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全册 集体备课 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房地产开发资质等级-淡然若水
三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名,其中男生
*名,女生*名。大部分学生天真聪颖,接受能力也较强,
但小部分同学纪律散漫,行为习惯不好,学习
没有自觉性,经常作业不按时完成。所以存
在着学习上的“贫富悬殊”。对于这小部分学生有待于今后教
学中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其学
习积极性,逐渐养成遵守纪律,爱学习,求上进的良好习惯。使整个班级形
成一种勤于学
习的氛围,使大家在各方面都有所提高。
二、学习目标
1.在语文学习中,体现8个专题的思想。
2.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
3.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继续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用毛笔
仿影。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学习联系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
解词句的意思,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
意方面的作用。
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8.继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诵读优秀诗文,练习复述课文。
10.继续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1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
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
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
享习作的快乐。
1
12.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
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
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
讲述一件事情。
13.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三、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
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
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
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
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
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
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
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
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可以在学习课
文前,如查字典确定
字义、多音字确定读音等;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连句成段的两种
方法(总分和并列),有的可在学完
课后再次总结,如说一段话的意思。在学法指导时不
必过多地讲道理,应多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
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教学进度表
教学时间
第一周
教学内容
第1—3课
教学时间
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
教学内容
第25—27课
第28课
口语交际 习
作 语文园地
第十八周
第十九周
七八单元测试
复习
2
第二周 第4课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
园地
第三周
第四周
第5—7课
第8课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五周
第六周
一二单元测试
第9—11课
第二十周
第二十一周
复习
考试
第七周 第12课 综合性学习 语文园
地
第八周
第九周
第13—15课
习作 语文园地 三四单元测
试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
第十五周
第16、17课 习作例文
习作 第18、19课
第20、21课 习作
语文园地 五六单元测试
第22—24课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
以“可爱的生灵”为主题,编排了《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3首古诗和《燕子》
《荷花》
《昆虫备忘录》3篇课文,多角度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灵的可爱与美丽。《古诗三首》呈现的是古
代诗人眼
中美丽的春夏景象;《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
的活泼可爱
;《荷花》一文细腻地描写了荷花的姿态,把一池荷花描绘成“一大幅活的画”;《昆虫备
忘录》则描写
了有趣的小昆虫,将昆虫写得情趣盎然。
3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 2
1.会认28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7个字,正确读写30个词
语。
燕子
2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默写
《绝句》。
荷花 2
3.能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4.能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昆虫备忘录 1
5.能仿照课文中的片段,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
口语交际 1 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把话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
习作 2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
语文园地 2
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并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照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鸳、鸯”等6个生字,会写“融、燕”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绝句》。
3.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引导学生在初读古诗时读准字音,再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或“加一加”
等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关于字义,可以采用组词的方式
进行理解,还可以借
助图片或视频理解“鸳鸯”和“河豚”。
写字:教学时引导学生运用学过
的书写方法分小组交流书写要点,教师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
“融、燕、崇、溪”等。“融”的左下
部分只有一横;“燕”的上面部分是“廿”,第四笔是短横;
“崇”的下面部分是“宗”,不要写成“示
”;“溪”的右下部分是“大”。教学时可以在课件中用彩
色突出这些易写错的部分,加深学生的第一印
象。
2.朗读教学
三首古诗朗读起来轻快而愉悦。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诗中的
景色展开想象,配上合适
的音乐,在教师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中,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绝
句》一诗的前两句,朗读的速度可以缓慢一点儿;第三句从“融”字开始语调上扬,语速加快,
重点落在
“燕子”一词上,拉长重读“燕”字,轻读“子”收尾,读出燕子的轻巧灵动;第四句语调轻
柔舒缓,读
出悠然闲适的感觉。
《惠崇春江晚景》第一句中“竹外桃花”要一气呵成读完,重读“花”字,“三两
枝”慢读,读出
画面的层次感,体现桃花的错落有致;第二句中“暖”字要拖长,读出温暖的感觉,引出
“鸭先知”;
第三句,语速加快;第四句语调上扬,节奏放慢,突出“河豚”“欲上”,给人想象的空间
。
5
《三衢道中》第一句重点读好“日日晴”中的两个“日”字
,第一个“日”字读得稍长一点儿,稍
重一点儿,语调上扬,读出“晴”带来的意外之喜;第三句语速加
快,重读“路”字,结尾语调上扬,
声音延长,读出意犹未尽而充满期待的感觉。
3.语言运用
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先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插图自主理
解有难度的词语,
并将主要景物串联起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再引导学生边读诗句边想象画面,并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所想
到的景象。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减”1个生字,会写“梅、溪、泛、减”4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认识三衢山,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衢山风光图片。
宋代诗人曾几在游览三衢山后写下了这样一首诗——《三衢道中》。
(2)板书诗题,读好诗题。
【设计意图】欣赏三衢山风景,初步感知三衢山之美,为下面学
习古诗做铺垫,同时活跃了课堂气
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生字。
6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
预习,学生能初步完成自学,结合教师范读,学生可以从读正确变为读出节奏,
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多种
形式地读,让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反复识字。
板块二 走进古诗,寻“三衢”美景
1.课件出示思考提示。
课件出示:
2.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1)游玩的时间。
①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梅子黄时”是指什么时候?拓展诗句,理解“梅子黄时”。
课件出示: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苏轼《舶趠风》
——赵师秀《约客》
诗人是什么时候游三衢山的?他沿途看到了什么?在课本上用“”画出来。
师:“梅子黄时”本是多雨的季节,可是诗人出行正好碰到了——日日晴。
(2)游玩的路线。
①展示学生画的游玩的路线。
②结合诗句“小溪泛尽却山行”判断路线是否正确。
师:“泛”和“尽”分别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借助课文注释,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从诗中找出游玩的时间并画出游玩的路线
,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古诗的意
思,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板块三
再读古诗,品“游三衢”之情
1.借助插图,想象画面。
7
(1)图文结合,想象美景。
①边读古诗边看插图,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
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理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
得黄鹂四五声”)
②补白想象画面。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诗人在游玩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美景。
(2)运用关联词说话。
你能用一组关联词把这两句诗连成一句话,展示诗人游玩中看到的美景吗?(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不但)绿阴不减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2.想美景,品诗情。
(1)感受诗人的心情。
师:如果你是诗人,欣赏了这样的
美景,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心
情?
(2)师:整首诗表现出了诗人喜悦的心情,我们应该怎样读出这种心情呢?
(3)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运用,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游
玩之景的美,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诗人
当时的心情。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梅、溪、泛、减”4个字。
(1)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记:梅、溪、泛、减。
(2)熟字比较法识记:梅—每;泛—眨;减—喊。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书写笔顺及笔画。提醒学
生注意:“梅”的右下部分“母”的笔顺;“溪”的
右下部分是“大”,用红色标注。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对于写字
教学,三年级依然要高度重视,本课中“梅”“溪”是难写的字,所以要重
点指导。
第2课时
8
▶课时目标
1.会认“鸳、鸯、惠、崇、豚”5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诗人的情感。背诵古诗。
3.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揭示诗题
1.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现在一起来背一背。
(2)巩固方法:(师)谁来说一说上节课我们总结的学习写景诗的方法?
2.板书诗题。
(1)师:我们将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新的两首诗。(板书: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指导书写“惠、崇”二字。
惠:“日”扁宽,横画等距,横上一点不要忘记。崇:上面是山字头。
(3)读懂诗题: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题。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学法对于后面的学习很
重要,“惠、崇”二字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板书
诗题,随机指导写字,为后面的写字做铺垫。
板块二 感受节奏,感知诗意
1.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学生评价朗读效果,教师点拨易读错的字。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全班齐读。
2.再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的意思,把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里有疑惑。学生通过注释、插图等方式先行解决容易
懂的内容,难点由教师点拨。重点理解“迟日”“泥融”“鸳鸯”“欲”等字词。通过偏旁猜认“蒌蒿”
“芦芽”两种植物。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
培养语感,在读
中受到熏陶。反复地读也有利于学生背诵。
9
板块三 自主合作,想象画面
1.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课件出示学习清单)
2.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清单。
(1)小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解说学习清单。
(2)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新
课标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上节课学到的方法,小组合作完成学习清单。
学习清单意在训练学
生抓住主要事物及几个基本要素说清诗意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清单的使用也能大
大节省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板块四 品读诗句,悟意明情
1.品味《绝句》中的色与味。 <
br>(1)师:同学们的展示,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日风景图。这首诗,不仅有美丽的景,还有好
闻的气味呢!你发现了吗?(春风花草香)谁想来读读这花香扑鼻而来的句子?(指名读)
(2)师
:看到优美的风景,闻着扑鼻的花香,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再
来读一读。(
全班齐读)
(3)补充新燕衔泥筑巢的知识。(教师补充)燕子在忙碌地筑巢时,鸳鸯在做什么呢?为
什么它们
睡得这样香?
(4)想象体验。
师:看着这样的春景,诗人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试背古诗。
师:是的,这样
又香又美又温暖的春天,怎能让人不爱呢?让我们带着对春天的热爱,结合你们的
学习清单,一起来试着
背一背这首诗吧!
2.感受《惠崇春江晚景》的灵动鲜活。
(1)师:刚刚我们领略了杜甫笔下的春日美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苏轼笔下美景中的植物吧!
①诗中写了哪几种植物?指名回答。(竹、桃花、蒌蒿、芦芽)
②师:引导学生体会“满地”“短”的含义和意境,感受春天植物的生机勃勃。
③师:这样生机勃勃的春天,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2)师:动物们也闲不住了,你看
课文的插图,鸭子在水里干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式“有的……
有的……还有的……”)
10
指名学生根据课本插图造句。
(3)师:老师有个问题,这四
句诗写的景都是诗人看到的吗?(结合“欲”字的解释,明确第四句
诗是诗人的想象之景)
(4)师:看到这样生机勃勃的植物和活泼快乐的小动物们,诗人会想些什么呢?(请学生说一说)
(5)师: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设计意图】在学习清单中完成对
古诗的普遍性学习后,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个性化学习。感受不
同古诗的韵味。通过多次引读,感受诗人
的情感。
板块五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课件出示生字: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
(1)形声字识记:央、鸟—鸯。
(2)图片识记:燕子、鸳鸯、芦芽。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
意:“燕”是上中下结构,上面部分是“廿”;“鸳、
鸯”是上下结构,“鸳”的左上部分是“夕”。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1
本课是三首古诗,教学中始终
把握“以生为本”的主导思想,但三年级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
能力弱,理解古诗的意思有一定的困
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一步步展开学习,在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
读懂,理解、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
感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
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在读的过程中注重读的层次:先
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插图展
开想象,感受诗句所描绘的美景,在静态画
面中抓住“动”的生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让学生通过
多种形式的朗读,不断受到熏陶,培养他们的
语感。
2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伶、俐”等8个生字
,读准“散、杆”2个多音字,会写“凑、拂”等13个字,正确读写
“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词语,找出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伶、俐、翼、漾、倦、纤、痕”7个字都是形声字,可借助形声字的构
字规律指导识记。重
点指导“翼、痕、纤”的读音,“纤细”的“纤”字读xiān。
写字:
重点指导书写“凑、偶、倦、痕”4个字。“凑”的末笔是点;“偶”的最后三笔是竖、提、
2.朗读教学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教学时,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
读,体会优美生动
的语句,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可以采用示范朗读、音乐渲染等方式,引导学生读好
课文。
3.语言运用
12
“剪刀似的尾巴、旷亮无比
的天空”等具有鲜明的画面感的词语,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随文理解其意
思,用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读一读这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再到文中找一
找这类词语,如“轻快有力的翅膀、
波光粼粼的湖面”等。然后引导学生拓展说出几个本课之外的类似
的词语。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伶、俐”等8个生字,会写“凑、拂、集、聚、形”5个字。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的外形美和春天的光彩夺目,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燕子》。
师:歌曲中的小燕子是活泼可爱的,那么作者笔下的小燕子又是怎样的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通过学生熟知的儿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对燕子的外形特征有初步了解,为后
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检查自学效果。
①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13
正音:纤(xiān)细、掠(lüè)过、凑(còu)成。
②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了。
(3)交流汇报。
①整体梳理:梳理对燕子的整体印象——活泼可爱。
课件出示:
这是一只(
)的燕子。
②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引导学生找出每段关键词进行概括:从燕子的外形
、飞行、
休息等三个方面来描写燕子)
③第2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春景)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通过抓关键词,简单概括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让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
感知。运用思维导图
,为课文的背诵提供着力点。
板块二 再读课文,感受燕子的形体美
1.默读第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燕子外形的语句。
2.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燕子的可爱的?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短语(乌黑的羽毛、轻快有
力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完成思维导图中的“外
形”部分。(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3.随文识记“凑”字。扩词练习。
4.抓住关键短语,想象画面。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5.根据思维导图,背诵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品读第1自然段,根据关键短语
迅速勾勒出燕子的外形,引导学生联想燕子
的样子,有利于学生完成第1自然段的背诵。
板块三 品读课文,想象春光美
1.课件播放春天的动画,把美好的春景展现在学生面前。
2.默读第2自然段,在课本上圈画出文中的景物。(风、雨、柳、花、草、叶)
3.学生交流反馈。
4.引导学生感受画面的生动、具体。
(1)以“风”为例,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添加修饰性词语,使画面逐渐具体生动。
课件出示:
14
轻风微微地吹拂着
①逐步引导:什么风?(轻风)在干什么?(吹拂着)轻风怎么样吹拂着?(微微地)
②理解“拂”:与手有关,引导学生做“拂发”的动作。
③引导想象:引导学生想象轻风微微拂过的感受并描述。
④指导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2)用添加修饰词的方法,同桌之间互相说说“雨、柳、花、草、叶”等景物,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5.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完成思维导图中的“春景”部分。(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6.指导朗读:指导学生轻柔地朗读“轻风”“细雨”“柔柳”,读出花草赶集的热闹场景。
7.根据思维导图,试着背诵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使用关键词加修饰词的方式体会各种
事物的特征,逐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通
过朗读课文和学习思维导图,完成第2自然段的背诵。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凑、拂、集、聚、形”5个字。
2.观察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哪些笔画需重点注意。
3.教师示范重点字“凑、集、
聚”的笔顺及笔画。“凑”字末笔是点,“集”字横画平行等距,
“聚”字的第九笔是撇。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
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旁引导,在需要的地
方进行点拨,将主动权交给学
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准“散、杆”2个多音字,会写“掠、偶、尔、沾、倦、闲、纤、痕”8个字。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燕子在飞行和休息时的画面美。背诵第3自然段。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再读课文,想象燕子飞行图
1.边读边想象燕子飞行图。
15
(1)默读第3~4自然段,了解燕子飞行的特点。
①默读第3~4自然段,在课本上圈画出燕子飞行的地点。(天空、湖面)
②从这两段中可以看出燕子飞行有什么特点?(轻快、灵活、迅捷)
③感受燕子飞行的速度快。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短语“叽的一声”,感受燕子飞行的速度快。
课件出示:
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④指导学生朗读。
⑤从哪些词可以体会到燕子飞行的轻盈?(掠、沾)
课件出示: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
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⑥指导学生朗读,体会燕子飞行的轻盈。
(2)根据思维导图,想象画面。
①完成思维导图中的“飞行”部分。(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②小燕子在不同的地方飞行时的姿态是不同的,说说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③学生交流想象的画面。
④根据思维导图,试着背诵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
导学生自读自悟,自行获取信息,总结燕子飞行时的特点。抓住关键词让学生体会
作者用词的准确,利用
思维导图进行巧妙点拨总结。
板块二 再读课文,想象燕子休息图
1.边读边想象燕子休息图。
(1)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并圈画自己喜欢的字词。
①借助常用词语,读准多音字“散、杆”。
②说说文中你喜欢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③看课本插图,你觉得停在电线杆上的燕子像什么?
