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案【2019最新版附教学反思】

温柔似野鬼°
607次浏览
2021年01月01日 19: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201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徐文长传

2021年1月1日发(作者:马馼)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2019部编人教版新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含教学反思、口语交际、习作、园地设计等)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目 录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17 古诗三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精选了三首古诗,分 别是《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浪
淘沙”是词牌名,刘禹锡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淘 金者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
美好生活的向往。《江南春》这首诗中,作者杜牧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缩
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表达
了诗人对江南 春天的赞美和忧国忧民的情感。《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作者因为
恰当地用字,使平淡无奇的景象具有了 异常丰富的表现力。院内清幽环境令人陶
醉,门前的景物在诗人眼里是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 诗人用拟人手法,
将“一水”“两山”赋予人的感情,“护”和“送”显得那么深情。门前的青山
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
入,奉献上一片青翠。
教学目标
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
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
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搜集描写春天的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助课件,谈话导入
1.(播放课件少儿歌曲《春晓》,学生倾听。 )古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
葩,我们从牙牙学语开始,《春晓》《静夜思》就一直伴着我们成长。今 天,我找
同学来背一背你知道的古诗。
2.导入:同学们的积累真丰富。我们今天继续学习一 组古诗。不同的诗人,
不同的经历,他们眼中的景色也是不一样的。
设计意图:歌曲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背古诗能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通
过古诗的积累感受古诗题材的丰富。
二、学习古诗,复习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浪淘沙》,在学古诗之前,我请同学来说一说
学习古诗的方法。
(1)解诗题 (2)知诗人 (3)明诗意(理解大意)
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掌握方法,学以致用。
(4)悟诗情(品意境,悟感情)
设计意图: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便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有目标、有方法。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学提示以小组为单位学习。
(1)根据注释解诗题。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2)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3)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4)根据注释和过去学习古诗的经验,用解词法、扩词法、想象法理解古诗
大意。
(二)集体反馈。
1.说一说你对“浪淘沙”这个题目的理解。
浪淘沙:唐代曲名。
2.把你了解的“刘禹锡”和大家分享一下。
刘禹锡,唐代文 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有“诗豪”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
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 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
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 巷》等名篇。
3.指名读古诗。
纠音 曲(qū) 簸(bǒ)
指导书写 “簸”下部右边是“皮”字;“涯”左边是三点水,右边“厂”
里边是两个土,上横短,下横长。
4.交流理解诗意。
(1)出示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①指名读、全班齐读诗句。
②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是你不懂的?
a.过渡:能 根据注释和查阅资料来理解诗意真棒,不过老师有点疑问“九
曲黄河”你为什么不说千曲,百曲呢?真的 是万里沙吗?
张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b.引出: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自古以来黄河相传就有九曲十八弯的说法。
c.提问:自古“ 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哪些词体会到黄
河雄伟壮观?(板书:雄伟壮观)
交流回答:九曲黄河、浪淘风簸。
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把黄河的这种雄伟壮观、气势磅礴 的力量美表现出
来吧!自由朗读、指名读、分组读。看到大家读诗这么积极,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引导学生明确夸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请给老师一点温馨提示吧!
预设:把字读准,声音洪亮。把“九曲黄河”“浪淘风簸”读重些,豪迈些。
(2)学习第3、4句。出示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①全班齐读。 < br>②诗人想直上银河去做什么呢?引导学生想象: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沿
着黄河顺流直上,到那 天上的银河之畔,探访牛郎和织女。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
家是什么样子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板书:想象、写实)
预设: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作者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向往。
③指导朗读。
(3)尝试背诵。(指名背。全班背。)
设计意图:通过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四 步学习方法学习古诗,
在理解古诗过程中抓住重点词朗读品味诗歌意境,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感悟黄河< br>的雄伟壮观。不同层次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通过想象、
作画、描述牛郎织 女的生活,然后和淘金女的生活进行对比,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方法迁移,自主学习
(一)解诗题。
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
景色。
(二)知诗人。
介绍作者: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诗以七绝
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三)明诗意。
1.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结合旁边的注释,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3.学写生字“莺”,注意下边“鸟”字要占主体,但也要写紧凑。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四)悟诗情。
1.前两句——晴景、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的
意思。
(2)理解“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在这里指的是辽阔的江南
地区。
(3)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
花相互映衬的景象。
(4)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
到的内容。
2.后两句——雨景、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看到了
什么。
①汇报:在远处,诗人看到了很多寺庙,他写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
楼台烟雨中。” < br>②提问: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从“南朝四百八
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中,你看到什么了?
预设:①很多很多的寺庙,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
②蒙蒙细雨的沙沙声,还有黄莺的叫声。
③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新、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④四百八十四座寺庙,是一座不 多一座不少的吗?(这是一个虚数,告诉我
们在江南,有各种各样的寺庙)及时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 者广建佛寺,想要依
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3)南朝统治者广建佛寺,想要依靠神灵永保江山稳固,这样的做法对吗?
(4)小结:作 者由古思今,今天的唐朝失去了昔日的繁华,统治者不思进取
的思想和南朝统治者何其相似!这里表达作 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板书:忧
国忧民)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3.带着理解,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尝试背诵。
4.小组交流:这首诗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描绘了春天怎样的画面?
5.作业:依据 《浪淘沙》《江南春》这两首诗的内容,任选一首,发挥自己
的想象力,为其配一幅画。
设计 意图:通过四步学习古诗的方法,感受《江南春》描写的景象,了解作
者通过描写“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寺院”“楼
台”“烟雨”这些江南代表性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思 。另外了解
“千里”“四百八十”都是虚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古诗。
2.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
旗风。”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学习古诗有哪些方法 吗?这节课我们依然运
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复习入手,导入新课,意在巩固上节课的学习的内容,同时自
然引入新课。
二、谈话交流,精准释题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1.过渡:这节课,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2.介绍古诗背 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晚年闲居在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
常跟附近居民来往,相处得很友好,湖阴先 生杨德逢便是其中的一位。这一年
夏初时节,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做客,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随 口吟成这
首绝句,应主人请求题写在当院墙壁上。(书:题写)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资料,了解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意,感悟诗
情做铺垫。
三、交流资料,简介诗人
1.交流资料。
同学们,你对王安石有哪些了解呢?(师生活动、展示资料)
2.简介诗人及写作背景。 < br>王安石,字介甫,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元日》《梅花》等存世。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诗人,积累文学常识。
四、诵读古诗,明了诗意
(一)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提示:“畦”读qí,“闼”读tà。)
指名读,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二)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反馈,重点引导。
1.注释。
长扫:指经常打扫。
净:干净。
苔:青苔。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排闼:推开门。“闼”指小门。
2.理解诗意: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 。花草树木成
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
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3.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五、再读古诗,感悟诗情
(一)过渡:(播放音乐)学生闭眼冥想画面: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常打扫,
引导学生明确,诗画同源,想画面有助于理解古诗。
檐洁壁净,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成垄成行的花木 ,把小小庭院装点得井井有
条,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一条快活的溪水,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 俨
然是稻田的守护者;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把清清的秀色送入
眼帘。你眼前 出现什么样的景象?你心里有什么想法?
(二)带着你的理解和感悟默读古诗,说说哪些词语让你和作 者产生共鸣,说
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三)汇报交流:
1.全诗哪些诗句暗示了主人生活的情趣高雅,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的品质
高洁?(“茅檐”“ 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暗示了湖阴先生
人品高洁、富有生活情趣,清静脱俗,朴实勤 劳。)
2.小结: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
为有利。况 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
除。而今,庭院经常打扫,总是干干净 净的,叫人感觉舒适。更有令人赏心悦目
的花木,一畦畦,整整齐齐,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这更令人心 旷神怡。所以再
读这两句的时候,要注意表达作者愉快的心情。(鼓励学生带着对湖阴先生的尊
敬和赞美读一读这两句诗。)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 片
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你感受到
了吗?
(1)带着你的理解读古诗。边读边想,在作者的写作方法上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一水 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采用了拟人手法。
导学生明确拟人手法的特点及作用。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小结:诗人运用拟人 的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一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碧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 双手护着孩子一样。
预设2:一水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小结:作 者运用了对偶的写作方法,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诗句我们还积
累过哪些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预设:写了湖阴先生的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表现了湖阴先生的人品高洁。
4.朗诵全诗,感悟诗歌内涵。
5.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背诵并默写全诗。
(2)结合诗歌,想象画面,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为《书湖阴先生壁》一诗
配幅插图。 设计意图:结合课外资料,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通
过朗读、创设情境想象, 感受湖阴先生的情趣高雅,品性高洁。通过温馨提示、
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了解作者在语言上的写作技 巧,了解作者借助拟人、对偶
等修辞方法表达主题,文采斐然。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在 教学《古诗三首》的备课过程中我发现,三首古诗都是借景抒情,第一首
诗表达了淘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第二首诗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第三首
诗赞美湖阴先生的品性高洁。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通过不 同层次的阅读,由浅入
深,层层深入。采用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四步学习方法,由读到< br>悟到画,使学生们不但读懂了古诗,更读出了自己对古诗的不同理解。










