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限额支票-我与书的故事作文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 20 – 20 学年度 第__学期 ]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课题 17.少年闰士 课时 2 授课日期
1.学会7个生字;注意本课中5个多音字的
正确读音(正、佛、行、供、晃);理解23个
词语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通过几个问题的回答,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 能从人物外貌言行中概括出闰士的
特点。了解闰士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
的海边农村少年,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自主出选择写一个人物外貌的片断。
5.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成就。
通过感
情朗读,从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及行动中感知闰士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理解含义深刻
的句子。
1.理解“其间、家景、祭祀、无端、如许、素、向来、”等词语的意思。
2.用问题回答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学生阅读《呐喊》(精读书目)、《故乡》、《鲁迅的少年时代》等书。
2.相关课文幻灯。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1.能自主学习理解字词。
2.能认真读通课文,初步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3.初步体会闰士可爱、能干、聪明、健康、活泼的形象。
从闰士外貌和他讲的其中一件事中了解他的个性特点。
从闰土讲述的事情中多角度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幻灯片
教学流程
一、驱动导入
1、兴趣导入
1.(结合出示课本75页图及文字)我国有一位大文
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
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
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
2.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今天
我们先来学习
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分享预习收获。
2、任务导入:谁知道闰土名字的来历?闰土与鲁迅有什么关系?(闰土是鲁
迅小时候的好朋友“章运水”的原型,他爸爸曾在鲁迅家做长工)
是啊,就是这么一个仆人
的儿子,而且与“我”这个少爷交往时间并不长,
“我”却与他结下深厚的友谊。并且事隔了几十年,闰
土的形象在作者心中
仍是那么的清晰明朗,那么是闰土的什么让“我”对他会永远地铭记在心
呢
?让我们一起到文中去寻找答案。
二、单元展开
第一单元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导学单:
(1)小组学生分段轮流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谈谈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教学目标
(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闰土与作者的
关系,使学生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并引起学文探
究的兴趣。
第一次自读研究,以整体
感知、解决字词、读通课
文为主要任务。
词语理解多通道:
A查工具书;B联系上下
文;C辨别一词多义及古
文不同
意思的区别(仿
佛、无端等)
D联系生活(祭祀等)
随机指导完成作业本1、2
题。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3)质疑:哪些词语、句子比较难理解。
2、自主性预学 教师巡视指导
3、交互式研学:
(1)在自读中,你觉得哪几个字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的?
正音:正月 仿佛 神佛 畜生 行缺土 明晃晃 供品(供奉)
(2)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重点词读解:家景 郑重 仿佛 祭祀 无端 如许
希奇 素 其间)
( (3)在自读中,你有没有觉得难读的句子想提醒大家的?
第二单元 自读自议,深入感知
1、导语:你认为是什么使作者对交住不深的闰土会永远地铭记在心
?请在
文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
(出示: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
(见多识广)
课文哪部分在写闰土给我讲无穷无尽的新鲜事?(6—16自然段)
2
导学单: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16节,画圈重点词句,想想:这
是一个(
)的闰士。【要求简单批注】
(2)你能将课文中闰土向“我”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归纳一下,
然后用最简
短的词组写相应的段落中,看谁写得正确,而且字又漂亮。
2、自主性预学
3.交互式研学:
交流多通道:A从个性的角度;B从知识的角度;C从能力的角度;D从<
br>品德的角度。(如:能干的闰土、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机智勇敢的少年闰