④对比两幅图,说说为什么作者说这是一幅有趣的图画。
16
(2)完成思维导图中的“休息”部分。
(3)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师:燕子是春天的使者,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描写它,谁来背一背写燕子的诗句?
(2)师生同背,课件出示诗句。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本插图的欣赏和图片的对照,让学生
对燕子休息图有了直观的感受。由电线
联想到五线谱,使休憩在电线上的小燕子动起来,不就是在弹奏美
妙的乐曲吗?这幅静态图立马就变得
生动有趣了。
板块三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复习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
(2)课件出示本课重点词语,指名读,全班齐读。
2.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掠、偶、尔、沾、倦、闲、纤、痕”8个字。
(1)记记生字: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看看哪些笔画需重点注意。
(3)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
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偶”的最后三笔是竖、提、点,横画平行等
距;“倦”的右上部分只有两横;
“痕”的里面是“艮”。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汉字书写的关键之处,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练习,自己去积累方法。
17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燕子》这篇课文以烂漫无比的春天为背景,描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和
休息时的姿态。为了更好
地实现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再现画面。
教学时我从情境入手,充分引导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比如
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我播
放了春天的动画图片,把美好的春景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结合课文中的描
写,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体会春天的美丽和燕子的可爱。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描绘的情景。
引导学生读第3~4自然段,从“斜飞”感
受燕子的飞行姿势;从“横掠”“沾”体会燕子飞行时的
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叽的一声”,体会
燕子飞行之快速,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3.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课文内容。
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逐步了解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姿态、休息时的画面以及春景的烂漫。
3荷花
▶教学目标
1.会认“蓬、胀”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
、蓬”等11个字,正确读写“荷花、
清香”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
“花瓣儿、花骨朵儿”等儿化词和“莲蓬、衣裳”等轻声词。背诵第
2~4自然段。
3.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4.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18
▶教学重难点
1.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体会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2.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4个生字都是形声字,要充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
识记字形,并在教
学过程中随文指导学习。“蓬、胀”是后鼻音。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
含上下、左右、左中右和独体4种结构,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字形结构
归类,再按照不同类字体结构的书
写规律书写练习。
2.朗读教学
本课语言优美,可以通过朗读示范、情境描述、音乐渲染等
方式,引导学生置身其中展开想象,进
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最后,指导学生把感受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
来,以体验促朗读,以朗读促体验。
3.语言运用
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荷花不同样子的
句子,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教学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突
破难点:一是提前让学生仔细观察一种自己喜欢
的植物,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二是引导学生先找出
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再引导学生发现这
几个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按照“有的……有的……
有的……”的句式,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蓬、胀、翩、蹈”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挨”,会写“瓣、
蓬、胀、裂、姿、势”6个字。
读准带儿化音的词“花瓣儿、花骨朵儿”和轻声词“莲蓬、衣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积累优美的语句。
3.练习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仿写片段。
19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的关于荷花的诗句。(课件出示诗句)
课件出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欣赏荷花:课件出示荷花的图片,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荷花的特点。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去赏荷花。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诗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观看荷花图片,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2)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
②归类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课件出示词语)
A.指名读“花瓣儿”“花骨朵儿”,强调儿化音,读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B.正音:“莲蓬”“衣裳”这两个词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
③齐读词语。
④指名读课文。
⑤请用课文中的一个短语来形容作者看到荷花后的感受。(一大幅活的画)
(3)默读课文,理清顺序。
①学生默读课文,并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课件出示交流句式)
课件出示;
先写_______,然后写________,最后写_______。
②学生交流反馈。
20
明确:先写作者被一池荷花吸引,然后写荷花的形状和姿态,最后写作者的想象与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大致理清作者的思路,指导学生划分课文层次。
板块二
再读课文,想象荷花之美
1.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2.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
(2)根据作者的描述,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指导)
(3)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
①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
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②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出来?
④引导学生从“冒”感受荷花顽强的生命力。
A.查字典理解“冒”:“冒”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文中应选哪一种?
课件出示:
a.向外透;往上升。 b.顶着;不顾。 c.鲁莽;轻率。
B.换词体会作者用“冒”的精妙。思考“冒”是否可以换成其他词语,为什么?
⑤引导学生抓住“才、全、花骨朵儿、饱胀”,体会荷花的姿态美。
(4)齐读第2自然段。
(5)语言训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
(6)迁移运用。
①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把荷花写活了。
②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课件。
课件出示:
作者仔细观察,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写出了荷花不同的姿态。
21
③小练笔:选一种喜欢的植物,仿照第2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
④学生练写。
⑤学生交流,分享展示。
【设计意图】抓住板块二学习的契机,训练学生运用文中的句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三 品读课文,想象荷叶之美
1.作者除了描写荷花,还写了什么?(荷叶)作者是怎么
样描写荷叶的?(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
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1)读句子,识记多音字“挨”,并用它的另一种读音组词。
(2)理解“挨挨挤挤”。
师:“挨挨挤挤”写出了荷叶的什么特点?(多、密)换成“密密麻麻”好吗?
(3)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你从“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中读出了什么?(荷叶的颜色美、数量多、形状大)
2.荷叶是挨挨挤挤的,那荷花是怎么出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冒”字的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4.试着背诵第2~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
换词等多种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描写事物特点的
方法,为后面的仿写做铺
垫。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瓣、蓬、胀、裂、姿、势”6个字。
(1)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注意观察“瓣、蓬”的结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
瓣:两边长中间短,3个部分要写得窄长,中间的“瓜”字的长撇和捺分别穿插到两个“辛”字下面。
蓬:上下结构,“艹”扁长,走之的捺要写舒展。
2.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4.写字展评。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观察书写,教师适时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2课时
22
▶课时目标
1.会写“仿、佛、随、蹈、止”5个字。
2.能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背诵第4自然段。
3.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填空,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
道了在叶圣陶爷爷笔下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现在我们一
起回忆一下那美好的画面。读一读,
填一填。(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
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
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
)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2.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第2~3自然段。
3.叶圣陶爷爷观赏到了这么美的荷花,他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吧!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实现新旧过渡。再现荷花美丽,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
板块二
朗读课文,感受想象之趣
1.品读感悟,指导朗读。
(1)这么美的荷花,叶圣陶爷爷是怎么发现的呢?画出文中写作者发现这一池荷花的句子。
(2)闻到清香后,作者是怎么做的?从“赶紧、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名读,全班齐读。
2.交流想象,探寻写法。
(1)作者看着这么美丽的一池荷花,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呢?(自己变成了荷花)
(2)交流反馈。引导学生理解“仿佛”。
(3)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仿佛看到一位白衣荷花仙子,在风中翩翩起舞。
仿佛看到一池的荷花在风中舞蹈。
23
仿佛看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仿佛看到小鱼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4)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想象中的美好情景。
(5)指名读第4自然段,读出美好幸福的感觉。鼓励学生谈感受。
(6)第4自然段最后的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省略了作者想象的画面)如果你变成了荷花,还会有
哪些小动物过来告诉你些什么
呢?
(7)讨论交流: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比喻、拟人、想象)
(8)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将学生带入情境,想象自己仿佛也变成荷花,体会作者的情感。
板块三 回到现实,感受美好
1.齐读第5自然段。
2.思考:“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荷花的美让“我”陶醉)
3.拓展阅读:正因为荷花这么美,所以很多作家对其赞不绝口。
(1)学生交流赞美荷花的文章。
(2)拓展延伸,课件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片段。 <
br>4.比较阅读:朱自清与本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将荷花写活的?(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美好景
物)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描写荷花的相关语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丽,并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块四 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仿、佛、随、蹈、止”5个字。
师:观察生字,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讨论。(引导学生结合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记)
3
.教师示范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蹈”右下部分“臼”的笔顺为:撇、竖、横、
横折、
横、横;“随”双耳旁的竖是垂露竖,“有”要写得窄瘦,为走之让出空间。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随机指导。
5.写字展评。
24
p>
【设计意图】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对生字进行识记,让学生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加深对字
义的
理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尤其是笔顺,避免出现第一次错了之后形成定势而难以纠
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借助多媒体,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为了让学生能
身临其境,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荷花图片,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接着
重点抓住“冒”字,让学生换词。再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让学生在充分理解
的基础上,声情并茂地
朗读,想象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2.积累表达,迁移训练,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第2自然段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作者描写了哪三种形状的荷花,再引导学生发现这几个句子
在
表达上的特点,以及富有动感的词语,最后再训练他们运用文中的句式仿写句子。这次小练笔,不仅
锻炼
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为本单元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3.抓住留白,发挥想象,指导说话写话。
课文第4自然段有一处留白:“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句末的省略号,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如果此时,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你会看到、
听到、想到些什么呢?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
4
昆虫备忘录
▶教学目标
1.会认“录、凡”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蚂”。
2.默读课文,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25
*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
4.激发对昆虫的探究欲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策略
1.识记生字
本课要
求会认的字有10个,可以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指导学习。“距、绸、膜、斑”可以用换偏
旁的方法识
记字形,字义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法理解。多音字“蚂”,在本课读“m
à”,组词“
蚂蚱”。
2.朗读教学
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可引导学生边朗读边联想昆虫的样子,关注拟声
词和引人发笑的句子,体会课
文语言的生动有趣。
3.语言运用
让学生课后观察一
种昆虫,注意观察昆虫的外形、活动、习性等,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
的方式,加深对这种昆虫
的了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采取表格或配有文字说明的图片等方式,试着做一
份自己的昆虫备忘录,为单
元习作“我的植物朋友”做适当铺垫。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1)课件出示昆虫图片。 师:昆虫是这个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群体,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你听,
草丛里有蟋蟀在唱歌;你看,花丛中有蝴蝶在捉迷藏;掀起一块石头,蚯蚓在地下造宫殿……如果让你
用
一个词来形容它们,你想到的是什么呢?
26
(2)板书课文题目(昆虫备忘录),齐读课文题目。
2.研读课文题目。
(1)备忘录是什么?(备忘录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记忆的图片、表格或文字等)
(2)课文中
的这份备忘录记录了哪几种昆虫?(蜻蜓、瓢虫、独角仙、蚂蚱)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
来吧。(课件出示
这四种昆虫的图片)学习多音字“蚂”。3.学习阅读提示。
(1)默读阅读提示,了解略读课文的阅读要求。(指名说)
(2)师:通过课前预习,你发
现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最大的区别是什么?(课文由四篇
短文组成,每篇短文都有小标题)
(3)观察小标题: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拟写这些小标题的?(“复眼”是根据蜻蜓和苍蝇的特点拟写的,“花大姐”是根据瓢虫的外形拟写的,“独角仙”和“蚂蚱”是根据它们的名字拟写的)
【设
计意图】通过图片导入,让学生进入昆虫的世界,调动学生以往积累的有关昆虫的知识,从而
活跃课堂气
氛。让学生借助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将本课与之前学过的课文对比,使学生
了解小标题
的结构形式,为学生自己制作昆虫备忘录做好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你发现了这些昆虫的哪些秘密?用“_____”画出来。
2.通读课文,检查字词。
(1)课件出示字词。
课件出示:
备忘录 凡是 距离 款款 黑绸 膜翅 瞎
益虫 约 黑斑
(2)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再以开火车的形式读,全班齐读。
3.交流问题。
(1)你发现了这些昆虫的哪些秘密?(明确:昆虫的秘密其实是它们的一些特征)
(2)教师出示表格,引导学生完成备忘录。(课件出示表格)
昆虫名称
蜻蜓、苍蝇
27
瓢虫(别名:花大姐)
硬翅为朱红,像瓷漆似的;硬翅上有黑色小圆点,并
且有定数。
独角仙
蚂蚱(别名:挂大扁儿)
先解决课文的字词问题,扫清阅读障碍。通过完成表格,既使学生
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也
拓展了备忘录的形式。
板块三 合作交流,品读感悟
1.你喜欢哪种昆虫?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或语段读一读。
2.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以“花大姐”为例,学生交流在“花大姐”这一部分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朗读句子。
课件出示: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4.指导学生通
过反复朗读、想象画面,理解作者用“款款、黑绸衬裙、膜翅、严丝合缝”这些词的
用意。
5.播放瓢虫飞舞的视频。提问:视频中的瓢虫和你们想象的是一样的吗?