18.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读准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本来”“至少”等词语在句子中的 作用,体会说明文用词的严谨、准确,学习
文章的说明方法。
4.联系实际,懂得“只有一个 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增强环
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播放从太空鸟瞰地球的视频片段)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 就是我
们美丽的家园、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家园——地球。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br>(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反馈字词
1.(出示地球图)大家看, 这就是咱们脚下的地球,关于地球,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呢?
(学生自由交流)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地球,你会用什么词语?
2.师:那么,课文是怎样介绍我们的地球的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本。 根据初读要
求,自由读课文。
3.出示初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思考:进入太空中的宇航员看见地球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4.反馈:(1)出示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
(2)(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学生讨论:为 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
容易破碎了”?(学生自由说一说)
三、梳理内容,理清层次
1.默读课文,梳理课文内容。
2.小组内讨论: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交流反馈:(提示:可以选择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方面说一说。)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地球的美丽壮观与渺小。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
第三部分:(5~7自然段)人类无法移居的事实。
第四部分:(8~9自然段)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
4.根据梳理的几方面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5.联系主要内容,讨论交流:为什么课文标题说“只有一个地球”?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地球,知 道了它的样子非常——(美丽壮观),但
同宇宙相比又显得非常——(渺小)。它所蕴含的——(自然资 源有限),如果它被破坏,人
类根本——(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正是基于这些认识,课文向人类发出 了呼吁——(只
有一个地球)。
二、感悟地球的美丽与渺小(理解“可爱”)
1. 过渡: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感慨地球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你们想知道地
球母亲是什么样子的 吗?(让学生回答)好的,让我们一起去揭开地球母亲的神秘面纱吧!
2.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1 自然段,并尝试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地球可爱的一面。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课件出示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思考:

