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天水旅游景点大全-扫墓流程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
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
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
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
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
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共有学
生73人,二①班36人,二②班37人。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
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
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
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
作完成的学习
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在
遇
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
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
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学
期要继续抓好养成教育,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水
平、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一、认识厘米和米
(5课时)
认识厘米和米
身上的“尺子”
1、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表内乘法和除法
(一)
(26课时)
2、2—5的乘法口诀
3、除法的初步认识
4、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5、整理与复习
三、观察物体
四、平移与旋转
五、表内乘法和除法
观察物体
平移与旋转
1、6—9的乘法口诀
2、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课时分配
4课时
1课时
4课时
10课时
5课时
5课时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10课时
6课时
(二)
(22课时)
3、混合运算
整理与复习
探索规律
去游乐场
2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1课时
4课时
六、数学百花园
七、总复习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数学百花园
总复习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
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
体长度的意识。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
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
3、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
地口算两个一
位数相乘。
4、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现象。
6、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数学思考方面
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
直观
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
顺序地、全
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
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
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
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熟练的运用口决求积、求商,
难点: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有关“倍”的概念,正确区别有关“倍”的乘除法应用。
六、采取措施 <
br>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
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
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
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
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
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
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
解。
6、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
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
,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精心设计教案
,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
扎实。
8、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七、课时安排
周次 日期 知识点标题
1.1 认识厘米
1.2 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
1.3 认识米
1.4 认识、测量线段
1.5 练习一
1.6
身上的“尺子”
单元练习
2.1.1 乘法的初步认识
2.1.2
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1.3 练习二
2.2.1 2的乘法口诀
2.2.2
练习三
2.2.3 5的乘法口诀
2.2.4 练习四
2.2.5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2.6 3的乘法口诀
2.2.7 练习五
2.2.8
乘加、乘减
2.2.9 4的乘法口诀
2.2.10 练习六
备注
第一
9.2
周
9.3
9.4
9.5
第二
9.6
周
9.9
9.10
9.11
9.12
第三
9.16
周
9.17
9.18
9.19
9.20
第四
9.23
周
9.24
9.25
9.26
9.27
第五
9.30
周
第六
10.8
周
10.9
10.10
10.11
2.3.1 平均分的含义
2.3.2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2.3.3 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成一份
2.3.4
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第七
10.14
周
10.15
10.16
10.17
10.18
第八
10.21
周
10.22
10.23
10.24
10.25
第九
10.28
周
10.29
10.30
10.31
11.1
第十
11.4
周
11.5
11.6
11.7
11.8
第十
11.11
一周
11.12
11.13
11.14
11.15
第十
11.18
二周
11.19
11.20
11.21
2.3.5 练习七
2.4.1 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
2.4.2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4.3 练习八
2.5 整理与复习
单元练习
3.1 观察物体
单元练习
4.1 平移
4.2
旋转
单元练习
5.1.1 6的乘法口诀
5.1.2 7的乘法口诀
5.1.3 练习九
5.1.4 倍的认识
5.1.5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5.1.6 练习十
5.1.7 8的乘法口诀
5.1.8 9的乘法口诀
5.1.9 练习十一
5.2.1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
5.2.2
乘法的竖式计算
5.2.3 除法的竖式计算
5.2.4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2.5 练习十二
5.3.1 乘除混合运算
5.3.2 练习十三
5.4 整理与复习
5.5 去游乐场
11.22
第十
11.25
三周
11.26
11.27
11.28
11.29
第十
12.2
四周
12.3
12.4
12.5
12.6
第十
12.9
五周
12.10
12.11
12.12
12.13
第十
12.16
六周
12.17
12.18
12.19
12.20
第十
12.23
七周
12.24
12.25
12.26
12.27
第十
12.30
八周
12.31
1.2
单元练习
6.1 有趣的数
单元练习
7.1 表内乘法和除法(一)
7.2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
7.3
厘米和米、数学百花园
7.4 观察物体、平移与旋转
单元练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1.3
第十
1.6
九周
1..7
1.8
1.9
1.10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
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