6.再读描写“花大姐”的句子。
7.归类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类,明确作者是通过“
花大姐”的名字、飞行、外形、种类来进
行叙述的。
8.指导学生将信息梳理成表格式备忘录。(课件出示备忘录)
9.小结学法:我们通过交流
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把它读准确,然后想象画面,就能形象具体地感受
小昆虫的可爱。
【设计
意图】通过交流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以“花
大姐”为例,
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指导学生将文本的信息梳理成表格,为落实教学目
标“做一份自
己的昆虫备忘录”做出了具体化的过程指导。
板块四 运用学法,想象画面
1.自学课文:用想象画面的方法读懂自己最感兴趣的句子。
2.小组交流汇报。
(1)交流“复眼”。
28
课件出示: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①想象:你觉得“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是什么样的?
②想象画面:你觉得蜻蜓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画面?
③印证想象:观察课文插图,和自己的想象一样吗?
④想象:如果你自己有一对复眼,会怎么样?
⑤小结写法:特点+想象。
(2)交流“独角仙”。
课件出示: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
,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
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①梳理内容:这句话主要写了“独角仙”的什么特点?(外形特点)
②想象理解:你想象中的“霸王”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交流)
③体会特点。
课件出示: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④想象画面:你能想象独角仙是怎样拉泥制的小车的吗?
⑤小结写法:名字+样子+特点+想象。
(3)交流“蚂蚱”。
课件出示: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①
内容梳理:为什么把蚂蚱叫作“挂大扁儿”?
课件出示: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
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
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②理解“顶讨厌”。
② 小结写法:名字+样子+不喜欢的原因。
板块五
创意制作,拓展延伸
29
1.学了这篇课文,课后你想做哪种昆虫的备忘录?想做成什么样的?
2.课件展示不同形式的备忘录。
3.搜集资料,为自己感兴趣的昆虫做一份备忘录,布置教室昆虫角。
4.写作迁移。
(1)作者是怎样把小昆虫记录下来的?
(2)选择两三种熟悉的小昆虫,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篇题为《昆虫备忘录》的小短文。
【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说和写的训练,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引导学生放眼课
外,将课
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激发了学生了解昆虫的热情与兴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在预习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帮助
学生理解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与学生对话、与教师对话、
与作者对话,体现课堂民主、师
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2.新课的导入:如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图片导入新课,用最直观的方式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
诱
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
资料袋3.问题情境的设计:要从学生的经验、生活出
发,注意目的性,把握难易性,力求新颖性,
强调有效性,体现层次性,采用反复诵读的方法,让学生在
感知作品语言美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体验
和感悟。
4.典型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沟通和对话,在情感的交融中获得知识。
口语交际:春游去哪儿玩
30
▶教学目标
1.能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说清楚好玩之处和可以开展的活动。
2.在讨论交流时,能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3.鼓励学生树立交际的自信心,敢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并且积极参与交际。
▶教学重难点
运用清晰、准确的语言向同学推荐春游值得去的地方,并介绍收集到的信息资料
,说清楚好玩之处
和可以开展的活动。
▶教学策略
本次口语交际,利用“春游去哪
儿玩”这个话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清楚地表达自己的
想法和理由,并能够耐心听,不打断别
人的话,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文明交际的习惯。
教材呈现了两幅春游场所的情境图,可以利用这两幅情境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
▶教学准备
1.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春游推荐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在这个单元里,诗人杜甫和苏轼带我们领略了美丽的春日风景,诗人笔下
的春天是美好的,不
仅有“春风花草香”“竹外桃花三两枝”的美景,还有燕子、鸳鸯和水鸭等生机勃勃
的小动物。寒冬已
过,暖春悄悄地来了,脱掉厚厚的棉衣,你想去哪儿春游?
2.板书口语交际话题。(春游去哪儿玩)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交流
的欲望,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口语交际的学
习中。
板块二 明确要求,练中学“法”
1.明确交际任务与方法。
(1)默读教材片段,通过提示语,交流梳理,明确交际任务。(课件出示交际任务)
(2)自主完成交际单。
31
课件出示:
我春游想去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有什么好玩的)
2.借助课文情境图展开教学。
(1)课件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①这幅插图描绘的是哪儿的美景?(郊外)
②这里的景色怎么样?(郊外春光明媚、山清水秀、花红草绿)
③我们可以在那儿开展什么活动?(赏花、爬山、散步等)
(2)课件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
①这幅插图画的是什么地方?(植物园)
②画中的人都在做什么?(课件出示句式: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我们还可以在植物园里做哪些有趣的事?
(3)全班交流。
①拿出课前完成的春游推荐卡,说说你推荐同学们春游去哪儿玩,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要求)
②全班交流。(课件出示评价标准)
③学生交流,生生互评。(课件出示春游推荐卡)
板块三 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1.交流讨论:先在6人小组里进行推荐,利用春游推荐卡,从
“说清楚”和“耐心听”两个方面做
出小组评价;再小组讨论,提出本组推荐的地点。(课件出示交际步
骤)
课件出示:
先个人轮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讲清楚理由。
小组投票选出最好的观点,推荐一位代表发言。
遇到不一样的观点,要互相商量,形成一致观点。
2.互动交际:谁推荐的理由最清楚?这几个推荐地点中哪个最好玩?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形成多向互动交际。
3.确定本组推荐春游地点后,本组成员继续讨论如何把推荐理由说得更清楚、更吸引
人,再选出一
位代表,在组内练习后上台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
推荐,通过小组互评,学生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
的目的与要求。
32
板块四 “春游去哪儿玩”推荐会
1.全班交流。
(1)小组派代表上台交流。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说清楚推荐的地点及理由。
耐心听别人讲完,尽量不打断别人的话。
(2)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说出自己的想法。
(3)全班投票选出最想去春游的地方。
2.交流注意事项。
(1)去春游前还需要做哪些准备?有哪些注意事项?
(2)学生相互评议。
(3)自由畅谈。
(4)小结:春游时还应注意安全,不能远离集体;要讲文明,不能损坏公物。
【设计意图】
开展推荐会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根据投票结果组织班级活动,也使学生的参
与感更强。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
要求教师从不同角度培养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景设计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
知水平,所以我们要努
力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
以“春游去哪儿玩”为话题的口语交际
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人人有话,人人会说。为了体现互动
的过程,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板块,创设学生感
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接着明确要求,练中有法,借用春
游推荐卡来梳理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效率;再
以6人为小组交流讨论,以“谁推荐的理由最清楚”
“这几个推荐地点中哪个最好玩”为导向,小组投票
选出最好的观点;最后选派代表上台交流。这四个
板块,一环扣一环,环环深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体,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中落实教学目
标,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33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感受植物朋友的美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策略
提前
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一种植物留心观察,并用记录卡记录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荷花》
的学习进
行布置,也可以在教学本单元开始,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布置。习作时,指导学生借助记录卡
完成习作。
习作后,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习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选择一种植物朋友,细致观察,独立完成观察记录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开门见山,直接开课,板书习作题目。(板书:我的植物朋友)
2.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植物。
3.师总结:植物是大自然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的身
边就有很多很多的植物呢!让我们看看大屏
幕,瞧瞧有哪些植物!课件出示植物图片。(板书:花草树木
)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展示图片,明确“植物”的含义,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使学生兴趣<
br>浓厚地投入到习作中。
板块二 学习记录卡,领会写法
1.说说你的植物朋友。我们可以把植物朋友的信息记录在记录卡上。
34
2.了解记录卡。
(1)课件出示几份不同的植物记录卡,让学生谈谈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①记录卡可以从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分类记录。
②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形式。
③记录的内容有详有略,用关键词或者简短的句子进行记录。
④可以查找植物的有关资料,补充记录在“其他”一栏里。
(3)以教材“桃花”记录卡为例,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卡。(课件出示记录卡)
课件出示:
名称:桃花
样子:花骨朵儿胀鼓鼓的。已经绽放的花朵,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围成圆形。
颜色:粉红
气味:淡淡的清香
其他: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颜色还有鲜红的、纯白
的。
①学生交流记录了桃花的哪些方面,重点讲的是哪个方面。
②小结:简单地记录植物的名称、
颜色、气味三个方面,“样子”部分记录得很细致,讲了花骨朵儿、
已经绽放的桃花花瓣的特征。
(4)根据“桃花”记录卡,修改完善自己的记录卡。
(5)学生交流展示,生生互评。 <
br>【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明确如何写植物记录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
多角度地观察植物的特点。明确记录卡的记载不需要面面俱到,而要突出重点。学生交流展示也是预习
的
延续,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板块三 示范引路,突破难点
1.记录卡变习作之妙招讨论。
(1)引导学生从“朋友”层面来谈。
(2)师:怎样把记录卡上冷冰冰的文字,变成朋友之间的那种温暖和亲密?
2.例文引路。
35
(1)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课件出示:
春姑娘来了,山上的桃花也开了。
远远望去,粉红的桃花一片连着一片,就像一朵朵红云。走
近一看,桃花开得可真热闹啊!已经绽
放的花朵,一共有五个花瓣儿,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像小
朋友红扑扑的脸蛋,围成一个圆形,
可爱极了!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它们胀鼓鼓的,像一个个羞涩的小女
孩。空气中满是桃花的清香。一阵
风吹来,花瓣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好像下起了花瓣雨,又好像一只
只粉色的蝴蝶跳着舞。
桃花在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桃花的
颜色还有鲜红的、
纯白的。这就是我的植物朋友,我很喜欢它。
(2)教师朗读习作例文,并讲解习作例文是如何把桃花的特点说清楚的。
(3)学生交流如何把记录卡的材料转化成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4)师小结:习作时,
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还要把我们的感受写进去!这样,
我们写的植物才会有“朋友”
的感觉。
3.尝试写作:学生对照自己的记录卡,写一写“我喜爱的植物朋友”的“样子”部分。(课
件出示
写作要求)
写作有序。
突出植物的特点,详略得当。
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习作例文,示范引领,在对比交流中总结写法,降低写作难度
,理清写作思
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组织交流,分享习作的乐趣。
2.感受植物朋友的美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板块一 讲故事,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1.导语: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很多伟人的著作都是反复修改后才完成的。
36
2.讲托尔斯泰修改作品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
的作品被称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代表了俄
国文学的广度。托尔斯泰写出优秀作品的秘诀是什么呢?