(1)读到“母亲”“摇篮”这两个词时,你会想起什么?
(教师借机分析表示颜色的词以及“纱衣”等,以表现地球的美。)
(2)文中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什么?
(3)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句子在表达方面有哪些好处?
4.宇航员说地球很可爱,不只是因为它很美丽,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原因呢?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1)学生自由举手回答,教师相机写下“慷慨”,并引导学生理解词意。
(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地球母亲是慷慨的。
5.再次发出感叹。师引读:同学们,地球 不仅是那么美丽,还那么慷慨,所以,它被人
们称为“人类的母亲”。
6.学生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有什么特点?(渺小)
7. 师:地球的半径约为六千四百千米,作者却说地球“渺小”,你认为有道理吗?根据
课文内容,说说你的 理由。(学生自由交流)
8.师小结: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地球跟人类相比,就十分庞大,同茫茫的 宇宙相比,
就显得渺小了。如果可以把学校看成宇宙,那么,地球可能是什么呢?恐怕连一粒微尘都算< br>不上。
三、感悟自然资源的有限(理解“易碎”)
1.学习第3自然段,理解矿产资源面临的危机。
(1)明白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
(2)从“几百万年、几亿年”中体会矿产资源形成时间之长及它的来之不易。
(3)从“不加节制”等词语感悟人类无知的破坏。
2.学习第4自然段,理解原本可再生的资源遭受的破坏。
(1)理解“本来”一词在句中的 作用。(“本来”一词体现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它
突出了这些资源原本可以再生的特点,强调了现在 已经不可再生。)
(2)品读句子: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 使
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3.师小结:面 对这么多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有人提出移居其他星球的想法,这样
行吗?为什么?
四、感悟无法移居的事实
1.(课件出示)品读句子:科学家已经证明……别的星球上去。
(1)理解“至少”在句中的意思:至少就是“最少”的意思,这个词说明了“四十万
亿 千米”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最小的范围,也就是告诉我们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科学家还不
能确定。体现了 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感悟范围,即“四十万亿千米”有多远?(太阳离地球约 1.5亿千米,坐飞机去


精品教育资料下载,会员免积分下载精品资料

大约要二十几年,这么一估计,40万亿千米坐飞机得五六百万年才能到达。)
2.教师引导 :这部分告诉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实际上是说什么?(地球是我们唯
一可以生存的星球。)
3.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指名说)
(因为地球是渺 小的,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科学家已经证明了目前地球
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唯一星球,这些 都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十分重要。)
4.师:学了这篇课文,联系我们身边的实际。思考:我们应 该怎么保护地球?(学生自
由交流)
五、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教师:相信每一个同 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地球
母亲说,对人类说,或者对自己说,把 你的心里话写下来吧!

【教学板书】
18.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教学反思】 < br>开课时,我出示视频片段,让学生欣赏我们这个美丽的蓝色星球,对我们唯一的家园—
—地球,有 了更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也产生了兴趣。接着,我又围绕“我们要精心地保护
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 境”来展开教学,激发了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不足之处在于,对课文中“本来、至少”等 词语的体会不够到位。课后,我觉得直接让
学生用这些词语造句,再来讲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的体会可能 会更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努力改善这些不足之处。

可行性-感激涕零造句


梦见被狼狗咬-静物素描


原子能电池-歌曲春天来了


优美的现代诗-坚持就是胜利是谁说的


lol阿卡丽出装-低保申请书范文


艾肯地下城-请跟我联络


川航迫降-简历样本下载


情侣网名非主流-流光溢彩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