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探究绳结的奥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老舍茶馆小说-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5 6
探究绳结的奥秘
【活动目标】
1.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绳结。
2.
通过“查阅视频资料、请教身边高手”的方法,教师由扶到放,让学生在组内学会
系伊恩结。
3. 在学习接绳结时,让学生在“参照分解图例、实物拆解分析”的操作过程中总结、
探索方
法,以便运用到生活中对其他绳结的探索。
4. 在“挑战八分钟”里,让学生灵活运用刚刚梳理的四
种方法,动手打新结,以便让
学生体验动手实践的快乐,同时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5. 从
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感受生活中所蕴藏的绳结奥秘,引导学生养成走进生活,
服务生活,探索生活的意
识。
6.
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团队力量,适时发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
的作用。
【活动重点】
认识绳结,学会打伊恩结、打接绳结,体验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学
生动手
操作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难点】
通过活动,灵活运用学到的四种方法,探索绳结的奥秘,学会各式各样的新结。
【活动对象】三年级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
学生学具:鞋样、绳子、绳结分解图
教师教具:鞋样、中国结奖品。绳子魔术。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
看到同学们一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的样子老师给你们
点个赞。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
准备了个小魔术。看,这是根普普通通的绳子,老师在上面打个蝴蝶结。大
家知道它是个活
结吧?只要轻轻一拉,绳子就恢复成原样。如果我再打个蝴蝶结,并把绳头从两个结中穿
过,
1
5 6
它就变成了个死结,找个
跟它有缘的同学,谁来?大家都有缘?请你(们)对着绳结轻轻吹
口气。缘分够深!奇迹即将出现,看绳
结消失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着奇妙的绳结世界,去探索它的奥秘。(贴板书:奇妙的绳结)上课!
一、聊聊生活中的“结”【3--5分钟】
1.大家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用到绳结,能看到“结”的身影呢?
生:戴红领巾。 (漂亮的红领巾结)
生:妈妈用丝巾打过漂亮的蝴蝶结。 (爱美之人!)
生:绑鞋带。
(最常见的绳结。)
生:装球的袋子。
(你是个细心的观察员。)
生:到超市买东西时要给袋子打结。 (生活处处皆学问。)
生:去医院包扎。 (希望受伤的病人都能早日康复!)
4.师补充:看来,大家都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老师是个爱旅游的人。在云南旅游时,
我发现云南十
八怪,有一怪是:鸡蛋栓着卖!云南老乡们为了买主携带鸡蛋方便,便以麦草
贴着鸡蛋编,每个都隔开,
十个为一串,拎着方便,也可以挂在墙上。你看!这是绳结的另
一个妙用。
二、用四种方法实践两种结
(一)试打伊恩结,学习两种方法
1. 师:刚才我们
聊了“结”,生活中你又运用得如何呢?让我们小试牛刀,组长从档案
袋中拿出老师为大家带来的鞋子,
每人一只,我们现场绑绑鞋带。一分钟的练习时间。
2.学生在小组内练习绑鞋带。
3.我发现这两位同学鞋带的绑法有些不同,请他们上台展示。
4.这位同学打的就是伊恩结
。(板书:伊恩结)根据专业人士所作出的研究和统计发
现,伊恩结在众多绑鞋带的方法中是绑得最快的
。(观看伊恩结打结过程的视频)
5.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伊恩结的打结视频。仔细看啊!播放视频。
视频暂停。看清楚
了吗?让我们再看一遍。点击播放。视频暂停。学会了吗?请大家准备好鞋子,跟着慢
动作
边看边学,边学边做。看看这回有多少人能借助视频资料学会打伊恩结。
(板书:查阅视频资料)【视频要放得慢慢的】
6.请学会打伊恩结的同学起立。有的同学借
助视频资料已经学会打伊恩结了,有的还
没有学会怎么办?没有学会的同学怎么办?对!可以请教身边的
各位高手!(板书:请教身
边高手)
2
5 6
7.我想先请教高手们一个问题:如果鞋带绑不牢会怎么样?——松开,摔跤……怎么
让这个伊恩结系得更牢固?——把鞋带系紧些!那大家在学时一定要系紧啊!
8.那哪些高手想当小
老师?去教教不会的同学。刚刚学会的同学还可以再来练习练习,
加快打结的速度。打好之后就坐好。9
.同学们,把你打好的伊恩结举起来,同学们真厉害!
把掌声送给自己!更要感谢帮助你的人!刚才,我
们利用“查阅视频资料”“请教身边高手”
的方法完成了伊恩结的学习。请小组长把鞋子快速收进档案袋
内。同学们的习惯真好!收完
就坐好了!(我要奖励既轻又快的组。老师把这个盘长结做成的书签送给你
们!)