秘诀就是反复修改。
同学们,你们肯
定对《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充满生活哲理的
名言不陌生,要知道仅仅只是个开头托尔斯泰就修改了12次。他的小说《为克莱塞
尔乐章而作》发表时
只有五页,可是手稿却有八百页。托尔斯泰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写作真是个艰
难的工作。我不偷懒,
可是整整一天只改了五页,还需要再修改。”
在写《婀娜小传》时,托尔斯泰前后竟修改了上百次。《
婀娜小传》要在报纸上发表了,托尔斯泰
还要亲自校对校样。他时而在文中加标点符号,时而删改字句、
段落等。最后,那张校样被改得不可辨
识。幸好他的夫人是个认真细致的人,也习惯了看丈夫写的手稿和
惯用的符号,便彻夜不眠地替他誊清。
第二天早晨,当他的夫人准备把整洁的清样拿去印刷时,托尔斯
泰又把清样拿回房间去看“最后一
遍”。到晚间,稿子又几经删改,比原来的校样改得更乱。他的夫人只
得再誊写一次。托尔斯泰抱歉地
说:“真对不起,稿子又被我弄糟了,我不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
但是明天复明天,有时甚至延
迟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看一下,每次都要改几个字,他
的夫人只好一次次誊写。有
时稿子已经发出去了,他觉得有几个字不妥,便打电报去,嘱咐编辑代他改正
。
板块二 回顾要求,引导修改
1.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
习作时写出自己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并将感受写清楚。
书写认真,字迹工整。
2.例文点评,引导修改。
(1)师生共评优秀习作,交流借鉴。
①课件出示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②指名读习作,再全班齐读习作中优美的句子。
③交流值得借鉴的地方。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2)对照清单,同桌互改。(课件出示清单)
37
课件出示:
批改清单:
把写清植物的样子、颜色等的句子画上横线。
把写出自己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我不明白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学生根据建议修改习作。
3.学生认真书写,誊写作文。
4.发表习作,欣赏交流。
(1)择优发布在班级展示栏中。
(2)课下组织欣赏佳作。
(3)鼓励学生将满意的作品发布在班级微信群、QQ群。 【设计意图】出示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作有据可依。先展示优秀习作,引导学生去学习借鉴,再引
导
学生品读修改,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关于如何做好记录卡。
提醒学生在做记录时,一是要及时;二是记录的要点不限于样子、颜色、气味,可以根据植物的特
点灵活安排;三是不要求用完整的句子做记录,可以用关键词或简短的句子;四是可以查找植物的有关
资料,补充记录在记录卡“其他”一栏里,还可以将观察的植物画下来或拍下来。最后,还可以适当记
录
自己观察时的感受。
2.关于记录卡展示。
要重视跟踪反馈指导,可以举行记录卡交流展示
活动,在班级开辟记录卡展示专栏,通过展示交流,
提高学生观察记录的质量,为习作做充分准备。
3.关于习作目标。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
己的感受。三年级习作刚
起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为保护学生习作的兴趣,不宜拔高
要求。
语文园地
38
▶教学目标
1.能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
2.能运用偏旁归类识字的方法认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
3.能辨析近义词,在具体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
4.能仿照例句,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仿照例句,用习得的写作方法,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2.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背诵词。
▶教学难点
感受八儿的心理变化,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教学“交流平台”可以依托本单元课文进行语句盘点,梳理本单元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依托例
句,从多个角度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朗读课本中的3个例句,交流自己的体会,然后阅读泡泡中的提
示,加深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2.识字加油站
可以先让学生自读3组字词,引导学生发现3
组生字都是形声字,借助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字。同
时可以联系生活、借助图片或通过动作演示理解词语
。还可以开展“串串烧”的游戏,让学生写出含有
相同偏旁的字,然后互相交流,培育学生独立识记生字
的能力。
3.词句段运用
可以先让学生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
,体会每组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
再联系具体语境选用词语。教师可以创设新的语境,巩固练习;还可以
拓展其他近义词练习。
在仿写小动物部分,先读例句,让学生交流例句写出了小动物什么样的外形特点
。再交流本单元描
写动物外形特点的精彩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描写动物外形的写法。最后让学生回
忆自己观察的一
种小动物的外形,抓住它的特点进行仿写。
4.日积月累
39
可以为学生简要介绍“词”这种文学体裁,再引导学生交流不懂的地方,
然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式
朗读;可以借助插图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画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体会语句的优美生动,边读边想象画面,品味其中的意境。
2.借助“识字加油站”,能根据形旁和声旁掌握形声字,培养识字意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析佳句
1.揭题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一的内容。板书标题。
2.交流平台。
(1)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①各小组回顾交流学习《燕子》一课所得:你从中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②小组派代表交流。
③围绕课本句子旁的泡泡,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句子的画面之美。
(2)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小组交流:你认为这句话好吗?好在哪里?
②小组派代表发言。
③从“饱胀得马
上要破裂似的”你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句子旁的泡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样写让
花骨朵儿更逼真、生动
。
④带上感情,齐读句子。
40
(3)课件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①圈画出句子中的动词,结合瓢虫收翅的顺序,体会作者写作条理之清晰。
②讨论瓢虫的动作给了你怎样的感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让瓢虫的形象变得立体起来。
③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4)拓展分享。
①本单元课文中的句子语言生动优美,运用圈一圈、说一说的方法,与同学交流你最喜欢的语句。
②学生交流。
③教师总结:我们在欣赏优美的句子时要边读边想象画面。同时,我们自己在写
作时如果能够细致
地进行描写,再加上修饰词,一定可以把事物写得形象生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例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教师根据学生的
反馈进行引导,关注句子旁的阅读体会。最后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个性化分享,
强化朗读,提升自学
能力。
板块二 火眼金睛,归类识字
1.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识字加油站”内容。
①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②指名读,教师进
行正音。提醒学生注意:“掷”读zhì,是翘舌音;“缭”读loáo,不要读成liā
o。
(2)全班齐读,读准字音。
2.归纳整理。
(1)观察所有的生字,观察每个生
字的读音和它的组成部分有什么联系。请学生回答,明确这些字
都是形声字。
(2)观察每行字,你发现了什么?(三行字的偏旁分别为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
(3)理解词语意思。
①看动作猜词语。教师表演动作,学生猜词。发现带有提手旁的字,大都是表示人的动作。
②看图猜词语。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猜词。偏旁是绞丝旁的字,大多与丝线有关,有缠绕的意思。
41
③教师补充“贝”的故事,明确贝字底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4)拓展练习。
①小组合作,开展“串串烧”的游戏,至少写两个含有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字。
②交流展示。
③通过识字游戏、开火车等方式,强化记忆生字。
【设计意图】引导
学生发现生字的特点,利用偏旁来识记生字,理解字义。通过做动作、借助图片、
讲故事等方式,让学生
掌握形声字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高效识字的目的。让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和识字
游戏等方式,加深对形声
字的认识。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运用。
2.依托“词句段运用”,提取写作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3.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品读词句,感悟表达
1.辨析近义词。
(1)自读句子,观察括号里的词语,谈谈你的发现。(这些词语都是近义词)
(2)小组交流,比较每组词语的意思,选取括号中恰当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课件出示:
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飘荡)开去。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轻快)的歌曲。
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3)小组派代表交流汇报。
(4)教师总结:近义词在句子中并不能互相取代,要结合语境进行适当的选择。第一句写的是水中
场景
,而“飘荡”一词大多描述的是空中的场景,所以应该用“荡漾”;第二句中的“轻快”才是形容
歌曲的
;第三句中,“灵敏”用来形容鼻子的感知能力强,而“灵巧”常常用来形容动作灵活而巧妙。
(5)创设新的语境,巩固练习。
42
2.句子积累运用。
(1)课件出示例句。
课件出示: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2)学生自由读,教师指名读。
(3)这两个例句都是抓住动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两个
例句都是抓住动物的外形特点来写的。第
一句抓住燕子的羽毛、翅膀、尾巴三个方面,从颜色、形状等角
度描写燕子的特点。第二句抓住独角仙
的甲壳、头两个方面,从颜色、硬度、形状的角度来写它的特点。
)
(4)照样子,写写自己喜欢的或熟悉的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选取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朗读。学生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例句的特点,使
其掌握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再让学生学以致用,用学
到的方法进行练写,学生互评,锻炼学生的分析理
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板块二 品读赏析,积累诗词
1.初读词,读正确,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词,教师重点提醒易读错的生字,如“曾、谙”。
(3)教师范读,读出节奏。
(4)指名读词,全班齐读。
2.简要介绍。
(1)介绍词人及创作背景。 (2)介绍“词”的知识:词以前是配曲谱来唱的,相当于现在的歌词。“忆江南”就是词牌名,它
规定了这首词唱的旋律。词的每一行,字数不等,句子有长有短,所以又叫“长短句”。
3.疏通词的意思。
(1)课件出示学生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课件出示:
旧:从前。 曾:曾经。 谙:熟悉。 蓝:蓝草,其叶可制成青绿色染料。
(2)课件出示注释,小组交流整首词的意思。
43
(3)小组派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相机引导总结。
4.品读感悟。
课件出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师:读读这句话,谈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借助插图或视频,体会词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词,需要教师进行知识补充,但不要太
深奥。引导学生借助注
释讨论交流,使其大致掌握这首词的意思,增强学生学习古诗词、理解古诗词的能
力。
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
排了4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
《池子与河流》。这4则寓言故事涵盖
古今中外,有中国古代寓言、当代寓言,也有伊索寓言和克雷洛
夫寓言;文体有故事,也有诗歌。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守株待兔
陶罐和铁罐
鹿角和鹿腿
池子与河流
课时
2
教学要点
1.会认27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
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3.能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
2
2
1
4.能结合相关语句,体会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44
5.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口语交际 2
1.积极参与讨论,能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清楚理由。
2.能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能尊重不同的想法。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习作 2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
词语。
语文园地 2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3部寓言
快乐读书吧 2
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45
5守株待兔
▶教学目标
1.会认“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4个,可以在读文的过程中相
机学习,也可以把有关联的字联系起来,
如,“耒”和“耕”两个字,农夫用耒来耕田,就是“耕”的意
思。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9个。教学时,指导学生注意笔画要穿插、避让的字,注意横画较多的
字,提醒学生注意横画的长短和距离,避免拥挤。
2.朗读教学
本课是一篇要求背
诵的小古文,在教学时要充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
的韵味,并熟读成诵。教
师要注重范读引导,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借助课文的注释和插图,帮助学生疏
通文义。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宋、耕、释、冀”4个生字,会写“守、株、待、宋”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文,背诵古文。
3.多维度理解文意,探索学习古文的方法。
46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猜图激趣,指导书写
1.谈话激趣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会讲故事的人,哪位同学愿意起来读一读呢?课件出示韩
非子的资料。
课件出示:
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代表人物
。出身韩国贵族。与
李斯同师承荀子。
2.看图猜故事。韩非子写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
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自相矛
盾》《滥竽充数》《郑人买履》《老马识途》《守株待兔》
的故事插图,让学生对照插图猜故事。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守株待兔》就是我们这节
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板书:守株
待兔)
4.解释题意。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猜想一下题
目是什么意思。(株,树桩;守株待兔,守候着树
桩等待兔子再来)
5.指导书写。学生书写“守、株、待”,注意“待”字横画之间的距离要分布均匀。
【设计
意图】通过看图片,猜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寓言故事,拉近学
生与文本的距
离,降低课文的学习难度。随文识字、写字,增加文言文字词积累。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确读文,把握节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点拨“释、耒、冀”的读音。
(3)教师范读,学生根据教师的范读划分课文朗读节奏。
(4)教师相机指导读好课文中的长句子。
①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A.学生尝试自己断句。
B.标出朗读停顿: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C.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②而身为宋国笑。
(5)全班有节奏地齐读课文。
47
(6)教师引读,
感悟课文。故事是用来读的,更是用来讲的,让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教师
进行引读。(课件出示
故事)
课件出示:
在很久很久以前,(宋人有耕者)。耕者有田,(田中有株)。忽见一兔
,(兔走触株,折颈
而死)。耕者(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可是,(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7)全班齐读。
2.多种方法理解课文意思。
(1)学生再读课文,画出不常见的汉字。
(2)识记“耒”:在课文插图中找到“耒”,课件出示“耒”的字理图。
(3)识记“耕”
:在文中还有一个字跟“耒”有关,大家一起来找找。“耕”即耕田、种地,而种
地用的工具就是“耒”
。
(4)指导学生书写“耕”:明确“耕”字左窄右宽,“耒”字的末笔是点。
(5)理解“耕者”:“耕者”是做什么的?那“记者、作者”呢?
(6)古文言简义丰,一
个字常常有几种意思。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文中字的意思,那么接下来,又
该怎样读懂古文的意思呢?(
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借助课文插图)
(7)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课文插图和注释,尝试读懂小古文的意思。
同桌合作,一人读古文,一人说意思,再交换说一说。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9)解读重点语句。
①出示“兔走触株”图文,“走”在古代字义为“跑”。
②出示“因释其耒而守株”图文,请学生解释。明确:这个种田的人丢掉了耒。(课件出示故事)
课件出示:
早上,太阳刚刚升起来,种田人就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一边想:____
____________。别人
都已经在田里辛苦地干活了,种田人还是坐在树桩旁边等着,他一边等
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落山了,种田人还是不肯离开树桩,他一边等
一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种田的人就在那儿等啊等啊。学生齐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48
④那他等到兔子了吗?为什么?学生齐读“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⑤他等到了什么?(等到了别人的嘲笑)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读、教师范读等多种方式朗
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韵味,为
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打下基础,同时为背诵古文做好铺垫。
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理解重点字句的意思,
疏通文义,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板块三 总结拓展,熟读成诵
1.探究原因,总结拓展。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如果你是农夫,此时,你会想什么?
课件出示:
农夫悠然自得地坐在树桩旁,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夫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他究竟错在哪里?
(4)学生交流。(农夫以为偶然发生的事情会经常发生)
(5)那你打算怎么劝说农夫?请学生回答。(课件出示句型练习)
课件出示:
句型练习:
如果让我劝劝这个农夫,我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熟读成诵。
①配乐朗读,读出古文的韵味。
②摇头晃脑学古人读文。
③反复朗读,背诵古文。
【设计意图】教学时,我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在理解文意
的基础上背诵古文,调动了学
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交流故事内容,为学生理解寓言寓意打下基础。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耕、触、颈、释、其”5个字。
2.理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寓意。
49
3.阅读“阅
读链接”,了解《南辕北辙》的故事内容,知道乘车人犯的是什么错误,与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知识
1.背诵课文,引入学习。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下面我们一起来背诵这篇课文。
(2)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和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指名认读,齐读。
课件出示:
宋国 耕地 释放 希冀 守护 一株 等待
2.温故知新,复述课文。
(1)借助注释和课文插图,结合生活实际,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课件出示原文,指名逐句说一说故事内容。
课件出示: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
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
宋国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巩固课文意思,衔接新课。
板块二
感悟主题,读懂故事
1.感悟主题。
(1)耕者为什么会被别人嘲笑呢?
(2)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归纳:不能将偶然发生的事当成必然,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做事。
(4)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跟守株待兔类似的事情?能分享给大家吗?
