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包拯大义灭亲-助学金申请表格
群文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
自从2014年与群文阅读结缘,我们的团队就开始了群文
阅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实践。
理论学习不断深入开展,研究课例经常深夜不眠,评课议课总是废寝忘
食,外出学习不怕舟
车劳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终于使群文阅读在我们学校扎根、生长,
并在课堂
教学策略研究方面小有成就。
一、群文阅读内容的选择以教材为本,可以
对教材内容作调整。在此基础上引进大量课外优
秀阅读材料,实现海量阅读。
我们
使用的教材是经过精心选编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学习的,教材文章思想性、艺术
性、文学性、工具
性价值都很高,所以任何形式的阅读教学都不能脱离教材。人教版教材每
一单元都有主题和单元重点训练
项目,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仅仅如此远远不够,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大多
是人文性的,孩子们的阅读视野受到限制,阅读
量太少。为此我们可以用教材中的一篇或多篇文章引入同
类、相似或相反的课外文章进行海
量阅读。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文章《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
后》,这篇文章让学
生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以这篇文章为基础,将课外阅读材料《推开
那扇虚
掩的门》《两千年和一个晚上》《海水为什么是蓝的》《说“勤”》引入课堂,巧妙利用学习单,完成海量阅读。
我们除了创造性使用教材,整合课程资源,还引进了蒋军晶老师主
编的群文阅读《新语文读
本》。这套读本编排很有创意,是根据某一个“议题”组合在一起的一组一组的
文章
。我们每
周上一节,一个学期学习一本,不仅学生、就连我们老师也从中找到了阅读的乐趣。
篇章的阅读和学习很重要,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也很重要。例如向学生推荐绘本、成长小说、
动
物小说、革命题材小说、科幻小说等,阅读之后进行读书交流会,和孩子们聊书。例如在
向学生推荐阅读
《城南旧事》《我要做好孩子》《窗边的小豆豆》《男孩彭罗德的烦恼》后,
围绕“谈谈好孩子的概念”
“探探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我是书中的主人公,我会怎么
做?”“欣赏故事中的妙主意”“分
析小说章节的标题”等多个“议题”开展几节读书交流会,让孩
子们发现文学的奥秘、阅读的方法、思考
的力量……
二、群文阅读是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
开阅读和集
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可见议题的重要性。群文阅读的议题具有开放性和可讨论性,<
br>而且要集中。
以教材中的单元整组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则可以把单元主题或单元训练
重点作为议题,但有
时要做调整,使之更突出、更具可讨论性。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主题是“
祖国在我
心中”,我们在进行单元群文阅读时,确立议题为“什么样的行为就是热爱祖国?”让学生从不
同历史时期入手,明白为国牺牲是爱国、为民除害也是爱国,默默无闻、尽职尽责、好好学
习都
是爱国。
以教材文章引进课外阅读篇目的群文阅读课,目的更明确,议题也更明显。例如人
教版六年
级上册第七单元《最后一头战象》,这一课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行为来体会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为了让孩子们对这一特点有更深入的学习,可以带入
沈石溪的
《残疾豹》、吴若增的《军犬黑子》、申平的《战马火龙驹》。一个个关于动物的
亲情、勇敢、忠诚的故
事娓娓道来,学生从动物外在的神情、行为体会到了内在的精神世界,
对这个写作特点掌握得更牢固。同
时推荐学生阅读动物小说《孤岛夜犬》(椋鸠十)、《第
七条猎狗》(沈石溪)、《西顿动物故事集》(
西顿)、《狼图腾》(姜戎),从群文阅读
过渡到群书阅读。
群文
阅读《新语文读本》中的议题多样。把“作家”作为议题,把“体裁”作为议题,把“观点”
作为议题,
把“表达形式”作为议题,把“人文主题”作为议题等,让学生在求同、比异、整合、
判断的过程中学会
阅读学会思考。例如:四年级上册群文议题“诗的最后一句”,先呈现林武
