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北京烤鸭的做法-英语六级作文范文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1、山中访友
一、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
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别有深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是感受作者对山里的“朋友”那份深厚的感情,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法、讨论法。
四、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
被困在笼
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
象,
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 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
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
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
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板书:
题目 《山中访友》
作者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检查预习,读准字音。(课件)
(抽学生试读,师生纠正,学生齐读。)
幽径(jìng) 唱和(hè)
蕴(yùn)含 奥(ào)
秘 栀(zhī)子花
宁(níng)静 犬吠(fèi) 湛(zhàn)蓝 衬(chèn)
托
仪(yí)式
凝(níng)望 树冠(guān ) 吟(yín)咏
恩(ēn)
泽(zé) 短暂(zàn)
旋(xuán)转(zhuàn)
津津(jīn)乐道 雄(xióng)
浑(hún)
2、教师范读:学生初步
感知课文,思考课后作业一:
作者访问了哪些朋友?作者怎么称呼他们?课文为什么以
“山中访
友”为题目。
3、回答思考的问题,并提出疑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
题:
⑴ 交流明确:
作者要访的都是自然界的朋友,它们依次是:
古桥──树林──山泉──小溪──瀑布──
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
br>雨──归鸟。
⑵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
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
里,这一花一树,一
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
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
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4、快速浏览说话: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朋友”?用
“我喜欢……因为”同桌说话。
三、精读课文,领悟情感
1、精读第三段,教给学习方法:
⑴
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
老朋友。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生齐读第3自然段。)
⑵ 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课件:课文插图
古桥),
老朋友相见,作者是怎样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地对
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在书上画一画
。
(默读画句,读后交流。)
⑶
引导理解“德高望重”,说说你从哪体会到古桥
的“德高望重”的?
交流明确:“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高望重”的具体体现:
(引导抓住“几百年”、“多少人马”、“躬着腰”、
“俯身凝望”等关键词句理解古桥为人们服务的时
间之长,
服务之多,真是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⑷ 随着时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
年的流逝,只有
他依然如旧,默默地站在这涧水上,为大家服务。难怪作者
一见到他,就由衷地
赞美他,对他说──(引读:啊,老桥,
你如……)
⑸ 小结:
这就是作者拜访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
古桥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桥当做人来写,
把
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我们在读课
文时,要用心地体会作者表达情感
的方法。说说我们学习这
一部分的方法。
讨论明确:朗读课文──勾画关键词句──理解
内容──体会特点──诵读课文。
2、自学课文其他部分,并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自学
提纲:(课件)
山泉部分:(朗读──勾画──理解──体会──
诵读。)
⑴
这段文字运用了___、___、___修辞方
法。
⑵
这段文字写出了作者的哪些“朋友”?它们各有
什么特征?
3、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文章
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讨论后归纳: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
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作者构思新奇,想像丰富,充满童心童趣。把“进
山看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让人感到更加亲切,使
景与
我融为一体。读者时时会被作者的童心打动,时时被流淌在
字里行间的激情感染,我们与大
自然是这样的贴近,甚至会
融为一体,又怎么能不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呢?
4、作者分别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感悟到什么?得到了
怎样的启示?
讨论后明确:
作者从山中的众朋友身上悟到并得到了这样的启
示:做人要有持久而不变的坚韧的灵魂
;要深深扎根于人民
大众当中;要爱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鸟类;要淳
朴善良用爱心待
人,不去搬弄是非;愉快地投身于工作和生
活。
5、诵读课文,再次感受自然之美和课文的语言之美。
第二课时
一、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
点,
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
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
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
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
的感觉。暗示“山中访
友”充满了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
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
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
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
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
间的默契和情谊。
4、
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
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
旋转、
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
这是多么奇
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
到作者和树之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
我
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
梳妆吗?
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
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
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
二人
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
,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
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
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
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
见远古火山爆发
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
落花、落叶从枝上掉
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
块石头的轻轻敲
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
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
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
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
的恩泽?
“恩泽”
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
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
br>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
喜爱与感恩之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
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二、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
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
那份亲密
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
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三、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
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
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
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四、升华感情,背诵结课
1、通读全文,交流: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
2、带着“好心情”,有感情地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
的一到三个部分,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古桥
大树
山中访友 (与大自然深情地对话) 热爱大
自然
山泉
溪流……
教学反思:
2*山雨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
绘的景色,在读中体会作者对山雨、
对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
3、从阅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大自然的秀美,陶冶学生的性情。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创设情境导入
大家看看窗外,地
上湿漉漉的,昨晚一定是——生接。那你
们喜欢下雨吗?(多个学生说)看来大家对雨有着不同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奇妙的雨——山雨(板书)
学生写课题。把自己写的课题读一读
。欣赏了这场雨,
也许你对雨会多一份新的感受。打开书,自己读读阅读提示,
(点课件)看看
你能读懂什么?
