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郑人买履的答案
暑假实习-青春的旋律
文言文郑人买履的答案
【篇一:文言文练习郑人买履】
xt>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
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br>
1、解释加框的字。
(1
duo量(2
:尺寸 (3
2、翻译下列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翻译: 等到返回市集时,市集已经
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2)何不试之以足?翻译: 为什么不用脚来试鞋子呢?
3
【篇二:初一上文言文两篇练习及答案-郑人买履刻舟求
剑】
t
xt>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20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
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2分)
(1)置之其坐 ( )(2)而忘操之
()..
(3)反归取之 ( )(4)先自度其足 ( )..
(5)吾忘持度 ( )(6)及反( ) ..
(7)至之市()()(8)市罢(
)...
(9)遂不得履( ) (10)试之以足()( ) ...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3.主旨:
初一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
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文后问题。(20分)
楚人有欲涉
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若
此,不亦惑乎?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0分)
(1)涉江( )(2)遽契其舟( ) ()
...
(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 (4)是吾剑之所从坠(
)
( ) ....
(5)求剑若此( ) ( ) (6)不亦惑乎(
)...
2.分别指出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2分)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3.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r>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主旨:
答案
《郑人买履》
一、解词
1、
同“座”,座位
2、 拿,带
3、 同“返”,返回
4、 量
5、 量好的尺码
6、 到,等到
7、 到 到??去
8、 结束,解散
9、
终于
10它,代鞋 用
二、翻译句子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
“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呢?”
三、主旨
告诉我们做事不应该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的道理。
《刻舟求剑》
一、 解词
1、 渡
2、 立即,匆忙
雕刻
3、 从到
4、 这不译
5、
像这样
6、 迷惑,糊涂
二、 1、他的
2、他
三、 翻译句子
1、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 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四、 主旨
告诉我们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的道理。
【篇三:文言文 七上
答案】
》
5、启发人们要正确认识实际问题,要根据实际情
况解决问题。一切
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
新时代,我
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但我们面
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通,只有这样
才能搞好改革,
才能将改革不断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
: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西,而要
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免出现不应该的
失误。6、《郑人买履》中
的买履者是一个十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
的
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
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
愚态,当别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
时,他“宁
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
非,“市罢,遂不得履“一句讽刺
了死搬教条者徒劳无益的结局
《刻舟求剑》
【过关检测】1、《吕氏春秋》 吕不韦2、 解词(1)、 渡(
2)、
立即,匆忙 雕刻 3、 从 到 4、 这 不译 5、 像 这样
6、迷惑,糊涂
3、 (1)他的 (2)他
4、 翻译句子 (1
)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2)像这样找剑,
不是很糊涂吗?
5、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
。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
隘地看待问题, 应懂得随着形势的改变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
6、“刻舟”时把握
十足的神态和“求剑”时的茫然没有结果的无奈相映
成趣,这一细节生动刻画了这个愚蠢不知变通的家伙
的心理状态
《次北固山下》答案
【过关检测】
1、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显得富有生机,运
用拟人、对
偶的修辞手法,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自然理趣,被广为传
颂。
5、思乡之情
6、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
面似乎与岸平了,显得很开
阔,江面上和风正顺,一帆高悬,诗人扬帆东下,气概豪迈。
【能力拓展】
1、a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这两句运用设问,上句的提问
明写思乡,下句的回答点明思乡。
【点击中考】
(一)1、“悬是笔直的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原开阔
、
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
2、客游他乡,思念家乡的情怀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二)1、客路行舟 2、“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
景物显得富有
生机,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蕴含
自然理趣,被广
为传颂。
(三)1、d2、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四)1、d2、客游他乡,思念故乡的情怀
答案:
【过关检测】1、咏史诗 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2、
杜牧 唐代 李商隐
李白 杜甫3、 “火烧赤壁”一事周瑜
4、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言
近旨远。5、以两个美
女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兴
旺的慨叹,表达了历史英雄人物的产生和某种机遇有关的观点,同
时含蓄
的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能力拓展】1、咏史诗表达了作
者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2、诗人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又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
性
的结局,作者之所以这样写,除了表现自己非凡的见识外,还曲折
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
爽胸襟。
【点击中考】
一、1、(2分)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
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
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说明:两种答案任答一种均给2分。
2、(2分)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
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
,感情表达更含蓄。说明:从诗句的形象
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二、1、赤壁之战 曹操 周瑜 2、诗人借一件古物题咏历史上的重大
题材,以小见大,触景生情
引发感慨,以两个美女命运象征国家的
命运,构思新颖,别出心裁。
三、1、咏史诗以小见大(或托物言志) 2、(1)诗人在慨叹历史
上英雄的成功有某种机遇。(2
)诗人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
事才能而不得一展。(3)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
br>(任写其中一点即可)
四、1、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言近旨远。2、反映
了
作者对历史兴
旺的慨叹,表达了历史英雄人物的产生和某种机遇有
关的观点,同时含蓄的表达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
抑郁不平之情
苏轼《浣溪沙》
【过关检测】
1、暮春季节 幽雅宁静2、 净静 干净 宁静3、地点。
4、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
景生发感慨和议论。 5、目的在于
唤起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
味,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6、请再写出三个词(曲)牌名江<
br>城子水调歌头相见欢
【能力拓展】答案
1,同意。兰芽溪水,
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
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这里的“溪水西流”
给作者极
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
因为
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
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2,如哲理,即人可
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
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
作者
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
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中考链接】
一1、c 2、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二1、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2、白居易《醉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