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小说阅读
售楼技巧-击鼓
小说阅读专题
一、课前热身
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2.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温故知新: <
br>(1)仔细分析并仿照示例,接着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使之构成
一个整体。
示例:人人需要关心,需要快乐,需要祝福。如果一滴水代表一份关心,那我就送你一个东
海;
, ; ,
。
(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
出土于河南新郑的莲鹤方壶是东周时期青铜礼器的代表器物。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
雅华美,堪称
“国之重宝”。
①壶底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全器的重量
②壶颈两恻有附壁回首的龙形怪兽双耳
③腹部的四角各攀附一条立体飞龙
④方壶通体满饰龙、凤花纹,凝重而不失华丽
⑤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
A.③②①④⑤
B. ⑤②③①④ C. ③②⑤①④ D.⑤③①④②
二、内容讲解
概念解说
小说是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概括,通过叙述人的语言来描绘生活事件,塑造人
物形
象,展示作品主题,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从而艺术地反映和表现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情节。三者中,人物是小说的核心,小说的
主要任务是塑
造人物,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来,情节是小说的骨架,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人物
——小说的根本特征是通过形象再现生活,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作品的主题
思想。人物形象的塑造
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
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
写,还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细节描写。
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具体目标有:揭示人物的典型意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着怎
1
样的现实生活。
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
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小说的情
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的作用。它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
史,人物的性格是在情
节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展示的,是随着情节的发展变化而得到具体体现的。情节一般
包括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情节通常由场面和线索构成。场面,指小说中被处理在某一时间、
某一地点的具体的矛盾冲突--人物之间的关系,它是比事件更为具体的生活画面。线索,指
把
人物活动贯穿起来完成情节发展的事物或事件。线索既有一条也有两条。一是主线,一是
次线;一是明线
,一是暗线。
环境——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不论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都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
br>行动。从广义上说,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自然环境是指
自然界
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
描写。
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作用:一是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二是渲染气氛,三是烘托人物
性格。此外,还可推
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小说的类别
小说的类别
可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微型小说。中考主要考查的是微型
小说或节选内容。它的特点
是微、新、密、奇。微: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新:
立意新颖,风格清新;密:结构严密;奇
:结尾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它以白描为主,语言
简洁、精练。因此,具有较高的考查性,能充分体现学
生的文学阅读和鉴赏的能力。
能力点
1.整体感知小说内容,把握小说的情节脉络。
2把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能品味、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3.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题方面的作用。
4、体会、理解小说所要表现的主题。
5.理解并表述重要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作用,并对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6.能根据
小说内容进行合理联想和想象。(如续写、补出人物的话语或心理活动、说说
言外之意等)
7.小说的写作特色分析,特别是文体特色分析
考点
考点一:揣摩人物形象
1.题型有:(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
哪些优秀的品质?
2
2.解题
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物征,然
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考点二:注意环境描写
1.题型有: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这样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
2.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
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1)烘托人
物的心情;(2)、烘托周围的气氛;(
3)推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4)暗示社会环境;(5)
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
作答。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
定
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
的
情节发展。
4.题型有: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5.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
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1创造悬念,引人入
胜;2前后照应;3侧面衬托、埋下伏笔;4总结上文
、点明题意;5线索作用),然后根据
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6.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
XX情节(事物)为下文……埋下伏笔;与文中……相照应,突
出了……,点明了……
考点三:把握故事情节
1.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增强故事的
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作用: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考点四:概括主题内容
1.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
主题);②读了全文后,
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
文主题,谈
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思路:
(1)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
3
(2)联
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
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
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3)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主题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通过描绘XX故事情节,暗示了/刻画了/抒发 /呼吁了……
考点五:理解小说标题
1.题型有:小说的标题如何理解?有何作用?
