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设计

巡山小妖精
588次浏览
2021年01月01日 00:5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在家创业做什么好-幼儿教案

2021年1月1日发(作者:毕武斌)


课外阅读校本教研活动方案设计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 展为宗旨,
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
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 指导下的实践研究。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问题学< br>习为主线,以团队学习为平台,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
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先学 后导,以学定教”的
教学理念,以“课外阅读活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为课题,
开展校本教研 活动。
二、课题考虑
新的一轮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提高了。要树立大语
文观, 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现实中相当一部
分学生一提起学语文就头痛,分析课文缺少语感,考 评感悟
能力差,写作文更是捉襟见肘,不知如何下笔。在很多学生
眼中,语文如同鸡肋,乏味而 又难以丢弃。学生的语言表达
能力,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都有待提高。为了调动学生
学习语 文的热情,激发学习兴趣,感知语文的美好,为突破
语文教学的瓶颈,确定此课题。
三、工作目标
1、为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学生文化素质的


养成,素质教育中素质的内涵是文化素质。当前,中西二元
文化是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必然之路; < br>2、健全中学生的心灵和人格。语文教育除了教人识字,
它还应该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 基本东西。许多国
家对中学生课外阅读都有具体规定,着重的都是对健全一个
人心灵有重要作用 的经典名著;
3、对人类基本价值如理性,自由,公正等的认同和维
护。爱因斯坦说:“用专 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要使学
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是最基本的,广泛而有益的课
外 阅读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四、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健全中学生的心灵和人
格,调动学生学
习语文的热情, 感知语文的美好,我们确立此课题以达
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
基础,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教学方式具有重要意
义。
五、研究的内容:
1. 分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状况。
2. 研究提出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3. 找出实施本课题的最佳途径。
4. 如何创设宽松的阅读活动的环境。


5. 适宜学生阅读的方法及如何落实。
6. 探讨课外阅读的深入展开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7. 以读促读,以读促写的途径探究。
六、研究方法:
(一) 实验对象:小学高年级语文组
(二) 实验时间:2020年5月--2020年7月
(三) 实验方法:
1. 调查法;
2. 对比法;
3. 抽查法;
4. 个案分析;
七、实验步骤: < br>本课题实验采取整体设计,分年段实施的办法。在每一
学段结束前运用评价手段检测实施效果,写 出阶段性总结报
告。在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下阶段实施研究的侧重
点,朝着预定的目标 前进。
(一)理论学习提高认识阶段(2020年5月)
1. 组织理论学习,提升观念;
2. 调查现状,分析论证;
3. 成立组织机构。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6月)
1. 课堂实验,全面展开课外阅读纳入常规语文教学活


动;
2. 在深入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寻找最佳操作模式。
(三)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7月)
1. 实验教师每人一堂汇报课;
2. 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及报告;
3. 请专家鉴定指导。
八、研究条件及保证措施
1. 课题组成员整体力量强;既有青年骨干教师,又有具
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中级教师。
2. 学校领导重视,亲自参加课题实验,从时间,人力
和物力方面提供保证。
3. 拥有多方教育教学信息,并与市教研员,科研所密
切联系,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八、课题研究采用的方法和具体实施过程
在这个广泛深入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起到主
导作用。
在创设良好的阅读氛 围的前提下,推荐适宜的读书范
围,规定一定的阅读量,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及时交流总结,
展 示读书的成果等等。使学生在读中热爱语文,主动走进语
文,最终能得心应手的运用语文。具体从以下几 方面实施操
作。
(一)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1.激发兴趣。有很 多学生不怎么爱上语文课,但极少有
学生不喜爱阅读的。如高尔基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就像
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把课外阅
读与课内阅读结合在一起,抛弃急功近利的教 学思想,满足
学生阅读的渴望。这是让学生热爱语文的前提。
2.时间保证。当代中小学生负 担过重,是现行教育体制
的弊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校内尽量利用可调动
的时间给学 生自由充分的阅读。如晨读时间,课前三分钟美
文赏析活动,每周一堂阅读课等。同时,尽量减少一些不 必
要的作业,并把写阅读心得纳入到作业中去。使校内外的阅
读活动统一协调起来,以达到良好 的阅读效果。
3.推荐阅读书目,限定阅读量。教育学家的研究表明,
人在18岁之前,阅读 的影响很大。向中学生推荐优秀读物,
完善他们的心灵和人格,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是
必要和有益的。推荐书目应选取健康,积极向上的著作。鼓
励中学生热爱生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 象力,以此奠定
人生道路知识和情感的基础。同时,限定阅读量,既不成为
学生的负担,又能达 到预期的效果。如果一本书平均20万
字,30本书应是中学生课外的底线阅读量。
(二) 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拿来主义”读书法。倡导主动选择的读书策略。选
择的标准大致有 :一是为成长而选读“非看不可的书籍”,


