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形考作业1-4答案
孱弱-冲出亚马逊2
工商管理本科(金融学)货币银行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货币银行学》形考作业1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2、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3、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4、无限法偿:是指不论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
5
、格雷欣法则:即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
会
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
场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就是格雷欣法则。
6、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
由44国参加的“联合国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
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建立了以美
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7、牙买加体系:是1976年形成的,沿用至今
的国际货币制度,主要内容是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
排多样化、多种渠道调节国际收支。
8、外汇:以外币表示的可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有三个特点:是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资产,可以与
其他外币自由兑换,其债权可以得到偿付。外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外汇指一切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
使用的债权。狭义外汇专指以外币表示的国际支付手段。
9、汇率: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比价,是一
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是货币对外价值的表现形式。
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和间接
标价法。
10、直接标价法:以一定单位的外国货币为基准来计算应付多少单位的本国货币,亦称应付标价法。
11、间接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多少外币。亦称应收标价法。
12、固定汇率:指两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13
、浮动汇率:一国货币管理当局不规定汇率波动的上下限,汇率随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由波动。如果:
本币盯住基本外币,汇率随其浮动,则被称为联系汇率或盯住的汇率制度。
14、征信:其具体含义是
指对法人或自然人的金融及其他信用信息进行系统调查和评估。信用征信主要包
括两大系统:一是以企业
、公司为主体的法人组织的信用征信;二是与公民个人经济和社会活动相关的信
用征信。
15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
品
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16、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食用的俩权人为保
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
面债权凭证。商业票据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17、银行信用: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18、国
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现代经济活动中的国
家信用
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19、消费信用: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20、
国际信用: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国际信用体现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直接
表现
资本与国际间的流动。
21、利息:是指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22、利
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值
的程度
,是衡量利息数量的尺度。也有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
23、收益资本化:各种有收益的事物
,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贷出去的货币金额,甚至也不论它是否为一笔资
本,都可以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
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
24、利率市场化:指通过市场或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
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
规律作用的结果。
二、判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三、单选
1.C 2.B 3.D 4.D
5.A 6.A 7.C 8.C 9.C 10.C 11.B 12.D 13.C 14.A 15.B
四、多选
五、简答题:
1、为什么说货币是价值形式和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答:马克思的货币起源
说揭示:货币是价值形式与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从历史的角度说,交换发展的过
程可以浓缩为价值形态
的演化过程。因为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交换来表现的。因此,随着交换的发展,也就
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
。
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一般价值形式下,交替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几种商品中必然会分离出一种
商品
经常地起一般等价物的作用。这种比较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当所有的商品的价值
都由
货币表现时,这种价值形式就成为货币形式。
2、为什么要对货币进行层次划分?
划分货币层次是指以流动性为标准,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为不同的范围。 中央银行之所以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别统计货币量是由当代信用货币的构成特点和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需要决定的。
在当代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货币是由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的。其中现金是指
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钞与金属
硬币,存款货币则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功能的银行存款,包括可以直接
进行转帐支付的活期存款和
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对中央银行来说,信用货币对现金、活期存
款和其他存款的控制和影响
能力是不同的,中央银行必须根据不同的货币层次采取不同的措施,才能有效
地调控货币量。
因此,按流动性的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是科学计量货币
数量、客观分析货
币流通状况、正确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措施。
3、现行信用货币制度有何特点?
答:现代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是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他们都体现某种信用关系。
(2)现实中的货币都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与金融货币通过自然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
区别。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这种调控主要由中央银行运
用货币政策
来实现。
4、汇率是如何决定的?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制度?