2.解题思路:
(1)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2)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人物;(3)通过分析小说的主要内容。
3.常见的作用:(1)起线索作用,贯穿全文;(2)点明主题。
4.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一是具体的意思。(文中具体的XX );二是与主题相关的意思。
考点六:分析写作技巧
1.题型有: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
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
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
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2.解题思路:
(1)表达方式
;(2)结构方式;(3)表现手法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小说用了什么方法(要辨明本语句所
运用的是哪一种修辞或表现
手法);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
容, 要清楚此
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般表达效果);有何效果或作用(要清楚此种修辞或表现手法的一
般
表达效果,并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说明 )
4.考查内容
(1)人称
①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真实生动之感。
②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③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
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方式
①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②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
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
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
④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4
(3)描写
①人物描写:
常用方法:①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②直接(正面)描写、侧面
(间接)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②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景物)描写 / 社会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①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
②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③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 ④推动情节发展。
(4)结构安排: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
(结尾)戛然而止,
意味深长;(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5)题目作用:
⑴考虑题目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眼球),引发读者思考;
⑵考虑修辞角度,题目使用什么辞格或句式,有否词类活用;
⑶考虑语言角度,题目是否具有
文学性或文学色彩,语言是否通俗易懂、平实、生动形
象或带有讽刺、幽默等意味;
⑷考虑文
章内容和结构,题目是否行文线索,是否矛盾冲突的转化点,是否揭示主旨的
关键,是否一语双关,是否
作品主人翁,是否内涵丰富、深刻等。简而言之,主要从与小说
的主题和结构的关系去分析。
考点七:品味语言特色
1.题型有:(1)某一词语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解题思路:
(1)注意鉴赏人物语言的个性特色,以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2)抓住关键词去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3)鉴赏作者运用语言的风格。。
3.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词语(句子),写了……,表现了……
4.语言特点、修辞、表达效果:
①
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 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 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
5
④
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阅读链接
病 人
(1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
看书。那是一本很
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
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
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
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
,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
幼儿园阿姨。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楼里的
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
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
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
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
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
一遍地摁。但
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
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
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
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
,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
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
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
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
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
动接过来说,是的,
往左拐。
(7)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
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
枝玫
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
于要看望的人,那
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
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
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
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
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6
1.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
中有什么作用?
2.在第(3)段中,“起风了”这一句交代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
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
括。
4.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5.小说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阅读要领
(一)把握人物形象
-----把握人物形象要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正面描写、侧面描
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
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对比描写;环境烘托等等。还
要理清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从多个角度判断谁
是主人公。判断人物间关系方法有:从情节
上看,从写作目的看,从人物间的关系看,从主旨的角度看等
。
(二)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在概括主旨时,一
定要考虑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情节总是为人物和主题服务的,情节的发展由人物性格
的内在力量推
动。另外,应当对小说的情节结构关系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总起、伏笔(铺
垫)、过渡、呼应、悬念、
巧合等概念要具体把握,要认真分析情节间关系。
(三)分析环境描写-----
此题是考查景物描写及其作用的题目,也是小说阅读中的重
点考点。
环境描写是小说作品的三
要素之一,在类型上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之分,在概念上要
能够区分。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小
说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有
交待天气时令,渲染小说或悲或喜或热闹或冷清的气氛,
衬托人物或愉快或沮丧的心情,表
现人物的典型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题思想等。答题时根据情况
具体分析,抓住主要
方面有针对性的分析,切忌泛泛而谈。
(四)理解小说主题-----
要从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特别要注意小小
说的标题和结尾。
关于小说阅读
题,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考察小说其他能力点的试题,现在将这些试题
所涉及的小说阅读的其他能力点分
析如下。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
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方法:
⑴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
7
历来进行插叙。
⑵通过作品中的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像对话、独白等)来进行插叙。
⑶通过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插叙的作用:
对主要情节
或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
内容更充实,或者突出主题
。
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以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
br>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在文章开头:
(内容)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
篇点题(主旨、话题、论点)描写句——交代
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
(结构)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在文章中间:
(内容):
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描写句推
动情节发展。
(结构): 承上启下——过渡句;概括分论点(议论文)
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在文章末尾:
(内容): 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
归纳总结论点(
议论文);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关于标题
⑴标题的含义
结合全文的内容、主旨,并结合所使用的修辞等来分析含义。
⑵题目的作用
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 阿长与〈山海经〉》;
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中考语段);
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
8
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中考语段)等。
⑶给文章拟一个标题
这就要求标题的形象、简洁凝练、一语双关等特点,并结合题目的作用、含义拟定。
⑷题目可不可以换成另一个,答题技巧同上。
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
——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评价——对人、事的看法。体验——亲身
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
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 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
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插叙、倒叙的作用。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
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
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
白某种情
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
。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
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
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
紧张心情,这种心理
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
术效果。
方法指导
1.把握人物形象。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
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
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
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
主题。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③细节描写。通过分
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
现人物性
格。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特征,就要从上述刻画人物的方法入手,细致揣摩,整体联系。同时,还要善于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2.概括小说情节。
小说中的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
9
高潮、结局。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
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
世界。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此为其一;
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
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
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
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
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
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
重要的。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
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
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
情节的发展;
4.挖掘小说的主题。
小说的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
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
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①从小说的情
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
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
作品的主题。
5.捕捉小说中的技巧。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
么表现手
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解答这类题目,平
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
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
及其特点。
6.谈看法、启示、体验。
这是一类开放性试题。回答这样的题,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①联系背景,读懂内容;②针对话题,选取角度;③联系实际,具体阐述;④中心明确,
思想正
确;⑤简明扼要,准确无误。
阅读提升
拥你入睡
①儿子上初一以后,忽然一
下子长大了。换内裤,要躲在被子里换;洗澡,再也不用妈
妈帮助洗,连我帮他搓搓后背都不用了。
②我知道,儿子长大了,像日子一样无可奈何地长大了。原来拥有的天然的肌肤之亲和
无所顾忌
的亲昵,都被儿子这长大拉开了距离,变得有些羞涩了。任何事物都有一些失去,
才有一些得到吧?
