物特点的
方法,为后面的仿写做铺 垫。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瓣、蓬、胀、裂、姿、势”6个字。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注意观察“瓣、蓬”的结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瓣:两边长中间短,3个部分要写得窄长,中间的“瓜”字的长撇和捺分别穿插到两个“辛”字下面。
蓬:上下结构,“艹”扁长,走之的捺要写舒展。
2.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4.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观察书写,教师适时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2课时

22


▶课时目标

1.会写“仿、佛、随、蹈、止”5个字。
2.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背诵第4自然段。
3.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填空,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了在叶圣陶爷爷笔下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现在我们一
起回忆一下那美好的画面。读一读, 填一填。(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 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
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 )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2.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第2~3自然段。
3.叶圣陶爷爷观赏到了这么美的荷花,他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实现新旧过渡。再现荷花美丽,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
板块二 朗读课文,感受想象之趣
1.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呢?画出文中写作者发现这一池荷花的句子。
(2)闻到清香后,作者是怎么做的?从“赶紧、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名读,全班齐读。
2.交流想象,探寻写法。
(1)作者看着这么美丽的一池荷花,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呢?(自己变成了荷花)
(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理解“仿佛”。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 仿佛看到一位白衣荷花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 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在风中舞蹈。

23


 仿佛看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 仿佛看到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想象中的美好情景。
(5)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美好幸福的感觉。鼓励学生谈感受。
(6)第4自然段最后的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作者想象的画面)如果你变成了荷花,还会有
哪些小动物过来告诉你些什么 呢?
(7)讨论交流: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比喻、拟人、想象)
(8)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将学生带入情境,想象自己仿佛也变成荷花,体会作者的情感。
板块三 回到现实,感受美好
1.齐读第5自然段。
2.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荷花的美让“我”陶醉)
3.拓展阅读:正因为荷花这么美,所以很多作家对其赞不绝口。
(1)学生交流赞美荷花的文章。
(2)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 br>4.比较阅读:朱自清与本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荷花写活的?(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美好景
物)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描写荷花的相关语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丽,并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仿、佛、随、蹈、止”5个字。
师: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
3 .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蹈”右下部分“臼”的笔顺为:撇、竖、横、
横折、 横、横;“随”双耳旁的竖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瘦,为走之让出空间。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24


【设计意图】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对生字进行识记,让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加深对字 义的
理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尤其是笔顺,避免出现第一次错了之后形成定势而难以纠 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为了让学生能 身临其境,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荷花图片,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接着 重点抓住“冒”字,让学生换词。再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
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 朗读,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2.积累表达,迁移训练,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第2自然段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再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句子
在 表达上的特点,以及富有动感的词语,最后再训练他们运用文中的句式仿写句子。这次小练笔,不仅
锻炼 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3.抓住留白,发挥想象,指导说话写话。
课文第4自然段有一处留白:“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句末的省略号,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如果此时,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
听到、想到些什么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4 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会认“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
2.默读课文,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5
*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4.激发对昆虫的探究欲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策略
1.识记生字
本课要 求会认的字有10个,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指导学习。“距、绸、膜、斑”可以用换偏
旁的方法识 记字形,字义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多音字“蚂”,在本课读“m
à”,组词“ 蚂蚱”。
2.朗读教学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可引导学生边朗读边联想昆虫的样子,关注拟声 词和引人发笑的句子,体会课
文语言的生动有趣。
3.语言运用
让学生课后观察一 种昆虫,注意观察昆虫的外形、活动、习性等,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
的方式,加深对这种昆虫 的了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采取表格或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等方式,试着做一
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为单 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做适当铺垫。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1)课件出示昆虫图片。 师:昆虫是这个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你听,
草丛里有蟋蟀在唱歌;你看,花丛中有蝴蝶在捉迷藏;掀起一块石头,蚯蚓在地下造宫殿……如果让你
用 一个词来形容它们,你想到的是什么呢?

26


(2)板书课文题目(昆虫备忘录),齐读课文题目。
2.研读课文题目。
(1)备忘录是什么?(备忘录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记忆的图片、表格或文字等)
(2)课文中 的这份备忘录记录了哪几种昆虫?(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
来吧。(课件出示 这四种昆虫的图片)学习多音字“蚂”。3.学习阅读提示。
(1)默读阅读提示,了解略读课文的阅读要求。(指名说)
(2)师:通过课前预习,你发 现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课文由四篇
短文组成,每篇短文都有小标题)
(3)观察小标题: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拟写这些小标题的?(“复眼”是根据蜻蜓和苍蝇的特点拟写的,“花大姐”是根据瓢虫的外形拟写的,“独角仙”和“蚂蚱”是根据它们的名字拟写的)
【设 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让学生进入昆虫的世界,调动学生以往积累的有关昆虫的知识,从而
活跃课堂气 氛。让学生借助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将本课与之前学过的课文对比,使学生
了解小标题 的结构形式,为学生自己制作昆虫备忘录做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 你发现了这些昆虫的哪些秘密?用“_____”画出来。
2.通读课文,检查字词。
(1)课件出示字词。
课件出示:
备忘录 凡是 距离 款款 黑绸 膜翅 瞎 益虫 约 黑斑
(2)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再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全班齐读。
3.交流问题。
(1)你发现了这些昆虫的哪些秘密?(明确:昆虫的秘密其实是它们的一些特征)
(2)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完成备忘录。(课件出示表格)
昆虫名称
蜻蜓、苍蝇



27


瓢虫(别名:花大姐) 硬翅为朱红,像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
且有定数。
独角仙
蚂蚱(别名:挂大扁儿)
先解决课文的字词问题,扫清阅读障碍。通过完成表格,既使学生 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也
拓展了备忘录的形式。
板块三 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你喜欢哪种昆虫?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或语段读一读。
2.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以“花大姐”为例,学生交流在“花大姐”这一部分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朗读句子。
课件出示: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4.指导学生通 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理解作者用“款款、黑绸衬裙、膜翅、严丝合缝”这些词的
用意。
5.播放瓢虫飞舞的视频。提问:视频中的瓢虫和你们想象的是一样的吗?
6.再读描写“花大姐”的句子。
7.归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明确作者是通过“ 花大姐”的名字、飞行、外形、种类来进
行叙述的。
8.指导学生将信息梳理成表格式备忘录。(课件出示备忘录)
9.小结学法:我们通过交流 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把它读准确,然后想象画面,就能形象具体地感受
小昆虫的可爱。
【设计 意图】通过交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以“花
大姐”为例, 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指导学生将文本的信息梳理成表格,为落实教学目
标“做一份自 己的昆虫备忘录”做出了具体化的过程指导。
板块四 运用学法,想象画面
1.自学课文: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读懂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2.小组交流汇报。
(1)交流“复眼”。

28


课件出示: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①想象:你觉得“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是什么样的?
②想象画面:你觉得蜻蜓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③印证想象:观察课文插图,和自己的想象一样吗?
④想象:如果你自己有一对复眼,会怎么样?
⑤小结写法:特点+想象。
(2)交流“独角仙”。
课件出示: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 ,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
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①梳理内容:这句话主要写了“独角仙”的什么特点?(外形特点)
②想象理解:你想象中的“霸王”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交流)
③体会特点。
课件出示: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④想象画面:你能想象独角仙是怎样拉泥制的小车的吗?
⑤小结写法:名字+样子+特点+想象。
(3)交流“蚂蚱”。
课件出示: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① 内容梳理:为什么把蚂蚱叫作“挂大扁儿”?
课件出示: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 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
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②理解“顶讨厌”。
② 小结写法:名字+样子+不喜欢的原因。
板块五 创意制作,拓展延伸

29


1.学了这篇课文,课后你想做哪种昆虫的备忘录?想做成什么样的?
2.课件展示不同形式的备忘录。
3.搜集资料,为自己感兴趣的昆虫做一份备忘录,布置教室昆虫角。
4.写作迁移。
(1)作者是怎样把小昆虫记录下来的?
(2)选择两三种熟悉的小昆虫,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篇题为《昆虫备忘录》的小短文。
【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说和写的训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引导学生放眼课
外,将课 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激发了学生了解昆虫的热情与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在预习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 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 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
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新课的导入: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图片导入新课,用最直观的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诱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资料袋3.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 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
强调有效性,体现层次性,采用反复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在 感知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体验
和感悟。
4.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沟通和对话,在情感的交融中获得知识。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30


▶教学目标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3.鼓励学生树立交际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积极参与交际。
▶教学重难点
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并介绍收集到的信息资料 ,说清楚好玩之处
和可以开展的活动。
▶教学策略
本次口语交际,利用“春游去哪 儿玩”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
想法和理由,并能够耐心听,不打断别 人的话,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交际的习惯。
教材呈现了两幅春游场所的情境图,可以利用这两幅情境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教学准备

