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巡山小妖精
802次浏览
2021年01月02日 01:23
最佳经验
本文由作者推荐

乘着梦想的翅膀作文-借月抒怀的诗句

2021年1月2日发(作者:任泽民)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教
学设计
课时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景和直观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过程,
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
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关系。
难点:
应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1. 课件出示“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行走路线”的生活情境并提出
数学问题:从小明家到学校有几条路?(学生 汇报:3条)
师:分别说出这三条路线是如何行走的。
生汇报:
路线1:小明从家先到邮局,再到学校;
路线2:小明从家直接走到学校;
路线3:小明从家先到商店,再到学校。
师:3条路线中哪条最短?你是怎么想的?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从小明家到学校走“路线2”
第1页共5页


这条路最近。
2.师:为什么第二条路线最短呢?(让学生先说。)
(师适时提醒:从数学的角度看:路线1是折线;路线2是
线段;路线3是曲线。)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如何解释的。请同学翻开课本62
页例3,谁找到了?
师生交流后指出: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
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师:为什么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探究这个问题。
二、 互动新授
复习三角形的定义。
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能说出什么样的图形叫
做三角形?
(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
三角形。)
师: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条线段?(3条)
追问:在围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
点要相连。)
出示下图:(四条纸条:分别是8cm、4cm 、5cm、2cm)
师:现在有四根小棒,长度分别是8cm、4cm 、5cm、2cm,
每次任选三根,有几种选法?(生:4种)
第2页共5页


追问:请你分别说说是哪四种选法?
(① 8、4、2;②8、4、5;③8、5、2;④4、5、2)
师:你们认为这四种选法,最多能围成几个三角形?(让学
生随意猜测。)
师:同学 都踊跃的进行了猜测。猜测是数学发现的前提,你
们已经迈出精彩的一步,第二步就要通过动手操作来验 证自
己的猜测。
在动手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此次操作的要求:
(1)通过围一围,确定每组的三根小棒能否围成三角形。
并做好记录。
(2)按照要求将表格补充完整
(3)活动时间为6分钟。
师:同学们都明白此次活动的要求了吗?(明白了。)
师:活动现在开始。
(学生4人为一组,开展讨论。教师下去进行适当指导。)
师:活动时间结束。
最多能围成了几个三角形?(生:2个)
学生汇报展示:(不能围成的两组)
师:不能围成三角形的2组小棒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学生
汇报)
(板书:否8、4、2;8、5、2)
师:和你们的一样吗?谁愿意带上小棒上来展示一下,这两
第3页共5页


组是不是真的不能围成三角形?(学生进行展示)
师:在对这两组小棒进行围三角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
么?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 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
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
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 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
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
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
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 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
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
“院长、西 席、讲席”等。学生汇报: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
阅读训 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
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 阅读情
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
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 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
快。生1:有一条纸条太短了。(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
子。 )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
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 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
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
第4页共5页


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
作 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
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 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
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
时,恰 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
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 根究底,其主要原因
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
议论文的“三 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
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 起笔来
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
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
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
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
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 ,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
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
足够 的“米”。三角形, 教学, 课本, 课堂, 能力
第5页共5页

lol点卷充值-优秀毕业生登记表


瑟庄妮-第七章


日本人口多少-国际歌歌词


城镇医疗保险-和你在一起作文


怎么粘贴-筷子兄弟老男孩歌词


悬崖勒马的意思-金黄的稻束


优秀员工推荐信-隐患排查


政府部门工作总结-什么是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