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解读
110接警员-听雪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苏教版五下阅读教材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阅读教材共26课,分为七个
主题单元,
分别是“春光无限”、“科技之光”、“有志竟成”、“世界各地”、“亲情
依依”
、“八一壮歌”、“人与自然”。这七个主题单元构成了一种文化
的、开放的、整合的文本特质,有意境
,有韵味、有情趣,贴近学生
的生活和心灵世界,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春光无限”——透射着自然美和人性美
第一单元由一首现代诗歌,两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透射着自
然美和人性美。
春光在哪里?春光在青山碧岭之间——“踏一路春风,撒一路欢笑,
走遍青山碧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
脚。”春光在小天使般的儿童身上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地从<
br>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
群的小天使。”春光在喷花的
海棠树间——“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
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华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
阳
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春光在冰清玉洁的梅花的花瓣上——
“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
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春色
——“春光在红杏枝头”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
。.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满园
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春光在黄蝶飞舞的菜花丛中——“儿
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情趣盎然、诗意浓郁的现代诗歌。形式
上,句子短
,合韵上口,响亮反复。如“锨镐叮叮当当,奏响了植树
歌谣;溪水哗哗流淌,滋润着棵棵树苗。”内容
上,小鸟抖动彩翼、
小兔不怕老雕、松鼠快活得叽叽直叫、小猴开心得又蹦又跳,均为儿
童所熟
知,所喜爱,一读情趣便了然心间。诵读此课,我们可以赏其
美——“寂寞多年的荒山,如今已枝繁野茂
,当风儿吹过的时候,便
涌起阵阵林涛”。夕日寂寞的荒山,今日变得“枝繁叶茂”,处处覆盖
着生命的绿色;经风儿作媒,便“涌起阵阵林涛”,这是“青山”与
“碧岭”的呢喃细雨,这是植树者的
轻歌曼舞。诵读此课,我们可以
享其乐——“小鸟抖动彩翼,来这里搭窝筑巢;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
br>快活得叽叽直叫……小兔再也不怕天上的老雕……小猴开心得又蹦
又跳……待到金色的秋天,我们
把丰收的果实拥抱。”植树造林,为
了谁?造福谁?小精灵们拥有了幸福快乐的家园,我们人类可以尽情
享用大自然丰厚回报。诵读此课,我们可以陶其情——“踏一路春风,
撒一路欢笑,走遍青山碧
岭,春光染绿我们的双脚。”在青山碧岭行
走,满眼翠绿,春风拂面,欢笑不断,我们的双脚被
染绿了,我们
的整个身体被染翠了,我们的心被染醉了。.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科技之光”——弘扬国威,展示最新科技成果。
第二单元由一篇通讯报道和两篇说明文组成,弘扬我国威,展示人类
最新科技成果。
太空一往返,中华五千年。“神舟”5号梦圆飞天,弘扬我国威——
“烈焰升腾,大漠震颤。宛如巨龙
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
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的轰鸣
声中拔地而起,直
指苍穹。”随着对宇宙的不断探索,人类发现了地球的“孪生兄弟”
——“这
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同样有南北极,同样有高山、峡谷,
同样有白云、尘暴和龙卷风,同样是四季分明
,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
差不多。”生物科学的发展,使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奇
妙
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梦圆飞天》我们读了会有一种自豪感——“人们的脸上
写满了喜悦
与自豪。”“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澎湃的激情、
胜利的喜悦
和无限的自豪。”一篇短文两次写到我们中国人的“脸”。
是呀!此时此刻,中国人怎么能不扬眉吐气?
