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课汇编

萌到你眼炸
994次浏览
2021年01月02日 00:12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结巴子开会-小学英语作文

2021年1月2日发(作者:劳君展)







五年级下册语文集体备
课汇编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湖口县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组内成员:
涂淑芬 程仙兰 彭沁 杨凤英 赵雪红
陈慧 汪晓燕 沈琪 徐玉娟 邹时斌
主备课人:
涂淑芬
个性备课:
_____
课题
教学
目标
1.草原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
爱草原人民的 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
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
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
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 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
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重难点
准备
教学时间 个人教学第二次备课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
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 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
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着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
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
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 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
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
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
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 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
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
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
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 鄂温克:我国少数民
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
方。涯,水边 。)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
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 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
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 访问记按地
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
→蒙古包里→告别草 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 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
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
(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
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
握的情况。
(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
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 欲流。第2
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
飘带舞。第3段:蒙 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
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 、
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 br>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
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课文第1段写 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
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
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
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 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
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
(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
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
(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让学生自己出 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
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而并
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
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 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
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 情
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 ……”
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
“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 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
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
文熟读成诵。)



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
景色 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
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 静态描写,为我们
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 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
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
方法,把 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
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
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
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 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
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
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 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
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 br>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
么变化从什 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
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 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 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
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
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
片。”)
小结:作者初 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
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 到公社
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
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 。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
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
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
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 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
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 学习课文后
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
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
氛手是 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
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 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
汉两族人民情 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
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
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
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 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
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
在互相 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 依依惜别的感
情。)
(4)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表现了什
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穿着各色的民族服装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②用手抓羊肉和
奶酒招待客人,席间姑娘们还要唱民 歌;③饭后表演套马、摔跤
和民族舞蹈。以上这三方面表现了蒙古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段主要是写什么?
后面三段主要是写什么?
(课文前两段主要讲草原景物的美,后三段主要讲草原人民
的美,说明蒙汉两族人民感情深厚。)
2.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但为什么要以
草原为题呢?
小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中心是表现蒙
汉人民的友好情谊,歌颂各民族的团结。作者 以写草原之美衬托
蒙族人民的心灵之美,民族团结的精神之美。同时,也写出了草
原的独特的风 光形成了蒙族人民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民族气质—
—热情豪爽。作者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 热情好
客、远道迎接、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族人民
欢迎客人的热烈欢腾场面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作业。
1.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
后抄写在摘抄本上。
2.练习课后练习题第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2.丝绸之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
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
之路的故事。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
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教学时间 1课时 个人教学第二次
备课

一、激情导入
出 示丝绸之路的相关风景图片,配乐介绍:丝绸之路在《大慈恩寺三藏
法师传》中被称为是“上无飞鸟,下 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蛮荒之路,可是
自汉代张骞冒死开拓之后,这条崎岖荒僻的道路上却出现了队队商 旅,悠悠
驼铃。从此,东方的文明古国和西方的许多国家便开始了不绝如缕的联系。
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近年来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意味深
长地称作“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 它为“开放之路”。为什么称它是
“对话之路”“开放之路”呢今天,我们就沿着这条丝绸之路,察看一 番,
感受一番。
二、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激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丝绸之路 称为“对话之路”,当代的中国人称
它为“开放之路”,那么,文中所写的中国使者称它为什么呢?
2.学生寻读课文,回答老师的提问。