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春游推荐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在这个单元里,诗人杜甫和苏轼带我们领略了美丽的春日风景,诗人笔下 的春天是美好的,不
仅有“春风花草香”“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美景,还有燕子、鸳鸯和水鸭等生机勃勃 的小动物。寒冬已
过,暖春悄悄地来了,脱掉厚厚的棉衣,你想去哪儿春游?
2.板书口语交际话题。(春游去哪儿玩)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流 的欲望,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学
习中。
板块二 明确要求,练中学“法”
1.明确交际任务与方法。
(1)默读教材片段,通过提示语,交流梳理,明确交际任务。(课件出示交际任务)
(2)自主完成交际单。

31


课件出示:
我春游想去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有什么好玩的)
2.借助课文情境图展开教学。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①这幅插图描绘的是哪儿的美景?(郊外)
②这里的景色怎么样?(郊外春光明媚、山清水秀、花红草绿)
③我们可以在那儿开展什么活动?(赏花、爬山、散步等)
(2)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
①这幅插图画的是什么地方?(植物园)
②画中的人都在做什么?(课件出示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我们还可以在植物园里做哪些有趣的事?
(3)全班交流。
①拿出课前完成的春游推荐卡,说说你推荐同学们春游去哪儿玩,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要求)
②全班交流。(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③学生交流,生生互评。(课件出示春游推荐卡)
板块三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交流讨论:先在6人小组里进行推荐,利用春游推荐卡,从 “说清楚”和“耐心听”两个方面做
出小组评价;再小组讨论,提出本组推荐的地点。(课件出示交际步 骤)
课件出示:
 先个人轮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讲清楚理由。
 小组投票选出最好的观点,推荐一位代表发言。
 遇到不一样的观点,要互相商量,形成一致观点。
2.互动交际:谁推荐的理由最清楚?这几个推荐地点中哪个最好玩?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形成多向互动交际。
3.确定本组推荐春游地点后,本组成员继续讨论如何把推荐理由说得更清楚、更吸引 人,再选出一
位代表,在组内练习后上台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 推荐,通过小组互评,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
的目的与要求。

32


板块四 “春游去哪儿玩”推荐会
1.全班交流。
(1)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 说清楚推荐的地点及理由。
 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想法。
(3)全班投票选出最想去春游的地方。
2.交流注意事项。
(1)去春游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有哪些注意事项?
(2)学生相互评议。
(3)自由畅谈。
(4)小结:春游时还应注意安全,不能远离集体;要讲文明,不能损坏公物。
【设计意图】 开展推荐会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投票结果组织班级活动,也使学生的参
与感更强。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 要求教师从不同角度培养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景设计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 知水平,所以我们要努
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以“春游去哪儿玩”为话题的口语交际 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人人有话,人人会说。为了体现互动
的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板块,创设学生感 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接着明确要求,练中有法,借用春
游推荐卡来梳理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效率;再 以6人为小组交流讨论,以“谁推荐的理由最清楚”
“这几个推荐地点中哪个最好玩”为导向,小组投票 选出最好的观点;最后选派代表上台交流。这四个
板块,一环扣一环,环环深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体,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中落实教学目
标,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33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植物朋友的美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策略
提前 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一种植物留心观察,并用记录卡记录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荷花》
的学习进 行布置,也可以在教学本单元开始,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布置。习作时,指导学生借助记录卡
完成习作。 习作后,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习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选择一种植物朋友,细致观察,独立完成观察记录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开门见山,直接开课,板书习作题目。(板书:我的植物朋友)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植物。
3.师总结:植物是大自然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身 边就有很多很多的植物呢!让我们看看大屏
幕,瞧瞧有哪些植物!课件出示植物图片。(板书:花草树木 )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展示图片,明确“植物”的含义,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使学生兴趣< br>浓厚地投入到习作中。
板块二 学习记录卡,领会写法
1.说说你的植物朋友。我们可以把植物朋友的信息记录在记录卡上。

34


2.了解记录卡。
(1)课件出示几份不同的植物记录卡,让学生谈谈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①记录卡可以从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分类记录。
②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形式。
③记录的内容有详有略,用关键词或者简短的句子进行记录。
④可以查找植物的有关资料,补充记录在“其他”一栏里。
(3)以教材“桃花”记录卡为例,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卡。(课件出示记录卡)
课件出示:
 名称:桃花
 样子:花骨朵儿胀鼓鼓的。已经绽放的花朵,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围成圆形。
 颜色:粉红
 气味:淡淡的清香
 其他: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颜色还有鲜红的、纯白
的。
①学生交流记录了桃花的哪些方面,重点讲的是哪个方面。
②小结:简单地记录植物的名称、 颜色、气味三个方面,“样子”部分记录得很细致,讲了花骨朵儿、
已经绽放的桃花花瓣的特征。
(4)根据“桃花”记录卡,修改完善自己的记录卡。
(5)学生交流展示,生生互评。 < br>【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明确如何写植物记录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
多角度地观察植物的特点。明确记录卡的记载不需要面面俱到,而要突出重点。学生交流展示也是预习
的 延续,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板块三 示范引路,突破难点
1.记录卡变习作之妙招讨论。
(1)引导学生从“朋友”层面来谈。
(2)师:怎样把记录卡上冷冰冰的文字,变成朋友之间的那种温暖和亲密?
2.例文引路。

35


(1)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课件出示:
春姑娘来了,山上的桃花也开了。
远远望去,粉红的桃花一片连着一片,就像一朵朵红云。走 近一看,桃花开得可真热闹啊!已经绽
放的花朵,一共有五个花瓣儿,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像小 朋友红扑扑的脸蛋,围成一个圆形,
可爱极了!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它们胀鼓鼓的,像一个个羞涩的小女 孩。空气中满是桃花的清香。一阵
风吹来,花瓣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好像下起了花瓣雨,又好像一只 只粉色的蝴蝶跳着舞。
桃花在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桃花的 颜色还有鲜红的、
纯白的。这就是我的植物朋友,我很喜欢它。
(2)教师朗读习作例文,并讲解习作例文是如何把桃花的特点说清楚的。
(3)学生交流如何把记录卡的材料转化成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4)师小结:习作时, 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还要把我们的感受写进去!这样,
我们写的植物才会有“朋友” 的感觉。
3.尝试写作:学生对照自己的记录卡,写一写“我喜爱的植物朋友”的“样子”部分。(课 件出示
写作要求)
 写作有序。
 突出植物的特点,详略得当。
 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习作例文,示范引领,在对比交流中总结写法,降低写作难度 ,理清写作思
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组织交流,分享习作的乐趣。
2.感受植物朋友的美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板块一 讲故事,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1.导语: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很多伟人的著作都是反复修改后才完成的。

36


2.讲托尔斯泰修改作品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
的作品被称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代表了俄 国文学的广度。托尔斯泰写出优秀作品的秘诀是什么呢?
秘诀就是反复修改。
同学们,你们肯 定对《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充满生活哲理的 名言不陌生,要知道仅仅只是个开头托尔斯泰就修改了12次。他的小说《为克莱塞
尔乐章而作》发表时 只有五页,可是手稿却有八百页。托尔斯泰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写作真是个艰
难的工作。我不偷懒, 可是整整一天只改了五页,还需要再修改。”
在写《婀娜小传》时,托尔斯泰前后竟修改了上百次。《 婀娜小传》要在报纸上发表了,托尔斯泰
还要亲自校对校样。他时而在文中加标点符号,时而删改字句、 段落等。最后,那张校样被改得不可辨
识。幸好他的夫人是个认真细致的人,也习惯了看丈夫写的手稿和 惯用的符号,便彻夜不眠地替他誊清。
第二天早晨,当他的夫人准备把整洁的清样拿去印刷时,托尔斯 泰又把清样拿回房间去看“最后一
遍”。到晚间,稿子又几经删改,比原来的校样改得更乱。他的夫人只 得再誊写一次。托尔斯泰抱歉地
说:“真对不起,稿子又被我弄糟了,我不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 但是明天复明天,有时甚至延
迟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看一下,每次都要改几个字,他 的夫人只好一次次誊写。有
时稿子已经发出去了,他觉得有几个字不妥,便打电报去,嘱咐编辑代他改正 。
板块二 回顾要求,引导修改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
 习作时写出自己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并将感受写清楚。
 书写认真,字迹工整。
2.例文点评,引导修改。
(1)师生共评优秀习作,交流借鉴。
①课件出示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②指名读习作,再全班齐读习作中优美的句子。
③交流值得借鉴的地方。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2)对照清单,同桌互改。(课件出示清单)