二、初步感知。
我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这场山雨,用你喜欢的阅读
方
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
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
山雨的哪两个方面?
三、自主研读。
1、(课件出示雨前景象)请看!你能用文中的
语句描述一
下你所看到的景象吗?学生朗读一段。听了他的朗读,你感
受到了什么?(抓住词、
读体会)让我们一起用读书声请出
山雨,让他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学生读)
2、(自学雨中)
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
们让
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
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
欣赏到的
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3、小组交流。(把你听到的山雨的声音或欣赏到的颜色在
小组里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4、集体汇报。说到哪句点哪句。
(1)沙啦啦,沙啦啦……
1)(谈感受)当你听到山雨的声音,心情怎样?
2)这么动听的雨声我们一起去听听吧!(点课件)
3)和着山雨的声音,我们一个大组,一个大组接力
读读吧!(在雨声中再读一读)
(2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1)(几个学生谈感受)
2)听,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
,
(点课件)我能感受到这山雨是无字的歌谣,那样动听,你
能感受到那是怎样的歌谣?(学生
说)说到神奇,问,他会
是怎样神奇呢?
3)是的,的确是——的歌谣。把你们感受到
的歌谣读
给同桌听听吧!谁来试着读读?(可以请同学老师一起读)
听了他的朗读,你又有什么
新的感受?
4)喜欢这无字歌谣的孩子一起来读一读。
(3)雨声里,山中的没一块岩
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
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
柔软的手
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
带有幻想的色彩。
1)(学生谈感受)
2)真是动人的乐曲,(点课件)我也想和你们一起弹奏
这首小曲,你们是琴键,我就是轻
捷柔软的手指。第一个逗
号一组读,第一个顿号二组加进来,第二个顿号三组加进来,
后面的四
组加进来一起读。(配合读。)你觉得咱们一起演奏
的曲子怎么样?(学生说)
3)相信
你们还能弹奏出更美的旋律。赶快和同桌一起
演奏演奏,然后互相说说你又想到了什么?(你会幻想些什
么?)
(4)、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
绿、翠绿,有淡
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
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
心胸。(谈感受)
1
)(点课件)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
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引读)瞧,阳光下,
山林的色
彩层次多得——有——有——也有——,然而雨中的山林,
所有的色彩都——绿得——
,这清新的绿仿佛在——流进—
—流进——
2)听出来了这清新的绿色已经流进了你们的
眼里、流
进了你们的心里,我多么希望你们用优美的朗读声让绿色也
流进我的眼里,流进我的心
里,可以吗!学生再读。
3)此时,我和作者的感受一样,(点课件)我们的记忆
——宛
若一张干燥的宣纸,这绿色随着丝丝屡屡的微雨悄然
在纸上化开,化开……你们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同
桌互相
说。请学生说。
4)我建议我们一起再读读吧,让我们此时的记忆在脑
子里化开,化开……(一起读)
5、雨后。
不知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山雨过后,又会是怎样
的画面呢
?赶快去读读吧!。(汇报)雨后是怎样的画面?
1)、鸟。歌声为什么那么动听?它会唱些
什么呢?谁能
用轻松愉快的朗读把小鸟的歌声引出来?(读后点课件)雨
后的景色多美啊,喜欢
的孩子,一起读一读吧!
2)、雨滴。点课件,一起来演奏。
四、知识拓展
1、总结谈话:孩子们,如果你们能热爱身边的大自然,
用心去看每一处景物都会似人间仙
境。用心去聆听每一个声
音都会是优雅的乐曲。作者赵丽宏把雨声比作音乐,散文家
朱自清眼里
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一起来看看。(点击课件。)
这是老师眼里的雨,(师读)那么你眼中的雨又
是怎样
的呢?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学生写短文)写后读出自己眼
中的雨。
(资料)
雨下个不停,紧张而又舒缓…….我们在雨水的弹奏
中攀缘于茫茫山谷,感觉着上天赐予的无边旋律,它
一会儿
如小提琴空旷轻灵,一会儿铁骑突出,一会儿春江花月,令
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雨滴
,在伞上清晰地弹奏着,又顺
着伞缘滴入泥中,有着鸣筝般的乐声,仔细听去,耳中似乎
并没有
声音,再听,又分明翁翁地,遥远而飘忽,如身边的
雾……
2、画一幅《山雨》的彩色图画,可以发挥自己的想
象。
板书设计
雨前的声
山雨 雨中的绿
独特感受 时间顺序
雨后的静
教学反思:
3 草虫的村落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静谧、小巷、音韵、勤勉、庞然大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语句。
3、与大自然为友,感悟自然中花鸟虫鱼、山川草
木的生命与灵性,与大自然进
行“心灵对话”。
4、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二、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怎样用心观察大自然,怎样通过丰富的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观察过虫子吗?那你看到过“草虫的村落”
吗?“草虫的村落”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
一起学习新
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
读通顺。思考:“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字词检查。
3、交流反馈。
三、梳理内容,明确场景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你在那
里看见了什么?