③有一天下午,儿子复习功课,累了,躺在我的床上看电视,刚看了一会儿眼皮就打架
10
了。他忽然翻了一个身,倚在我的怀里,让我搂着他睡上一觉
,迷迷糊糊中嘱咐我一句:“一
小时后叫我,我还得复习呢!”
④我有些受宠若惊。许久
,许久,儿子没有这种亲昵的动作了。以前,就是一早睡醒了,
....
他还要光着小屁股钻进
你的被窝里,和你腻乎腻乎。现在,让你楼着他像楼着只小猫一样入
睡,简直类似天方夜谭了。 ⑤莫非惜惜懂懂中,睡意朦胧中,儿子一下子失去了现实,跌进了逝去的童年,记忆深
处掀起了清新
动人的一角?让他情不由己地拾摺菇一样拾起他现在并不是想拒绝的往日温
馨?
⑥儿子确实
像小猫一样睡在我的怀里。均匀的呼吸,胸脯和鼻翼轻轻起伏着,像春天小
河里升起又降落的暖洋洋的气
泡。
⑦我想起他小时候,妈妈上班,家又拥挤,他在一边玩,我在一边写东西,玩着玩腻了,
他要喊“爸爸,你什么时侯写完呀?陪我玩玩不行吗?”我说:“快啦!快啦!”却永远快不
了,心和
笔被拽走得远远的。他等不及了,就跑过来跳在我的怀里带有几分央求的口吻说:
“爸爸!我不捣乱,我
就坐这儿,看你写行吗?”我怎么能说不行?已经把儿子孤零零地抛
到一边,寂寞了那么长时光!我搂着
他,腾出一只手接着写。
⑧那时候,好多东西都是这样搂着儿子写出来的。他给我安详,给我亲情,
给我灵感。
他一点儿也不闹,一句话也不讲,就那么安安静静倚在我的怀里,像落在我身上的一只小鸟,
看我写,仿佛看懂了我写的那些或哭或笑或哭笑交加的故事。其实,那时他认识不了几个字。
有
好几次,他倚在我的怀里睡着了,睡得那么香那么甜,我都没有发现……
⑨以后我常常想起那段艰
辛却温馨的写作日子,想起儿子倚在我怀中小鸟一样静静睡着
的情景。我觉得我的那些东西里有儿子的影
子、呼吸,甚至睡着之后做的那些个灿若星光的
梦。
⑩儿子长大了。纵使我又写了很多比那
时要好的故事,却再也寻不回那时的感觉、那一
份梦境。因为儿子再不会像鸟儿一样蹦上你的枝头,倚在
你的怀里睡着了。
⑪如今,儿子居然缩小了一圈,岁月居然回溯几年。他倚在我的怀里睡得那么香甜
、恬
静。我的胳膊被他枕麻了,我不敢动,我怕弄醒他,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会很多甚至不会再
有,我要珍惜。我格外小心翼翼地拥着他,像拥着一支又轻又软又薄又透明的羽毛.生怕稍
稍一失手,羽
毛就会袅袅飞去……
⑫并不是我太娇贵儿子,实在是他不会轻易地让你拥他入睡。他已经长大,嘴
唇上方已
经展起一层细细的绒毛,喉结也已经像要啄破壳的小鸟一样在蠕动。用不了多久,他会长得比我还要高,这张床将伸不开他的四肢……
⒀一个小时过去了,我没有舍得叫醒儿子。
11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出“儿子长大了”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请说出你对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受宠若惊”的理解。(2分)
简要说说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3.文章结尾简洁而有韵味,试作简要赏析。(4 分)
4.针对两则链接材料和文章第⑦
段中三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
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6分)
【链接一】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
路上小心,
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朱自清《背影》)
【链接二】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
视我,想
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
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丰子恺《 给我的孩子们》)
三、课堂小结
本堂课内容是小说阅读专题。
1.掌握小说的基本知识,把握小说三要素。
2.清楚小说的考点和阅读方法,提高小说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四、作业布置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造谣生事 精兵减政
摇摇欲堕 凶神恶煞
B、不知所措 肆无忌禅 令人发指 步履蹒跚
C、安之若素 喋喋不休 心急如焚 惨绝人寰
D、骇人听闻
人事怆桑 毛骨耸然 高山仰止
2.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特殊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但是,目前水危机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