2.古今对照,感知异同。
(1)课件出示现代文《守株待兔》。
课件出示: <
br>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跑出来,一头撞
在田边的树桩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夫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
脖
子都撞折(shé)了。农夫高兴极了,他一点儿力气没有花,就白捡了一只又大又肥的野兔。他心想:
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耒放在身边,守
50
在树桩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死在树桩上。世上哪
有那么多便宜事儿啊!农夫当
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因为没能再次得到兔子,
农夫自己也沦为了宋国的笑
柄。
(2)对比阅读,说说文言文的《守株待兔》和现代文的《守株待兔》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
图】明确课文寓意,在其基础上,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实际中,通过身边的事例,帮助学生
进一步理解寓意
。
板块三 阅读链接,拓展延伸
1.默读材料,读懂故事。课件出示《南辕北辙》。 (1)学习了《守株待兔》这个故事,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的魅力。请大
家默读《南辕北辙》。
(2)用自己的话跟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
(3)全班交流故事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2.理解《南辕北辙》的道理。
(1)小组讨论: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哪里?
(2)小组选出代表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错在把去楚国的方向搞反了)
(3)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方向错了,一切的有利条件和努力都白费了。
3.结合情境,活学活用。
课件出示:
情境:有位同学,学习不认真。有一次数学
考试,选择题特别多,他不会做,就随便蒙,竟然蒙对
了大半,考试及了格。从那以后,他更不认真学习
了。同学劝他,他说:“没关系,我能蒙对!”
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同学?
通过学生自学,理
解课后“阅读链接”中《南辕北辙》这个故事的寓意。将在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文
言文的方法进行迁移实践
。
板块四 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指名读,全班齐读。
51
守 株 待 宋 耕 触 颈 释 其
(2)观察字形,思考怎样记住它们,同桌之间说一说。
(3)反馈指导。
2.写字指导。
(1)观察并说说字的各偏旁的位置,注意笔画的变形、退让、延伸等。教师
引导总结:“释”字左
边“”的首笔是平撇,第五笔竖贯通上下,一笔写成;“其”字中间有两横,两竖
左低右高。
(2)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3)学生反馈评议。
(4)评价修改,再练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察后写字,使写字教学更高效。通过教师
引导,启发学生养成关注字体间
架结构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文言文寓言,通过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劳动就不会
有收获,不能靠碰运气过
日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鉴于三年级的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我以
读为主,紧扣重点词、句,带领学生朗读,读好、读懂,
加强学生的感受与体验,力求把读作为学生学习
和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接着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分
小组合作弄清楚文言文的主要意思,并能够自己讲
述出来。这样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习,在自
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寓言故事,体会寓意,获得
教益。另外,字词教学仍旧是教学中的重点,需要
通过多种方法的朗读来把握字词。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更深刻地理解寓言,并能够活学活用。这
样,教师在课堂上能游刃有余,学生也会积极参与课堂,
而不是裹足不前。教学中只有真正把课堂的自
主权还给学生,才会得到好的教学效果。
52
6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会认“陶
、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等11个字,正确读写“国王、骄傲”等15个词语。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
能说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会全面地看待问
题。
4.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重难点
能说
出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
学会全面
地看待问题。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识字: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可以在初读环
节让学生自主认读,读准字音。然后把含有生字的词语集中
出示,结合故事中的两个角色将生字进行分类
学习。
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1个,从笔画多少来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笔画较多的字,如“
骄、
傲、谦、虚、懦、弱、捧”,要写得紧凑;另一类笔画较少,如“尘、代、价”,要写得疏朗一些。
2.朗读教学
本篇课文朗读重点是通过对话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对话的朗读指导应注意层次
,可以先引导学生
关注提示语,圈画出描写陶罐、铁罐神态的词语,尝试读出人物各自不同的语气。在此
基础上,学生自
主练读对话,进一步体会两个罐子神态、语气的不同。在充分练读的基础上,和小伙伴分
角色朗读。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53
1.认识“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谦、虚”4个字。
2.结合课文相关词句,了解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
3.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实物图,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它们分别是什么?(陶罐和铁罐)
这两个罐子在外形上有什么共同点?(口大肚小……)
它们又有哪些不同点呢?(一个是泥做的,一个是铁做的;一个坚固,一个易碎……)
国王的
橱柜里也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我
们就去探究
、学习课文吧!
2.板书课文题目,相机引导学生认读生字“陶、罐”。
【设计意图】从实
物图入手,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陶罐和铁罐各自的特点,
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文
本产生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词语)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纠正。
(2)同桌互查,学生领读。
3.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理清脉络,选词填空。(课件出示习题)
【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按照课件出示的要求自学,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
习的
积极性。之后通过选词填空,明确了课文讲述的主要内容,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板块三 理解对话,品读感悟
1.了解陶罐与铁罐各自的性格特点。
(1)铁罐是
怎样奚落陶罐的?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9自然段,分别把
铁罐和陶罐说的话
画下来,并用心地读一读。
(2)学生交流:铁罐对陶罐说了哪些话?(课件出示铁罐的话)
54
(3)从铁罐的这些话来看,你觉得铁罐的性格是怎样的?(
傲慢、无礼、狂妄、不友好)
(4)铁罐如此傲慢无理,气势汹汹,陶罐生气了吗?它是怎么回答铁罐
的?把陶罐说的话读一读。
(课件出示陶罐的话)
(5)从陶罐讲的这些话可以看出它的性格是怎样的呢?(谦虚有礼,对人和善、友好,不卑不亢) <
br>(6)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理、气势汹汹,以及陶罐的谦虚有礼、和善友好。在读好
的基础上还可以配上动作来表演。
(7)同桌自由练习。
(8)指名表演朗读。同学之间相互点评。
2.了解陶罐与铁罐的命运。
(1)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陶罐的样子发生变化了吗?请大家快速阅读第10~17自然段。
(2)学生交流。(陶罐依然光洁,朴素,美观)
(3)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态度怎样?(高
兴、惊讶)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
很有价值)
①找出人们说的话,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指导朗读。
(4)陶罐听到人们赞美它,它是怎么说的?
(5)如果此时铁罐在旁边,它会怎么想?又会怎么说呢?
(6)可铁罐听得到吗?(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设计意图】铁罐、陶罐的形象十分
鲜明,先从主人公入手,有助于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表达的情感;
再理清文章的层次,让本文的学习主线
更清晰。
板块四 观察发现,书写指导
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观察。
(2)交流如何认识并记住生字。
(3)学生交
流怎样书写才美观。教师指导:明确“傲、谦”是左窄右宽。其中,“敖”第五笔横折
钩从横中线下起笔
,下斜至竖中线左拐;“兼”两端出头,两竖左短右长。
(4)教师范写。
(5)学生练写,学生互评后修改。
55
【设计意图】发现生字书写难点,关注关键笔画,易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陶、罐”等10个生字,会写“懦、弱、提、尘、捧、代、价”7个字。
2.多种形式地朗读关键语句,加深对陶罐和铁罐不同性格特点的理解。
3.能说出“阅读链接”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的相似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听写词语。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陶罐和铁罐》,现在我们来听写两个词语。(骄傲、谦虚)
2.对照练写。(课件出示词语)同学们,请大家对照一下田字格中的词语,修改自己写得不好的地
方
。
3.齐读词语。看到这两个词语,你们想到了谁呀?我们接着来学习谦虚的陶罐和骄傲的铁罐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报听写,复习上节课学写的生字。这两个词语也是课文的关键词,顺势引出
新课。
板块二 深入研读,入境入情
1.品读文本,感悟特点。
(1)骄傲的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用“
”在文中画出铁罐奚落
陶罐的话。
(2)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
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
碎片!”
(3)同桌互读。
56
(4)读了铁罐的话,你感受到
了什么?(铁罐根本看不起陶罐,它尖酸刻薄、蛮横无理、责骂挖
苦……)
(5)联系上下文
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这几句话,你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
铁罐的蛮横无理?(
傲慢、 轻蔑、恼怒)
(6)想一想:陶罐会怎样说?
(7)分角色演读。
2.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1)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
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
处)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这个故事带给你的启示。(做一个谦虚、不骄傲、善于汲取别人长处的人) <
br>【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演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
罐的谦虚宽容,并从中获得启示。
板块三 升华情感,练习表达
1.升华情感。
看到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你想对它们说些什么呢?口语交流,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此时,我想对铁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陶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写对话。
(1)课件出示两句语言描写。
课件出示: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2)观察不同:仔细观察
这两句语言描写在形式上的不同。第一句话提示语在后面,第二句话提示
语在中间,这两句话的提示语位
置不同,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同。
(3)参照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语言描写进行仿写。
【设计
意图】利用固定句式,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通过观察两句语言描写,体会语言描写的不同
形式。
57
板块四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学习“阅读链接”。
(1)同学们,小故事里也有大道理,有一本很有趣的书叫《伊索寓
言》,里面有一则关于北风和太
阳的故事。今天,我们来读一读《北风和太阳》,朗读后说说故事主要讲
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
《北风和太阳》)
(2)用自己的话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3)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4)全班交流。
教师
总结:铁罐和北风都是因为骄傲自大,没有看到别人的长处,只看到别人的短处,最终都没有
好的结果。
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做这样的人。
2.拓展阅读,积累寓言故事。
(1)小组交流:你还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2)说说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3)鼓励阅读:今后,希望大家多读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学并交流“阅读链
接”中《北风和太阳》的故事,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
读,大胆表达。通过与课文的对比阅读,进一步加
深学生对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很有启发性的寓言故事,文章语言生动,情节富有
变化,内容浅显易懂,贴
近儿童实际。经过思索,我以“提示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对话,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通过这节课,我也获得了许多感悟。
1.学生为主,放手有益。
58
回顾这两个课时的教学
,我发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
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今
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2.走进文本,走近学生。
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学生为主体,和他们同
感悟、同体验,才能让课堂“活”
起来,让教学变得更高效。
7鹿角和鹿腿
▶教学目标
1.会认“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挣”4个多音字,会写“鹿
、塘”等12个字,
正确读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的态度,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5个,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
例如“皱、怨”,可以通过扩词,引导学
生识记。4个多音字可以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本课要
求会写的字有12个,要指导学生观察字
体结构,发现规律,分类学习。
2.朗读教学 朗读时可以抓住重点语句,特别是对鹿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在指导
朗
读中,进一步把握故事的内容。
3.语言运用
利用课后第二题,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在
教学时,让学生借助关键词,简要说说鹿狮口逃生的
过程;再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引
导学生同桌互练,互相倾听、评价、改进。
▶教学准备
59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皱、配、怨、狮、逼”5个生字,读准“称、禁、撒、挣”4
个多音字,会写“鹿、塘、映、
欣、赏、匀、致”7个字。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2.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3.通过对课文重点语句的自读自悟,体会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看,谁向我们走来了?课件出示小鹿的图片。
(1)描述小鹿:多美的一只小鹿啊!谁能用自己的话来给我们描述一下它呢?
(2)谈话导
入:鹿,是一种很漂亮的动物,它们温驯善良。但有一只小鹿,差点儿就成了狮子的口
中餐……到底发生
了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2.字理识记:甲骨文的“鹿”有一双大眼睛、一对角、短尾巴,慢慢演变成现在的“鹿”字。
3.指导书写。“鹿”是半包围结构,先写广字头,特别要注意里面部分的笔顺:横折、竖、
竖、横。这
个字的部首比较特殊,不是广字头,而是“鹿”本身。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引入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鹿角和鹿腿,让学生对鹿有初
步的印象。相机教写生字“鹿”。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要求。
课件出示:
60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将课文的生字圈画出来。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检查自学,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认读,教师指导,全班齐读。
课件出示:
(2)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3)课件出示含有多音字的句子,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
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
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
3.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结合课后第二题,课件出示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课件出示:
鹿非常欣赏(美丽)的角,而抱怨(难看)的腿。但是当(遇到危险)时,(腿)
帮助它(狮口逃
生),而(角)却让它(差点儿送命)。
(3)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了解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
br>【设计意图】本课多音字较多,把多音字放入句子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不同语境下字的含义,有
助于学生掌握多音字。通过出示句子,并结合课后给出的关键词,为学生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
学
习难度。
板块三 品读感悟,正确评价
1.欣赏鹿角,体会惊喜。
61
(1)请学生朗读第2~4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鹿对自己的评价。
(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板书:鹿角美丽)
(3)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①联系课后习题旁的插图,体会“匀称”“精美别致”的含义。
②课件出示珊瑚图,发现鹿角与珊瑚的相似之处。
③抓住“忽然”体会鹿的惊喜。
(4)真是美丽的鹿角!假如你是鹿,你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赞美自己美丽的角呢?(引导归纳:自豪、
骄
傲、高兴……)
(5)同桌互读。
(6)仿写句子。
课件出示:
我的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多么________________。
2.狮口逃生,体会腿美。
(1)小鹿除了评价自己的角外,还评价了自己的什么呢?