2、交流反馈:
⑴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里,很多的黑甲
虫村民,熙熙攘攘地往来。
草虫的村落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这个森林是在作者
的想象中通过放大构成的。 ⑵空间在我眼前扩大了,细密的草茎组成了茂盛的森林。一
只小虫,一只生着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
在这座森林里。我
想它一定是游侠吧!
作者是怎样想象的?(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作
者的想
象力很丰富,他把一个草丛边上有甲虫的小土堆想象成了一
个“草虫的村落”。)
⑶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里看到了什么?
交流时,教师相机出示: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一条路。”
“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到处参观远房亲戚的住
宅。”
“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这是只有虫子们
才能演奏出来的!”
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村落”:有建筑,有
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还有各自的
工作、交往和生活。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个“草虫的村落”
的?
⑴我目光追随着爬行的小虫,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理解
“追随”)
⑵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
忘了自己。
“静谧”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读懂了什么?
“静谧”不但写出了周围环境的幽静,还写出了
作者的心境
非常平静、人很放松。有这样的环境和心情,才使他忘了世
界,忘了自己,才会发现
这“草虫的村落”,才会发现──
(生齐读)
“我发现了草丛中虫子的快乐天地。我多么得意啊!”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这节
课我们跟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里作了一次奇异的
游历,在那里,我们发现了一个草丛中小虫子的快乐天
地。
为什么说这是个小虫子的快乐天地呢?我们到下节课再去
学习。
五、作业: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1.简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放声读一遍课文,解决上节课学生提出的有关内容上的
疑问。
二、品读课文,体会表达
1.边读边画,解决第一课时留下的有关表达上的疑问。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预设内容]:
(1)“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喧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你能读懂作者的心思吗?(抓住“真想”“可惜”)
把这种心思读出来。
(2)“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
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评价一下甲虫们的音乐演奏得怎么样?
作者是通过哪些语句把这“优于人间一切的音乐”表达出来
的?
听录音──虫鸣,读句子。
(3)“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出来。”
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认识,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联
系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把体会到地放在这个句子里尽情地读出来。
(4)自由读三、四、五自然段。
从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了哪些情趣?
(小虫驻足痴望、“村民”熙熙攘攘往来、意味深长地
对视、
像南国的少女、交流、攀谈的投机……)
作者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情趣的?
把这些情趣通过你的朗读传递给大家,共同分享。
3.体会表达方法、表达效果:
出示课文开头:
“今天,我又躺在田野里,在无限的静谧中,忘了世界,也
忘了自己。”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和自己的体会。
(2)你认为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得好,好在哪里?(可
以小组交流,讨论、总结)
三、积累语言
1.把文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抄写在摘抄卡上。
2.交流摘抄卡,读给同学听。
3.背诵摘抄的内容。
4.提倡尽可能地在习作中用一用。
五、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接读),尽情抒发“草虫的村落”给我们
带来的情趣。
2.课文
作者想象丰富,感受独特,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丰富
多彩、富有情趣的虫子们的世界。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讲
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3.写一写自己观察过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
感受。(随堂落实“小练笔”)
教学反思:
4*索溪峪的“野”
一、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3、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索溪峪风景区天然的野性的自然风光,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崇尚纯真的情感。
2、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三、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一、由“野”存疑,导入教材
1,激趣导
入:同学们,这是什么字,生答。哪位同学能用
这个野字说一句话意思(出示相机解释:A:不是人类饲
养
的动、植物;B:野外;C:不讲理;不受约束。)归类
[板书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学习的——《索溪峪的
“野”》
生解索溪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默
读课文,(1),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
序号。(2)想想“野”和前面的意思比较,在课文中指什么?<
br>(3)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展现了索溪峪的特点?