的挑战之一。水危机严重
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水已经向人类敲响了警钟。
A、严肃 制约 B、 严峻 制约
C、严峻 控制 D、 严肃 控制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12
A、一首首激动人心的歌声,激起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B、我们一定要养成观察和思考,积累写作材料。
C、北京奥组委将招募10万志愿者。
D、我们时时处处都要保证自己和身边的人安全工作。
4.根据提供的语境,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人生如同山中的树,生于南坡,阳光充足,
,可谓顺境;生
于 ,
,土壤贫瘠,可称 。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背景,但可
以选择生活态度。
5.阅读题。
趴 下
①美国大西洋赌城的一个周末,一位老太太玩老虎机
赢了一桶25美分的硬币。她决定
先把这桶硬币放到酒店房间里,然后再下来和丈夫一起吃晚餐。
②老太太捧着那桶硬币走到电梯前。她正要跨进电梯,却发现里面早已有人——两个黑
人!
③其中一个身材魁梧,高大得有些吓人。老太太惊呆了,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两个黑
人要打劫
我。但转而又想:不要心存偏见,这两个黑人看起来都颇有绅士风度。可她思想中
的种族观念根深蒂固,
一种强烈的恐惧感让她不知道是否该走进电梯。
④太太呆呆地站在那里,犹豫不定地望着那两个黑人
,既紧张又害怕,内心还有一种羞
耻感。她想:但愿他们不要看懂我的心思。可她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
,她犹豫迟疑的样子
如此明显,任何人都能看穿她的想法。
⑤老太太的脸开始变红。她知道
自己不能老是站在那儿不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她
终于迈腿踏进了电梯。她避开他们的目光,面朝外
,两眼呆呆地盯着已经关上的电梯门。1
秒钟,2秒钟,3秒钟……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她内心的恐
惧也在一点一点地堆积。
⑥电梯依然原地不动。“上帝呀!”老太太心想,“我已被他们困在了电梯
里,他们是不
是就要动手了?”她心跳加速,所有毛孔开始冒冷汗。就在这时,她听到一个黑人说:“Hit the floor!”(趴到地上)。本能告诉她:千万不要反抗,照他们说的去做。老太太<
br>慌慌张张地放开小桶,双手按地趴下。那桶硬币“哗啦啦”地掉在地上,到处乱滚。
⑦空气仿
佛凝固了一样,电梯里一片静寂。几秒钟后,老太太听到一个黑人非常礼貌地
说:“夫人,如果你能告诉
我们你住哪一层,我们很高兴帮你按一下按钮。”她抬起头,疑惑
地看着那两个高大的黑人。他们伸出手
,将她搀扶起来。老太太有些不解,惊魂未定,两条
腿也不听使唤。这时,那位黑人解释说:“当我和朋
友说‘Hit the floor’时,我是要朋
13
友按我们要去的楼层按钮,而不是让您趴到地上,夫人!”(英语中“Hit the
floor”有
两个含义:趴到地上;按电梯的楼层按钮。)
⑧两位黑人互相对了一下眼神
,极力控制住自己不要笑出来。老太太感到无地自容。她
想:我的老天,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
⑨三个人一起动手,将滚落一地的硬币一一捡起,放回老太太的小桶里。电梯到了老太
太所在的
楼层后,两个黑人坚持要把她送到房间门口,礼貌地道晚安,转身离去。就在老太
太走进房间的时候,她
听到两个人在楼道里大声笑了起来。
⑩第二天一早,一束鲜花送到了老太太的房间——12朵娇艳的
玫瑰,每一朵玫瑰花上都
挂着一张崭新的百元大钞。随鲜花送来的还有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两位黑人的名
字。”
(选自《读书文摘》2011年2月总第210期,有删改)
1.请用简洁语言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3分)
2.第⑧段“我犯了一个多么愚蠢的错误”中的“错误”指什么?她为何会犯错?(3分)
3.第⑤段中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4.两位黑人给老太太送花送钱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4分)
5.读完本文,你从老太太和两位黑人身上各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