课件出示: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鹿刚刚还挺开心的,这会儿却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这是为什么呢?(板书:鹿腿难看)
(3)指导朗读:谁能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4)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向他逼近了。他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狮子图片)
(5)指导学生朗读第4~5两个自然段。
3.体会腿美:鹿脱险了吗?他靠什么脱险的?(有力的长腿帮助他脱险了)
4.师总结:有
惊无险,鹿终于逃脱了狮子的追捕,我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难看的四条腿帮助鹿狮口
逃生。
【设计意图】通过抓住重点语句,让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鹿前后对自己角和腿的不同态度与
评价。
62
板块四 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鹿、塘、映、欣、赏、匀、致”7个字。
2.学生交流如何识记这7个字。
3.指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重点笔画、书写要点。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5.学生书写,展示,评价,修改再写。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书写、评价的字较多,教师要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提高写字效率。在教学中
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总结,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会更
深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配、传、哎、狮、叹”5个字。
2.通过朗读,感悟故事寓意。
3.学会抓住关键词讲故事。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诵读品味,感悟寓意
1.课件出示鹿对角和腿评价的句子。
课件出示: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2.这三句话分别在课文的哪里呢?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这些句子。
3.指导朗读。引
导学生注意语气词、标点符号,揣摩故事主人公——鹿的心理活动,调整语调、语
速再读。
4.小鹿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5.揭示寓意: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生活中,任何事情都
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
所长”。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
坏。
63
6.总结:读寓言故事不仅要明白故事内容,还要思考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这样才是真正
读懂了这个故事。(板书:寓言读故事明道理)
【设计意图】将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熟读课文,读懂鹿的心理,又通过朗读引导
学生理
解寓意。同时揭示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先读懂故事内容,再思考故事要说明的道理。
板块二
抓关键词,练习讲故事
1.课件出示提示。
课件出示:
角: 美丽
欣赏 差点儿送命
腿:难看 抱怨 狮口逃生
2.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具体、生动。
(1)同桌练习,互相提建议。
(2)指名讲述,师生共评。
3.课件出示讲故事的要求。
课件出示:
尽量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让故事中的主人公“会说话”,讲好鹿的心里话,讲“活”鹿的神态、动作等。
把狮口逃生的紧张和危急讲出来。
4.推荐课外阅读。
《鹿角和鹿腿》选自伊索寓言。丰富
的想象,富有启发的寓意,出色的艺术技巧,让这本书历来为
人所称道。这本书里面还有故事《农夫和蛇
》《狐狸和葡萄》《北风和太阳》……喜欢读书的孩子就赶
紧去读吧!
【设计意图】抓关键词练习讲故事,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也是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
课外读
物的推荐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板块三
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配、传、哎、狮、叹”5个字。
64
2.开动脑筋记生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3.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示范重点字及笔画。学生观察。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并指导。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中可让学生多观察,找准重点笔
画或结构,让学生学会自学,养成认真观察
的好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从旁引导,将主动权交
给学生。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里,我在精心创设的情境中,用朗读这一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
积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
文,在读中体会、思考,在读中受到思想教育。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之处有
: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均要求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
极性放在首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把学习当成
一种享受呢?于是,我努力创设了快乐学习的氛围。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是探究者、体
验者、发现者。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
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我努力让教学过程
成为学生自主发现、共同交流、合作探究的过程
。通过我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有所发现和收获,让学
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朗读指导中,使学生感悟道理。
通过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和运用多种多样、活泼
灵动的教学手段,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
读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与作者和文中主人公
产生共鸣,从而感悟道理。整个朗读的过
程为弘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兴趣服务。
65
8 池子与河流
▶教学目标
1.会认“滔、涯”等8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表达的意思,结合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策略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8个,可以在初读课文后进行集中识
记,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识记的,有什
么好办法。本课大部分要求会认的字是形声字,可以提示学生借
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展开学习。
2.朗读教学
本课以人物对话为主,朗读中应抓住这一特点
,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读中把握池子
与河流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引入题目
1.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池子和河流吗?你们喜欢池子还是河流?
(2)寓言有很多表达形式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也是寓言的表达形式之一。有一个池子和一条河
流是邻居,她们之间会发生怎样
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则寓言故事吧!(板书课文题目:池子与河
流)
2.了解作者。
66
克雷洛夫是俄国的寓言作家,有200多篇诗体寓言,代表作
品有《狼和小羊》《杂色羊》《蜜蜂和
苍蝇》等。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趣,引出课文的两
位主角,激发学生探讨的兴趣,明确寓言的多种表达形
式。
板块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了解诗歌共有多少节。
诗歌的主人公是谁?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生字,检查自读情况。
①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正音:遵循(zūn xún);淤塞(yū sè);应验(yìnɡ
yàn)。
②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识记“遵、尊”。
③分角色男女生朗读诗歌。
2.整体感知。
(1)根据提示,借助文中关键语句,说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池子喜欢_________的生活,而河流遵循___________的自然
规律,最后河流______________,而池
子却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自由表达。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整体感知中,根据提示,借助诗歌关键语句,尝
试概括诗歌内容,培养学生
在阅读中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板块三
角色对比,感知特点
1.对比池子和河流的不同点。小组合作学习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做上记号。
2.课件出示表格,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
67
池子
河流
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 遵循怎样的规律
结局 个性特点
3.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4.教师相机帮助学生填写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每天过着怎样的生活 遵循怎样的规律
享受无忧无虑的清闲
生活;任凭人世间忙
忙碌碌,只在睡梦中
推究哲理
结局
完全枯干
个性特点
懒惰
不思进取
贪图安逸
池子 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
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
上一样;不用为大船和木
筏操心;小划子有多重也
用不着想
河流
总是滚滚滔滔;一会儿背
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
着长串的木筏
水要流动才能保持清
洁;不顾自身的安
逸;用源源不断的清
洁的水,年年给人们
带来利益
长流
不断
勤奋
乐于奉献
勇于进取
【设
计意图】以池子和河流的不同之处作为切入点,思考对比角度,梳理对比内容,了解池子和河
流不同的个
性特点,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读懂故事。
板块四 明确寓意,拓展延伸
1.感悟寓意。
(1)池子与河流谁说的话有道理?为什么?
①小组派代表发言。
②学生评议,互相补充。
(2)借助诗歌中的语言,对池子或者河流说说你的心里话。
课件出示:
池子啊,你整日______________,你留恋_________
______的生活,你忘记了______________的
自然规律,最终,你________
_________。
68
河流啊,你总是_______
_______,你不顾_____________,你懂得_____________的自然规律。至今,你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有没有同池子与河流一样的人呢?学生自主交流。
(4)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诗歌的哪一节告诉了我们这一道理?一起读一读。
(5)这则寓言给了你什么启示?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应该怎样做呢?
2.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拉·封丹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设计意图】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让学
生加深对生活的认识,是学习寓言的目的所在。引导学生
将阅读中的感悟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达到学以致
用的效果。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1.与文本对话。
为了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朗读中有所收获,
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
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
要“河流”抛弃怎样的
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到人们
的尊敬?“河流”遵循的
自然规律是什么?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对话。
2.拓展延伸。 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你想做
一个怎样的人?用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69
口语交际: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欲望,积极参加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理由。
2.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尊重不同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积极参加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理由,尊重不同的想法。
▶教学策略
1.调查实践
本次教学可根据班上实际情况,与本学期的班干部推选活动结合起来进行,灵活
安排时间,让学生
在真实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实践,完成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从而激发学生参
与口语交际的兴
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指导方法
为了使理由说得清楚、明白,有说服力,可以列举发生在自己身上或班上的具体事例作为支撑。先
表明观
点,再列举事例。
3.讨论交流
在说清楚理由之后,可引导学生围绕“该不该”“为什么”这两个核心问题组织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刘杰浩所在的三(2)班的班干部轮流制表。
课件出示:
上半学期班干部 下半学期班干部
班长:李伟 班长:陈佳
学习委员:刘晓敏 学习委员:马晓艺
70
卫生委员:杜莹莹 卫生委员:刘杰浩
文体委员:张振凯
文体委员:肖瀚飞
…… ……
2.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三(2)班的班干部是由同学轮流担任的。
3.引出交际话题: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板书: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
4.课件出示讨论示例。
5.讨论交流:面对不同的观点,到底该不该实行班干部轮流制呢?小组内讨论交流,表明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在上课伊始,呈现交际情境,由情境直接导入交际主题,明确班干部轮流制的含义,
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调动学生的交际兴趣。
板块二 搭建支架,引导方法
1.方法指导。
(1)首先,想一想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的利与弊,明确自己的观点。
(2)其次,针对自己的观点,说明理由。
①可以结合班级情况举例说明。
②可以用“首先”“其次”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衔接。
③可以从是否利于班级工作开展、是否利
于班干部培养、是否利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等方面谈谈自
己的看法。
2.交流前可以把观点和理由写清楚。
3.引导学生练说:想想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自己的理由是什么?
4.学生独立练说。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支架,降低口语表达的难度,提
高
学生表达的兴趣。
板块三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小组讨论。
(1)6人一组,各抒己见。
71
(2)课件出示交流要求。
课件出示:
他人发言时,其他人要安静地倾听,并思考他说的是否有道理。
要尊重他人的想法,听完之后不要妄加指责,可以评价或补充,有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询问。
(3)
组内互评:结合评价表,组员互相评价。(课件出示评价表)
评价标准 组员 组员
组员
组员
表明自己的观点
说清楚理由
说的是否有道理
2.汇报交流。
(1)确定本组观点后,选出一个代表,在组内练习后上台汇报。
(2)各小组依次派代表介绍时,本组的同学可以适当补充。
(3)所有同学根据发言情况对各小组陈述的理由进行评价。
3.教师总结。
大家
分别从是否利于班级工作开展、是否利于班干部培养、是否利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等方面谈了
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都能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不同的声音,学会尊重不同的想
法,非常
好!
【设计意图】口语交际要有交际对象,在本环节中,创设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自主讨论,在实践
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给每个同学都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既是对上一个<
br>环节方法的实践巩固,又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表达的欲望非常高,听的同学也十分认真,课堂气氛空前高涨。通过这次口语交际活
动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倾听不同的声音。上完这节课后,
我
的感受颇深:
1.设置“语境”,让学生有话可说。
这节课的引入,我利用讨论的形式,挖
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参与到此次交际中,激发学生表达
的欲望,从而拓宽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
的兴趣。
72
2.多向互动,发展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在交换思想、看法、意见时进行的心与心的对话。本堂
课
,做到了真正的互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多层次的交际,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进入生活,提
高
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及时评价,体验语言的魅力。
学生互评,可以活跃他们的思维,创
设“敢说”的氛围,让学生获得身心愉悦的感受,激发他们对
语言文字的热爱。
习作:看图画,写一写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重难点
仔细观察画面,合理想象,把画面写具体。
▶教学策略
1.观察画面
本
次习作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找到观察的重点,联系生活,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并且了解看
图习作的
基本要素——谁?在干什么?动作怎样?在说什么?首先,在习作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
画中的事物
,知道图画中的人物在哪里做什么;其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怎样”进行描写,能够联
系生活推测
出人物“可能说了哪些话”,“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2.表达想法
习作中,提
示学生除了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还要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想一想他们可能会说
些什么。这两个方
面都要写清楚,帮助学生把定格的画面变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3.互相评议
73
写完后,与同学分享习作,互相评议习作,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评
价的要点:一是要看图画的
内容是否介绍清楚,二是要看有没有错别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2.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引入习作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能跟大家说说你放风筝的过程吗?
2.指名分享放风筝的乐趣。
3.师总结:是啊,大家都喜欢放风筝,你看有这么多人在广场
上放风筝呢!(课件出示课本插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幅图。(板书:看图画,写一写)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创设情境,让学生回忆放风筝的具体过程和自己的乐趣,有助于把自己的
感受
迁移到图中人物中,拉近学生和图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写话做铺垫。
板块二
观察图片,展开想象
1.观察图片,初步感知。
(1)指名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整体——局部——整体)
2.观察整体,概括内容。
(1)图上的天气怎样?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2)尝试将上述要素连在一起概括图画内容。
3.观察局部,说说细节。
(1)观察人物,看看可分为几类。(明确:一对夫妇和几个放风筝的小孩)
74
(2)观察远处的一对夫妇,他们的动作是怎样的?你看出了什么?(明确:丈夫的手搭
在妻子的肩
上,说明他们非常恩爱)
(3)观察、描述放风筝时的动作。
①认真观察放风筝的小孩,请学生上台模仿表演。
②全班交流。
③引导学生准确描述他们的动作。运用句式“首先……然后……再……最后……”。
(4)模仿举风筝,说动作。
①小组成员观察并模仿举着风筝的小男孩的动作,小组成员说出相应的动词。
②引导学生串词成句。
4.联系生活,想象语言。
(1)思考图上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
(2)指名说说他们的内心可能会想些什么。
(3)体验角色内心。
课件出示:
看到天上的风筝,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筝高高飞起来了,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你是旁边的小女孩,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
5.回归整体,自述故事。
再次观察图画,讲讲故事。整幅图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引领学生观察画面,教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将写
话写具
体,减轻学生写作压力,降低写作难度。
板块三 示范引路,学生习作
1.课件出示要求,讲述故事。
课件出示:
仔细观察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的动作分别是怎样的?可能说了哪些话?
联系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说说自己的感想。
2.课件出示范文,交流表达。
75
(1)课件出示优秀范文。
(2)你觉得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3)还有什么建议?有什么疑惑?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1)学生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2)对于习作能力
强的学生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写清图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对于习作能力
较弱的学生,简单地描写
图画内容即可。
【设计意图】教师出示写作要求及范文,让学生习作时目标明确。通过评价范文,巩固
了教学目标,
降低了习作难度,增强了习作自信心。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与同学分享习作,并能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根据要求,交流习作
1.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习作要求: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2.对照评价要求,自主修改。
课件出示:
评价要求:
有没有错别字?句子是否通顺?
人物的动作是否描写准确?