答:(1
)金本位制下汇率的一般决定因素:不同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因素不同。在金本位制下,各国政
府均规
定了各自金币的含量,两种货币之间的比价即汇率,由它们各自含金量之比来决定。(2)信用货币
制度
下汇率的一般决定因素:按照马克思的货币理论,纸币是价值的一种代表,两国纸币之间的汇率则应
由两
国纸币各自所代表的价值量来确定。而西方其他经济学家则分别从购买力评价、心里因素以及利率评
价等
多种角度来说明汇率的决定。(3)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是外汇市场的供求
状
况,同时受中央银行的管理与调控。
人民币汇率制度随经济发展不断在演变、完善,但仍存在一系列的
问题,现行售汇并未在真正意义上实现
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为稳定汇率,应指定银行持有外
汇头寸限额,中央银行设立外汇制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仍需不断修缮。
5、何谓利率市场化?结合我国利率改革的进展情况论述其必要性。
答: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
市场和价值规律机制,在某一时点上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运行机制,它是价值
规律作用的结果。利率市
场化强调在利率决定中市场因素的主导作用,强调遵循价值规律,真实地反映资
金成本与供求关系,灵活
有效的发挥其经济杠杆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
利率决定机制。
利率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金融经济发展的要求与重要内容。但是,实现它需要一定的条件与环境,
p>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背景下,要想一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是不可能的,只有从实际出发,实
行渐进式的
利率改革,才能稳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充分发挥利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货币银行学》形考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金融风险:经济中不
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
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
胀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2、货币经营业:指专门经营货币兑换、保管及收付的组织,是银行早期的萌芽。
3、商业银行:是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4、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5、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是为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买卖证券提供服务的投资机构。
6、金融市场:是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7、货币市场:通常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市场。
8、资本市场:是指以期限1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的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
9、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它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以证明投资者的股东身份和权益,并据以
获得股息和红利的凭证。
10、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11、证券行市:指在二级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实际交易价格。
12、股票价格指数:是反映股票行市变动的价格平均数。
13、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
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
14、票据承兑:指商业票
据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
签章的一种行为。
15、证券交易所:是专门、有组织的证券买卖集中交易的场所。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三、单选
1.B 2.C 3.A 4. 5.A 6.D 7.C 8.B 9.A 10.B 11.B
12.A 13.C 14.B 15.B
四、多选
五、简答题:
1、如何理解金融机构经营的特殊性?
(1)经营对象与经营内容不
同。金融机构的经营对象是货币与资本;经营内容是货币收付、信贷往来等
各种金融业务。
(
2)经营关系与经营原则不同。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对象是普通商品和劳务,主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
活
动;金融机构则经营货币资金这种特殊商品,主要从事货币的收付与借贷。一般经济单位与客户之间是
商
品或劳务的买卖关系;而金融机构与客户之间主要是货币资金的借贷或投资的关系。一般经济单位要遵
循
等价交换原则;金融机构在经营中则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
(3)经营风险及影响程
度不同。一般经济单位的经营风险主要来自于商品生产、流通过程,集中表现为
商品是否产销对路。这种
风险所带来的至多是因商品滞销、资不抵债而宣布破产。单个企业破产造成的损
失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较小
,冲击力不大,一般属小范围、个体性质。金融机构则因其业务大多是以还本付
息为条件的货币信用业务
,故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挤兑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这一系列风
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
对金融机构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导致的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
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
。甚至会诱发严重的社会或政治危机。
2、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必须遵循哪些原则?为什么要遵循这些原则?
答: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个原则既是相互统一的,又有一定的矛盾。如果没有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也
就不能
最后实现;流动性越强,风险越小,安全性也越高。但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存在一定的矛盾。
—般而
言,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资产其盈利性则较低,而盈利性较强的资产,则流动性较弱,风险较大
,安全
性较差。由于三个原则之间的矛盾,使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
不能偏
废其一。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3、如何理解金融市场的功能?
答:金融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加上该市场明显
不同于其他市场的运作规律和特点,使得这
个市场具有多方面功能,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满足社会再生产
过程中的投融资需求,促进资本的集中与转
换。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有效地动员筹集
资金;合理配置和引导资金;灵活调度和转
化资金;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实施宏观调控。
4、如何区分票据贴现与票据承兑?