土、心中有无穷无尽稀
奇事的少年闰土……要求学生能在课文句子中找出根
据。)
从同学们刚才的交流中,老师明白了一个鲜活的海边少年形象令我们同
学也十分喜爱和钦佩,。
几件事归纳:(雪地捕鸟 海边捡贝 看瓜刺猹 看跳鱼儿)
第三单元
重点研读,深化感知
导学:这四件事,你觉得哪件事最令“我”这个生活在深院里、高墙下的
少爷感到稀奇,最难以忘怀?你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自行生成多通道:
A篇幅长(写得最详细);
B一开头就写了“看瓜刺猹”的画面(说明对这
件事印象特别深);C课文插图画的就是这样画面。
导学单: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再一
次仔细默读课文9—14自然段,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
点。想想你还有什么新的发
现,你可以进一步补充刚才的填空:这是一个
( )少年闰土。
自主性预学(学生默读课文,可圈点、评注、查资料。)
交互式研学
师:这
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图画啊,以至于几十多年过去了,看瓜少年的
形象在作者心中仍是那么的清晰明朗,那
幅看瓜刺猹图在“我”心中不但没
有腿色,反而更加美丽、神奇。
所以作者一提起笔,便给我们展示了这么
一幅美丽而神奇的“看瓜刺猹”图。
引导学生找到本文的中
心句,并以此展开第二次
探究学习。
研读多通道:
A大声朗读,读中想像;B
轻声速读,圈词体会;C默
读静想,品味语意;D合
作交流,质疑释疑……
引导学生进入第三次的
更深层次的研究,进一步
领悟人物的特点。
读中感悟,感悟环境的
美,感情人物特点的人
美。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再次出示图片:引读课文第一段(体会当时环境的幽美和闰土的机智勇
敢)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指导背诵。提示书写:项带银圈 捏 猹
巩固性促学:刚才,我们选择了自己最感兴趣
的一件事进行了学习,大家
都学得很投入。老师相信留在作者心中的那幅永不褪色的画面肯定也深深地<
br>留在我们每个同学的心中。在阅读长篇幅的课文中,大家可以抓住印象最深
刻的段落阅读体会.
四、达标总结
1.对照目标总结。
2.其他收获。
第(2 )课时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课前
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语言、行动、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
3.给课文理清脉络,总结全文,进一步感受闰土天真朴实、
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特点。感
受“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进一步感受闰土天真朴实、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特点。
模仿课文(或《故乡》中)的片断写一个人外貌。
课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从复习导入,把新旧知识
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其它三件事中进一
步感受闰土的特点。
随机完成作业本第5题。
体会句子含义多通道:
1.提问释疑;
2。联系当时生活背景;
3.句子比喻(象征)词的
意义理解。
随机指导完成作业本第4
题。
一、驱动导入
上节课我们听闰土讲了“看瓜刺猹”的趣事,一个知识丰
富、机智勇敢
的海边少年形象已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心里。今天,我们继续听闰土讲他稀奇
的事。
二、单元展开
第一单元 继续学习闰土讲的另三件事。
1导学单:
(1).请同学们继续丰富上节课的填空:这是个( )的少年闰土
(2).找出有关语句说说理由。
2 自主性预学
3 交互式研学
(1)讲“雪地捕鸟”时,让学生体会动词的作用。并用上这些动词讲讲捕鸟
的经过。
(2) 从这里你又感受到闰土是个怎么样的少年?(3)感情朗读。
(3) 从“海边
拾贝”和“看跳鱼儿”这二件事你还发现闰土是个怎么样的
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情好客、观
察仔细……)
(4) 理解14自然段【结合指导完成第4(2)】:我素不知道天下这许多的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
在水果店里去卖罢了。
【理解辅助:“素”,向来的意思。“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讲的那许多关于
农村、海边的事,
这些事我从前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鲜。这句话从两个方面
说这些新鲜事:一是海边有许多五色的贝壳,
二是讲关于西瓜有可能被动物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咬食破坏的危险。这句话意思是:“我”向来不知道这许多新鲜事,因为“我”
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
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第二单元 学习写“我”感受的第16自然段,体会文章中心。
导入:其实闰土心里只有这几件稀奇的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导学单:
(1)、
想象一下,他那无穷无尽的稀奇事还会有哪些呢?(比如说:池塘捕
鱼、捉泥鳅……)你现在最想说的一
句话是什么?
(2).听了闰土讲的稀奇事后,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划出含义深刻的语
句
,说说自己的理解。
自主性预学
交互式研学
(1)你从这个“啊”里读出了什么
?(作者的向往、羡慕、敬佩、自叹不如……)
为什么会有这样复杂的情感?