37


课件出示:
批改清单:
 把写清植物的样子、颜色等的句子画上横线。
 把写出自己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 我不明白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学生根据建议修改习作。
3.学生认真书写,誊写作文。
4.发表习作,欣赏交流。
(1)择优发布在班级展示栏中。
(2)课下组织欣赏佳作。
(3)鼓励学生将满意的作品发布在班级微信群、QQ群。 【设计意图】出示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作有据可依。先展示优秀习作,引导学生去学习借鉴,再引
导 学生品读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关于如何做好记录卡。
提醒学生在做记录时,一是要及时;二是记录的要点不限于样子、颜色、气味,可以根据植物的特
点灵活安排;三是不要求用完整的句子做记录,可以用关键词或简短的句子;四是可以查找植物的有关
资料,补充记录在记录卡“其他”一栏里,还可以将观察的植物画下来或拍下来。最后,还可以适当记
录 自己观察时的感受。
2.关于记录卡展示。
要重视跟踪反馈指导,可以举行记录卡交流展示 活动,在班级开辟记录卡展示专栏,通过展示交流,
提高学生观察记录的质量,为习作做充分准备。
3.关于习作目标。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 己的感受。三年级习作刚
起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为保护学生习作的兴趣,不宜拔高 要求。
语文园地

38


▶教学目标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照例句,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仿照例句,用习得的写作方法,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背诵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教学“交流平台”可以依托本单元课文进行语句盘点,梳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依托例
句,从多个角度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朗读课本中的3个例句,交流自己的体会,然后阅读泡泡中的提
示,加深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2.识字加油站
可以先让学生自读3组字词,引导学生发现3 组生字都是形声字,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字。同
时可以联系生活、借助图片或通过动作演示理解词语 。还可以开展“串串烧”的游戏,让学生写出含有
相同偏旁的字,然后互相交流,培育学生独立识记生字 的能力。
3.词句段运用
可以先让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 ,体会每组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
再联系具体语境选用词语。教师可以创设新的语境,巩固练习;还可以 拓展其他近义词练习。
在仿写小动物部分,先读例句,让学生交流例句写出了小动物什么样的外形特点 。再交流本单元描
写动物外形特点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描写动物外形的写法。最后让学生回 忆自己观察的一
种小动物的外形,抓住它的特点进行仿写。
4.日积月累

39


可以为学生简要介绍“词”这种文学体裁,再引导学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然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
朗读;可以借助插图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其中的意境。
2.借助“识字加油站”,能根据形旁和声旁掌握形声字,培养识字意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析佳句
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标题。
2.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①各小组回顾交流学习《燕子》一课所得:你从中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交流。
③围绕课本句子旁的泡泡,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句子的画面之美。
(2)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小组交流:你认为这句话好吗?好在哪里?
②小组派代表发言。
③从“饱胀得马 上要破裂似的”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句子旁的泡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让
花骨朵儿更逼真、生动 。
④带上感情,齐读句子。

40


(3)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①圈画出句子中的动词,结合瓢虫收翅的顺序,体会作者写作条理之清晰。
②讨论瓢虫的动作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让瓢虫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
③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4)拓展分享。
①本单元课文中的句子语言生动优美,运用圈一圈、说一说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你最喜欢的语句。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总结:我们在欣赏优美的句子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时,我们自己在写 作时如果能够细致
地进行描写,再加上修饰词,一定可以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例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教师根据学生的 反馈进行引导,关注句子旁的阅读体会。最后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分享,
强化朗读,提升自学 能力。
板块二 火眼金睛,归类识字
1.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内容。
①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②指名读,教师进 行正音。提醒学生注意:“掷”读zhì,是翘舌音;“缭”读loáo,不要读成liā
o。
(2)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2.归纳整理。
(1)观察所有的生字,观察每个生 字的读音和它的组成部分有什么联系。请学生回答,明确这些字
都是形声字。
(2)观察每行字,你发现了什么?(三行字的偏旁分别为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
(3)理解词语意思。
①看动作猜词语。教师表演动作,学生猜词。发现带有提手旁的字,大都是表示人的动作。
②看图猜词语。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猜词。偏旁是绞丝旁的字,大多与丝线有关,有缠绕的意思。

41


③教师补充“贝”的故事,明确贝字底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4)拓展练习。
①小组合作,开展“串串烧”的游戏,至少写两个含有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字。
②交流展示。
③通过识字游戏、开火车等方式,强化记忆生字。
【设计意图】引导 学生发现生字的特点,利用偏旁来识记生字,理解字义。通过做动作、借助图片、
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 掌握形声字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高效识字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和识字
游戏等方式,加深对形声 字的认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运用。
2.依托“词句段运用”,提取写作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3.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品读词句,感悟表达
1.辨析近义词。
(1)自读句子,观察括号里的词语,谈谈你的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近义词)
(2)小组交流,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选取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
 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飘荡)开去。
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轻快)的歌曲。
 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3)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近义词在句子中并不能互相取代,要结合语境进行适当的选择。第一句写的是水中
场景 ,而“飘荡”一词大多描述的是空中的场景,所以应该用“荡漾”;第二句中的“轻快”才是形容
歌曲的 ;第三句中,“灵敏”用来形容鼻子的感知能力强,而“灵巧”常常用来形容动作灵活而巧妙。
(5)创设新的语境,巩固练习。

42


2.句子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例句。
课件出示:
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 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
(3)这两个例句都是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两个 例句都是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来写的。第
一句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从颜色、形状等角 度描写燕子的特点。第二句抓住独角仙
的甲壳、头两个方面,从颜色、硬度、形状的角度来写它的特点。 )
(4)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选取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朗读。学生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例句的特点,使 其掌握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再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学
到的方法进行练写,学生互评,锻炼学生的分析理 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二 品读赏析,积累诗词
1.初读词,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词,教师重点提醒易读错的生字,如“曾、谙”。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指名读词,全班齐读。
2.简要介绍。
(1)介绍词人及创作背景。 (2)介绍“词”的知识:词以前是配曲谱来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忆江南”就是词牌名,它
规定了这首词唱的旋律。词的每一行,字数不等,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3.疏通词的意思。
(1)课件出示学生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成青绿色染料。
(2)课件出示注释,小组交流整首词的意思。

43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总结。
4.品读感悟。
课件出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师:读读这句话,谈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借助插图或视频,体会词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词,需要教师进行知识补充,但不要太 深奥。引导学生借助注
释讨论交流,使其大致掌握这首词的意思,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能 力。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 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
《池子与河流》。这4则寓言故事涵盖 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
夫寓言;文体有故事,也有诗歌。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守株待兔
陶罐和铁罐
鹿角和鹿腿
池子与河流

课时
2

教学要点
1.会认27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
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3.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
2
2
1
4.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44


5.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口语交际 2
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能尊重不同的想法。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习作 2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
词语。
语文园地 2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3部寓言
快乐读书吧 2
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45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会认“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4个,可以在读文的过程中相 机学习,也可以把有关联的字联系起来,
如,“耒”和“耕”两个字,农夫用耒来耕田,就是“耕”的意 思。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9个。教学时,指导学生注意笔画要穿插、避让的字,注意横画较多的
字,提醒学生注意横画的长短和距离,避免拥挤。
2.朗读教学
本课是一篇要求背 诵的小古文,在教学时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
的韵味,并熟读成诵。教 师要注重范读引导,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借助课文的注释和插图,帮助学生疏
通文义。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宋、耕、释、冀”4个生字,会写“守、株、待、宋”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3.多维度理解文意,探索学习古文的方法。

46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猜图激趣,指导书写
1.谈话激趣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会讲故事的人,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呢?课件出示韩
非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 。出身韩国贵族。与
李斯同师承荀子。
2.看图猜故事。韩非子写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 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自相矛
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守株待兔》 的故事插图,让学生对照插图猜故事。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守株待兔》就是我们这节 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板书:守株
待兔)
4.解释题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猜想一下题 目是什么意思。(株,树桩;守株待兔,守候着树
桩等待兔子再来)
5.指导书写。学生书写“守、株、待”,注意“待”字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分布均匀。
【设计 意图】通过看图片,猜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拉近学
生与文本的距 离,降低课文的学习难度。随文识字、写字,增加文言文字词积累。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确读文,把握节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点拨“释、耒、冀”的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划分课文朗读节奏。
(4)教师相机指导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A.学生尝试自己断句。
B.标出朗读停顿: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C.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②而身为宋国笑。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课文。

47


(6)教师引读, 感悟课文。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让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教师
进行引读。(课件出示 故事)
课件出示:
在很久很久以前,(宋人有耕者)。耕者有田,(田中有株)。忽见一兔 ,(兔走触株,折颈
而死)。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可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7)全班齐读。
2.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意思。
(1)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常见的汉字。
(2)识记“耒”:在课文插图中找到“耒”,课件出示“耒”的字理图。
(3)识记“耕” :在文中还有一个字跟“耒”有关,大家一起来找找。“耕”即耕田、种地,而种
地用的工具就是“耒” 。
(4)指导学生书写“耕”:明确“耕”字左窄右宽,“耒”字的末笔是点。
(5)理解“耕者”:“耕者”是做什么的?那“记者、作者”呢?
(6)古文言简义丰,一 个字常常有几种意思。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文中字的意思,那么接下来,又
该怎样读懂古文的意思呢?( 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
(7)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 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
 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9)解读重点语句。
①出示“兔走触株”图文,“走”在古代字义为“跑”。
②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图文,请学生解释。明确:这个种田的人丢掉了耒。(课件出示故事)
课件出示:
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 ____________。别人
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 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 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种田的人就在那儿等啊等啊。学生齐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8


