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如何有效阅读
历史大事件-论自由
小学生如何有效阅读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
br>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
也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
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
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
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古人早就有发
奋读书的决心,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
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等,
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为了自己远大的理想
而刻苦读书。今天我们就来从古人的名言中学习
如何有效阅读。
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
br>“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中国古人的一种求知模式,亦是古人
自我修养大的途径。首先“读万卷
书”,获得满腹经纶,再“行万里
路”,亲历躬行、参证精思。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
阶梯。的确,只有多看书、多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使自
己有一个充足的大脑。我们
现在不用担心没有书看,只要你愿意看,
随时都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到书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
杜甫
的名言,纵观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很多是沿着这条路走过来的。阅
读又分为泛读和精读。
(一)泛读
泛读就是广泛阅读,博览群书,既可以扩大知识面通过广泛的浏<
br>览,又可以扩大知识量和知识面,使对浏览过的材料有了大致印象,
等以后需要时,再根据印象查
阅各种资料,使以后的学习活动更有目
的性;通过浏览还可以网罗知识,待以后一一整理,建立广泛的知
识
联系。为以后的学习活动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要选择那些内容健康、形式新颖、形象生动
、深浅适度。如祖国
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唐诗宋词,知识丰富的《十万个为什么》、《神奇
的太空
》、趣味性强的《格林童话》及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
传》等,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课外阅读,使之在有效积累
“量”的同时,能有“质”的突破?为此,我认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内
容应该是多方面:
1. 阅读多方面的作品。
专看文学书,是不好的,这是 鲁迅先生的告
诫。如利用寒、暑
假读书活动,分层次、分门类进行阅读,可以在班级中举办主题读书
实践活动
。如:本学期,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开展了实践活动“奇
妙的组合——水果蔬菜小创作”。利用水果和
蔬菜进行搭配,制作各
种有趣的物品,充分发挥想象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我们在课外
阅读
中,不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涉足天文、历史、经济、地理
等方方面面,这会为以后形成合理的知识
结构及终身学习奠定很好的
基础。还应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
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我们在
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
,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
灵秀„„
2. 阅读同类文章进行对比。
“只读一个人的书是不好的,这样,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
——鲁迅。我们在阅读时,发
现同一类的文章时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不同作者写的同一类文章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在学习《索溪
峪
的“野”》这篇文章,学完后与上学期学习的《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进行阅读对比。从写作
特点,写作手法,具体的句子等进行对比。
以上就是这两篇课文的相同点跟不同点,只要细心观察,就可
以发现一些平常不容易发现的事情。
让我们对生活都拥有一个爱的感恩吧,因为拥有了它,我们就
会共同撑起一片感恩的
天空,那就是我们心存爱的舞台。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科普读书月、走近名人读书月、经典诵读活
动月等专题阅读。
(二)精读
精读则要求重视“精”字。精读是必要的,如果没有深入转眼基
本最重、
最基本的书为基础,我们看书就会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条
理,抓不住重点,即使看了很多的书也是囫囵
吞枣,无所收获;或向
蜻蜓点水一样,难以收入。但如果只注视精读,忽视泛读,我们也会
因为
知识面的狭窄,孤陋寡闻,对一些问题难以深入的理解。由于“啃”
数十数千年来人们留下的经验和定论
,若他对时代的发展不甚了了,
及时深入了,也“深”不了哪去。所以,没有博览全书而是啃几本书,<
/p>
“消化”是不会太好的。这就像我们每天吃的饭一样,要有主食,也
要有副食。没
有主食会营养不良;但如果只有主食,其他什么都不吃,
精读法。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
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
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元程端礼说:“每句先逐字
训之,然后通解一句之意,又通解一章之意,相接连作去,明理演文,
一举两得”这是传统的三步精读
法,现在的读书法又是怎样的呢?我
总结出以下四个步骤:即看、读、问、记。
看即翻
看,拿到一本书,要先翻看一遍,走马观花地浏览全貌,
粗略了解内容梗概,考虑深浅适度情况,是否符
合自学所需,很快决
定取舍。
读即阅读,对需读之书,了解文章内容概要及主要
论点,看看书
中讲些什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认真细致阅读,深入思考研究,
了解全书重点
,理解重要内容。难点、疑点可以作下标记,边读边找
问题的答案,解决疑难。
问即设问
、质疑,对于自己需要阅读的书,要认真对待,审慎阅
读。对书中的每个重点、论点或问题,要把已有知
识或其他书上的论
点,与此书中的论述加以联系、比较、分析,看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多问几个
“为什么”?它们是怎样被证实的?从题目、内容到结构,
都要全盘考虑,寻找作者的思路、章法、证法
与方法,以便加深理解,
掌握基本原理和依据,学习安排结构和证实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读书
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从无疑处寻疑,再从有疑中想方设法释疑,最后