答:票据贴现是指持票人为了资金融通的需要而在票据到
期前以贴付一定利息的方式向银行出售票据。对
于贴现银行来说,就是收购没有到期的票据。票据贴现的
贴现期限都较短,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而且可
以办理贴现的票据也仅限于已经承兑的并且尚未到期的商
业汇票。
票据承兑是指汇票的付款人承诺负担票据债务的行为。承兑为汇票所独有。汇票的发票人和付
款人之间是
一种委托关系,发票人签发汇票,并不等于付款人就一定付款,持票人为确定汇票到期时能得
到付款,在
汇票到期前向付款人进行承兑提示。如果付款人签字承兑,那么他就对汇票的到期付款承担责
任,否则持
票人有权对其提起诉讼。
5、简述证券投资基本面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
:证券投资的基本面分析是对经济运行周期、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生命周期以及上市公司自身状况同市
场
之间关系的研究。
(1)宏观经济周期性运行与证券市场。证券价格的变动大体上与经济周期相一致。
一般是:经济繁荣,
证券价格上涨;经济衰退,证券价格下跌。
(2)宏观经济政策与证券市
场。货币政策的调整会直接、迅速地影响证券市场。财政政策的调整对证券
市场具有持久但较为缓慢的影
响。汇率政策的调整从结构上影响证券市场价格。汇率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主
要体现在:汇率上升,本币贬
值,本国产品的竞争力增强,出口型企业将受益,此类公司的证券价格就会
上扬。
(3)企业
生命周期与证券行市。—个产业经历的由产生到成长再到衰落的发展演变过程称为产业的生命
周期。初创
期的产业,如信息网络业、生物制药业等的风险较大,因而其证券价格的大幅波动不可避免;
处于成长期
的产业由于利润快速成长,因而其证券价格也呈现快速上扬之势;处于成熟期的产业是蓝筹股
的集中地,
其证券价格一般呈现稳步攀升之势,大涨和大跌的可能性都不大,颇具长线持筹的价值。
(4)企业自
身状况与证券行市。主要是对公司进行背景分析、会计数据分析和财务状况分析。公司基本
背景分析主要
包括公司获利能力分析和公司竞争地位分析。会计数据分析的目的是评估一个企业的会计记
录是否真实地
反映了其所代表的经济活动。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从财务数据的角度评估上市公司在何种程度
上执行了既定
战略,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公司财务分析的基本工具有两种: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
《货币银行学》形考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收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一个国家(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这
里既包括国际贸易,也包括国
际投资,还包括其他国际经济交往。
2、国际收支平衡表:是以某—特定货币为计量单位,全面系统地记录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统计报表。
3、套汇:利用同一时刻不同外汇市场的汇率差异,通过贱买贵卖某种外汇赚取利润的行为。
4、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步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以及与此
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5、中央银行:是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
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
机构。在现代金融体系中,中央银行处于核心地位,
是一国最重要的金融管理当局。
6、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7、
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8、货币
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量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
质。 <
br>9、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
br>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10、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出来的存款。
11、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货币供应量
数倍
伸缩的基础,是市场货币量形成的源头。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乘数的作成数倍于基础货币量的市场货币
供给
总量。
12、货币乘数: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
引起的货币
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3、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是社会总供给均衡的一种反映。是
相对
的动态的均衡。
14、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15、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二、判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三、单选
1.D 2.D 3.C
4.A 5.A 6.D 7.A 8.C 9.B 10.C 11.A 12.C 13.B 14.B
15.B
四、多选
五、简答题:
1、长期国际收支顺差对国内经济发展是不是好事?为什么?
