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要点归纳(8单元)
记忆曲线-亲切造句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备课要点归纳
第一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
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
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
象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
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
复朗
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
br>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
受。教学
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
源,用声音和光影把
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
用想象的手法。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本课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
1.
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
情迎客、盛情待客、深情话别的人情美。重点
境。
是朗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好风光,背诵第1
2. 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的深
1.草原
自然段;体会“蒙汉情深”。 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
2
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本课作者从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描写了丁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作
2.丁香结
香的美好,以及丁香结幽怨和对丁香结的理解。
者运用语言的手法,比如比喻。
重点是追随作者文字描述,感受作者热爱丁香
2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
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
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
2
1.
指导加深理解古诗中的重点
段的自然景观。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词语的意思,感受自然美。
3.古诗词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2.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
三首 的情感。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默写《西江去,悟诗情、明诗理。
月·夜行黄沙道中》。
4*.花之本课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
1
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
歌 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
2.借助联想指导理解赏析。
习作:变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
2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新眼光观
形记
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把察周围的事物。练习写一写。
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
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
的见闻。
语文园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
2
指导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来学
地
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习排比句、分号和古诗;用直观
庄》。
演示法来认识对比阅读的好处。
第二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
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
《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
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
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
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
《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的好教材。要通过
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
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
让人
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
br>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
试运用点
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内容
5.七律·长征
教学要点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
里长
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
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
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
神。重
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
歌。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
br>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
爱人民、仇恨敌
人、勇于牺牲的革命
精神和英雄气概。重点是体会五壮士
的英雄气概,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br>写作方法。
课时
2
2
教学建议
1. 利用声像资源把
学生带入情境。
2.
抓住重点词语感
悟诗句描述的情景,
体会红军的英雄气概
和乐观主义精神。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体会
文章的思想情感,使
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
熏陶感染。
1.自读自悟,领悟思
想感情,学习点面结
合的写法。
2.从语言入手,深刻
体会文本内涵。
抓住“多好啊”和“灯
光
”这两个关键词深
入分析,体会郝副营
长的奉献精神。
学生欣赏优秀演讲
稿
,学习写有说服力
的演讲稿,观看演讲
视频学习演讲技巧。
选一次活动写下来,
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
下来,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
态、语言。
6.狼牙山五壮士
7.开国大典
课文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
2
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
感人场面。重
点是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中描述的典
礼的几个环节,感受典礼场面的宏大
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
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
袖的爱戴。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
1
美好的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重点
是体会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高尚情
怀,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要加倍珍惜。
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编写演讲
1
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重点是
掌握演讲技巧。
本次习作要求从校内外参加一些有
1
益的活动中,选择一项写下来,练习
记叙活动过程。重点是抓住重点写,
点面结合。
8*.灯光
口语交际
习作
语文园地
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了解
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和用不同表达
方式表示“说”的方法,学习说法创
作方法,积累爱国名句。
2
学生先感知,增加感
性认识,然后学习技
巧和方法,尝试运用。
第三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
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
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
的阅读目的,
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
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
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③讲一个有关老师
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
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
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
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
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
故宫参观路线。
②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
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
就融入了自己的
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
对宇
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内容
9.竹节人
10.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要点
本课写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竹节人
带给人们的快乐和老师也喜欢
玩竹
节人的事实。重点是明白阅读的目的
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
也会有所
不同。
本课作者先介绍了一些天体知识,提
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
存在的
问题,然后讲出了人类生存必
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科学家在排
除了好多行星之后,认为火星
上可能
有生命,但经过科学探索之后,这个
可能也排除了。尽管如此,宇宙生命
之谜并
未揭开。本课重点是教学生学
会探究不同的问题,要学会不同的阅
读方法。
本课为了详细介绍故宫博物院,共提
供了四份材料。这四份材料,分别从
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
。重点是采用不
课时
2
2
教学建议
学生分组,分别带着
不同的任务去读课
文,然后小组汇报,
教师点拨指导。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
美,分析说明文语言
准确、逻辑性强等特
点。让学生分组
探究
不同问题,然后汇报,
教师评价指导,使学
生学会采用不同的阅
读方法来
阅读课文。
11*.故宫博物院
1
学生分组,然后各小<
br>组选择要完成的任
务,尝试用不同的方
同的阅读方法去完成两个不同的任
务。
习作: 让生
活更美好
语文园地
出示一些让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
美食、旅行、梦想等,让学生先说说
这些活动的作
用,再来围绕话题写作
文。
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
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
方法阅读;积累
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
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1
法阅读课文,搜集筛
选相关信息。汇报后,
教师点拨指导。
先
说一说自己觉得给
生活带来美好的活
动,然后范文引路,
学生练习,完成后交
流提建议。
指导学生先自我感
知,然后听教师指导,
再练习巩固。
1
第四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
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在柏林》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
图
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2.本单元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
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
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宝来孩子
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在柏林》一文中老兵的妻子在
车厢里数“一、二、三”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
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
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2)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
br>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
动作描写
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语文本对话
,感受人物的内心情
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可怜老兵的悲
惨命运,愤恨可恶的战争。
内容
12.桥
教学要点
本课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
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
舍
己为人的故事。重点是感情朗读课
文,学习作者利用语言、动作、神
态描写塑造人物
的写法,了解环境
描写的作用。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桑娜
和渔夫在自己家生
活十分贫穷的情
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
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
人
的美好品德。重点是通过自读课
文,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了解文中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以及
课时
2
教学建议
1.感情地朗读
,找出写老支
书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结合相关情节,深刻理解课
文。
2.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
会其作用;讨论结尾点明人
物关系的好处。
引
导学生感受主人公的美好
心灵,分析作者运用对话和
心里活动描写以及环境描写
的好处
。
2.了解作者托尔斯泰的情
况。
13.穷人
2
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14*.在柏林
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令人凄楚的
故事:一位后备役老兵已经在战争
中失去了三个儿子,但还是被迫把
1
妻子送进疯人院后再去参战。重点
是读懂课文,从多层面理解课文,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学会说服
1
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重
点是交流时,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
1.
指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一
边读一边想。
2.讨论探究课文中两次出现
“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
1.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扮
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
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
特别注意的问题。
学生复习本单元的三个故
事,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
提示学生认真读材料,注意
到材料
中的时间、地点、人
物身份、性格等限制词语。
指导学生先回顾课文中的几
个人物形
象,再结合课文来
想一想人物形象是怎样塑造
出来的。多次读相关句段,
感受“关云长
温酒斩华雄”
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重点
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的作
用,尝试写出恰当的
心理活
动细节。古诗积累要在充分
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借助文本,开发文
本的功用。
从课本单一地读懂内容,拓
展出思想教育和学习写法的
方面,使学生得到更
多的收
获。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趣,渐渐爱上阅读。
口语交际:请
你支持我
习作:笔尖流
出的故事
以本单
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
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
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1
语文园地
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
br>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
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了解情节描
写的作用,了解关键
词语在句子中
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
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积累古诗
《回
乡偶书》。
1
快乐读书吧
阅读故事,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
1
体验成长故事阅读的乐趣。重点是
在充分的阅
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
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
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第五单元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
要是围绕“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
,
表达中心意思。
2.本单元重点:
(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两篇
课文语言浅显易懂,都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万物
在夏天里都在长,文章最后点明
了“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
了一件新雨衣,于是
天天盼望下雨。有一次放学后下雨了,可妈妈有不让蕾蕾出去,她只能干着急。第二天,蕾蕾终
于穿上了
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夏天里的成长》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