达到疑问全解为止。这 是一个独立思考研究问题的重要环节。
记即记忆,巩固读书效果要记忆,这也是古今学者自学成功 的一个
诀窍。记忆的好处很多,大凡有成就的学者、科学家或文学家,无不
记大量的诗文、名句 、原理、定理或公式。他们取得的优秀成果往往
都是在记忆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想象才发展为创造推新 的。
我们在读书时还需要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
到、心到、手到,口到: 动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
眼到:眼不离书,逐字阅读。心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总之读书要做到“手脑并用”阅 读才将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
阅读的书籍不同,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一样;阅读的目的不同,阅< br>读的方法也不同。我们应该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阅读习惯,
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 阅读方法,灵活使用。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1、开展阅读摘抄
这是 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方法,在实行时,我们每天在阅读书籍时,
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段落,同时也 会养成阅读时写笔记的习
惯,阅读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2、养成摘抄和写点评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习作时,常会觉得“有话说不出”的感受,这正是 缺少积
累的缘故。把一些名言警句、精彩段落,甚至一些好的词语,每日摘
抄一些,日积月累, 就会成为作文的资料,成为丰富的“百科全书”。
摘抄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的过程,而
点评、感受则是归纳的结晶,
哪怕只是寥寥数语,往往也是对阅读理解的深化和升华,这对作文是
富有启发性的。在摘抄本的三分之二处摘抄精彩词汇、段落,三分之
一处写自己的点评及感受。
3、做阅读摘录卡。
第一、阅读自己的书籍时,可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之处画线<
br>或做各种符号。如直线、曲线、虚线、圆圈、着重点、括号、问号、
叹号、删除符号等等。每种线
条和符号代表的意义,班上统一,便于
相互评阅和交流。
第二、摘录优美的好词好句,建立摘录卡片(如样图)。
将同种类型、体裁的文章摘录卡放在一起,更有利于欣赏和总结。
“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
书边动笔是良好的阅读习惯之一,在
阅读时,不仅运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阅读,更要运用自己发现的
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勤于练笔,积累素材,培
养写作能力。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
两个车轮,不可偏废。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外练笔,
是
写作素材的积累,通过阅读练写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片断描写
如在
课堂上进行的改写,续写,补写,写开头等等,在课外阅读
时也可以用上,进行自己认为有效的片断描写
。如我们在学古诗时,
可以进行改写,或是抓住某一句进行描写。如古诗《游子吟》抓住
诗
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进行改写:
2、进行仿写。 <
br>课外阅读中提供了大量的仿写例子。仿写可以是结构之仿、风格
之仿、甚至是遣词之仿,通过课外
阅读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也就达到
了。如《桂林山水》中的片段仿写:
天空中的云真多啊,多
得让人看的眼花缭乱;天空中的云真白啊,
白得像那绿草地中散步的小绵羊;天空中的云真怪啊,怪得像
那魔术
师手中的魔法棒,能够变化出姿态万千的小动物。(六(2)班 谭
悟远)
3、写随感
看完课外阅读时写写自己的感想,体会和心里想说的话。
阅读使文字具
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
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凌
驾于伟人的思考
之上。阅读是人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它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我们
所认识的世
界、人生、社会,很多都源于阅读。
同学们,愿你们掌握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书籍,做书
籍和知
识的主人,成为又在知识海洋中的佼佼者,能够从阅读中找到快乐,
能够在书籍的世界里
无尽畅游。
身为教师却不曾细想读书读什么,读书读多少的问题,只知要读,须
读。后读一篇
《技术时代的阅读》,其作者提出:技术时代为大量的
出版物、印刷物提供了支持,传统的纸制书籍与电
子书籍一并而起,
流行、畅销、时尚与传统、经典、严肃共同占据我们的阅读思维。阅<
br>读不只是一种悠然闲适、趣味盎然的生活艺术,它更是一次严肃的灵
魂的考验和思想的洗礼。这观
点促使我思考教师的读书。
就我个人而言,少时读书,深受培根“怡情、赋采、长才”的读书作用论的影响,后来读到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荣耀,少
读不能算羞耻的观点,也觉得很
有道理,因此,多半是由着自己的喜
好而读,倒也能自得其乐。
工作之初,语文学科的
博杂与精深让我颇感捉襟见肘,总觉自己
底气不足,不能游刃有余,于是慢慢弥补,不断地积累和拓展原
来的
读书领域,现在感觉要比初登讲台时好的多。
再与人探讨教师读书的问题,思路也就清晰了许多。
我们教师为何而读?世俗的观点,学而优则
仕,读书可获黄金屋、
颜如玉;不入仕也可为雅人,赏菊饮酒,作画吟诗。圣人的观点,读
书可
养浩然之气,处乱世仍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在此基
础上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师读书既为
提高自己的修养学识也为促
进学生的进步与提高。教师读书不光为自己,这一点我想必须明确。
我们教师读什么?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写过一篇有关读书的文章,
感叹书真的如海。书籍如此
众多,常让我们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惶惑,
一种茫然,这是技术时代的阅读带给我们的必然,面临这样一个
读书
方面的问题,无人例外。既然如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提醒自己不能为
读而读,不能因读而忘
己,书如海,只能浮于海上,不能沉于海中。
古人可读之书有限,故勤苦读书者多,有勤
读如囊萤的匡胤、如映雪
的孙康,有苦读如挂角的李密、如削简的公孙弘,悬梁刺股者更是数
不
胜数。当今时代读书无须如此辛苦,不过没有一定的意志也不可能
有更多的收获,图个花红热闹总算不得
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一定
要有所选择,最好还要按次序列好。清代著名小品文作家张潮在其《幽梦影》开篇即讲,“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
诸子宜秋,其别致也。读诸集宜