有些书非看不可。如《史记》,唐诗,宋词, 水浒,西游,
三国,红楼等,以积淀中华文化的底蕴;二是为生存和发展
而选读与职业相关的书 ;三是依兴趣读书。鲁迅“随便翻翻”
说,疲劳的时候拿这种方法来消遣,既能增长知识,也可通
过比较来医治受骗;四是为研究问题而选读。朱光潜治学的
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以写带读”。为写文章 ,带着问题进行
研究性阅读,是读书的成功之道。
2.加强诵读。品鉴诗文,精彩华段,应熟 读成诵。通过
朗读,才能把主观感受同作品实际统一起来。梁启超就曾经
说过“不仅要阅读必要 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
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那些传统经典中的
好文学浇灌和滋养我们的心灵,使我们有涵养和情趣;大纲
中也规定了背诵古诗文篇目。
3 .研究性学读。在学生广泛的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应
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内容进行学读。从而达到以读促 读,以读
促写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指导学生如下阅读步
骤:通览全文,初步感知 --精选美点,局部突破--熟读积累,
学练语言。
4.批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自行阅读, 自我圈评,直接
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识的烙印!批注式阅
读将未经咀嚼过的语 言材料直接呈献给学生,以其浓厚的阅
读兴趣。由于不带任何负担,加上自由灵活的选择性,使这


种审美活动变得轻松愉悦。“与其说是一个学生在阅读,毋
宁说是一个国王在消遣”( 拉伯雷语)。其追逐审美愉悦这一
本质特征正好顺应了学生内在阅读需求,极大地稳固了学生
的 直接兴趣,同时,批注充分展示了学生独到见解,正所谓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学生发散思维提供 了纵横驰骋
的独特阅读体验与真知灼见,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比
任何讲授都来得深刻而直 接。
同时,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弊端--现代语文阅读与写作
处于半脱节的状态,读就专一读 ,写就单一写,缺少必要融
合,批注式阅读能有效改变这一局面。它以读为主,读写紧
密相连, 边读边写。读时直接,写时具体,细读勤写,读写
勾连,日积月累,成效斐然。读因写而深化,写因读而 丰富,
既加大了阅读的深度,又扩大了写作的广度。
5.注重速读。随着网络的介入,社会信 息量特别大,社
会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速读能力,因而必须让学生掌
握速读的方法,比如 程汉杰的快速阅读法等。
6.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为了准确理解文章,正确筛选
信息,同时 也为了适应应试教育,学生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
巧,诸如散文的借物抒情,古诗的鉴赏,新诗的鉴赏,说 明
文中科技知识的提取,议论文论点论据的理解,教师应以课
本为例子,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教 给学生不同文体的阅读技
巧。


7.学会浏览,检索,圈点,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
记等读书方法。
(三) 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读”起来,验收阅读成果。
1.抓好早读。让学生在早读时间 ,将自己喜爱的文学作
品带进课堂大声朗读,制造“读”的氛围,感受“读”的乐
趣。像五柳先 生那样“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
2.上好语文活动课。在教师的指导 下办好“读书沙龙”,
如集体阅读,复述比赛,读书卡片交流,新书介绍,名篇名
段诵读比赛, 读报征文比赛,读书知识竞赛,作品争鸣,办
手抄报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合作撰写点
评,大大促进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会感到有用武之地,
分享学习带来的乐趣。这种课堂,始 终洋溢着时代气息,学
生始终接触到当今社会新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知识,他们的学
习兴趣就会变 浓,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同时也验收了学
生的阅读效果。

七下数学补充习题答案-浮力


微信账号注册-真心话大冒险的问题


电话交换机的作用-工作证明范本


川菜食谱-农谚谚语


有毒气体-赶海ppt


产品诉求-父亲的歌词


欣的组词-怀恋战友


中国传统节日及风俗-田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