④那他等到兔子了吗?为什么?学生齐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⑤他等到了什么?(等到了别人的嘲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朗 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为
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打下基础,同时为背诵古文做好铺垫。 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重点字句的意思,
疏通文义,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板块三 总结拓展,熟读成诵
1.探究原因,总结拓展。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如果你是农夫,此时,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他究竟错在哪里?
(4)学生交流。(农夫以为偶然发生的事情会经常发生)
(5)那你打算怎么劝说农夫?请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型练习)
课件出示:
句型练习:
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读成诵。
①配乐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②摇头晃脑学古人读文。
③反复朗读,背诵古文。
【设计意图】教学时,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意 的基础上背诵古文,调动了学
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交流故事内容,为学生理解寓言寓意打下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耕、触、颈、释、其”5个字。
2.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寓意。

49


3.阅读“阅 读链接”,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知道乘车人犯的是什么错误,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知识
1.背诵课文,引入学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篇课文。
(2)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课件出示:
宋国 耕地 释放 希冀 守护 一株 等待
2.温故知新,复述课文。
(1)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课件出示原文,指名逐句说一说故事内容。
课件出示: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 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巩固课文意思,衔接新课。
板块二 感悟主题,读懂故事
1.感悟主题。
(1)耕者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呢?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归纳: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
(4)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跟守株待兔类似的事情?能分享给大家吗?
2.古今对照,感知异同。
(1)课件出示现代文《守株待兔》。
课件出示: < br>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一头撞
在田边的树桩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夫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
脖 子都撞折(shé)了。农夫高兴极了,他一点儿力气没有花,就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他心想:
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耒放在身边,守

50


在树桩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死在树桩上。世上哪 有那么多便宜事儿啊!农夫当
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 农夫自己也沦为了宋国的笑
柄。
(2)对比阅读,说说文言文的《守株待兔》和现代文的《守株待兔》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 图】明确课文寓意,在其基础上,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实际中,通过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
进一步理解寓意 。
板块三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默读材料,读懂故事。课件出示《南辕北辙》。 (1)学习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请大
家默读《南辕北辙》。
(2)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
(3)全班交流故事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理解《南辕北辙》的道理。
(1)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2)小组选出代表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把去楚国的方向搞反了)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方向错了,一切的有利条件和努力都白费了。
3.结合情境,活学活用。
课件出示:
情境:有位同学,学习不认真。有一次数学 考试,选择题特别多,他不会做,就随便蒙,竟然蒙对
了大半,考试及了格。从那以后,他更不认真学习 了。同学劝他,他说:“没关系,我能蒙对!”
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同学?
通过学生自学,理 解课后“阅读链接”中《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寓意。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文
言文的方法进行迁移实践 。
板块四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全班齐读。


51


守 株 待 宋 耕 触 颈 释 其
(2)观察字形,思考怎样记住它们,同桌之间说一说。
(3)反馈指导。
2.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偏旁的位置,注意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教师 引导总结:“释”字左
边“”的首笔是平撇,第五笔竖贯通上下,一笔写成;“其”字中间有两横,两竖 左低右高。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3)学生反馈评议。
(4)评价修改,再练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后写字,使写字教学更高效。通过教师 引导,启发学生养成关注字体间
架结构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寓言,通过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劳动就不会 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
日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鉴于三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我以 读为主,紧扣重点词、句,带领学生朗读,读好、读懂,
加强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力求把读作为学生学习 和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接着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分
小组合作弄清楚文言文的主要意思,并能够自己讲 述出来。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在自
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获得 教益。另外,字词教学仍旧是教学中的重点,需要
通过多种方法的朗读来把握字词。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更深刻地理解寓言,并能够活学活用。这
样,教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学生也会积极参与课堂, 而不是裹足不前。教学中只有真正把课堂的自
主权还给学生,才会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52


6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陶 、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 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
题。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难点
能说 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学会全面 地看待问题。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可以在初读环 节让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字音。然后把含有生字的词语集中
出示,结合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将生字进行分类 学习。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1个,从笔画多少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较多的字,如“ 骄、
傲、谦、虚、懦、弱、捧”,要写得紧凑;另一类笔画较少,如“尘、代、价”,要写得疏朗一些。
2.朗读教学
本篇课文朗读重点是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对话的朗读指导应注意层次 ,可以先引导学生
关注提示语,圈画出描写陶罐、铁罐神态的词语,尝试读出人物各自不同的语气。在此 基础上,学生自
主练读对话,进一步体会两个罐子神态、语气的不同。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和小伙伴分 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53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谦、虚”4个字。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3.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它们分别是什么?(陶罐和铁罐)
这两个罐子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点?(口大肚小……)
它们又有哪些不同点呢?(一个是泥做的,一个是铁做的;一个坚固,一个易碎……)
国王的 橱柜里也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
们就去探究 、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文题目,相机引导学生认读生字“陶、罐”。
【设计意图】从实 物图入手,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文 本产生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
(2)同桌互查,学生领读。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清脉络,选词填空。(课件出示习题)
【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按照课件出示的要求自学,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
习的 积极性。之后通过选词填空,明确了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板块三 理解对话,品读感悟
1.了解陶罐与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
(1)铁罐是 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9自然段,分别把
铁罐和陶罐说的话 画下来,并用心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铁罐对陶罐说了哪些话?(课件出示铁罐的话)

54


(3)从铁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铁罐的性格是怎样的?( 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
(4)铁罐如此傲慢无理,气势汹汹,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铁罐 的?把陶罐说的话读一读。
(课件出示陶罐的话)
(5)从陶罐讲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它的性格是怎样的呢?(谦虚有礼,对人和善、友好,不卑不亢) < br>(6)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理、气势汹汹,以及陶罐的谦虚有礼、和善友好。在读好
的基础上还可以配上动作来表演。
(7)同桌自由练习。
(8)指名表演朗读。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2.了解陶罐与铁罐的命运。
(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陶罐的样子发生变化了吗?请大家快速阅读第10~17自然段。
(2)学生交流。(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
(3)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态度怎样?(高 兴、惊讶)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
很有价值)
①找出人们说的话,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指导朗读。
(4)陶罐听到人们赞美它,它是怎么说的?
(5)如果此时铁罐在旁边,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
(6)可铁罐听得到吗?(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设计意图】铁罐、陶罐的形象十分 鲜明,先从主人公入手,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
再理清文章的层次,让本文的学习主线 更清晰。
板块四 观察发现,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察。
(2)交流如何认识并记住生字。
(3)学生交 流怎样书写才美观。教师指导:明确“傲、谦”是左窄右宽。其中,“敖”第五笔横折
钩从横中线下起笔 ,下斜至竖中线左拐;“兼”两端出头,两竖左短右长。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学生互评后修改。

55


【设计意图】发现生字书写难点,关注关键笔画,易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懦、弱、提、尘、捧、代、价”7个字。
2.多种形式地朗读关键语句,加深对陶罐和铁罐不同性格特点的理解。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听写词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陶罐和铁罐》,现在我们来听写两个词语。(骄傲、谦虚)
2.对照练写。(课件出示词语)同学们,请大家对照一下田字格中的词语,修改自己写得不好的地
方 。
3.齐读词语。看到这两个词语,你们想到了谁呀?我们接着来学习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报听写,复习上节课学写的生字。这两个词语也是课文的关键词,顺势引出
新课。
板块二 深入研读,入境入情
1.品读文本,感悟特点。
(1)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铁罐奚落
陶罐的话。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 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
碎片!”
(3)同桌互读。

56


(4)读了铁罐的话,你感受到 了什么?(铁罐根本看不起陶罐,它尖酸刻薄、蛮横无理、责骂挖
苦……)
(5)联系上下文 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这几句话,你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
铁罐的蛮横无理?( 傲慢、 轻蔑、恼怒)
(6)想一想:陶罐会怎样说?
(7)分角色演读。
2.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1)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 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
处)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做一个谦虚、不骄傲、善于汲取别人长处的人) < br>【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演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
罐的谦虚宽容,并从中获得启示。
板块三 升华情感,练习表达
1.升华情感。
看到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口语交流,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此时,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写对话。
(1)课件出示两句语言描写。
课件出示:
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2)观察不同:仔细观察 这两句语言描写在形式上的不同。第一句话提示语在后面,第二句话提示
语在中间,这两句话的提示语位 置不同,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同。
(3)参照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语言描写进行仿写。
【设计 意图】利用固定句式,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通过观察两句语言描写,体会语言描写的不同
形式。

57


板块四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学习“阅读链接”。
(1)同学们,小故事里也有大道理,有一本很有趣的书叫《伊索寓 言》,里面有一则关于北风和太
阳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北风和太阳》,朗读后说说故事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
《北风和太阳》)
(2)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3)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4)全班交流。
教师 总结:铁罐和北风都是因为骄傲自大,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短处,最终都没有
好的结果。 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做这样的人。
2.拓展阅读,积累寓言故事。
(1)小组交流: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2)说说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鼓励阅读:今后,希望大家多读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并交流“阅读链 接”中《北风和太阳》的故事,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
读,大胆表达。通过与课文的对比阅读,进一步加 深学生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情节富有 变化,内容浅显易懂,贴
近儿童实际。经过思索,我以“提示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对话,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这节课,我也获得了许多感悟。
1.学生为主,放手有益。