答:不是好事。当一国国际收支
出现持续的大量顺差也会对其经济产生不良影响。能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
将会促使本币升值的压力,导致
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攻击外汇市场,造成汇率波动。汇率的波动强化
了外汇投机,进一步加剧外汇市
场的动荡。其次,国际收支顺差将使得一国货币当局积累大量国际储备的
同时被迫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
能导致通货膨胀。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当一国出现国际收支
盈余时,其贸易伙伴国相应的就
是国际收支赤字国,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效中的贸易磨擦和冲突,从而导
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2、金融全球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对国内经济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答:金融全球化是指
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资本在全球各地
区、各国家的金融市
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金融全球队化主
要表现为:
1) 金融机构全球化;
2) 金融业务全球化;
3)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
4) 金融监管的国际化。
同经济全球化一样,金融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客观上会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效应。
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可以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来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2)可以促进全球金
融业自身效率的提高。促进金融机构的适度竞争降低流通费用;实现全球范围内的
最佳投资组合来合理配
置资本,提高效率;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能力和金融发展能力。
(3)加强了国际监管领域的国家协调与合作。从而可以适当降低并控制金融风险。
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1)增加了金融风险。金融全球化加深了金融虚拟化程
度。衍生金融工具本身是作为避险的工具产生的,
但过度膨胀和运用不当,滋生了过度投
机、金融寻租和经济泡沫,剥离了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血肉联系
反而成为产生金融风险的原因。 (2)削弱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当一国采取紧缩货币政策,使国内金融市场利率提高时,国内的银行和企业可方便地从国际货币市场获得低成本的资金,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会下降。
(3)加快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3、何谓流动性陷阱?你认为我国目前存在流动性陷阱吗?
答:“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已
降至一无可再降的低点后,无人再愿意持有公债或债券,每人都只愿持有
货币,货币需求会变为无限大。
用凯恩斯的话来说,“当利率降至某种水准时,灵活偏好可能变成几乎是
绝对的;这就是说,当利率至该
水准时,因利息收入太低,故几乎每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务
票据。此时,金融当局对于利率
无力再加控制。”
利率降至r*后,货币需求曲线变成与横轴平行的直线。该直线部分即为所谓的“流
动性陷阱”。表明当利率
降至r*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为无限大,在这一点上,央行无论怎样增加货
币供应量,都会被巨大的货
币需求所吞没,因而对物价和投资不产生任何影响。之所以会有我国是否存在
流动性陷阱,是和我国前几
年的连续降息联系在一起的。显然,“流动性陷阱”以利率的市场化为发生的
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在货币
供给增加,趋于无穷大的投机性需求阻碍利率的进一步下降情况下才会发生
。我国目前的主要利率仍然为
管理层所直接调控,货币供给的增加与利率的下降之间没有直接、必然的内
在联系。货币供给增加,利率
未必下降;货币供给不增加,利率仍有可能下降。因此“流动性陷阱”这个
概念并不适用于我国当前的情况。
4、我国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为什么?
答:1) 所谓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指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
资、
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与此相对应的是
货币
供给的外生性,是指货币供给可以由中央银行进行有效的控制,货币供给量具有外生变量的性质。
2) 在不兑现信用货币条件下,由于基础货币都是由中央银行投放的,货币乘数也在中央银行的宏观调
控之
下,因此,中央银行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量进行扩张或收缩,货币供应
量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政策所左右,这说明货币供应量存在着较强的外生性。但这种外生性又不是绝对的
,因
为货币供应量除受中央银行控制外,还要受经济生活中其他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因而货币供应量又
具有
一定的内生性质。
3)事实上,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能简
单地用“非此即彼”的逻辑进行判断。
同时,货币供给的可控性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决定货币供给可控性
的客观条件和主观认识与能力在不断变
化。因此,问题的答案也在随着客观和主观的因素来发生变化。
5、我国目前存在通货膨胀压力吗?为什么?