其实,绑鞋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通的一件小事。绑不好,就会威胁我们的安全。
同样,要想绑得好,就需要大家多动脑筋。
(二)学系接绳结,再学两种方法
1.生活中
,我们往往会遇到绳子不够用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是不是所有的结都可
以用来接绳子呢?这里有两根
接过的绳子,还算长。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人一根绳头,看看
哪个结让接起来的绳子更牢固?(师提前用
绳子打不同的结,备用。)
2.这个结?(接绳结)这个结就是接绳结。(板书:接绳结)
3.巧手大比拼
接下来我们来场巧手大比拼,一起学做接绳结。在每个组的信封B里,都有两
样东西,
请组长取出来,一个是示意图,一个是打好的接绳结。大家猜猜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分解示意图——按照上面的提示,照着做就能学会。那这个打好的接绳结呢?——动手拆一拆,再
想一想,
它是怎么穿的。它更考验你的思维。老师还为每个组配备了一捆绳子。万事俱备,
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比
赛要求。
师:我们的比赛是选出最优秀的一个人吗?选的是小组!那就要求这个组内的所有同学
都要学会!但只有最快的组能上台领奖品哟!要求清楚了吗?比赛开始!
4.学成自主学习打接绳结。
5.采访最先做好的小组。介绍一下,你们分别都是选用的什么方法学会接绳结的?
(参照分解示例图要注意顺序) 【参照了示意图学会的。】
(看图示中的箭头)
【看图时,能抓住重点,直奔主题】
(读文字介绍)
【将文字转化成图形!数学应该不错!】
(拆了实物又尝试打结)
【这个更加有难度!老师把这个自创的结奖给你!】
6.通过这个组的发言,我发现他们采用的两种新
的方法,一种是参照分解示意图;一
种是拆解实物。(师贴板书:【参照分解示图】【实物拆解分析】)
3
5 6
7.作为最先完成的组,老师
把这个带有示意图和实物的同心结送给你们!相信你们运
用刚刚梳理的这两种方法,也能学会这个同心结
。有信心吗?好,请回!其实,老师为大家
准备的所有礼物都带有这两种方法哟!拿到礼物的同学和小组
有信心学会吗?
8.老师为你们的表现点赞!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又利用了两种新的方法学会了接绳
结的打法。生活中,接绳结运用得非常广泛。如:户外运动、紧急救援,甚至都可以逃生自
救。
为了让结打得更加牢固,老师这里有个小技巧,送给大家:就是在多出的绳头上再打个
半结。(照片)这
样它的安全系数就非常高了!由于安全考虑,我们就不做演示了。如果你
非常感兴趣,一定要在专业人士
如消防员的陪同下再去模拟。
(三)方法再运用,组内打新结
1.昨天与大家见面时,我就
发现了咱班的几位打结高手,请起立(手拿绳结),如果你
喜欢他们手中打的结,就可以过去请教他们;
一会儿,大屏幕中将有循环播放的打结小视
频,如果你喜欢其中的结,就可以盯住一个专心来学;除此之
外,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个百
宝袋,在信封C里,不仅有打好的实物,还有一些分解示意图。在这四种方
法中,你觉得哪
种方法更适合你,让你快速打好新结,你就选用哪种。打完结后,把它固定在前面的智慧
树
上,一组一片树叶。比比哪个组的同学在8分钟的挑战时间内完成的新结多!要求清楚了吗?
那就开始挑战吧!
2.小组内选用自己适合的方法,打新结。(老师寻找运用不同方法打新结的同学)
3.同学们的收获满满啊!你用什么方法学了哪个结?
4.你们的努力付出,换来了丰硕的成
果!掌声送个自己!老师把这个寓意琴谢知音的
琵琶结奖给打结最多和方法运用最灵活的组。希望大家都
能成为知音,共同探究绳结的奥秘。
现在,请大家把桌面上的材料都送回到材料盒里吧!
三、拓展中国结
观看视频:中国结欣赏。
同学们,当这根普通的绳一跃变成红绳、
彩绳,通过不同的穿、压、绕、抽,就变成了
中国特有的中国结。因为它给人团圆、温馨的美感,所以这
具有生活力的民间技艺就自然而
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寿结:人寿丰年;金刚结:守护圆
满;磐结:普天同
庆;团锦结:前程似锦;蝴蝶结:福在眼前;
2.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4.希望同学们带着这份热情,继续我们的绳结探究之旅!下课!