(2)根据学生
的回答出示(教师引读,学生接读):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
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闰土在(海边拾贝)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
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的贝壳
)。
闰土在(雪地捕鸟)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
空,不知道(大
雪天是可以捕鸟的,而且可以捕到这么多的鸟)。
闰土在(看瓜刺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
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不知道(猹是一件什么东西,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3
)理解句子: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
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结合指导完成作业本第4(2)】
“他们”是些什么人?你是怎么样理解这句话的?
【理
解辅助:“他们”指“我”往常的朋友,即有钱人家的少爷。“院子里高
墙上的四角的”指“我”和“往
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
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
比。这句话意思
是:“我”和往常的朋友都是些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子里,不能广泛接触
大自
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
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
向往。】
(4)小结:A正因为这样,“我”才把少年闰土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虽然
他们才
相聚了一个月,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三十年来,一直都没把
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忘却,一想
起闰土,脑海里马上就出现了这个美丽
又神奇的画面(出示“看瓜刺猹”图)让我们再一次充满感情地读
一读课文
的第一段话。
B是啊,由于“我”整日都被关在高墙内大院里死读书,没有广泛地接
触大自
然,犹如井底之蛙,见识有限,因此,当“我”听到闰土讲述那些从未听到过
的稀奇事后
,会忍不住发出感叹——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16自
然段)
第三单元
学习2—5自然段,了解“我”与作者的相识过程
从人物外貌感悟人物的
特点,为学生领会人物特
点又增了一条途径,为下
面的读写
结合作好铺垫。
体会“我”与闰土的深厚
友谊。
结合资料,再次介绍当时
鲁迅写此文的时代背景,
激发学生课外延伸的兴
趣。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1.导学单:“我”在当时是少爷,对闰土充满了敬佩和羡慕,那我与闰土是
什么关系?他们是怎样相识
的呢?课文哪部分作了交待?请同学们自读课
文,自已解决问题。
2.其实在“我”与闰土初
次见面时,“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他。你能从
哪些词句中感受的到?
自主性预学
交互式研学
紫色的圆脸——健康的海边少年
头戴小毡帽——朴实的家村孩子
明晃晃的银项圈——大人疼爱
(见人很怕羞)——朴实天真
第四单元
学习最后一自然段,体会深厚友谊
1、导学:“我”与闰土虽是主仆关系,虽然相处的时间好运样的短
暂,但同
样的年少天真,同样对大自然充满了热情和好奇,使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这一点,
我们能从课文的哪部分体会得到?
导学单: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A.划出能体现他们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词语。(急、躲、哭、托、送……)
B.“但从此没有再见面”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C.读了课文,你能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每一部分的要
点?(小组讨论)
自主性预学
交互式研学
忆(1)——盼(2、3)——见(4、5)——佩(6—16)——思(17)
第五单元:简介写作背景,引导课外阅读。
导学单:那么作者有没有与闰土再见面呢?如果再
相见,作者会见到一个怎
么样的闰土,他们又会怎么样呢?(学生想像说话)
自主性预学
交互式研学
(1)联系同步练习:读读《故乡》中几十年后鲁迅见到闰土的描写。
——这些外貌描写说明了中年闰土(生活艰辛、饱经风霜……)
(2)这篇课文是我国现代大
文学家鲁迅写的。1919年的时候,鲁迅回到了故
乡——绍兴,见到了他儿时的伙伴——章运水。但他
所见到的章运水却已不
再是他小时认识的那位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伙伴了。而是一个木纳、呆滞的农村愚民了。这对他的触动很大,二年后,鲁迅以这次回家的经历
这题材,写了小说《故
乡》。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故乡》中节选的。是回忆闰
土(章运水的艺术形象)少年时代的那一段文章。
请同学们课后去读鲁迅的
《故乡》。
(3)结合资料袋进一步认识鲁迅,推荐小说集《呐喊》(精读书目)。
三、达标总结
1.根据学习目标总结。
2.说说其他收获。
附板书:
17少年闰土
忆(1)—盼(2、3)—见(4、5)—佩(6—16)—思(17)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向往 羡慕
佩服
瓜地刺猹 机智勇敢
难分难舍
看跳鱼儿 活泼可爱
课后
反思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