58


回顾这两个课时的教学 ,我发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
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今 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2.走进文本,走近学生。
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学生为主体,和他们同 感悟、同体验,才能让课堂“活”
起来,让教学变得更高效。
7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1.会认“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挣”4个多音字,会写“鹿 、塘”等12个字,
正确读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5个,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 例如“皱、怨”,可以通过扩词,引导学
生识记。4个多音字可以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本课要 求会写的字有12个,要指导学生观察字
体结构,发现规律,分类学习。
2.朗读教学 朗读时可以抓住重点语句,特别是对鹿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在指导
朗 读中,进一步把握故事的内容。
3.语言运用
利用课后第二题,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在 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关键词,简要说说鹿狮口逃生的
过程;再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 导学生同桌互练,互相倾听、评价、改进。
▶教学准备


59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皱、配、怨、狮、逼”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挣”4 个多音字,会写“鹿、塘、映、
欣、赏、匀、致”7个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3.通过对课文重点语句的自读自悟,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看,谁向我们走来了?课件出示小鹿的图片。
(1)描述小鹿:多美的一只小鹿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它呢?
(2)谈话导 入:鹿,是一种很漂亮的动物,它们温驯善良。但有一只小鹿,差点儿就成了狮子的口
中餐……到底发生 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2.字理识记:甲骨文的“鹿”有一双大眼睛、一对角、短尾巴,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鹿”字。

3.指导书写。“鹿”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广字头,特别要注意里面部分的笔顺:横折、竖、 竖、横。这
个字的部首比较特殊,不是广字头,而是“鹿”本身。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引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鹿角和鹿腿,让学生对鹿有初
步的印象。相机教写生字“鹿”。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60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 将课文的生字圈画出来。
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2)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
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 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
3.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结合课后第二题,课件出示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课件出示:
鹿非常欣赏(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但是当(遇到危险)时,(腿) 帮助它(狮口逃
生),而(角)却让它(差点儿送命)。
(3)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br>【设计意图】本课多音字较多,把多音字放入句子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不同语境下字的含义,有
助于学生掌握多音字。通过出示句子,并结合课后给出的关键词,为学生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
学 习难度。
板块三 品读感悟,正确评价
1.欣赏鹿角,体会惊喜。

61


(1)请学生朗读第2~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鹿对自己的评价。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板书:鹿角美丽)
(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联系课后习题旁的插图,体会“匀称”“精美别致”的含义。
②课件出示珊瑚图,发现鹿角与珊瑚的相似之处。
③抓住“忽然”体会鹿的惊喜。
(4)真是美丽的鹿角!假如你是鹿,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赞美自己美丽的角呢?(引导归纳:自豪、
骄 傲、高兴……)
(5)同桌互读。
(6)仿写句子。
课件出示:
我的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____。
2.狮口逃生,体会腿美。
(1)小鹿除了评价自己的角外,还评价了自己的什么呢?
课件出示: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鹿刚刚还挺开心的,这会儿却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鹿腿难看)
(3)指导朗读: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4)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向他逼近了。他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狮子图片)
(5)指导学生朗读第4~5两个自然段。
3.体会腿美:鹿脱险了吗?他靠什么脱险的?(有力的长腿帮助他脱险了)
4.师总结:有 惊无险,鹿终于逃脱了狮子的追捕,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难看的四条腿帮助鹿狮口
逃生。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鹿前后对自己角和腿的不同态度与
评价。

62


板块四 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鹿、塘、映、欣、赏、匀、致”7个字。
2.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7个字。
3.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重点笔画、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书写,展示,评价,修改再写。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书写、评价的字较多,教师要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提高写字效率。在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总结,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会更 深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配、传、哎、狮、叹”5个字。
2.通过朗读,感悟故事寓意。
3.学会抓住关键词讲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诵读品味,感悟寓意
1.课件出示鹿对角和腿评价的句子。
课件出示:
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2.这三句话分别在课文的哪里呢?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些句子。
3.指导朗读。引 导学生注意语气词、标点符号,揣摩故事主人公——鹿的心理活动,调整语调、语
速再读。
4.小鹿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5.揭示寓意: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生活中,任何事情都 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 坏。

63


6.总结:读寓言故事不仅要明白故事内容,还要思考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才是真正
读懂了这个故事。(板书:寓言读故事明道理)
【设计意图】将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熟读课文,读懂鹿的心理,又通过朗读引导
学生理 解寓意。同时揭示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先读懂故事内容,再思考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板块二 抓关键词,练习讲故事
1.课件出示提示。
课件出示:
角: 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具体、生动。
(1)同桌练习,互相提建议。
(2)指名讲述,师生共评。
3.课件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课件出示:
 尽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 让故事中的主人公“会说话”,讲好鹿的心里话,讲“活”鹿的神态、动作等。
 把狮口逃生的紧张和危急讲出来。
4.推荐课外阅读。
《鹿角和鹿腿》选自伊索寓言。丰富 的想象,富有启发的寓意,出色的艺术技巧,让这本书历来为
人所称道。这本书里面还有故事《农夫和蛇 》《狐狸和葡萄》《北风和太阳》……喜欢读书的孩子就赶
紧去读吧!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练习讲故事,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 课外读
物的推荐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板块三 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配、传、哎、狮、叹”5个字。


64


2.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示范重点字及笔画。学生观察。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中可让学生多观察,找准重点笔 画或结构,让学生学会自学,养成认真观察
的好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旁引导,将主动权交 给学生。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用朗读这一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 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
文,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思想教育。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 :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均要求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放在首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学习当成
一种享受呢?于是,我努力创设了快乐学习的氛围。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 验者、发现者。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
成为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中,使学生感悟道理。
通过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和运用多种多样、活泼 灵动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
读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 产生共鸣,从而感悟道理。整个朗读的过
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服务。

65



8 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会认“滔、涯”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8个,可以在初读课文后进行集中识 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有什
么好办法。本课大部分要求会认的字是形声字,可以提示学生借 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展开学习。
2.朗读教学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朗读中应抓住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把握池子
与河流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引入题目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池子和河流吗?你们喜欢池子还是河流?
(2)寓言有很多表达形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也是寓言的表达形式之一。有一个池子和一条河
流是邻居,她们之间会发生怎样 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故事吧!(板书课文题目:池子与河
流)
2.了解作者。

66


克雷洛夫是俄国的寓言作家,有200多篇诗体寓言,代表作 品有《狼和小羊》《杂色羊》《蜜蜂和
苍蝇》等。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趣,引出课文的两 位主角,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明确寓言的多种表达形
式。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 了解诗歌共有多少节。
 诗歌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正音:遵循(zūn xún);淤塞(yū sè);应验(yìnɡ yàn)。
②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遵、尊”。
③分角色男女生朗读诗歌。
2.整体感知。
(1)根据提示,借助文中关键语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池子喜欢_________的生活,而河流遵循___________的自然 规律,最后河流______________,而池
子却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根据提示,借助诗歌关键语句,尝 试概括诗歌内容,培养学生
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板块三 角色对比,感知特点
1.对比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点。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做上记号。
2.课件出示表格,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67



池子
河流
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 遵循怎样的规律






结局 个性特点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4.教师相机帮助学生填写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 遵循怎样的规律
享受无忧无虑的清闲
生活;任凭人世间忙
忙碌碌,只在睡梦中
推究哲理
结局
完全枯干
个性特点
懒惰
不思进取
贪图安逸
池子 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
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
上一样;不用为大船和木
筏操心;小划子有多重也
用不着想
河流 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
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
着长串的木筏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
洁;不顾自身的安
逸;用源源不断的清
洁的水,年年给人们
带来利益
长流
不断
勤奋
乐于奉献
勇于进取

【设 计意图】以池子和河流的不同之处作为切入点,思考对比角度,梳理对比内容,了解池子和河
流不同的个 性特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读懂故事。
板块四 明确寓意,拓展延伸
1.感悟寓意。
(1)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有道理?为什么?
①小组派代表发言。
②学生评议,互相补充。
(2)借助诗歌中的语言,对池子或者河流说说你的心里话。
课件出示:
 池子啊,你整日______________,你留恋_________ ______的生活,你忘记了______________的
自然规律,最终,你________ _________。