3.齐读中国使 者的话──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
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4. 进一步激疑:听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启发学生多层面追问:为什
么说这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 联系在一起了联系我们的仅仅是一条路吗中
国使者为什么称它为“伟大的路呢”伟大体现在哪里?
5.小组合作讨论。要求摆出观点,层次清晰地罗列事实以证明。
6.鼓励各小组陈述自己的 观点,教师在和学生的对话中相机梳理思路──友
谊之路、商贸之路、文化之路、科学之路……
三、深入读文,把握主旨
1.感受“友谊之路”。
(1)自由读课文描写大汉国和 安息国使节见面的部分,在原来小组同学发言
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掘:两国人民友谊体现在什么地方?
(2)交流、生发。教师在对话中点拨:安息国(今伊朗)方面:迎候之远─
─边境线上;迎候 之众──感受“浩浩荡荡”的意思,读出浩荡的气势,然
后引史实以佐证:20000多人;迎候之热─ ─表情、语言、动作、礼物、节
目。大汉国方面:谦逊有礼──没有盛气凌人的傲慢;薄礼不薄──史料 记
载:西方宫廷皇族和贵族以穿丝绸服装为时尚,丝绸与黄金在当时几乎等
价;罗马国和安息国 交战,见安息帝国士兵身上穿的丝绸服装在阳光下闪闪
发光,宛如天神,吓得不知所措,结果溃不成军。 教师同时注意鼓励学生不
仅要理解正确,而且要读出人物当时的感情。
(3)小结:一条路, 打通了隔膜,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这怎能不是一
条伟大的路呢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没想 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
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2.感受经济(科技)之路。
(1)丝绸之路是伟大之路,除了因为这是一条友谊之路,还因 为这是一条经
济之路、科技之路。
(2)读课文第十三自然段。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经济之路、科技之路?
(4)交流、生发。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 ,可以向深层探究:为什么说将
中国的养蚕、冶铁等技术带向国外,将国外的葡萄、核桃等食品带到中国 ,
就会促进经济或者科技的发展呢?
(5)有感情地朗读。
3.感受文化之路。
(1)丝绸之路的伟大还体现在它是一条文化之路。
(2)齐读“我国音乐、舞蹈、绘画,由 于吸收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
富多彩,美轮美奂。”
(3)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的(杨 贵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其善跳胡旋
舞,说明了这种舞蹈在当时的风行。已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向 达先生曾撰
有长篇论文《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我们可以从这篇史学名作中,一览唐
代长安的 种种胡化景象。)
(4)小结: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非洲的古文明联系
在了一起,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在延绵的丝绸之路古道上,遗留下大
量的文明古迹,传达给人们 的却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差异的精神共鸣,这怎能
不是一条伟大的路呢再次有感情地再读中国使者的话── 没想到,一条道路
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四、总结升华,领会现代意义
1.教师有感情地激疑:望着这座群 雕,作者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
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望着这 座群雕,作
者情不自禁地引起了对往日商贸繁荣的遐想。同学们,从这些首尾似乎重复
的话语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生发。(丝绸之路对古代经济、文明的巨大贡献;深情的民族自豪感;丝绸之路对现代西部人的一种感召力──西部大开发)
3.激情朗读。
五、作业
1.结合课文上所讲的内容,说说“为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伟大的路”。
2.有条件的,可以开一个“丝绸之路故事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3.白杨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 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
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的远大志
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
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
那段话。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个人教学第二次
备课

重难点
准备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
板书课题:
白杨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
⑴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⑵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
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



字形易错的:x疆。“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
荒凉、寸草不生、贫瘠……
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⑴理解:
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
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 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⑵朗读:
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 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
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 ?
(赞美、骄傲的语气。)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
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
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板书并理解:
高大挺秀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
(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 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
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
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
13节)?
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
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 特点,
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板书:
枝干挺直
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
坚强2、默读:
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
强的。
3、有感情地朗读,注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感情。
4、体会句群关系,重点读第三句。
5、换人称读:
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6、爸爸只是在向 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把16和14节对比着默读,爸爸要
表达什么呢他和白杨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
7、默读最后一段话,想想爸爸为什么开始沉默,后来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