4
5 6
板书设计:
奇妙的绳结
伊恩结 接绳结
查阅视频资料
请教身边高手
参照分解图例
实物拆解分析
《探究绳结的奥秘》学情分析
关于学情的研究。学生学习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准备,不同学习
基
础的学生学习相关内容的难度分析,课前或课外学习准备,等等。
课前调查发现:
认知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大多数孩子在生活中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起
来非常有兴
趣,也非常容易,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动手能力较差。我将根据不同学生特点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引导孩子进行学习。
系鞋带在学生中有少数可以独立完成,多数学生还不会自己
系鞋带,所以,教学中主
要采用教师适当讲解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尝试、探索、
交流中掌
握伊恩结的打法。
能力分析:
学生已初步具备一定动手能力,但在创作能力方面需进一步培养。
5
5 6
《探究绳结的奥秘》效果分析
本节课一共有40名学生参与学习,通过做评测练习题发
现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伊恩结和
接绳结的打法。
在根据视频学习伊恩结中,有18名学生能够通
过看一遍视频就学会了。还有22名学生
没学会,找学会的同学教给他们。
在巧手大比拼中,
学生能够将自主学习接绳结的打法,而且速度要快了,充分发挥了小
组合作精神。
《探究绳结的奥秘》教材分析
讲课前我首先认真研读了2017年9月27日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指导纲要》及《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推荐主题汇总》。选题时我注重“立足学生综合素质培
养的需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
的特征。纲要中讲到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
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
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绳结,是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常常可以看见它的身影,即使是小学生,也会经常
跟绳结打交道,如
:系鞋带、系红领巾等等。
让学生掌握一些打绳结的方法及体会绳结的妙用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
要内容,对
于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审美能力、自救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主题活<
br>动弹性较大。如果时间短,就呈现一节制作课;如果时间长,就可以加大研究的力度,根据
绳结的
不同用途,又可开发出绳结的连接、捆绑、装饰等不同的小主题。设计成3——6年
级的系列活动,让装
饰结和实用结贯穿在一起,在了解绳结的种类、符号、编制技法后,感
受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设计与制
作各种绳结;在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后,努力提
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由于活动所限,教
研室只要求我呈现一节活动过程。而我又想
让学生感受到绳结的实用性和装饰性,所以,我把目标设定在
教给学生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这样,即使老师不在身边,孩子们也能运用学到的方法去打自己喜欢的绳
结;学会运用不同
的方法解决一些绳结探索的实际问题。
纵观以上因素,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就把它呈现成了一节制作课。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在
6
5 6
认识绳结,学会打伊恩结、打接绳结,体
验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学生动手操作
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如何突破这点,我是这样思考的: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以往的教学经验,大
概只有部分学生能够通过看视频资
料学会打伊恩结,我把这些会的同学称之为高手,让不会的同学去请教
他们,让学生当小老
师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满足他们当老师的好奇心,小老师会认真教,学的同学有
不甘落
后的精神,就会认真学习。巧手大比拼命环节里,激发学生勇夺第一的精神,但是我更加注
重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设定只有小组里的成员全部学会打接绳结才可以夺冠。在整个活动
实施过程中
,学生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我的指导贯穿于得过程。教学中我强
调学生亲身经历各项活动
,在“动手做”“探究”“创作”的过程中进行“体验”“体悟”,
在全身心参与的活动中,发现、分析
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创新能力。
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教师只
有根据学情并围绕教学核心目标适度取舍才
能有的放矢,实现简约而高效的教学。
评测练习
一、小试牛刀: 让学生现场系鞋
二、看视频学打伊恩结
三、自主学习接绳结
《探究绳结的奥秘》教学反思
7
5 6
综合实践活动是充
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课程,他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
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指导。
在授课前我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了解。一小部分学生
会系鞋带,但对于多数的学生来说,学习打结可能会
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节课当中,我
决定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来完成教学。
本节课上课前我设计了个小魔术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
是显著的
,孩子们被这奇妙的小魔术深深吸引。.课程从一开始的聊结到观看视频学打接绳
结再到巧手比拼等,我
本着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都让学生们做足了“实践功夫”。在
这些环节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学
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活动中,可
以看到学生在老师的激励下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大家争先恐后想取得成
功,这就为教学活动掀起了一个
小高潮。在学习“巧手比拼”的环节中,老师创设了小比赛,
让学生积极投入,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其中。
整堂课下来,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主动实践,在
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真切地感受到了
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快乐,在自主
研究学习也收获颇多,相信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会对绳结有新的认
识,并将运用绳结来
解决更多生活上的问题。
本节课中我始终处于帮助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
地位,不去安排、支配学生按老师的要
求去做,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中一员,参与其中与学生交流。我
认为教师的有效指导是综
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即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放任学生
,而应把自
己的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有机结合起来,时时关注学生活动中的动态反应,<
br>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的身份深入到学生实际活动中去。
不足之处:
本节课在时间的安排上不够合理,导致本节课我并没有完成我预设的内容。本节课重
在方法的渗透,学生
必须经历多种方法解决该类问题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绝对不能走
过场的,必须实实在在的引导,这
样学生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不断调整解题策略,逐步探讨
出不同的方法,找到合理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
一节课的时间就显得不够用了,导致最后没
有时间进行课后的延伸。
关于课程标准的分析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