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如果不是-党员个人自我评价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谱、莱”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谱写、莱茵河、霎时”等
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
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
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
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
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
《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
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你们知道贝多芬吗?(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资
料,简要发言)
教师总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
岁开始作曲。他
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
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
生创作了大量举世
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2.关于《月光曲》的谱写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的第22课《月光曲》。
3.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
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
家。(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阅读课文,思考: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是哪几首?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情况。
教师重点提醒:
①字音方面:“茵”读“yīn”,不读“yīng”;“霎”读“shà”,
不读“chà”。
②字形方面:“盲”的上面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4.学生朗读课文后,交流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
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哪一部分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哪一部分讲贝多芬
创作《月光曲》?
2—7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8—10写贝多芬即兴创作
《月光曲》。
三、学习弹第一首曲子的内容(第2—7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2—7自然段,教师及时正音。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文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
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
曲子,而且因为不能直接听贝多芬本人的演奏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从课文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
。哥哥是个皮鞋匠,妹
妹是个盲人。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
中的不安,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
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
br>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体贴,手足之情感人至深。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她看不见乐谱只是听别人弹
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
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
br>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
哪!”并且由此猜出弹琴的正
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
6.小组分段朗读课文。
四、作业设计。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文中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字词掌握情况。
2.学生快速朗读课文1—7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
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学习贝多芬弹奏《月光曲》部分(第8—10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8—10自然段,师生评议。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看到的有什
么关系?皮鞋匠听
到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他好像
看到了在大海的水天交接处,月亮升起来了。海面上洒
满了银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忽然
,海面上刮起了大
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他之所
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
3.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因为盲姑娘完全陶醉在音乐中,贝多芬的乐曲给她带来
了无
尽的想象,她虽然眼睛看不见,但是能用心感受到。)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
(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当中。贝多芬悄然而来
,悄然而去,给兄
妹俩带来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感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
次意外的
创作收获。)
三、引导学生体会联想在文中的作用。
1.引言: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课
文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2.阅读课文,画出文中运用了联想的地方。
如: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
了……按起了琴键”这一段中,哪些
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文章会变
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五、课文小结
课文记叙了有关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既表现了大音乐
家贝多芬同情和热爱穷苦人民的高尚情怀,又表现了他丰
富的想象力
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
象,更要依靠高
尚而真挚的情感。
板书设计
总起——引出传说
听 琴声 断断续续
月光曲 过程 谈话 家庭贫困 美妙的乐曲
弹——一曲遇知音 美好的心灵
创:《月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