实现吗为什么?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杨一样适应那里的 艰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
杨一样很顽强地生活下去。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四、纵览全文,体会中心
1、我们和爸爸一同感受了白杨的品质,那么现在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⑴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 ,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
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 献。
⑵爸爸的心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他们一样为边疆出力,一样建设边疆。
⑶爸爸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顽强,不怕困难。
⑷……
2、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子。
五、拓展练习
1、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帐篷》。
3、用上 “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写几句话,
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一样的祖国建设者 或保卫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
目标
重难点
准备
教学时间
4.把铁路修道拉萨去
1.默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
困难。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修筑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
情。
3.认识本课14个生字,搜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
料。
学习重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
难,感受新一代建设者 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艰巨与顽强毅力。
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混凝土喷射等术语的含义。
青藏铁路有关资料图片,西藏风光短片、课件。
1课时 个人教学第二次
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纯净、美丽和圣洁。
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 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西藏地处青藏高原,
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 也是全国人民的
愿望。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出
示课 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在课
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
(1)出示:“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 起
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这就是造福广大人民的青藏铁路。”
(2)观察地图,理解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读了全文,你知道了 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可
闻的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可能有: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献给困难挑战。
……
4.根据大家的发言,再次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概括成一句
话。
在修筑青藏铁路的过程中,筑路大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使风火山隧道全线
贯通。
三、精读课文,用心感受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默 读课文,
在课文中画出这句话。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面对着风火山这只拦路虎,筑路大军 会在什么时候说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3.课堂交流,教师指导:
(1)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难以控制隧道施工温度。
“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 ,洞壁的
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
“风火山一带经常狂风大作……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头盖
脸地砸下来。”
“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始料未及……筑路大军的生
命面临严重威胁。”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五、八自然段。
③面对着困难,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有感情地朗读“把铁 路修到拉萨
去!”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坚定有力,显示筑路大军在困难面前不惧怕,不



后退的决心。)
(2)在战胜困难的时候,他们会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①他们是怎样战胜困难的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科技人员昼夜 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
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 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
时的冻土。”
◇“指挥部的灯火彻夜通明。能不能建一个大型制氧 站……风火山,这只巨
大的拦路虎一次次地下了高傲的头!”
②有感情地朗读第六、九自然段。
③战胜困难的时刻,他们会怎么样说这句话要读出怎样的语 气有感情地朗
读。(喜悦自豪,充满信心的语气。)
4.想象一下,筑路大军还会在什么时候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
(1)风火山隧道全线贯通的时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2)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时刻。
①播放录像:青藏铁路全线贯通的庆祝场面。
②如果你是筑路大军中的一员,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此时此刻,应该怎样来朗读“把铁路是到拉萨去!”有感情地朗读。
四、课外延伸,情感升华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准备
教学时间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1. 通过策划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 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
感。
3. 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书写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 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与人交往,分享习作的快乐。
课件
4课时 个人教学第二次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 br>1.播放课件。(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地方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以及部分
山川风物的图片、文 字资料)