宪的《阳光》,让学生体会最
后一句诗和前面三句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能放在最后?然后
呈现四首小诗:张秋生的《“死” 了十二
次》,七星潭的《花一把》,王奕颖的《涂鸦》,约
瑟夫的《最难的单词》,隐去最后一句,让学生补写
最后一句诗。接着出示诗原作的“最后一
句”,思考:如果这些诗只保留“最后一句”,你觉得好吗?为
什么?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学
生体验到了诗的最后一句的妙处,思维能力和文学修养都得到了提升。<
br>
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确立,范围更广。例如我在上面写到的读成长小<
br>说,从小说的主题、情节到人物命运,以及和自己的联系等都可以作为议论的话题,每节课
一个议
题,几节课下来,学生就能把书读深读透。
三、群文阅读文本的呈现不能随意,要根据议题、文本内容、学生实际等有机呈现。
一篇+
一组。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篇课文就可以进行一次群文阅读。议题为“作
者是怎样展开联想
和想象的”。先学习第一篇课文《山中访友》,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
些“朋友”?从哪些描写中可
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学习作者充分运用
联想和想象,将山中的景物赋予生命
,融入大自然,跟大自然对话的写法,同时运用比喻、
拟人、排比等修辞将独特感受表达出来。接着学习
《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
三篇文章,找出作者那些奇特的联想和想象,感受其好处,
加深对这种写法的理解。
一篇+一组+一篇。例如借物喻人群文阅读课,先指导学生学习《
白杨》,找出描写白杨特点
的句段,概括其特点,接着问题过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挖掘
边疆建设者和
白杨之间的相似点,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接着呈现《高原红柳》》《高粱情》两篇文本,
运用学习单,找出“物”的品质和“人”的精神,加深对借物喻人这种写法的认识。最后呈现一
片文章《路灯》,将揭示人的精神的内容隐去,让学生抓住“物”的特点,找出物与人的相似
处,补写揭
示人的精神的内容。随着呈现的叠加,学生的意识渐渐变得深厚。
一组+另一组。例如《新
语文读本》三年级下册群文议题:《大与小的哲学》,让学生学会
辩证看待“大与小”的问题。先学习一
组文章《做大狗好还是做小狗好》《木屋边上的小蘑
菇》,找出故事的主人公以及主人公对大与小的看法
,体会他们的分析是否有道理。接着呈
现一组文章《小房子变大房子》《橘子》《是大还是小》,让学生
发现大与小是可以转化的,
这是为什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辩证主义思想。
一组+重读这一组。例如《新语文读本》四年级上册群文议题:《声音是可以看见的》,通
过
一组诗《两个呼噜噜》《雪花,是冬天的偏旁》《声音的味道》《这一夜》来学习描写声
音。利用学习单
,直接学习这一组诗,将“篇名”“什么声音”“声音变成了什么”“用到的感官”填
入学习单,体会在
一些诗歌中,声音可以看得见,或者有重量,甚至是有味道的。接着重读
这组诗,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
哪一首?为什么?有感情读一读。重读可以加深对诗的理解,
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诗的韵味
几组+自由选择一组。就是老师呈现几组不同的文章,每组包含三四篇文本,合起来有十几
篇
文本。这就要考验教师的知识面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河北省廊坊市名师张艳秋老师曾为我
们作过这样一节
群文阅读课《什么是英雄》,显示了高超的教学能力,熟练的教学技巧。张
老师出示了六组阅读材料,每
组阅读材料都不一样,但这六组阅读材料有一个时间顺序。每
组任选一组阅读材料来学习,看似凌乱实则
有序。课上张老师引导孩子们读英雄——辩英雄
——讲英雄——颂英雄——赞英雄,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孩
子们对英雄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英
雄的情感越来越深厚。这节课上张老师带领孩子阅读了24篇文章,
认识了几十名英雄,重
新建构了对英雄的认知。我们不得不佩服张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渊博的学识,对
文本的把
握之准确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