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人》教案3篇
新会计准则-成语疯狂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人》
教案3篇
PEP sixth
grade volume I Chinese lesson 20 lesson
ching
plan
第 1 页 共 11 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人》教案3
篇
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
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
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
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
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
要
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并以启迪
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
辑修改及打印。
<
br>本文简要目录如下:
【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
Ctrl键且鼠标单击
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人文档2020版
2、篇章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人》教案
3、篇章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人》教案
篇章1:人文档2020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第 2 页 共 11 页
课前准备:
1、搜集、阅读鲁迅资料;
2、标出诗歌小节数;
3、复习朗读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关键句子。
教学关键词:活、死、俯、骑。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对鲁迅知道多少?(抽生说)
是的,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
文学家和革命家,鲁迅
被誉为我们的“民族魂”。要写一位如此伟大的人物,是很难
的,而要通
过一首诗去歌颂鲁迅更是难上加难。这节课我们就
一起走近“初识鲁迅”的最后一篇课文,它恰恰就是通
过一首
诗去歌颂鲁迅的。这就是诗人臧克家写的《有的人》。大家齐
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正确。
三分诗,七分读。请大家走进这7个小节28行诗中,把
诗读正确读流利。(生读)
第 3 页 共 11 页
汇报自读情况。(抽生读
前6小节,最后一小节齐读)
对于你们的朗读,老师不作任何评判,我请来了一位高人,
(播放
课件。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是高手吧,说说哪个
句子你现在可以读得更好了?我们跟着他一起进步
吧,读这一
句。
三、再读读构思。
自己再
通读全诗,看一看7个小节之中藏有哪些写作技
巧?(生汇报后,幻灯出示)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br>
第一小节和后面的6个小节是总分关系,思路清晰;全诗都运
用了对比写法,感情表达
更加强烈;234小节分别和567小节
照应,结构严谨。有了这个示意图,我们现在就像拧起了一根<
br>绳子,诗歌的每一句都在这根绳子上,这叫全局在握、胸有成
竹。
四、品读第一小节。
既然第一小节总起全诗,那请问,是靠哪些字统领全诗
的?读一读找一找。(板书:“死”、“活”)两个“活”,
两个“死”,意思一样吗?(生答)
那你就读出这种不一样来吧。
第 4 页 共 11 页
是的,有的人虽生如死,那是行尸走肉;有的人虽死犹生,
那是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来,读出这种醍醐灌顶的感受吧,读出我们的警告和呼吁。
(齐读本小节)
五、品读“虽生如死”。
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
们就来
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作出了完整
的回答?
抽生读。读出蔑视(那是痴心妄想)、咒骂(那是罪有
应得)、痛恨(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怀
有这种感情)、不屑一
顾。
篇章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人》教案【按住Ctrl
键点此返回目录】
重点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诵课文。
2、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
3、体会诗歌的结构与表达方式方面的特点。
课时计划: 一课时
第 5 页 共 11 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20xx年2月5日晚8时35分,著名诗人臧克家老先生却
因病离开了人间。
(出示幻灯片
3)臧克家是继郭沫若之后,我国诗坛上最杰出
的大诗
人之一。他早在30年代初相继出版了《烙印》和《罪恶的黑
手》
等,以鲜活的生活感受和崭新的艺术风貌,引起诗坛的瞩目。
新中国诞生后,臧克家
多作政治抒情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有的人》便是他这类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
迅逝世13周年而作。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现在我们播放朗诵带,请同学们在听的同时,注意诗
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播放视频文件)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诗,注意普通话正确、流利、有
感情。然后齐读全诗。
3、鲁迅简介
第 6 页 共 11 页
为了更好的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先回顾一下鲁迅先生的
生平。
(出示幻灯片7)
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
br>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881年9月25
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
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
仙
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
小说集《呐喊》、《彷
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
拾》、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
,是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
1936年10月1
9日,鲁迅先生逝世,国民党反动派血腥
镇压人民,不允许人民悼念鲁迅先生,直到1949年,先生逝
世13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他。臧克
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
睹了人民群众纪念鲁迅的盛
第 7 页 共 11 页
况,并瞻仰了鲁迅在北京的故居。他深切追忆鲁迅为人民鞠躬
尽瘁的一生,百感交集,于1949年11
月1日写了《有的人》
这首短诗,抒发自己由纪念鲁迅所引起的无限感慨以及对人生
意义的深刻
思考。
4、思考讨论:这首诗可以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
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
确: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
节):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第二部分(第
2、3、4节):从两种人对人民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颂扬
了鲁迅先生战斗而伟大的一生。
第三部分(第5、6、7节):
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
怀
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二、品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学习诗歌第一部分
(1)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部分。
(2)
思考问题:这一节诗有两个“活”字和两个“死”
字,如何理解它们的含义?
第 8
页 共 11 页
篇章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人
》教案
【按住Ctrl
键点此返回目录】
教学目的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
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
命人生观的教育。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2·通过读,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3·把较难懂的内容(第三、第六、第七节)讲清楚,讲
透彻。
教学重点
1·理解对比的写法。
2·体会用诗讲道理。
教学难点
第 9 页 共 11 页
1·有的人指哪些人?
(每节诗的前两句都指反动统
治者,他们虽然活着,
却如行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每节诗后两句都是
指鲁迅以及
像鲁迅这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
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歌颂。诗作的侧重点是歌颂鲁迅
及像鲁
迅一样的人。)
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两句诗该怎样理解?
(“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
作福的人只躯壳活着,他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
毫无价
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
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
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
神永驻人间。)
3·为什么说“把名字刻入石头
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
早”?为什么说“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
活在世上,灵魂早已死去,名字早已臭名昭著。“
熔岩一旦喷
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
以野草自比,为了荡涤
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宁可牺牲自己的
第 10 页 共 11 页
一切。一旦革命蓬勃发展起来,野草就会萌生,到处是一片青
绿。)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第 11 页 共 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