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培训总结
测控技术与仪器招聘-过小年是哪一天
小学教师培训总结
小学教师培训总结
教师专业发展是新课程改革对学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学校
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
部分。我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成长与培养,把教
师的培训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常规工作来抓。工作的规范化
制度化
逐步加强,并在培训内容上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2015年度我校
教师培训工作,从
转变教育观念入手,开展了教育法律法规、师德
教育、业务素养、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工作、“国培计
划”远程
培训、“示范性远程培训”等,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十分重视和支持教师培训工作。
本学期培训一如既往地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
,培养的组织体系为:
校长统一指挥协调,教务处组织实施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机制,
精心挑
选有较强针对性地培训内容,严格规定了新教师的管理措施,
并做好培养的组织与后勤保障工作。培养工
作做到了组织健全、责
任明确、分工协作、保障有力,为保证培养工作收到实效奠定了坚
实的基
础。
二、教师积极参与做好培训工作。
全体教师思想上对培训工作极为重
视、认识到位。他们更加认识
到参加培训不仅仅是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的,更认识到是时代的需
要,是一位优秀教师以自己的学术造诣和优秀品格赢得学生新生与
热爱的需要,是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
责、对学校负责的需要。思
想汇报专题因此,全体教师都能认真积极的参加培训,做到有事请
假
,严格遵守培训要求。
三、本学期开展的工作
(一)“国培计划”远程培训及其相关的培训工作。
“国培计划”远
程培训这种培训形式是教师向名师学习,掌握现
代化教学手段的最佳方式。在培训活动中,教师在网上与
专家及同
仁互动式交流、评论,共同探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交流中
得到启发,共同进步
,为今后更出色的完成教学工作任务提供了强
有力的保证。本学年我校参加“国培计划”远程培训之乐高
“创新
人才培养计划”1人。在培训中,参训教师表现得积极、认真,充
满热情,学习兴趣非常
浓厚。
(二)省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培训
根据20xx年山东省乡
村教师培训工作安排,我校参加英语学科
教学技能培训的有三人。这次培训给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
机
会,对英语课堂教学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更新了教师的新课程教
学理念,明白了英语课到底
要给学生带来什么,绝不是表面的热闹,
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英语本身的魅力,以及学以致用时带
来
的幸福与喜悦。
(三)省远程研修
今年的远程研修主要从案例
学习,观课,写观课报告,信息技术
学科应用等方面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的。本次参加远程研修的有12
人。这次培训会主要是对新教材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特点、
技巧等逐一进行了讲解;通
过讲座、看视频、研讨等这样的形式,
教师们学的、听的都非常认真,而且感触颇深,可以说受益匪浅。
(四)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培训工作。
为倡导全体教师树立“人人都是心理
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
想,保护学生绿色心理环境,切实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倡导学
生
树立“人人身心健康,个个成才”的理念。我校暑假期间有两位
教师参加市心理咨询师培训。完善了心理
健康教育制度,设置了咨
询室,制定了工作计划,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整体计
划之
中。
(五)认真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上晒课活动。
(六)突出目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1、师德培训
我校始终倡导“师德为先,多能一专,教书育人,无私
奉献”的
师德标准,引导教师在思想上、道德品质上、学知风范上全面以身
作则,自觉率先垂范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活动,提高了广大教师的
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理论培训:
一是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地学习理解东平县教育局教研室制定的有
关教学常规这一部分内容,包括制定计划、备课、上课、作业的批
改、考试与讲评等等,使中青
年教师明确了当好教师的标准和要求,
使之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二是我们始终强调培训方式的开放性、
多样性、参与性和研究性。
3、加强教学技能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水平。
本学期开展了教师教学技能方面的各项比赛,包括教师钢笔字比
赛、说课比赛等。从大家的成绩
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朋
明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和水平也有不同程序的进步。
4、开辟多种空间,多种渠道对教师进行培训。
我们学校支持教师走出去取经。走出
去可开阔教学视野、拓宽知
识范围,为中青年教师的“换脑”和“充电”提供条件。学校多次
分
批组织教师外出学习,通过实施学习汇报制度,我们让学习者通
过校园网的学习论坛和学术交流活动,展
示学习经验与收获。同时
学校还要求教师通过一些知名网站进行学习,如:中国基础教育网、
小
学语文资源站、教育在线论坛等,开辟多种空间,多种渠道对教
师进行教学方法的培训。
四、取得的成绩与效果
全体教师努力把所学到的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现代教育手段应
用
到自己的教学与班组管理中去,在平凡的教学工作中努力进取,勤
奋开拓,取得了不平凡的业
绩。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教师培训与教学实践工作
的联系是紧密了,可有时候会疏忽
了培训与教师提高的互相促进。
2、实践性课程的设置更要关注如何提高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
3、在今后的教师培
训中,要继续增强对青年教师师德教风和敬
业精神的培养,继续增强对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继续
增强培训工作和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培训纪律要求,
加强对培训效果的考核。
总之,教师培训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期工作,我们既要在政策
上准确把握培训要求
,又要在工作中创设、争取、珍惜各种学习机
会,支持老师参加学习,保证老师学有所用,学有提高,真
正通过
教师继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提升。本学期我校的的教师培训工作取
得了一定的成绩,这和
学校领导的关心重视、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
是合分不开。今后我们要再接再厉,不断地总结,吸取经验教
训,
力争使教师牢固地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
造型的转变,从而真正提
高自身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布署下,我有幸参加了20XX年
暑假的新课
程培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新课程培训学习,我认识到此次培训
的指导思想是:为
了进一步提升我们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
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
师驾驭新
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通过这次
的.培训,我感触很
大,下面我谈一下这次培训学习的感受:
首先,新课程它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教条教学模式
,构建以人
为本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全新理念,
为了每一位学生
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
高层次的核心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
有者和传授
者,本是“双边活动”的教与学,都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
学,学生是被教会
,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习了。针对此
种情况,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设适
合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
参与,乐于探究、勤
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
学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生动活
泼地学习呢?我认为有
以下几点: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
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
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
是教师与学生的
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
生是平等的学
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
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
和活跃起来。
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
需求,把放飞心
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
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
地学习,真
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
二、教学方法的转变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
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
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
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
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
br>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
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
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学习。
三、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
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
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
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
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
br>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
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
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
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四、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
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 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
“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 br>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
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 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
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
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 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
识。
总之,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 发展打下良好的
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
积累经验,不 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
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 好地完成我们
身上肩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