答:我国目前存在着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根据
经济学原理,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
于经济增长,另一部分来自于通货膨胀的预期。
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处于高速发展中,第一部分的压力本来
就存在,另外,虽然我们第一季度的CPI增幅
小而高,但是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仍然存在,正是这两方
面因素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货币银行学》形考作业4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货币政策: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
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
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
措施。
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
银行作为
准备金的比率。
3、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4、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5、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
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6、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复合称谓。狭义上是
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
整个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
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
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
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7、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8、金融深化:现代经济社会中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当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蓬勃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就可以形成一种互相促进和互相推动的良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可称为金融深化。
9
、金融压制:由于政府对金融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造成金
融
业的落后和缺乏效率从而制约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反过来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时,金融和经济
之
间就会陷入一种相互掣肘和双落后的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就称作金融压制。
10、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指现代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11、金融创新:指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
12、金融结构: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3、金融相关比率:金融相关比率=现有金融资产总值国民财富。
二、判断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三、单选
1.A 2.C 3.D 4.A 5.B 6.B
7.C 8.B 9.B 10.B 11.D 12.D 13.C 14. C15.A
四、多选
1. ABCDE 3. BCDE 4. CD 5. ABCDE
五、简答题:
1、选取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中介指标要坚持哪些基本原则?为什么?
答:选取货币政策操作目标要坚持二个基本原则:直接性,通过政策工具的运用直接引起指标变化;灵敏
性,政策工具可以准确地使用于操作指标。
选取中介指标要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
2、何谓货币政策时滞?它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答:货币政策时滞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
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
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货币政策时
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二者的划分是以中央银行为界限的,
一般货币政策时滞更多是指外部时滞
,内部时滞又可分为认识时滞和行动时滞两部分。
影响:货币政策时滞对货币政策有重要影响,如果货
币政策可能产生的大部分影响较快地有所表现,那么
货币当局就可以根据期初的预测值来考察政策生效的
状况,并对政策的动向和力度作必要调整,从而使政
策能更好地实现预值的目标。
3、何谓经济货币化?它对一国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答: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
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由于经
济货向化的差别既表明了经济发
展水平的差异,也体现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职能发挥状
况的优劣,货币化程度高,意味
着社会产品均成为商品,其价值均通过货币来表现与衡量,商品与劳务均
以货币为尺度进行分配,货币的
作用范围大,渗透力、推动力和调节功能强,反则反之。
4、货币政策如何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
br>答:西方国家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一般有四种组合,“一松一紧”主要解决结构问题;使用“双松”
或“双
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1)、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音
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一
松一紧”的办法。
2)、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量调整,一般单独使用财政和货币政策。
3)、在总量失衡较
为严重的情况下,政府要达到以“扩张”或“紧缩”目的,一般同时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
策两种手段。
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
目标;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
搭配运用。
5、如何概括现代经济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答:(一) 经济发展决定金融:
金融是依附于商品经济的一种产业,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 <
br>商品经济的不同发展阶段对金融的需求不同,由此决定了金融发展的结构、规模和层次。金融发展的阶段<
br>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阶段。
(二)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通过金融运作
的特点,如提供货币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提供信用促进资金融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便利经济运作等,
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
2、通过金融的基本功能促进储蓄并将其顺利转化为投资,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
投入。如通过吸收存款和
发行有价证券、向国外借款等为发展经济组织资金来源;通过发放贷款、抵押、
贴现、购买有价证券等为
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供给等。
3、通过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节约交易成
本,促进资金融通,便利经济活动,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发
展的效率。
4、通过金融业自身的产值增长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三)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可能出现的不良影响:
1、因金融总量失控出现通货膨胀、信用膨胀,导致社会总供求失衡,危害经济发展。
2、因
金融业运作不善使金融风险加大,一旦风险失控不仅导致金融业的危机,而且将破坏经济发展的稳
定性和
安全性,引发经济危机。
3、因信用过度膨胀产生金融泡沫,膨胀虚拟资本,刺激过度投机,剥离金融
与实质经济的血肉联系,对
经济发展有很大的破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