生汇报:
生:野指的是自然的。
生:野指的是活泼的,无拘无束
生:野是不经雕琢返朴归真
师:理解的非常好。
师:不错,索溪峪就是野的自然、野的不经雕琢,所以,作
者在文题中加引号表示特殊强调。
2、交流:生:课文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
游人也变野了这四方面写了索溪峪的
野。(及时板书)
3、师:总结概括的能力非常强,看得出你用心读了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喜欢哪部
分就读哪部分,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把自已的体
会,写在旁边,并要在小组内交流体会。
,生:索溪峪的山是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
师:这是对索溪峪山的总体概括
(2),文中又是如何具体写出山的天然美,野性美的。
生:从三个方面写的,分别是(惊险、磅礴、随心所欲,不
拘一格的美)。
4、你是从哪体会到山的惊险美。
(1)引导重点词语:拔地而起、摇摇晃晃、望而生畏(看
见了就怕)
A:生解意。B、让学生说具体些C、加动作D: 语气要果
断
(2)理解的非常到位,相信你也能把这种体会读给同学们听
(3)读的真好
(4)先自已练读,然后指名读
A、你为什么读这么好B、抓住这两个词,C你真会读书,这
的确是读书的好方法,你能不能再读一遍。D、这样读更使
我们感到了这样的山使人望石而生畏
,闻名而胆颤。
(4)再读惊险的美。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语,理解了山的惊险与神奇,
你们还有什么体会,我们继续交流。
5、体会山的磅礴的美。
(1)你从哪体会到的
千峰万仞,绵亘蜿蜒。
(2)抓住了重点词语,真会学已致用。你知道这个词的意
思吗?
山不仅多而且高连绵不断。这就是一种磅礴的美
(3)师范读
过渡:除了抓住重点词语,我们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联系
上下文来理解课文。
(4)指导朗读(全体读)
(5)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千峰万仞,绵亘蜿蜒,令
人浩气长舒。让我们领略了它的惊险与磅礴的美那么它的另
一种美又体现在哪里呢?
6、体会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1)理解重点词语 随心所欲、不拘一格。
(2)图片出示
(3)这种美就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
(4)带着这种体会读。谁愿意来读
7、索溪峪的山的确有着与从不同的美,请看投影。 <
br>(1)、师:索溪峪风景区是我国张家界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
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
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2)、全体配乐朗读第一部分。看了这么美的索溪峪,老师
相信你一定
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我们一起来读好不好。师引
读
小结:作者把山写的如此精美
,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使我
们不仅了解了索溪峪的山的各种形态,更使我们看到作者的
精美用词,给我们展示了诗一般的画面。这是我们平时写作
时要学习的。索溪峪的山以它未经
雕琢的美展示了它的野。
还有什么地方让你难忘?
8、 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水野?
(1) 生汇报:拟人化手法
(2) 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3)相机出示句子:索溪像是一个--------将山路拦腰截断。
(4)指导朗读
A:指名读,B教办法,边读边想像C谁能用这种方法再来读,D、
你能用心来读书真不错 <
br>(5)小结:索溪这个野孩子真是调皮,由着自已的性子,
一会儿奔跑,一会拐弯,不过,百闻不
如一见,现在我们就
一起来欣赏索溪峪的水野吧
(6)看水野图片
(7)索溪的确
是与从不同,真像个野孩子,老师也想和同
学们一起读,老师读上半句,同学们读下半句。
9、山野、水野,其中的动物更是野.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说
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
(1) 生汇报举例子的方法
(2) 用举例子来抓住景物特点也是好方法。谁能说具体点
(3)小猴为什么这么大胆啊?