2.伟大祖国幅员辽阔,江南水乡,塞外风光,西部高 原,独特的地理特色,
迥异的风土人情,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
二、明确主题,出谋划策
1.今天我们要来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去结 交更多的
朋友,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更深入地了解他们那里的风景和物产,必
要时向对 方献上一片爱心。
板书:策划“手拉手”活动
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建立联系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不 过现代科学技术
这么发达,我们总会有很多办法和他们建立联系的,好好想一想,把你的办法
告 诉大家。
4.学生分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如,网络上聊天工具、报纸杂 志上的交友栏目,作文书上注明的详细地址、
电视节目介绍的学生……)
板书:网络 报纸杂志 各类书籍 电视节目……
三、集思广益,进行策划
1.与远方的小伙伴建立起联 系之后,我们就要着手思考如何开展“手拉手”
活动来增进彼此的了解了。
(1)你认为可以通过什么形式来增进和小伙伴的了解
(2)远方的小伙伴虽然和我们同在一 片蓝天下,可是他们中还有很多人不能
像我们这样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有的甚至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 ,我们可以
怎样帮助他们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和交流。
2.学生分小组商量。教师参与各小组的探讨活动,对活动的可行性以及可以
为对方做些什么有 益的事进行具体的指导。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况。教师适时点评并板书。
(1 )你们的策划让人感动,看,有充满关怀的支助活动,有情真意切的书信
往来,有简洁流畅的情况介绍, 有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还有方便快捷的网上
交流……
板书:支助活动 书信往来 情况介绍 联谊活动 网上交流……
(2)每一项活动的设计,都渗透着同学们的想法。但是每一项活动都应该有
其可行性,请你就自己活动设计的可行性方面来谈一谈。
学生交流活动设计的可行性,对其他同学有所启发。
(3)面对不同地区的小伙伴,根据自己 现有的条件,我们可以为对方做些什
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你是否想把自己精心策划的活动付诸实践呢
2.经过刚才的商量,你们一定还有很多与小 伙伴建立联系的方法,请大家课
后再收集一些,我们下节课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他们。愿我们的“手拉手” 活动
开展得有声有色,让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第二、三课时 习作及评改
一、回忆书信的格式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
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介绍自己(略)
说出想法(略)
提出建议(详)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精心的策
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 理地写。
二、师生同写,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与学生一道写。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1.教师根据巡视时的观察,让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全班同学评改。
评价方向:
(1)叙述清楚且有条理。
(2)提出的建议具有可行性。
(3)语句准确,想法合理。
(4)书信的格式正确。
2.教师把自己的下水文读 给学生听,请学生作出评价,并与学生的习作进行
对比,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3.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学生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4.小组交流评改。
5.教师评改后小结作文情况。
6.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誊抄习作。
四、学写信封,寄出信件
1.同学们不仅精心策划了“手拉手”的活动,还认真写出书信。大 家想结识
远方小伙伴的真情溢于言表,那我们一定要把这些信寄给远方的小伙伴。
2.学生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初步感知信封的写法。
3.出示信封格式图,具体了解如何写信封。
4.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信封、信件和邮票发给 学生。学生根据要求写好信封
并贴上邮票,寄信。
五、总结
祝你们的心愿早日实现 。我们相信:不论相隔多么遥远,我们和远方的小伙伴
一定会在“心连心,手拉手”的活动中不断成长, 收获美好幸福的明天!
《回顾?拓展一》教学设计
一、交流平台
1.想一想,通过这一组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自由地进行课堂交流。
3.选择重点展开讨论。
(1)说说对西部的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 生有条理
地表达对西部的认识,比如:西部的历史;西部的自然环境;西部的发展。
(2)说说对课文写法特点的认识。
①《白杨》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 关的例证。(以白杨
的品格来比喻、暗示西部建设者的品质等。)
②《草原》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例证篇。(景色