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展开想象。
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76
(1)学生阅读评价要求。
(2)学生自主对照评价要求,检查、修改习作。
3.对照清单,同桌互改。
(1)课件出示清单。
课件出示:
你的习作最吸引我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不太明白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桌互相根据清单,修改对方的习作。
【设计意图】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通过同桌互
评,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在修改中提升学生
的习作水平。
板块二
品读欣赏,润色修改
1.小组合作,交流习作。
(1)四人小组交流,提出修改意见。
(2)根据小组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3)推荐本组内的优秀习作。
(4)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师生共评共改。
2.誊写作文,点评作文。
(1)誊写作文。
(2)同学之间互评作文。
(3)教师搜集优秀作文,在班上进行范读。
(4)学生自行修改习作。
3.发表习作,欣赏交流。
(1)在班级展示栏中择优发布。
(2)课下组织欣赏优秀习作。
(3)鼓励学生评选出满意的作品,并发布在班级微信群、QQ群。
▶教学反思
77
本单元看图写话要求是在二年级看图写话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
,三年级要求把内容写清楚,能展开
想象,把想象的话写下来。放风筝是学生喜爱的运动,课前布置作业
,让学生周末去公园放风筝,亲自
体验放风筝的乐趣。教学时,让学生回忆自己放风筝的具体过程和乐趣
,有助于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迁移
到图中人物中。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看到什么说什么;再指导他们
按一定顺序说话,教授学生方
法。
展开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如何突破难点,设计好问题是
关键。教学时,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
交流图画上的人物可能会说些什么,可能会想些什么,体验角色内
心。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维,互相启
发,便能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点。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教学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学习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并自
主阅读这3本寓言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教学重难点
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
中的人
和事深入理解。
▶教学策略
1.联系本单元学习寓言的方法进行阅读。
2.迁移在前面课文中习得的阅读策略:猜想、提问、写批注。
3.利用“小贴士”的功能,指导阅读寓言的方法。
4.“快乐读书吧”安排的读书活动,教
师要加强指导。读前指导学生做好阅读计划,明确阅读要求。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做好指导和督促。学生
阅读后,组织学生开展交流活动,把阅读活动引向深入,促
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各一本,多媒体课件。
学生:一本自己已有的寓言故事书。
78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产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
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学习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并自
主阅读寓言作品,了解故事内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并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论寓言,激发情感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你最近读了什么寓言故事
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
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3.小结:从同学们津津乐道的话语中可以看出,读寓言
故事书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快乐!所以,我们
要多阅读课本以外的书籍,让课外阅读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
4.板书题目。课件出示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板书:小故事大道理)
【设计意图】用谈话的方式引入题目,让学生分享寓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板块二 阅读题目,了解要求
1.课件出示任务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
“快乐读书吧”,想一想,这次课外阅读要求读的是什么寓言?具体推荐了哪几本寓言故事?
怎样阅读寓
言才能有收获?找出相关的语句做上记号。
2.实操与反馈。
预设1:这次要求读的是中外寓言故事。
除了中国的寓言,还可以读一读其他国家的寓言。快
来打开世界寓言宝库的大门吧!(板书:读中
外寓言故事)
预设2:具体推荐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
到很多既好玩又发人深省的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都在世
界上有很大的影响。(板书:中国古
代寓言 伊索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
79
预设3:这样阅读寓言才能有收获。
(1)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板书:读懂内容,体会道理)
(2)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板书:联系生活,深入理解)
课件出示:
3.小结:这次“快乐读书吧”要求我们阅读寓言故事书,
由于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因此一本寓
言故事书里会编撰很多个寓言故事,就像中国古代寓言那样。在
阅读寓言故事时,要读懂故事内容,并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然后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体会
故事中的道理。
板块三 读故事,知道理
1.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蕴含着深
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大全—
—中国古代寓言中去吧!(板书:中国古代寓言) <
br>2.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许多既好玩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下面的故事。
(课件出示故事)
课件出示:
叶公好龙
古时候有个叶公,非常喜欢龙,他穿的
衣服上绣着龙,戴的帽子上镶着龙,住的房子也一样,
墙壁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这些龙张牙舞爪,
回旋盘绕,好像在云雾里飞翔。
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这么喜欢龙,就决定去拜访他。霎时间,乌云滚滚
,雷电交加,真龙到了
叶公家里,把头伸进了南窗,把尾巴绕到了北窗。
叶公见了真龙,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连忙跑走了。原来他喜欢的不是真龙。
——根据《新序·杂事》相关内容改写
3.了解故事内容,感悟道理。
(1)你认为这则寓言中的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2)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3)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4.师小结:读寓言故事时,要联系生活实际,明白故事讲的道理。
80
【设计意图】以这则寓言为抓手,帮助学生了解读寓言的方法。带领学生经历“从故事到道理,
从
道理到生活”的阅读寓言过程。
板块四 图文结合,阅读交流
阅读伊索寓言 <
br>1.引导学生观察:从图片的内容中你都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课件出示伊索寓言的多幅插图。
(
《狐狸和葡萄》《农夫和蛇》《龟兔赛跑》)
2.学生猜故事。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寓言故事。
(1)课件出示《狐狸和葡萄》中的一幅插图和故事内容。(板书:《狐狸和葡萄》)
课件出示:
一个炎热的夏日,狐狸走过一个果园,他停在一大串熟透而多汁的葡萄前。
狐狸想:“我正口渴呢。”于是他后退了几步,向前一冲,跳起来,却无法够到葡萄。
狐狸后退又试。一次,两次,三次,但是都没有得到葡萄。
狐狸试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成
功。最后,他决定放弃,他昂起头,边走边说:“葡萄还没有成熟,
我敢肯定它是酸的。”
(2)课件出示《农夫和蛇》中的一幅插图和故事内容。(板书:《农夫和蛇》)
课件出示:
一个农夫干完农活,看见一条蛇冻僵了,就把它拾起来,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农夫的体温让蛇苏
醒了过来,但是在苏醒的刹那,蛇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尖利的毒牙狠狠地咬了农夫一口,使他受到
了致命的创伤。
农夫临死的时候痛悔地说:“我可怜恶人,不辨好坏,结果害了自己,遭到这样的恶报
,我真是活
该!”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按小组发言的顺序,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5.小组汇报完后,请同学说一说这两则寓言分别讲了什么道理。
6.教师小结:伊索寓言搜
集整理了很多古希腊的民间故事。这部寓言集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
漫步其中,我们会看到吃不到葡
萄反而说葡萄酸的狐狸,还会遇到咬死救命恩人的蛇……
7.简介作者伊索。(板书:伊索
伊索寓言)
课件出示:
81
伊索,古希腊寓言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板块五 小组讨论,拓展阅读
交流克雷洛夫寓言。
1.课件出示克雷洛夫寓言的多幅图片。
2.引导学生观察:从图片中你想到了什么样的故事
?课件出示伊索寓言的多幅插图。(《狐狸和乌
鸦》《狼和小羊》《橡树和芦苇》)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幅图片进行交流,讲述寓言故事。
(1)课件出示《狐狸和
乌鸦》中的一幅插图和故事内容。学生读故事,说寓意。(板书:《狐狸和
乌鸦》)
课件出示: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一天
,乌鸦叼来一块
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因为乌
鸦在树枝上,
狐狸没有办法抢到。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肯轻易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
,您好吗?”
乌鸦没有回答。狐狸只好赔着笑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
眼,还是没
有回答。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
差远了。
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非常得意,张开大嘴就唱:“呱—
—”它
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寓意: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虚荣心强,自以为是,爱炫耀的人。
(2)课件出示《狼和小羊》,学生读故事,说寓意。(板书:《狼和小羊》)
课件出示:
狼来到小溪边,看见小羊正在那儿喝水。
狼非常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儿,说:“你把我喝的
水弄脏了!你安的什么心?”小羊吃了一惊,温和
地说:“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
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
那儿去的。”
狼气冲冲地说:“就算这样吧,你这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里说我的坏话!”
可怜的小羊喊道:“啊,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会有的事,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呐!”
狼不想
再争辩了,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反正都一样
。”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82
寓意:对于那些心存恶念的人
,任何合理的辩解都不起作用。他们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宁愿捏造
事实,颠倒黑白。面对这样的对手,
要勇于抗争,光讲道理是没用的。
4.简介作者: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
讲了很多动物和植物的故事。
(板书:克雷洛夫 克雷洛夫寓言)(课件出示克雷洛夫简介)
课件出示:
克雷洛夫(1769—1844)是俄国最杰出的寓言作家,晚年才开始写寓言。
他在寓言中运用和提炼了
大量反映俄罗斯人民智慧的童话和谚语,而他的一些警句又反过来变成了新的谚
语在民间传诵。
板块六 制订计划,明确任务
1.组建阅读小组。
按照书名分组,一本书一个小组;注意引导不同特点学生的搭配组合。
2.小组合作制订阅读计划。
3.展示小组制订的阅读计划。(课件出示表格)
课件出示:
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
组名
组长
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日——*日
*日——*日
活动内容
个人开展阅读活动,选择推荐的寓言故事,记录阅读的篇目。
商议决定汇报的形式和内容。如
编撰手抄报或寓言精选集,商议编撰
事项;举办小小故事会,交流准备的篇目等。
*日——*日 编撰手抄报或寓言精选集;准备小小故事会等。
编写具体分工
主编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本方法,小组商议制订了后期阅读计划及开展阅
读活
动的计划,请各组长督促小组成员按时阅读,15天后,我们开展阅读交流会活动。
美工 誊抄
小小故事会
主持人
组员
83
【设计意图】本次“快乐读书吧”推荐了3本寓言故事书,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故事先阅
读。
让选择阅读同一个故事的学生组成一个阅读小组,制订阅读计划。让阅读、分享与交流成为一种习惯
,
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小结成果,明确交流目标
1.小结课外阅读的情况。
根据搜集到的信息,小结课外阅读情况,重点讨论课外阅读活动开展中的问题和困难。
2.明确说和听的要求。课件出示说和听的要求。
课件出示:
说:
展示制作的手抄报或编撰的寓言精选集,并对其制作和编写做具体介绍。
介绍故事或谈心得体会时,态度自然大方,音量适中,能让别人听清楚。
可以加上动作帮助讲故事。
积极回应同学提出的疑问或意见。
听:
专心听同学汇报的内容。
有不明白的地方,等同学讲完后再向他提出。
如果你也读过那个故事,等同学讲完后,可以就故事内容、说明的道理等提出意见。
板块二
交流分享,阅读成果
1.交流汇报。
(1)指名两个准备较好的小组汇报交流,并进行互动。
84
(2)总结这两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以及互动情况。其他小组根据这两个小组的优点和不足,
调整
自己小组准备的内容。
(3)其他小组进行汇报交流,并逐一组织互动。
2.总结全过程活动的情况,要求学生平时坚持课外阅读寓言故事书,并做好相关记录。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寓言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也是学生从小一直接触的文学形式
。在导读课上提高学生的
阅读兴趣并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是我本次教学主要解决的问题。上课伊始,
通过谈话,让学生自由
分享他们阅读寓言的体会,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导读中,我精心选择了中国古
代寓言伊索寓言、克
雷洛夫寓言中适合学生阅读的短篇,选取了一些精彩片段,设置悬念,抓住学生的阅
读兴趣,激发他们
课后的阅读欲望。
课外阅读的教学还要注重分享课,学生分享阅读心得和感
受,都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体现。通过学
生小组展示汇报,可以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让学生相互学
习和借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引导学
生交流并总结,学生能在分享的过程中激发阅读兴趣,有助于培养
他们的阅读自信。
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选编了4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
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三首》描绘了
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里人们
过节时的情景,表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民间风俗;《纸的发明》介绍了纸
的发明过程,说明了中国古代四
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赵州桥》介
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表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具体
描绘了《清明上河图》中北宋都城汴
梁热闹的街市,再现了古都的风貌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85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
3
1.会认37个生字,读准8个多音字,会写36个字,正确读写29个词
纸的发明 2
语。
赵州桥 2
2.能背诵、默写古诗。抄写指定课文段落。
3.能根据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并对有关的现象或成因做出解
一幅名扬中
外的画
1
释。
4.了解课文相关段落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1.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
风俗。
综合性学习 3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1.能回顾、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2.能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的途径及成果,认识“税、档”等7个
语文园地 2
生字。
3.能按活动的步骤,介绍某一手工活动的过程。
4.能说出有关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并模仿写一段话。
5.了解、积累“文房四宝”等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字词语。
86
9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
3.了解古诗大意,知晓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4.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背诵三首古诗,默写《清明》,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策略
传统节日是中华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形式记载了节日习俗的特点,充分发掘
了传统节日的意义,赋予传统
节日更为丰富的人文情感。
1.创设情境,感知美点
教学时,可以充分挖掘该诗的美学价值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想象的世界里去感受古诗的画
面美,在吟诵中体会古诗的音韵美,在深入探
究的基础上领略古诗的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
知美、体验美、分享美,进而获得感官和精神的
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课文对有些字词做了解释,应放手让学生借
助这些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注释的,可以让学生
结合生活经验来理解,还可以结合诗句内容和课文
插图来理解。如《元日》,可以让学生结合对春节过
年习俗的亲身体会来理解。可以回顾二年级下册的课
文——《传统节日》这首儿歌所介绍的中华传统节
日,再结合本课三首古诗,了解不同节日的传统习俗,
收集并积累描写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
古诗,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丰厚的内涵。
3.入情入境,朗诵为主
古诗教学应彰显朗读的作用,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引读、范读、听录音
模仿读等方式,通过朗读加深
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对诗中情感的体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
诵读的兴趣,促使其在反复
读的过程中做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87
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三个传统节日习俗的资料;查找中国其他传统节日
的
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设疑揭题,理解诗题
1.猜字:分步出示“元”字
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
首”的意思。
课件出示:
“元”字的演变过程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3.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通过“元”字的演变,理解诗题,从而引出有关春节习俗的交流,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板块二多种形式,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读。
(1)比一比
谁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结合生字表或工具书,自由朗读《元日》,把不流畅的地方
多读几遍。
(2)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强调“屠苏”“曈曈”的读音。
(3)班级内交流、评价。教师范读。
(4)指名读。(重点检查“爆、屠、换、符”等字的读音)
88
(5)推荐一名同学展示读。
2.读出节奏。
(1)古诗很有节奏感。你能尝试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吗?