(4)生答
(5) 师:是啊,正是因为我们用心
的保护了自然界的这份野,
动物们才野的这般可爱,希望我们今后能用实际行动让这份
野永存。
珍惜大自然的一切
10、在如此无拘无束的氛围下谁都会忘情,谁都会无拘无束,
都会变野
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部分。
A、 投影出示
• (
)姑娘,一边 ( ),一边( );
•
( )老人,在石块间( )温习着( )
B、哪位同学来填一填。
1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让人留连忘返的索溪峪,行走
在这样的山水间,人们有的只是快慰,清爽。索溪峪的野,
让人们返璞归真了。
四、深化主题,感悟升华
今天,通过大家共同学习,我们领略了索溪峪神奇的自然风
光,尤其是作者运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抓住重点词语来
理解课文的方法,老师也积累了一些好词,
1,积累本课和黑板上的好词。
拔地而起 望而生畏
千峰万仞
绵亘蜿蜒
随心所欲 不拘一格
旁逸斜出 返璞归真
2、请同学们先读一遍。然后写在积累本上
五、作业
1、本来老师还
准备了一篇文章,由于时间关系,请同学们
回家自学,把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下节读书汇报会我们一<
br>起再交流。
2、为索溪峪设计一段广告词。
六、板书设计
索溪峪的“野”
山
“野”
水
动物
人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
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乐于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能力。
2.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根据交流的情况,选择一项进行习作。
4.通过交流与讨论,发现作文的不足之处并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音响的录音。
学生:1.观察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或者是一种自然现象。
2.准备自己游览风景名胜后的照片与及相关文字资料。
3.交流第一项内容的同学可以制作头饰。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程序 教学调整
第一二课时 口语交际与习作
(一)揭题导入
这一组,我们学习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
和《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课文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
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与大自然互诉
心声,交流感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有声有色、有情有意的世
界中,我们也时时在观
察大自然的美景,倾听大自然的各种
音响,在观察和倾听的过程中浮想联翩。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自读“口语交际•习作一”各板块的学习提示,整体了解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师生共同确定每一项口语交际的要求和内容。
成为大自然中的一员: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
的一员,然后把
看到的、想象到的和感受到的说清楚。
走进音响世界:说说自己听到的各种各样奇特的大自然的声
音。
回顾暑假生活:主要
向大家说说自己暑假游览的风景名胜及
自己的感受,特别说说在游览欣赏过程中的联想和想象。
分块讨论,组内交流
1.学生自选某一方面内容,按要求进行准备。
2.同桌或分类进行组内交流。
示范带动,交流评价
1.每一组推荐一名学生进行交流。
2.选择同一项内容的同学合作向全班汇报。为增强趣味
性,
选择第一项的同学可戴头饰合作交流。
3.评议。对向全班交流的同学进行补充、提问等
,开展对
话,说说听后的感受。
(二)交流谈话,激趣导入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交谈兴很浓,仿佛自己走进了神
奇的大自然,并融入其中。同学们也有了写的欲
望,想把自
己的独特感受写下来。
这节课我们就来加工整理自己对大自然的独特感受
,选择
其中的一项,展开联想和想象,然后写下来,一定能成为一
篇佳作。
选材命题,明确要求
(1)选择话题,确定材料。
选择“成为大自然中的
一员、走进音响世界、回顾暑假生
活”三个话题中的一个,确定写作材料。暑假生活有很多可
写
的内容,这次主要以浏览风景名胜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
美为主。
(2)大胆构思,精巧命题。
简单交流本组课文的题目,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题目:
我是一棵××树
小树与鸟的对话
雪的自述
大自然的声音
蟋蟀在唱歌
听雨
游×××
……
(3)习作要求。(投影出示)
学习本组课文的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写景的文章,注意选取独特的视角,放飞想象的翅膀。
记事的文章,注意有顺序地把事情的经过记叙详细,表达自
己的真情实感。
记叙清楚,语句通顺,感情真切。
试写初稿,进行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
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
回顾•拓展一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学
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读背并积累古诗句。
交流平台
(1)回顾本组四篇课文,说一说
《山中访友》《山雨》
和以前学过的《桂林山水》《观潮》等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
不同?
本组课文,作者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
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在表达
自己独特感受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
(2)联系《草虫的村落》,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
会,体会联想和想象的魅力。
(3)交流课外阅读中读到过的类似文章,说说自己的
体会和感悟。介绍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及书籍。
日积月累
(1)在许多描写景物,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作中,
诗人以其独
特的视角,大胆想象,抒发情感,留下了光辉的
篇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几句。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幻灯片)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
a学生自由吟诵。
b尝试理解。
(3)选择其中的几个诗句,体会诗人在写景过程中的
联想与想象。
a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百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花并非无情无义之物,化成春泥使后来的花更红。这
是一种自然现象,但诗人比喻自己不做官并非丧失报国志,
而是走另一条路为国效力。
b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夜半更深,在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时,响起了清脆、
欢快的虫鸣声。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
还显得很微弱,但诗人敏感地注意到了,而
且从中听到了春
天的信息。在静静的月夜中,虫声显得分外引人注意。它标
志着生命的萌动,万
物的复苏,所以它在敏感的诗人心中所
引起的,便是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c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差不多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
便没有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
此,作为后凋的花,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
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较深的道理,回答爱菊
的原
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
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谢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背诵并积累这些诗句。有兴趣的同学读读背背原
诗。
趣味语文
(1)自由读故事。
(2)同桌自己的理解。
(3)全班交流,体会一字诗的妙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