的铺陈,直抒胸臆的抒情等。)
(3)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体会。
①找一找在这组课文中有哪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简要的说说其中的含义。
②说说你是怎样去理 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理解
个别字记词的含义等。)
二、日积月累
1.导入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积累的重 要性。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一首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大诗人刘禹锡写的《浪淘沙》。
2.学生自由朗读,如果有不理解的,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性讲解。
“九曲黄河万里沙”,写黄 河弯弯曲曲地流经万里,夹带着大量泥沙。“浪
淘”,波浪翻卷;“风簸”,风浪滚动。“浪淘风簸自天 涯”,写黄河波涛汹
涌,来自天边。“如今直上银河去”,是诗人一种浪漫的想象,说黄河一直走
到银河那里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夸张地说可以到达牛郞和织女的家了。
前两句描写黄河奔腾万里 的雄浑气势;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黄河源远流
长,仿佛是从银河里流下来的。
此诗写九曲黄河的雄伟气势,并展开奇特的想象,表现作者的向往与追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4.引导学生课外找一些刘禹锡的诗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趣味语文
1.谈话导入。
师:批改作文时,常发现有些学生对 标点符号的使用随心所欲。或一“,”到
底,或通篇不用,想起来了就随手点一下,说明这些学生对标点 符号极不重
视。今天我们来读一则关于标点符号的故事,读完之后,谈谈你的感想。
2.学生读文中故事。
3.交流读后感受。
4.教师提供故事:
有一个 富翁生性吝啬,聘请教书先生时,讲明膳食供给很微薄。当时,这位教
书先生一口应允了。但借口恐怕口 说无凭,写了一张没有加标点符号的合约: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根据自己主观 愿望。理解为
“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欣然签字。那知吃第一顿饭
时,教 书先生就大喊大叫:“怎么尽是素菜,没有荤菜我们不是约定了‘无鸡
鸭也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 ,足矣’的么”弄得这个富翁哭笑不得,只
好照合约上的办。
5.动手练习加标点,使之成为不同意思。
①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②过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
③某家有少女人材十分丑陋全无一双好脚
④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
6.小结。
标点一定要恰当,它就像一个人的五冠,不 能因为它不是字就显得无足轻重,
标点错了,意义也就变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一、 看拼音,写汉字。
tǎn yín yū tí mào
绿( ) 低( ) ( )回 马( ) 礼( )
jū jiāo xuàn yá jùn
( )束 摔( ) ( )染 天( ) ( )马
lè xiu sè xī shào jiāng
勾( ) ( ) 清( ) 介( ) 新( )
二、读一读,找出每组词中一个错误的读音或错别字,并改正
矗(zhù)立 机械(xiè) 天涯(yá) 好(hào)客 ( )
b 戎(jiè)装 渲(xuàn)染 勾勒(lè) 目的(dì) ( )
c 匕(bì)首 似(sì)乎 洒脱(tuō) 清晰(xī) ( )
三、将词语补充完整。
一( )千里 翠色( )流 ( )飘带舞 ( )黄一体
( )心所( ) ( )以待 始料( ) 杯水( )
废( )忘( ) ( )一体 银装素( ) 精神( )
四、选词填空。
严寒 严厉 严酷
1.为了( )打击毒贩子,不管( )酷暑,缉毒队员都毫不放松斗志,经受了( )的考验。
孝心 热心 诚心 爱心 上进心
1.我们青少年应该向社会献一片( ),对自己的父母要有( ),对同学要( ),对朋友要
( ),学习上要有( )。
陈列 陈设 排列
1.展览室里( )着同学们的作业,本本( )得很整齐。
2.王老师家里的( )极其简单。
五. 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使我总想
( ),表示我满心的( )。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 )。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
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
( ),不( ),也不( )。
4、( ),浪淘风簸自之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
5.蒙汉情深何忍别,( )。 我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六、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深:① 颜色浓 ② 开始以来经历的时间久 ③ 距离大,跟浅相反④ 程度高 ⑤ 极;很 ⑥深



入;深远
1、夜深了,人们都进入了梦乡。 ( )2、这件衣服颜色太深了。 ( )
3、那件事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 )4、那口井特别深。 ( )
5、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6、我们对他的遭遇深表同情。 ( )
七.请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如果……就…… 因为……所以…… 只有……才……无论……都……
1、他性格开朗,( )有多少困难,他( )表现得很乐观。
2、(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3、( )这种神奇、美丽、和平的地方,( )能成为生气勃勃的鸟的世界,成为繁荣昌盛的鸟的王
国啊!
4、(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 )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八.按要求改写句子。
(1)、一位身着戎装的将军正在安息国边境守候远道而来的中国使者。 缩句: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厉起来。
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上有羊群。 (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从遥远的东方隐约传来一阵丁零丁零的驼铃声。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没有一场球赛比今天的这场球更精彩。 (改成反问的语气)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仿写)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学写一个设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九.口语交际。 成绩一向较差的李强因为拾金不昧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会怎样 祝贺他,鼓励他
我会这样祝贺他,鼓励他:
第一元测试讲评





















创意投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谁说的


美丽的神话歌曲-回头是岸


无法开机-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


超好听手机来电铃声-百科知识竞赛


没有情人的情人节-咏怀古迹


描写树的词语-描写桂花的段落


三项行动-折纸飞机


呵斥怎么读-阴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