68


 河流啊,你总是_______ _______,你不顾_____________,你懂得__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至今,你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有没有同池子与河流一样的人呢?学生自主交流。
(4)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诗歌的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一起读一读。
(5)这则寓言给了你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呢?
2.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设计意图】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 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是学习寓言的目的所在。引导学生
将阅读中的感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 用的效果。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1.与文本对话。
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朗读中有所收获,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
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 要“河流”抛弃怎样的
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 的尊敬?“河流”遵循的
自然规律是什么?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对话。
2.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你想做
一个怎样的人?用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69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积极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理由。
2.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加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理由,尊重不同的想法。
▶教学策略
1.调查实践
本次教学可根据班上实际情况,与本学期的班干部推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灵活 安排时间,让学生
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完成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参 与口语交际的兴
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指导方法
为了使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有说服力,可以列举发生在自己身上或班上的具体事例作为支撑。先
表明观 点,再列举事例。
3.讨论交流
在说清楚理由之后,可引导学生围绕“该不该”“为什么”这两个核心问题组织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刘杰浩所在的三(2)班的班干部轮流制表。
课件出示:
上半学期班干部 下半学期班干部
班长:李伟 班长:陈佳
学习委员:刘晓敏 学习委员:马晓艺

70


卫生委员:杜莹莹 卫生委员:刘杰浩
文体委员:张振凯 文体委员:肖瀚飞
…… ……
2.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三(2)班的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
3.引出交际话题: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板书: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4.课件出示讨论示例。

5.讨论交流:面对不同的观点,到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呢?小组内讨论交流,表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在上课伊始,呈现交际情境,由情境直接导入交际主题,明确班干部轮流制的含义,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
板块二 搭建支架,引导方法
1.方法指导。
(1)首先,想一想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利与弊,明确自己的观点。
(2)其次,针对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①可以结合班级情况举例说明。
②可以用“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衔接。
③可以从是否利于班级工作开展、是否利 于班干部培养、是否利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等方面谈谈自
己的看法。
2.交流前可以把观点和理由写清楚。
3.引导学生练说:想想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自己的理由是什么?
4.学生独立练说。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支架,降低口语表达的难度,提
高 学生表达的兴趣。
板块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小组讨论。
(1)6人一组,各抒己见。

71


(2)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课件出示:
 他人发言时,其他人要安静地倾听,并思考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 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听完之后不要妄加指责,可以评价或补充,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询问。
(3)
组内互评:结合评价表,组员互相评价。(课件出示评价表)
评价标准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表明自己的观点
说清楚理由
说的是否有道理
2.汇报交流。
(1)确定本组观点后,选出一个代表,在组内练习后上台汇报。
(2)各小组依次派代表介绍时,本组的同学可以适当补充。
(3)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陈述的理由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
大家 分别从是否利于班级工作开展、是否利于班干部培养、是否利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等方面谈了
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都能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学会尊重不同的想
法,非常 好!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要有交际对象,在本环节中,创设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实践
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给每个同学都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既是对上一个< br>环节方法的实践巩固,又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表达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
动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不同的声音。上完这节课后,
我 的感受颇深:
1.设置“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这节课的引入,我利用讨论的形式,挖 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参与到此次交际中,激发学生表达
的欲望,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 的兴趣。

72


2.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本堂
课 ,做到了真正的互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多层次的交际,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进入生活,提
高 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及时评价,体验语言的魅力。
学生互评,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创 设“敢说”的氛围,让学生获得身心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对
语言文字的热爱。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仔细观察画面,合理想象,把画面写具体。
▶教学策略
1.观察画面
本 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找到观察的重点,联系生活,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并且了解看
图习作的 基本要素——谁?在干什么?动作怎样?在说什么?首先,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
画中的事物 ,知道图画中的人物在哪里做什么;其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怎样”进行描写,能够联
系生活推测 出人物“可能说了哪些话”,“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2.表达想法
习作中,提 示学生除了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想一想他们可能会说
些什么。这两个方 面都要写清楚,帮助学生把定格的画面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3.互相评议

73


写完后,与同学分享习作,互相评议习作,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评 价的要点:一是要看图画的
内容是否介绍清楚,二是要看有没有错别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入习作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能跟大家说说你放风筝的过程吗?
2.指名分享放风筝的乐趣。
3.师总结:是啊,大家都喜欢放风筝,你看有这么多人在广场 上放风筝呢!(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幅图。(板书:看图画,写一写)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放风筝的具体过程和自己的乐趣,有助于把自己的
感受 迁移到图中人物中,拉近学生和图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写话做铺垫。
板块二 观察图片,展开想象
1.观察图片,初步感知。
(1)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整体——局部——整体)
2.观察整体,概括内容。
(1)图上的天气怎样?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尝试将上述要素连在一起概括图画内容。
3.观察局部,说说细节。
(1)观察人物,看看可分为几类。(明确:一对夫妇和几个放风筝的小孩)

74


(2)观察远处的一对夫妇,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你看出了什么?(明确:丈夫的手搭 在妻子的肩
上,说明他们非常恩爱)
(3)观察、描述放风筝时的动作。
①认真观察放风筝的小孩,请学生上台模仿表演。
②全班交流。
③引导学生准确描述他们的动作。运用句式“首先……然后……再……最后……”。
(4)模仿举风筝,说动作。
①小组成员观察并模仿举着风筝的小男孩的动作,小组成员说出相应的动词。
②引导学生串词成句。
4.联系生活,想象语言。
(1)思考图上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
(2)指名说说他们的内心可能会想些什么。
(3)体验角色内心。
课件出示:
 看到天上的风筝,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风筝高高飞起来了,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你是旁边的小女孩,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5.回归整体,自述故事。
再次观察图画,讲讲故事。整幅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画面,教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将写
话写具 体,减轻学生写作压力,降低写作难度。
板块三 示范引路,学生习作
1.课件出示要求,讲述故事。
课件出示:
 仔细观察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 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 联系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说说自己的感想。
2.课件出示范文,交流表达。

75


(1)课件出示优秀范文。
(2)你觉得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3)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疑惑?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对于习作能力 强的学生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写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对于习作能力
较弱的学生,简单地描写 图画内容即可。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写作要求及范文,让学生习作时目标明确。通过评价范文,巩固 了教学目标,
降低了习作难度,增强了习作自信心。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根据要求,交流习作
1.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习作要求:
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 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2.对照评价要求,自主修改。
课件出示:
评价要求:
 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
 人物的动作是否描写准确?
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 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76


(1)学生阅读评价要求。
(2)学生自主对照评价要求,检查、修改习作。
3.对照清单,同桌互改。
(1)课件出示清单。
课件出示:
 你的习作最吸引我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不太明白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桌互相根据清单,修改对方的习作。
【设计意图】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通过同桌互 评,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在修改中提升学生
的习作水平。

板块二 品读欣赏,润色修改
1.小组合作,交流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2)根据小组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3)推荐本组内的优秀习作。
(4)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师生共评共改。
2.誊写作文,点评作文。
(1)誊写作文。
(2)同学之间互评作文。
(3)教师搜集优秀作文,在班上进行范读。
(4)学生自行修改习作。
3.发表习作,欣赏交流。
(1)在班级展示栏中择优发布。
(2)课下组织欣赏优秀习作。
(3)鼓励学生评选出满意的作品,并发布在班级微信群、QQ群。
▶教学反思


77


本单元看图写话要求是在二年级看图写话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三年级要求把内容写清楚,能展开
想象,把想象的话写下来。放风筝是学生喜爱的运动,课前布置作业 ,让学生周末去公园放风筝,亲自
体验放风筝的乐趣。教学时,让学生回忆自己放风筝的具体过程和乐趣 ,有助于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迁移
到图中人物中。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看到什么说什么;再指导他们 按一定顺序说话,教授学生方
法。
展开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难点,设计好问题是 关键。教学时,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
交流图画上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可能会想些什么,体验角色内 心。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互相启
发,便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学习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并自
主阅读这3本寓言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
中的人 和事深入理解。
▶教学策略
1.联系本单元学习寓言的方法进行阅读。
2.迁移在前面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策略:猜想、提问、写批注。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阅读寓言的方法。
4.“快乐读书吧”安排的读书活动,教 师要加强指导。读前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要求。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做好指导和督促。学生 阅读后,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把阅读活动引向深入,促
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各一本,多媒体课件。
学生:一本自己已有的寓言故事书。

78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 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学习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并自
主阅读寓言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论寓言,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你最近读了什么寓言故事 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
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3.小结:从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读寓言 故事书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我们
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
4.板书题目。课件出示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引入题目,让学生分享寓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板块二 阅读题目,了解要求
1.课件出示任务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 “快乐读书吧”,想一想,这次课外阅读要求读的是什么寓言?具体推荐了哪几本寓言故事?
怎样阅读寓 言才能有收获?找出相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2.实操与反馈。
预设1:这次要求读的是中外寓言故事。
除了中国的寓言,还可以读一读其他国家的寓言。快 来打开世界寓言宝库的大门吧!(板书:读中
外寓言故事)
预设2:具体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 到很多既好玩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都在世
界上有很大的影响。(板书:中国古 代寓言 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

79


预设3:这样阅读寓言才能有收获。
(1)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板书:读懂内容,体会道理)
(2)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板书: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课件出示:


3.小结:这次“快乐读书吧”要求我们阅读寓言故事书, 由于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因此一本寓
言故事书里会编撰很多个寓言故事,就像中国古代寓言那样。在 阅读寓言故事时,要读懂故事内容,并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然后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体会 故事中的道理。
板块三 读故事,知道理
1.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含着深 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寓言中去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 br>2.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好玩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故事。
(课件出示故事)
课件出示:
叶公好龙
古时候有个叶公,非常喜欢龙,他穿的 衣服上绣着龙,戴的帽子上镶着龙,住的房子也一样,
墙壁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这些龙张牙舞爪, 回旋盘绕,好像在云雾里飞翔。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么喜欢龙,就决定去拜访他。霎时间,乌云滚滚 ,雷电交加,真龙到了
叶公家里,把头伸进了南窗,把尾巴绕到了北窗。
叶公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连忙跑走了。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龙。
——根据《新序·杂事》相关内容改写
3.了解故事内容,感悟道理。
(1)你认为这则寓言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4.师小结:读寓言故事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明白故事讲的道理。

80


【设计意图】以这则寓言为抓手,帮助学生了解读寓言的方法。带领学生经历“从故事到道理, 从
道理到生活”的阅读寓言过程。
板块四 图文结合,阅读交流
阅读伊索寓言 < br>1.引导学生观察:从图片的内容中你都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课件出示伊索寓言的多幅插图。
( 《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龟兔赛跑》)
2.学生猜故事。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寓言故事。
(1)课件出示《狐狸和葡萄》中的一幅插图和故事内容。(板书:《狐狸和葡萄》)
课件出示:
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
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 功。最后,他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葡萄还没有成熟,
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2)课件出示《农夫和蛇》中的一幅插图和故事内容。(板书:《农夫和蛇》)
课件出示:
一个农夫干完农活,看见一条蛇冻僵了,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农夫的体温让蛇苏
醒了过来,但是在苏醒的刹那,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到
了致命的创伤。
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可怜恶人,不辨好坏,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恶报 ,我真是活
该!”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按小组发言的顺序,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5.小组汇报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6.教师小结:伊索寓言搜 集整理了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这部寓言集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
漫步其中,我们会看到吃不到葡 萄反而说葡萄酸的狐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蛇……
7.简介作者伊索。(板书:伊索 伊索寓言)
课件出示:

81


伊索,古希腊寓言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板块五 小组讨论,拓展阅读
交流克雷洛夫寓言。
1.课件出示克雷洛夫寓言的多幅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片中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 ?课件出示伊索寓言的多幅插图。(《狐狸和乌
鸦》《狼和小羊》《橡树和芦苇》)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寓言故事。
(1)课件出示《狐狸和 乌鸦》中的一幅插图和故事内容。学生读故事,说寓意。(板书:《狐狸和
乌鸦》)
课件出示: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一天 ,乌鸦叼来一块
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因为乌 鸦在树枝上,
狐狸没有办法抢到。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肯轻易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 ,您好吗?”
乌鸦没有回答。狐狸只好赔着笑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 眼,还是没
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 差远了。
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张开大嘴就唱:“呱— —”它
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寓意: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虚荣心强,自以为是,爱炫耀的人。
(2)课件出示《狼和小羊》,学生读故事,说寓意。(板书:《狼和小羊》)
课件出示: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
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 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
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 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
那儿去的。”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这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呐!”
狼不想 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反正都一样 。”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82


寓意:对于那些心存恶念的人 ,任何合理的辩解都不起作用。他们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宁愿捏造
事实,颠倒黑白。面对这样的对手, 要勇于抗争,光讲道理是没用的。
4.简介作者: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 讲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故事。
(板书: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寓言)(课件出示克雷洛夫简介)
课件出示:
克雷洛夫(1769—1844)是俄国最杰出的寓言作家,晚年才开始写寓言。 他在寓言中运用和提炼了
大量反映俄罗斯人民智慧的童话和谚语,而他的一些警句又反过来变成了新的谚 语在民间传诵。
板块六 制订计划,明确任务
1.组建阅读小组。
按照书名分组,一本书一个小组;注意引导不同特点学生的搭配组合。
2.小组合作制订阅读计划。
3.展示小组制订的阅读计划。(课件出示表格)
课件出示: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组名
组长


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日——*日
*日——*日
活动内容
个人开展阅读活动,选择推荐的寓言故事,记录阅读的篇目。
商议决定汇报的形式和内容。如 编撰手抄报或寓言精选集,商议编撰
事项;举办小小故事会,交流准备的篇目等。
*日——*日 编撰手抄报或寓言精选集;准备小小故事会等。
编写具体分工
主编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小组商议制订了后期阅读计划及开展阅 读活
动的计划,请各组长督促小组成员按时阅读,15天后,我们开展阅读交流会活动。
美工 誊抄
小小故事会
主持人
组员

83


【设计意图】本次“快乐读书吧”推荐了3本寓言故事书,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先阅 读。
让选择阅读同一个故事的学生组成一个阅读小组,制订阅读计划。让阅读、分享与交流成为一种习惯 ,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小结成果,明确交流目标
1.小结课外阅读的情况。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小结课外阅读情况,重点讨论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2.明确说和听的要求。课件出示说和听的要求。
课件出示:
说:
 展示制作的手抄报或编撰的寓言精选集,并对其制作和编写做具体介绍。
 介绍故事或谈心得体会时,态度自然大方,音量适中,能让别人听清楚。
 可以加上动作帮助讲故事。
 积极回应同学提出的疑问或意见。
听:
 专心听同学汇报的内容。
 有不明白的地方,等同学讲完后再向他提出。
 如果你也读过那个故事,等同学讲完后,可以就故事内容、说明的道理等提出意见。
板块二 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1.交流汇报。
(1)指名两个准备较好的小组汇报交流,并进行互动。

84


(2)总结这两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以及互动情况。其他小组根据这两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 调整
自己小组准备的内容。
(3)其他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逐一组织互动。
2.总结全过程活动的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坚持课外阅读寓言故事书,并做好相关记录。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寓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学生从小一直接触的文学形式 。在导读课上提高学生的
阅读兴趣并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是我本次教学主要解决的问题。上课伊始, 通过谈话,让学生自由
分享他们阅读寓言的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导读中,我精心选择了中国古 代寓言伊索寓言、克
雷洛夫寓言中适合学生阅读的短篇,选取了一些精彩片段,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阅 读兴趣,激发他们
课后的阅读欲望。
课外阅读的教学还要注重分享课,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 受,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现。通过学
生小组展示汇报,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让学生相互学 习和借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
生交流并总结,学生能在分享的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有助于培养 他们的阅读自信。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
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
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 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
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 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
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
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 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85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
3
1.会认37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
纸的发明 2
语。
赵州桥 2
2.能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
一幅名扬中
外的画
1
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
风俗。
综合性学习 3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
语文园地 2
生字。
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5.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86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
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传统 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
1.创设情境,感知美点
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该诗的美学价值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想象的世界里去感受古诗的画
面美,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在深入探 究的基础上领略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
知美、体验美、分享美,进而获得感官和精神的 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课文对有些字词做了解释,应放手让学生借 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注释的,可以让学生
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还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 插图来理解。如《元日》,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春节过
年习俗的亲身体会来理解。可以回顾二年级下册的课 文——《传统节日》这首儿歌所介绍的中华传统节
日,再结合本课三首古诗,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 收集并积累描写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
古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内涵。
3.入情入境,朗诵为主
古诗教学应彰显朗读的作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 模仿读等方式,通过朗读加深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 诵读的兴趣,促使其在反复
读的过程中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87


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查找中国其他传统节日 的
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疑揭题,理解诗题
1.猜字:分步出示“元”字 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
首”的意思。
课件出示:
“元”字的演变过程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3.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的交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板块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 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
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教师范读。
(4)指名读。(重点检查“爆、屠、换、符”等字的读音)

88


(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读。
2.读出节奏。
(1)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吗?
(2)学生练习读。
(3)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
课件出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组内打节拍齐读《元日》。
3.了解大意。
(1)圈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
(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3)学生交流探究。
①理解“一岁除”。(除:除去,逝去)
②理解“屠苏”。(了解“屠苏酒”,课件出示有关屠苏酒的资料)
屠苏酒
屠苏酒 ,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
瘟疫,是由唐 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
岁,大家要祝贺 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③理解“暖”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
④认识“桃符”。(课件出示“桃符”的图片)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 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
人们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 新气象。
(4)指导书写“符”两个字。
①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

89


②观察“符”字的结构:上扁下大。
③师范写,生摹写。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 ,应该学会通过看注释、图片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
法。抓关键字词理解古诗,体现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板块三 读出美好,想象画面
1.创设意境,想象画面。
(1)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创设意境,引导想象。
(3)学生描述诗的画面。
2.指导朗读,体会意境。
(1)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
(2)学生圈画交流。“暖”既指春风 暖,也说明心情暖暖的;“曈曈”是指灿烂的阳光,表达了愉
快的心情;“新”指新的事物替换旧的事物 ,心情愉快。
(3)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课件出示王安石简介)
课件出示: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
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
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
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4)说说诗人写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
(5)指名读全诗。
3.练习背诵古诗。
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 ,借助古诗中的关键字词,细细品味、揣摩背后的意蕴,
与诗人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
板块四 拓展延伸,读出情景
1.课件出示描写春节的诗句,学生自由读。