(2)学生练习读。
(3)教师指名读,师生点评。(课件出示古诗的朗读节奏)
课件出示: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组内打节拍齐读《元日》。
3.了解大意。
(1)圈出习俗。朗读古诗,想一想诗人写了哪些春节习俗,试着圈出来。
(2)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3)学生交流探究。
①理解“一岁除”。(除:除去,逝去)
②理解“屠苏”。(了解“屠苏酒”,课件出示有关屠苏酒的资料)
屠苏酒
屠苏酒
,是中国古代春节时饮用的一种药酒,又名岁酒。相传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
瘟疫,是由唐
代名医孙思邈发扬光大的。饮用屠苏酒,要按照先幼后长的顺序,原因是小孩过年又长一
岁,大家要祝贺
他,而老年人过年则又少了一年的生命,迟一点喝,含有祝他们长寿的意思。
③理解“暖”字。喝了屠苏酒,有什么感受?是什么滋味?
④认识“桃符”。(课件出示“桃符”的图片)
桃符是古代新年时悬挂于大门上的
辟邪门饰,春联的前身;贴桃符是中华儿女过春节的重要习俗,
人们通过挂桃符抒发美好愿望,祈祷新年
新气象。
(4)指导书写“符”两个字。
①观察“符”字的字形:古代符节,一般用竹子做成,可以在上面刻写文字等,所以是竹字头。
89
②观察“符”字的结构:上扁下大。
③师范写,生摹写。
(5)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评。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
,应该学会通过看注释、图片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
法。抓关键字词理解古诗,体现了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板块三 读出美好,想象画面
1.创设意境,想象画面。
(1)读这首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创设意境,引导想象。
(3)学生描述诗的画面。
2.指导朗读,体会意境。
(1)再读《元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字词。
(2)学生圈画交流。“暖”既指春风
暖,也说明心情暖暖的;“曈曈”是指灿烂的阳光,表达了愉
快的心情;“新”指新的事物替换旧的事物
,心情愉快。
(3)联系创作背景,体会诗情。(课件出示王安石简介)
课件出示: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20岁以前,他随父南北游学,了解民生疾苦。21岁起,当
过地方官员,做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事。在王安石49岁时,宋神宗为摆脱危机,任命他为宰相,主张
变法,推行新政。此诗是诗人初为宰相执行新政时,见到新年家家忙着过春节的景象,而联想到变法开
始的新气象,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4)说说诗人写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
(5)指名读全诗。
3.练习背诵古诗。
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就要感受诗中的情感
,借助古诗中的关键字词,细细品味、揣摩背后的意蕴,
与诗人感同身受,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
板块四 拓展延伸,读出情景
1.课件出示描写春节的诗句,学生自由读。
90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2.议一议:说说这三句诗中诗人描写的是春节的哪些难忘情景。
3.课堂作业:用田字格写“符”字。
(1)学生练写。(提醒书写姿势、字的结构布局等)
(2)交流评价。
4.拓展延伸:调查了解家乡过春节时的传统习俗,完成一份春节画报。
▶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魂、酒、牧”3个生字,会写“欲、魂、借、酒、何、牧”6个字。
2.背诵古诗《清明》并默写。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解题,了解“清明”
1.谈谈清明的来源。
(1)板书古诗的题目:清明。谁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2)学生交流,教师补充介绍。(课件出示清明简介)
课件出示:
清明最早只是
一种节气的名称,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约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前后。这一
时节气温变暖,雨水
增多,万物吐故纳新。
2.介绍诗人。了解诗人杜牧。指导书写“牧”,左边牛字旁的第三笔是提。
91
3.说说你们在清明节通常会做什么。(祭祖、上坟、扫墓、踏青等)
板块二
初读故事,感受韵律
1.自学古诗,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借助生字表,放声读古诗,把字音读准确,把古诗读通顺。
2.抓诗眼,悟诗情。
(1)自由读,想一想,诗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欲断魂)
(2)理解“欲断魂”。
①由“魂”字可以想到哪些词?(魂魄、灵魂等)“欲断魂”是什么意思?(失魂落魄)
②观察田字格中“魂”的笔画,指导书写“魂”:左窄右宽,不要忘记写最后的两笔撇折、点。
③学生描红、临帖、练写,教师评价。
④指导书写“欲”。
⑤字典中“欲”有三种解释,诗中的“欲”是哪一种意思?
课件出示:
A.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B.想要,希望;C.将要,快要。
⑥说说“欲断魂”的意思。
3.指导朗读。
(1)指名读,要求读通顺,读正确。
(2)小组读。
(3)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教师示范读,指名读。
(5)学生自由读,齐读。
【设计意图】古诗教学必
须在诵读上下足功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促理解,以读促积累,“读”
占鳌头。
92
板块三 读懂读透,感受诗情
1.自主探究,解字析义。
2.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合作理解古诗大意。
3.班级交流。
(1)感知“纷纷”的精妙。
“纷纷”指的是什么?(细雨朦胧的样子)诗中除了“雨纷纷”
,还有什么是“纷纷”的?(诗人
的心情)
(2)猜一猜:行人中有哪些人?(扫墓的人、回家祭祖的人、漂泊在外的人……)
(3)拓展想象,体会“欲断魂”所传达出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
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日
,人们回家祭拜先祖。但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很不
好受,现在又淋了雨,此时,
他的感受如何?(欲断魂)
(4)齐读“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5)行人为什么要找酒家?(喝酒解闷、住宿、歇歇脚、驱驱寒等)
(6)情境体验:学生扮演行人,教师扮演牧童,读诗中第三、四两句。
(7)指导朗读“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欣赏作品,升华感情。
(1)欣赏名家笔下的清明,了解清明节的习俗。(课件出示名家作品片段)
课件出示: <
br>我们终年住在那市井尘嚣中的低小狭窄的百年老屋里,一朝来到乡村田野,感觉异常新鲜,心情特
别快适,好似遨游五湖四海。因此我们把清明扫墓当作无上的乐事。
——选自丰子恺《清明》
在旧时代里,上坟时绝顶高兴的是女人,其次是小孩。清明一到,妇女儿童欢天喜地,穿得漂漂亮
亮去
上坟,无形中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
——选自周作人《山头的花木》
(2)交流感受:读了名家写清明的片段,你有什么感想?
(3)再次朗读《清明》全诗。
5.背诵课文,默写古诗。
(1)指导书写“酒、何”。(“酒”里面不能少写一横)
93
(2)用方格纸默写古诗。
(3)评讲订正。(要求:正确、美观)
6.师小结:四月清明,春回大地,正是郊游的大好
时光,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的习俗除
了祭祖、扫墓、踏青外,还有荡秋千、植树、打马球、插
柳等,清明节与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
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符号。
【设计意图】
将生活实际与想象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清明节时的哀思。通过展示名家
作品片段,加深学生
对古诗的理解。
板块四 总结学法,迁移运用
1.回顾古诗,总结学法。
(1)回顾《元日》《清明》,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
课件出示:
第一步:读通读顺,借助注释或通过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
第二步:展开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布置预习作业。
用所学的方法,尝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并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94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学法,导入课题
1.复习古诗,学法回顾。
(1)课件出示《元日》《清明》,我们一起来背一背。
(2)这两首古诗分别给我们介绍了哪两个传统节日的景象?(春节和清明节)
(3)上节课,我们总结了学习古诗的三步法,谁来说一说?
2.导入新课,板书题目。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板书诗的题目,指导书写“兄”。
3.读诗题,解题意。
(1)指名读诗题,读了诗题,你了解到了什么?
(2)“忆”有回想、想念、记得的意思,在这里“忆”的字义是什么?(想念)
(3)补充资料。(课件出示王维简介)
课件出示:
王维(701—761),唐
代诗人,画家,字摩诘。他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北宋苏轼称他“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孟
浩然并称“王孟”。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学法,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古诗,实现教师“教”
是为了“不教”
的理念。
板块二 借助学法,合作学诗
1.合作学诗,课件出示提示。
课件出示:
借助学法,先自学,再交流古诗大意;
然后想象画面;最后抓住关键词和课前了解的背景,说一说
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2.交流所学。
(1)汇报诗意。
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说一说每句诗的意思
,最后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关键词:“异乡”指
他乡;“佳节”指节日;“遥知”指远远地知道)
(2)体会诗情。
①抓住“独”“异”,体会诗人在他乡举目无亲的孤独。
95
②抓住“佳节”,想象重阳节的热闹景象,与“独”“异”形成鲜明的对
比,一个“倍”字道出了
诗人在节日之际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③抓住“兄弟”与“一人”的反差,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3.想象感悟:请你闭上眼睛,边听老师读,边想象画面。
(1)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3)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运用
学习古诗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由读到悟,在读的过程中,解诗意,
想画面,悟诗情。
板块三
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古诗三首,比较异同。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2.学生交流反馈。
预设:相同
之处是都描写了传统节日的景象;不同之处是表达的情感不同,第一首是喜悦,第二首
是悲伤,第三首是
孤独。
3.拓展延伸。
(1)就像王维一样,从古至今有许多客居他乡的游子将他们漂泊在
外、凄凉孤寂的心境,以及对家
乡亲人的思念之情写入诗中。课件出示相关诗句。
课件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唐]杜甫《绝句二首》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颢《黄鹤楼》
(2)自由读,指名读。 <
br>【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体会三首古诗的异同,加深了他们对古诗主题的理解。
通过拓展延伸,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板书设计
96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授人以渔,提升能力。
在教授《元日》《清明》这两首诗
的时候,引导学生学古诗,提炼方法。一是读通读顺,借助注释
或与同学交流,了解古诗大意。二是展开
想象,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三是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
景,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学法的
提炼,由扶到放,学生自主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更提升了学生自主学
习的能力。
2.多样诵读,读出味道。
任何一堂语文课都要读出语文味。古诗的韵律之美更
要通过诵读来体现。读是一种艺术,不仅仅是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而是要读出层次,读出精神。在课堂上
,教学生朗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准节奏,读
出古诗蕴含的情感,这是古诗教学必须要做到的。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会认“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鲜”
3个多音字,会写“术、伟”等12个字,正确
读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自然段大意。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策略
97
1.理解关键词语
理解词语
可以分两步进行。首先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查字典或词典自主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
意思,引导学生
养成借助工具书理解难懂字词的良好习惯。接着再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将词语的理解融于课文的学习之中,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提取关键信息,充分
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历
程,感受纸的发明的重要意义及价值。
2.关注积累表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
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
一自然段是围绕着某一句话写的,找到这
句话就能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收集造纸术的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创、携”等10个生字,读准“累、切、
鲜”3个多音字,会写“术、伟、录、册、保、存”
6个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等15个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你知道四大发明指的是什么吗?
2.互动交流。(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3.板书课文题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你知道一些关于纸的知识吗?
4.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板块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
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碰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98
2.检查字词。课件出示字词。
课件出示:
创 携
存 制 麻 蔡 伦 累 切 鲜 欧 洲
社
造纸术 伟大 记录 保存 大约 吸收 经验
原料
满足 朝鲜 半岛 日本 阿拉伯 欧洲 社会
(1)多种形式检查: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轮流读。
(2)正音:创(chuànɡ)、携
(xié)。
(3)结合语境识记多音字“累、切、鲜”。
3.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填一填。
课件出示:
在蔡伦没有改进造
纸术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汉时期,人们造出了(麻纸),但是
这种纸比较粗糙,不便书
写。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制成了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
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2)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照样子填写图表。(课件出示图表)
(3)小组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梳理。
(4)借助图表说一说造纸术发明的过程。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利用课后图表作为支架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聚焦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串联起来感知课文内容。
板块三 研读课文,感受演变
1.默读课文,自主梳理。课件出示学习单。
课件出示:
时间
造纸术发明以前 起先
记录文字的物体
优点
不足
99
后来
再后来
西汉
2.填写学习单,交流学习单。
(1)默读课文,圈画出记录文字的物体。
(2)快速读课文,找出这些记录文字的物体的优点或者不足。
(3)相机理解重点字词。
①“甲骨文”。(课件出示甲骨文图片)古代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②理解“铸刻”。“铸”是把金属熔化后倒进模具里,冷却凝固后制成器物。
③“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问大。
④字源识记“帛”。“帛”由“白”和“巾”组成,表示白色的绢或绸。
课件出示:
帛,甲骨文“”=“
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4)汇报交流,完成表格。(课件出示完成后的表格)
时间
造纸术发明以前
起先
后来
再后来
记录文字的物体
龟甲、兽骨和青铜器
竹片和木片
帛 轻便
优点 不足
需要用刀刻,笨重,阅
读、携带、保存不便
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
用得起
西汉
3.整体回顾。
(1)借助表格,说说汉字书写载体的演变过程。
(2)同桌交流。
借助表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脉络,使课文内容一目了然。同时,解释重点字词,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麻纸 便于携带 粗糙,不便书写
”(白,无色)+“”(巾,绸布),表示白色的绸布,金文“”、篆
板块四
书写汉字,相机指导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