春,其机畅也。”经史子集博涉为佳,
天文地理通晓为妙,作为教师在深钻本专业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当
然
是最好的选择。
我们教师怎么读?我想一定要做笔记。很多读书大有收获的人共同看法就是不忘读书积累。鲁迅先生说过:“无论做什么事,如果连
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
学者。”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强调:
“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
愈
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愈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块
块都变成黄金。”张潮在
其《幽梦影》中也提到:“少年读书,如隙
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
以阅历
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讲读书的积累,一是材料,一是阅
历,这一观点与歌德
所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文学巨匠所论及的积累同
样适用于读书,教师读书当然也不例外。
教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教师的读书确不同于一般怡情悦性
等极具个性、极私人化的阅读,作为教师
,不仅需要读书陶冶性情,
更需要教师读书了解国内外的教学改革动态,学习名家的教学思想,
优秀的教学设计。只有这样,你的课堂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你在教
学中才能做到得心应
手,左右逢源,你也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让学生喜
爱的充满人魅力的教师。
知识技术的更新换
代越来越快,要求人们必须不断学习,处于教育者
地位的教师在读书上更需要走在时代的前列。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能仅有激情,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精深
的教育专业知识,更是教师的功底。
非学无以立德,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一个不学无术,
孤陋寡闻的
凡夫俗子,怎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说到读书, 坦诚地讲我真
正体会过读书的重要性。静下心来我
也会去翻翻一些教育名家的著作,如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从《班主任工作漫谈》中,让
我知道了如何去科学、民主
地管理班级;从《给教师的建议》中,苏
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与执着,深深地感染着我„
„ 魏
老师认为:学校、班集体绝不是制造统一型号、统一规格的升学零件
的机器,是将学生载
向远大前程的渡船;是培养学生生命的幼苗在合
适的阳光、土壤、肥料、水分中长大的园地;是学生走向
社会各个不
同岗位的实习场所,实习小社会;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最大限度发
展的培训基地。
是啊,学生都有各自的特点,俗话说:龙生九子,各
个不相同。十指亦有长短,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绝
对不能千人一面,
让每个学生都达到同一个高度。于是,魏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既科学<
br>管理班集体,制定一系列的班规班法,又有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种种。
“和后进生组成互助组”、“
犯错误,唱歌”“有时也需要留学生”、
“上进于反复之间”等。尤其是“上进于反复之间”,魏老师针
对后
进生上进的过程充满了反复,而允许学生有反复,用自己的耐心、爱
心宽容学生的反复,最
终取得进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好学
生更好,后进生逐步进步。每个班级中,总会有那么几个“
后进生”,
不管是学习上的,还是品行方面的,老师在刚接触时,也会采用各种
方法帮助、教育
,有的可能立竿见影,收效较大,但更多的时候则是
左耳进,右耳出,好了一天,又回到了从前,于是,
老师就失去了信
心,断言道:这个孩子管不好了,没的治了。读了魏老师的特殊情况
育人方法才
让我明白,面对“后进生”千万不能放弃,而应该灵活采
用各种育人方法,宽容学生的过失、反复,坚持
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才是真正的班主任!
最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建议》,其中一篇文章《谈
谈教师的教育素养》中提到,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读书
、
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于是我开始用审视的
目光看我和周围的人,我
发现了一个令人遗憾的现象—大多数老师整
天都忙着批改作业、教育孩子、上课、听课,几乎可以说从没
有看见
谁煞有其事的捧着教育名著或教育杂志在阅读。只有在写论文、写计
划、总结或上公开课
时,才想起找一点书来,看看有没有可以借鉴的
文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教案,大多数老
师竟仍然以可怜的老本,努
力支撑维持着现状。
也许我说得尖刻了点,
因为老师也是人,老师的压力也是相当大
的,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开设多样课题,搞教研、进修、培训
、评
职称、提高教学质量„„忙了一天,只想坐下来看看电视、聊聊天,
放松放松,哪有时间读
书,难怪许多专家、学者都在大声呼吁:要构
建一个书香社会。冷静下来一想,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
天,我们
的“老本”够用吗?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吗?我们教育的根本意义是什
么?我们培养的是
什么样的人?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
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
我们摆脱“坐
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
一位语文高级教师曾
说过:“只读两本书(教材、教参)的教师
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优秀教师的”。读书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
的爱心
和社会的良心。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有人说‘没时间
读书’,关键还是他不想读书„„”这样的读书箴
语,我完全赞成,并深有同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一个真正的人
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
书。”
读书吧,读苏霍姆林斯基,你会感到教育可以一生追求;读文学,
<
br>可以让你有文化底蕴,读历史,可以让你洞悉一切,读生活、读人生,
可以让你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老师们,你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你
不读书,怎能让你的学生与书为友?
请记住,每天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