90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2.议一议:说说这三句诗中诗人描写的是春节的哪些难忘情景。
3.课堂作业:用田字格写“符”字。
(1)学生练写。(提醒书写姿势、字的结构布局等)
(2)交流评价。
4.拓展延伸:调查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完成一份春节画报。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魂、酒、牧”3个生字,会写“欲、魂、借、酒、何、牧”6个字。
2.背诵古诗《清明》并默写。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解题,了解“清明”
1.谈谈清明的来源。
(1)板书古诗的题目:清明。谁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介绍。(课件出示清明简介)
课件出示:
清明最早只是 一种节气的名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一
时节气温变暖,雨水 增多,万物吐故纳新。
2.介绍诗人。了解诗人杜牧。指导书写“牧”,左边牛字旁的第三笔是提。

91


3.说说你们在清明节通常会做什么。(祭祖、上坟、扫墓、踏青等)
板块二 初读故事,感受韵律
1.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借助生字表,放声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把古诗读通顺。
2.抓诗眼,悟诗情。
(1)自由读,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欲断魂)
(2)理解“欲断魂”。
①由“魂”字可以想到哪些词?(魂魄、灵魂等)“欲断魂”是什么意思?(失魂落魄)
②观察田字格中“魂”的笔画,指导书写“魂”:左窄右宽,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两笔撇折、点。
③学生描红、临帖、练写,教师评价。
④指导书写“欲”。
⑤字典中“欲”有三种解释,诗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
课件出示:
A.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B.想要,希望;C.将要,快要。
⑥说说“欲断魂”的意思。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小组读。
(3)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教师示范读,指名读。
(5)学生自由读,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必 须在诵读上下足功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促理解,以读促积累,“读”
占鳌头。


92


板块三 读懂读透,感受诗情
1.自主探究,解字析义。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合作理解古诗大意。
3.班级交流。
(1)感知“纷纷”的精妙。
“纷纷”指的是什么?(细雨朦胧的样子)诗中除了“雨纷纷” ,还有什么是“纷纷”的?(诗人
的心情)
(2)猜一猜:行人中有哪些人?(扫墓的人、回家祭祖的人、漂泊在外的人……)
(3)拓展想象,体会“欲断魂”所传达出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人们回家祭拜先祖。但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很不
好受,现在又淋了雨,此时, 他的感受如何?(欲断魂)
(4)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行人为什么要找酒家?(喝酒解闷、住宿、歇歇脚、驱驱寒等)
(6)情境体验:学生扮演行人,教师扮演牧童,读诗中第三、四两句。
(7)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欣赏作品,升华感情。
(1)欣赏名家笔下的清明,了解清明节的习俗。(课件出示名家作品片段)
课件出示: < br>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
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选自丰子恺《清明》
在旧时代里,上坟时绝顶高兴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妇女儿童欢天喜地,穿得漂漂亮
亮去 上坟,无形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选自周作人《山头的花木》
(2)交流感受:读了名家写清明的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3)再次朗读《清明》全诗。
5.背诵课文,默写古诗。
(1)指导书写“酒、何”。(“酒”里面不能少写一横)

93


(2)用方格纸默写古诗。
(3)评讲订正。(要求:正确、美观)
6.师小结:四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 时光,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的习俗除
了祭祖、扫墓、踏青外,还有荡秋千、植树、打马球、插 柳等,清明节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
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
【设计意图】 将生活实际与想象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清明节时的哀思。通过展示名家
作品片段,加深学生 对古诗的理解。
板块四 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1.回顾古诗,总结学法。
(1)回顾《元日》《清明》,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
课件出示:
第一步: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通过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
第二步: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布置预习作业。
用所学的方法,尝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并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94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学法,导入课题
1.复习古诗,学法回顾。
(1)课件出示《元日》《清明》,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这两首古诗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的景象?(春节和清明节)
(3)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学习古诗的三步法,谁来说一说?
2.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诗的题目,指导书写“兄”。
3.读诗题,解题意。
(1)指名读诗题,读了诗题,你了解到了什么?
(2)“忆”有回想、想念、记得的意思,在这里“忆”的字义是什么?(想念)
(3)补充资料。(课件出示王维简介)
课件出示:
王维(701—761),唐 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北宋苏轼称他“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孟 浩然并称“王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实现教师“教” 是为了“不教”
的理念。
板块二 借助学法,合作学诗
1.合作学诗,课件出示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学法,先自学,再交流古诗大意; 然后想象画面;最后抓住关键词和课前了解的背景,说一说
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交流所学。
(1)汇报诗意。
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最后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关键词:“异乡”指
他乡;“佳节”指节日;“遥知”指远远地知道)
(2)体会诗情。
①抓住“独”“异”,体会诗人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

95


②抓住“佳节”,想象重阳节的热闹景象,与“独”“异”形成鲜明的对 比,一个“倍”字道出了
诗人在节日之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③抓住“兄弟”与“一人”的反差,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想象感悟: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
(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 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由读到悟,在读的过程中,解诗意,
想画面,悟诗情。
板块三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古诗三首,比较异同。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学生交流反馈。
预设:相同 之处是都描写了传统节日的景象;不同之处是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是喜悦,第二首
是悲伤,第三首是 孤独。
3.拓展延伸。
(1)就像王维一样,从古至今有许多客居他乡的游子将他们漂泊在 外、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入诗中。课件出示相关诗句。
课件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二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2)自由读,指名读。 < br>【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三首古诗的异同,加深了他们对古诗主题的理解。
通过拓展延伸,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板书设计

96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授人以渔,提升能力。
在教授《元日》《清明》这两首诗 的时候,引导学生学古诗,提炼方法。一是读通读顺,借助注释
或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二是展开 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三是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
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法的 提炼,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更提升了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2.多样诵读,读出味道。
任何一堂语文课都要读出语文味。古诗的韵律之美更 要通过诵读来体现。读是一种艺术,不仅仅是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而是要读出层次,读出精神。在课堂上 ,教学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准节奏,读
出古诗蕴含的情感,这是古诗教学必须要做到的。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会认“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鲜” 3个多音字,会写“术、伟”等12个字,正确
读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自然段大意。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策略

97


1.理解关键词语
理解词语 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自主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
意思,引导学生 养成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字词的良好习惯。接着再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将词语的理解融于课文的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充分
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 程,感受纸的发明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2.关注积累表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 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
一自然段是围绕着某一句话写的,找到这 句话就能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造纸术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 鲜”3个多音字,会写“术、伟、录、册、保、存”
6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你知道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
2.互动交流。(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
4.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板块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98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字词。
课件出示:
创 携 存 制 麻 蔡 伦 累 切 鲜 欧 洲 社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保存 大约 吸收 经验 原料
满足 朝鲜 半岛 日本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1)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轮流读。
(2)正音:创(chuànɡ)、携 (xié)。
(3)结合语境识记多音字“累、切、鲜”。
3.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填一填。
课件出示:
在蔡伦没有改进造 纸术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汉时期,人们造出了(麻纸),但是
这种纸比较粗糙,不便书 写。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制成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
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2)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图表。(课件出示图表)

(3)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梳理。
(4)借助图表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利用课后图表作为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聚焦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串联起来感知课文内容。
板块三 研读课文,感受演变
1.默读课文,自主梳理。课件出示学习单。
课件出示:
时间
造纸术发明以前 起先

记录文字的物体

优点

不足
99


后来
再后来
西汉
2.填写学习单,交流学习单。
(1)默读课文,圈画出记录文字的物体。









(2)快速读课文,找出这些记录文字的物体的优点或者不足。
(3)相机理解重点字词。
①“甲骨文”。(课件出示甲骨文图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②理解“铸刻”。“铸”是把金属熔化后倒进模具里,冷却凝固后制成器物。
③“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④字源识记“帛”。“帛”由“白”和“巾”组成,表示白色的绢或绸。
课件出示:
帛,甲骨文“”=“
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4)汇报交流,完成表格。(课件出示完成后的表格)
时间
造纸术发明以前 起先
后来
再后来
记录文字的物体
龟甲、兽骨和青铜器
竹片和木片
帛 轻便

优点 不足
需要用刀刻,笨重,阅
读、携带、保存不便
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
用得起
西汉

3.整体回顾。
(1)借助表格,说说汉字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
(2)同桌交流。
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使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同时,解释重点字词,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麻纸 便于携带 粗糙,不便书写
”(白,无色)+“”(巾,绸布),表示白色的绸布,金文“”、篆
板块四 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00

关于爱情的诗歌-突出贡献奖


护肤美容-伤害的近义词


中国范-质疑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电算化考试


手术刀图片-说一声再见


怎样备好一堂课-流动人口婚育证


最美歌词-打折促销


dnf刷图最强职业-战胜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