中国人怎么能不充满着
澎湃的激情?中国人怎么能不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自豪?我
们读了
会有一种雄壮感——“载人航天发射场亮如白昼……嘹亮的
《歌唱祖国》的乐曲响起来了”、“烈焰升腾
,大漠震五星红旗迎风飘
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颤……直指苍穹。.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双耳聆听着这震撼人心的
歌,双眼紧盯着“直指苍穹”的火箭,我们自豪,我们骄傲,我们精
神抖擞,我们意气风发……我们读了会有一种成就感——“浩瀚的太
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
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
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这里,我们看到了中国航天科学事业<
br>的历史跨越!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篇说明文在语言表述上具有鲜明
的
形象性——“这兄弟俩长得太像了……”具有强烈的探究性——“火
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
的呢?”“火星上的水原本可能比地球还多,为
什么没能留住呢?”“如果地表下真的有生命,它们是什
么模样,是
怎样生存的?”具有特殊的情感性——“40多亿年前,火星与地球
逐渐诞生了。”
《神奇的克隆》为了说明“克隆”的奇妙,在语言表述上也很奇妙。
一是把深奥的话往浅显处说
——“《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
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
模一
样的孙悟空。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孙悟空可
以快速克隆自己。”二
是把深奥的话进行对比说——“动物一般要通
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
繁殖叫做
有性繁殖。如果不经过两性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无性繁殖,也称克隆。”三是把深奥的话进行举例说——“例如,从
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
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凡
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有志竟成”——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
第三单元由4篇叙事散文组成,赞扬了优秀人物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
神。此外,本单元还有一篇
读书方法指导的课文。
有志者,事竟成。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海伦“她不分昼夜,像一
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双目失明的阿炳生活的穷困和疾
病的折磨,泯灭不了他对音乐的热爱
和对光明的向往,他要用动人的
琴声告诉人们:“他爱那支撑他度过苦难一生的音乐,他爱那美丽富
p>
饶的家乡,他爱那惠山的清泉,他爱那照耀清泉的月光……”三保太
监郑和七次率领
船队出洋,历经千辛万苦,前后一共到过三十多个国
家,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
好往来。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是一篇凸显司马迁著书决心、痴心、精心、
恒心的好文
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是容量很大,其中数量词的运用更
使课文增色,让司马迁留名青史。一是数字中见
决心父亲司马谈是汉
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一部史——“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2600年间的历史。”这2600年是
何等之
巨,将有多少史实需要整理!二是数字中见痴心——正当司马迁专心
致志写《史记》时,
飞来一场横祸,使他“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
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
》还没有完成,
便打消了这个念头。”课文中的“几次想血溅墙头”是司马迁悲愤交
加的真实写
照,但他不愿死得“比鸿毛还轻”,“一定要活下去!一定
要写完这部史书!”两个感叹号我们可以读出
他坚强的决心和意志。
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
光
洁平滑的竹简”……其痴心动天地、泣鬼神。三是数字中见精心—
—司马迁写《史记》是“发愤”而作,
苦难极多、痛楚极深,但他从
不敷衍,从不马虎,一册册竹简“光洁平滑”,“一行行工整的隶字”赏心悦目,其持之以恒、精心写作的虔诚明晰可见。四是数字中见恒
心——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
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
—
—《史记》。”这里,“18年”、“60岁”、“52万字”连用三个数字,
写出了司马迁的恒心。可以说《史记》是司马迁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
光辉巨著,无怪乎鲁迅先生称之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世界各地”——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第四单元由3篇状物散文组成,展现出劳动者的聪明与创造智慧。
走进《秦兵马俑》,你会
感受到享誉世界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你会感叹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
队的排
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
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
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
仅有的”。走进《埃及的金字塔》你会看到金字塔的“巍
然屹立,傲
对碧空”,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的确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
民智慧的结晶”
。走进《音乐之都维也纳》,你会体验到维也纳是“欧
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
城市”,它“一天也
离不开音乐”。
《秦兵马俑》这篇课文的第十自然段写得十分精彩——
“每一件兵马
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
首,若有所思
,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
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
作殊死拼搏;有的紧
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
家乡的
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第一句是这部分的
中心句。它既对上文作了小结,又”细的呼
吸声。.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对
下文的内容作了提引。“极为”放在“精美”的前面,更加突出了
