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计划
我们回不去了歌词-郭永怀
《数学》(基础模块)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
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
中所
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
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
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
等基本能力。
3、
提高数学的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
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
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
些数学
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
5、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
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数学素质中等偏下,部分学生数学素质较差。 学生对自己学习<
br>数学的信心不足,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而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薄弱,
基本概念模糊不清,基本方
法掌握得不够扎实,缺乏对基础的理解和
研究,不能对所学知识和方法及时的复习与巩固,知识积累量不
多,
而遗忘的速度太快;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只
会模仿解决一些简单问
题,不能举一反三,题目稍微有点变化就束手
无策。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
学得死,
效果差。学生常常固守初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
继
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
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
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
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
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
生进行记法指导。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落实教参理念,让学生通过观察、
思考、
探究、讨论、归纳,主动地进行学习。
2、把握好初中与高中两个阶段的衔接,把握好教学要求,不随
意提高或降低。
3、
突出各章重点、难点内容,将有关数学思想、德育思想融于
教学的过程中;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学生
实际,通过加强探究性
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意识;重视数
学思
想方法的渗透,关注数学文化。
4、把握好各章的有关内容的要求。充分利用现实世界中的实物
原型进行教学,展示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主
动参与,让他们在观察、操作、想
象、交流等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发展空间观念;注重概念间的联系,在对比中加深理解,重视数学语<
br>言的培养和训练;利用好选学内容。
5、适当加强练习,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但不一
味追求练习的数量。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通过网络丰富学习资源。
8、搞好学生的方法
指导,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读法指导、
听法指导、思法指导、写法指导、记法指导。
9
、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要环节,
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教学之根本,是提
高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
10、加强课外辅导,提高竞争能力。课外辅导是课堂的有力补充,
是提高数学成绩的有力手段。
11、搞好单元考试、阶段性考试及其分析。
四、课时分配
周
教学内容
次
第
1
周
1.集合、元素及其关
系,空集
2. 集合的表示法
关系及运算
(2)通过
第1单
3.
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语言的学习与运
第
2
周
元集合
(子集、真子集、相
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
等)
维能力
(3)重点是集
4
(1)要从实例引进集
4
合的概念、集合之间的
教学目的 课时
4.集合的运算(交、
合的表示和集合之间
并、补)
的关系
2
第5. 充要条件
3
周
1.
不等式的基本性
2
质
(1)要注意与初中不
等式内容的衔接,在复
第
4
第2单
元
不
2. 区间的概念
习的基础上进行新知
识的教学
(2)通过解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
学,培养学生计算技能
3. 一元二次不等式
(3)重点是一元二次
4. 含绝对值的不等
不等式的解法
第
5
周
1. 函数的概念
2.函数的三种表示
理解函数的概念,引入
2
法
函数的单调性及奇偶
性等知识
(2)通过函数图像及
其性质的研究,培养学
生观察能力,分析与解2
周
第
8
5. 函数的实际应用
举例
决问题能力和数据处
理技能
(3)重点是函数的概
2
2
2
式 [ax+b<c(或>
c)]
(1)要结合生活及职
业岗位的实例进一步
第
6
2
2
4
周
等式
周
第3单
3. 函数的单调性
元 函
第
数
7
4. 函数的奇偶性
周
念,函数的图像及函数
的应用
1. 有理数指数幂
2.
实数指数幂及其
1
运算法则
3. 幂函数举例
4.
指数函数的图像
(1)有理数指数幂要
1
2
1
第
和性质
9
周
(2)通过幂与对数
5.
对数的概念(含
接
与整数指数幂知识衔
第4单
常用对数、自然对
的
计算,培养学生计算
1
元 指
数)
工具使用技能;结合生
数函数
6.
利用计算器求对
活、生产实例,讲授指
与对数
数值 (lg
培养学生
1 N,ln N,
数函数模型,
第
10
周
函数
logaN)
数学思维能力和分析
7.
积、商、幂的对
与解决问题能力 (3)
数
重点是指数函数与对
1
8. 对数函数的图像
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2
和性质
第
11
周
9. 指数函数与对数
函数的实际应用举
例
2
1. 角的概念推广
第
12
周
2.
弧度制
3.任意角的正弦函
2
2
2
数、余弦
4.
函数和正切函数 2
1
第
13
周
5.
利用计算器求三
角函数值
使学生了解以改善民
1
本关系式:
和谐
文化建设的有关
sin2α+cos2α=1、
要求,了解社会主义和
第5单
元 三
sin
tan α=
cos
6.
同角三角函数基
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1
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
7. 诱导
公式:
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
第
14
π±α的正弦、余
的重要意义,积
极投身
周
弦及正切公式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
1
和性质
9. 余弦函数的图像
1
第
15
周
和性质
10. 利用计算器求
1
角度
11. 已知三角函数2
8.
正弦函数的图像
设。
角函数
2kπ+α、-α、
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
值求指定范围内的
角
第
16
周
第
17
周
机动 2
复习 考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