兵马俑的举世无双,绝无仅有的地位。
接下来具体介绍了兵马俑的不
同神态。作者运用打比方、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加以细描,
仿佛让我们看到,那一个个神武的勇士威武不屈地拼死沙场的高大形
象;仿佛让我们倾听到,那一个个
威猛将士思乡念亲的凄婉心声;仿
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泪与辛酸……正是作者的<
br>独巨匠心选择了恰当的观察视角,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让我们读出
中华民族的伟大,悟出中国人
民智慧的伟大。
“亲情依依”——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际关系和谐的美好
第五单元由3篇叙事散文和1篇说理文组成,折射出浓浓的亲情和人
际关系和谐的美好。 <
br>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平淡无奇、洁白纯洁的茉莉——“它送来的缕
缕清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
中。”情是妈妈唱的歌谣童谣,讲的神
话故事——“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
民
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情是岳飞彬彬有礼
的言谈举止,是小朋友的
真诚道歉和女青年宽容理解架起的桥梁,是
周总理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
”爱“短文以写得至真至纯。是萧红的作品,《我和祖父的园子》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为核心——“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我”成了爷爷的影子,与爷爷形影不离,多么亲密。“我”铲地把
韭菜当作野
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草当作谷穗留着。祖父也不责怪,
而是“大笑起来,笑得够了”,把草摘下来问我
:“你每天吃的就是这
个吗?”看“我”还分辨不清,“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
这是多么有耐心的老人!他不急不火、循循善诱,教给“我”生活的
本领。全文以“趣和乐”贯穿——在
祖父的园子里“我”可以摘黄瓜
吃,可以追大蜻蜓玩,还可以趁祖父浇菜的时候,抢过水瓢来浇,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里一扬,大喊着:“下雨了!下雨了!”祖父的
园子是“我”童年幸福、快乐
的家园,是“我”成长的根基,是“我”
精神的故乡。
“八一壮歌”——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
第六单元由1首律诗和2篇叙事散文组成,展现出中国军人的崇高精
神和战斗意志。
《七律 长征》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都是写长征的故事,但
写法不同。前者以囊括宇宙
、包容古今的巨人的心灵总揽长征,仅用
56个字高度概括了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所遇到的千难
万险
以及表现出来的英雄豪迈气概。后者是概括的写,截取漫漫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写成的一篇感人的文章。不论是概揽,
还是细描,两篇文章都展现出红军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新时期的
中国军人是怎样的呢?他们
继续走长征之路,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
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
飘扬;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七律 长征》全诗4联8句,
首联以“不怕难”为纲,开宗明义就
把全篇的中心思想鲜明地揭示出来。长征的“难”,确实是历史上未
有的,对于这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呢?简单的两个字“不怕”!
第二句又加深了一层,红
军面对“万水千山”不但不怕,而且从容不
迫,在眼里是“只等闲”。颔联紧承“千山”,把五岭、乌蒙
这有代表
性的难关极力往大处说——“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把红军的看
法极力往小处说
——“腾细浪”、“走泥丸”。愈说得大,愈见“远征”
之难;愈说得小,愈见“红军不怕远征难”。颈
联紧承“万水”,在表
述上与颔联有异曲同工之妙。尾联以“尽开颜”作结,上文历尽艰险,
有
惊心动魄之观,到此一片欢腾,一片欢笑,红军的快活而又自豪的
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四联衔接紧
凑,结构严整,叙述的次序完
全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勾勒出一幅红军万里长征行军路线的示意图。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人与自然”——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对自然的审美感受
第七单元由3篇叙事散文,两首古诗组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对
大自然的审美感受。 <
br>鸟语花香人所共爱,清风明月人所共享。在作家赵丽宏的眼里月亮是
一幅美丽的画——“月光洒落
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月光为它
们镀上了一银色的花边……”在古代诗人的眼里月亮是一首首动情
的
诗——“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上霜”……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天的眼睛—
—“像眼睛,天的眼睛。”在护鸟使者徐秀娟的眼里灰椋鸟
是在举行
盛大的联欢会——“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
飞
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在一个缺水的孩子眼里水弥足珍贵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
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母亲用一把大铁锁锁住了水窖,
也
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人以四句之篇幅,生动地
描绘出了
大自然雨前、雨中和雨后的绝美图画。“黑云翻墨”极写雨前乌云翻
滚之势,“翻墨”
的比喻十分新颖、生动、形象。“白雨跳珠”极这两
个意象在色彩上构成鲜明”黑云“与前句的”白雨“
写雨中情况,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的反差,与下
句的“水如天”通过巧妙的剪接,拍摄成了一幅色彩斑
斓的画面。“忽吹散”极写雨后情景,一个“忽”
字,就把大自然瞬
息万变,飘忽而来,突然逝去的神韵擎托而出。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的一、二行交代了时间、地点——“毕竟西
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概括讲西湖六月的风光与一年
中其他
时间的景色不相同。三、四行分别讲荷叶和荷花——“接天莲叶无穷
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叶多得像与天相接,无边无际,一片碧绿;
荷花在朝阳的映照下更是显得格外红艳。全诗把六月的
西湖与其他时
间的西湖相对照,突出满湖的绿叶红花,浓墨重彩,意境
开阔,字
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六月西湖风光的热烈赞美。.